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彼得·潘(学生版)/译林世界名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英国)詹姆斯·巴里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彼得潘有时会飞到我们的世界来,好比说是英国伦敦的达令家,他常常躲在二楼的儿童卧室里,偷听温迪的妈妈给三个孩子听说床边故事。一天晚上彼得潘飞走时,影子不小心给关在卧室里,被达令太太捡到收在抽屉里。彼得潘为了取回影子,潜回卧室,被温迪撞见,在一番对话后,温迪和弟弟约翰、麦可便跟着彼得潘飞到永无岛,展开一连串惊奇的冒险……

《彼得·潘》是英国著名作家巴里的童话剧和童话故事,通过奇妙的永无岛和不肯长大的男孩彼得·潘这样的童话形象深情地告诉人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乐章,珍惜可贵的童年时代,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那仅仅属于他们的欢乐。

内容推荐

彼得·潘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住在梦幻岛,那里还住着仙子、美人鱼、红皮肤的印第安人和一群凶恶的海盗。一天,彼得闯入了温蒂的家,把温蒂和她的两个弟弟约翰和迈克带到了梦幻岛。于是他们经历了一般孩子无法经历的奇遇:住在大树底下的家里:和美人鱼玩游戏;和印第安人结盟;和海盗们大战一场,最后消灭了海盗头目胡克。尽管梦幻岛上有数不尽的乐事,温蒂他们还是回家了。当彼得多年后再来到温蒂家时,温蒂已经长大了,她再也不能和彼得一起飞往梦幻岛了。

目录

第一章 彼得·潘闯进来

第二章 影子丢掉了

第三章 出发啦

第四章 学会飞行

第五章 永无岛醒来了

第六章 孩子们有了新妈妈

第七章 房子的秘密

第八章 美人鱼的礁湖

第九章 永无鸟

第十章 快乐小家庭

第十一章 准备回家

第十二章 孩子们被抓住了

第十三章 口丁当铃救了彼得

第十四章 海盗船

第十五章 激烈的战斗

第十六章 回家

第十七章 大家庭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彼得·潘闯进来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只有一个例外。聪明的你肯定知道,孩子们总是很快知道自己会长大。孩子们一般都是在两岁左右知道这一点的,两岁前的孩子永远不会知道。两岁,是长大的起点。

温迪是这样知道的:在两岁的一天,她在花园里玩,她摘了一朵漂亮的花,拿在手里,兴奋地朝妈妈跑去,想送给妈妈。我想,她那会儿拿着花儿奔跑的样子,看上去一定可爱极了,所有的人看到都会笑着眯起眼睛,达林太太也是这样,她禁不住把手放在胸口大声地说:“哦,要是你一直这么大该多好啊!”事情差不多就是这样,愿望不留神就这么跑了。从此以后,温迪就知道,她一定会长大的。

温迪一家人就住在门牌十四号的房子里,在温迪出生之前,就像我们所有没有孩子的家庭一样,妈妈当然是家里的主要人物,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到孩子的降临,孩子取代妈妈的中心位置。达林太太可是个可爱的太太,脑子里总是充满各种迷人的幻想,有一张甜美的、爱嘲弄人的嘴。她那些迷人的幻想,就像是来自神奇的东方的魔盒,一个套着另一个,你打开一个,总还会有另一个,所以可以想象的是,以后她的孩子们肯定会幸福地每夜听着她的那些想象的故事入睡。她那甜美、爱嘲弄人的嘴上,有一个温迪永远够不到的吻,虽然那吻就在那里,就分明地挂在右边的嘴角。

这样浪漫可爱的太太,在结婚前,肯定能够吸引很多男孩的追求。达林先生是个聪明的人。他是这样赢得他太太的:当达林太太还是个女孩的时候,在她身边有好多男孩。长大后,他们同时爱上了她,都朝她家跑去,向她求婚。达林先生的做法却别具一格,他雇了一辆马车,抢先来到她家里,于是赢得了她。

达林先生常常自鸣得意地向温迪夸口说,她妈妈不仅爱他,而且也敬重他。他确实很有能耐,还懂得股票和红利之类的东西。这些事情可不是谁都能搞清楚的,可达林先生像是个行家,他老是说着股票涨了红利降了之类的话,说得头头是道,以至于任何女人听了都会佩服他。可也有他得不到的东西,那就是妈妈最里层的盒子和那个吻。他从来不知道那个小盒子,也最终不再想去得到那个吻。温迪有时候想,或许拿破仑能得到那个吻的。拿破仑是她从妈妈的话里常听到的一个名字。不过她能想象拿破仑试图求得那个吻,之后怒气冲冲摔门而去的样子。

达林太太结婚的时候,穿着漂亮的白色嫁衣。最开始,她把家用账目记得仔仔细细,也开心于这样的事情,像是在玩着游戏,连一个小小的菜芽也不会忘记;但渐渐地,整个整个的大菜花都被漏掉了,账本上出现了一些没有脸的娃娃的图画。她在应该记账的地方,画下了这些小娃娃,像是在猜想着他们就要来了。

第一个到来的是温迪,接着是约翰,然后是迈克尔。

温迪出生后的一两个星期,达林夫妇不确定能不能养活她,因为又多了一张嘴吃饭。达林先生为温迪的出生感到骄傲,可他又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坐在达林太太的床上,一边握着她的手,一边计算着各种开支。达林太太带着恳求的神情望着他,可达林先生还是坚持要用一支铅笔一张纸细心计算,要是达林太太的建议扰乱了她,他就得再次从头算起。

“现在别打断我”,他恳求说,“我这里有一镑十七先令,在办公室还有两先令六便士;我可以取消办公室的咖啡,这样就又省下十先令,就有两镑九先令六便士了。加上你的十八先令三便士,一共三镑九先令七便士,我存折上还有五镑,这样总共八镑九先令七便士——谁在那儿动?——八——九——七,小数点进位七——宝贝儿,别说话——还有你借给找上门来的那个人的一镑钱——安静点,孩子——小数点进位,孩子——瞧,到底让你给搅乱了——我刚才是说九——九——七吗?对了,我说的是九——九——七;可问题是,我们能不能靠这个九镑九先令七便士过上一年?”

“我们当然能,乔治。”她大声说。当然她是偏袒温迪的,但达林先生是两人中更权威的一个。

“别忘了腮腺炎,”他几乎带点威胁地警告她,接着又算下去,“算它一镑在腮腺炎,不过我敢说,很有可能还要多花三十先令——别说话——麻疹用掉一镑五先令,德国麻疹用半个几尼,这加起来是两镑十五先令六便士——别摇手——百日咳,算是十五先令。”——他这样继续算下去,每次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不过最后温迪还是通过了,腮腺炎减到了十二先令六便士,两种麻疹当作一种治疗。

约翰出生后,也遭遇了同样的经历,迈克尔则更是勉强通过。不过,他们两个都活了下来。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姐弟三个排成一行,由保姆陪着,去福尔萨姆小姐的幼儿园上学去了。你可以想象那是多么有趣的画面。

达林太大喜欢事情还过得去就行,达林先生却喜欢事事都与左邻右舍攀比。所以,他们当然也得请一位保姆了。可是他们太穷了,孩子们牛奶又喝得太多,所以,他们家的保姆只能是一只庄重严肃的纽芬兰大狗。

这个名叫娜娜的狗,在达林夫妇雇用她以前,没有固定的主人。不过,她总是把孩子看得非常重。达林一家是在肯辛顿公园里看到她的。娜娜的时间大多是在那里度过的,她经常把头伸进摇篮车张望。那些粗心大意的保姆很讨厌她,因为娜娜经常跟着她们回家,向她们的主人告状。

要是你稍作比较,就会发现,娜娜是一位多么不可多得的好保姆。她给孩子洗澡时洗得一丝不苟。不管夜里什么时候,只要她看管的孩子有一个发出轻微的哭声,她都会一跃而起。当然,狗屋设在育儿室里。她有种天赋,知道哪种咳嗽要紧,哪种咳嗽该用一只袜子围着脖子。她一直都相信老式疗法,比如用大黄叶之类的;而听到那些细菌什么的新名词,她总是不屑地用鼻子哼上一声。她送孩子上学时候的情景,简直合乎极了礼仪。当孩子们规矩时,她就安详地走在他们身边,要是哪一个乱跑乱动,她就把他们推进队列里去。约翰踢足球的日子,她从不忘带着他的运动衣;天要下雨的时候,她就把伞衔在嘴里。福尔萨姆小姐的幼儿园里,有一间地下室,保姆们就在那里等候。她们坐在长凳上,而娜娜是卧在地板上,这是她唯一的不同之处。可她们觉得娜娜社会地位比她们低,就装出不把她放在眼里的样子,事实上,娜娜也瞧不起她们那些无聊的闲聊。她非常不喜欢达林太太的朋友们来育儿室看望孩子,可如果他们真的来了,她就先扯下迈克尔的围嘴,换上带蓝穗子的那件,把温迪的衣裙抚平,并匆忙地梳理一下约翰的头发。

哪家育儿室都没有娜娜管理得这么井井有条,这一点达林先生非常清楚,不过他心里有时还是犯嘀咕,担心街坊邻居们会背地里笑话他。他也不能不考虑他在城里的职位。

在另一个方面娜娜也使达林先生心烦,他有时觉得娜娜并不佩服他。“我知道,她非常佩服你,乔治。”达林太太向他担保说,然后她示意孩子们,要特别敬重他们的父亲。随后,他们就欢快地跳起了舞。所以你看,达林先生还是个特容易满足的人。有时候,他们唯一的女仆莉莎,也被允许和他们一起跳舞。莉莎穿着长长的裙子,戴着女佣的布帽,显得年纪很小,虽说最初雇用的时候,她一口咬定自己早就过十岁了。大家跳得多快活呀!而最快活的当然是达林太太,她踮着脚尖,疯狂地飞旋,你能看到的只是她的那个吻。如果这时你扑了过去,就一定能得到那个吻。再也没有比他们更单纯、更快乐的家庭了,直到彼得·潘到来。

达林太太第一次知道彼得·潘,是在她整理孩子们头脑里的想法的时候。每一个好妈妈,晚上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孩子们人睡以后,仔细地检查他们的想法,使白天弄乱了的各种事物归位,为第二天把一切事情料理停当。如果你能醒着(不过,你做不到),你就可以看到你妈妈在做这些事,你会发现,留心地观看她做这些事是很有趣的。这就和整理抽屉差不多,我想,你会看见她跪在那儿,饶有兴趣地察看你的东西,纳闷你是打哪里捡来的这样东西,判断它是否可爱。她把一件东西贴在脸上,像捧着一只逗人喜欢的小猫,并把另一件东西赶快收藏起来,以免让人看见。当你清早醒来的时候,你临睡时揣着的各种顽皮的念头和坏脾气,都给叠得小小的,压在你心思的底层。而在最上面,平平整整摆着的,是那些在清新空气中晾过的美好念头,它们静静地在那里,等你去穿戴打扮。

P1-6

序言

知识链接

[本书概述]

《彼得·潘》,也称《小飞侠》,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詹姆斯·巴里编著而成的童话。

书中的主人公彼得·潘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他和所有小男孩一样,机灵淘气,爱翘尾巴,热衷冒险,勇敢无畏。他来自孩子们心中神奇而又令人快乐的地方——“永无岛”。

那是孩子的梦境之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张曲曲折折、弯弯绕绕通向那里的地图。那里有美丽的小精灵,有尾巴长长的美人鱼,有印第安人,还有凶恶的海盗。在那里,从一个奇遇到另一个奇遇,距离恰到好处,密集而又十分得当。

一天夜里,彼得·潘闯了进来,从此,达林先生一家的生活改变了。他个子很小,模样可爱,最迷人的是他还保留着满口珍珠般的乳牙。他穿着用干树叶和树浆做的衣裳,伴着一团奇异的亮光,飞落在达林先生家的育儿室里。

在彼得·潘的诱惑和帮助下,达林先生的女儿温迪和她的弟弟约翰、迈克尔一起飞了起来,一直飞到那个神秘的岛上。他们在梦幻之岛过上了无忧无虑又惊险刺激的生活:温迪成了几个孩子的妈妈;他们一起生活在大树洞里快乐的地下之家;在礁湖看美人鱼欢快地嬉戏;和海盗交锋并设计救出了勇敢的虎莲公主;遇到海水涨潮彼得和温迪险些被海水吞没,幸亏风筝和永无鸟搭救;阴险毒辣的海盗头子胡克船长偷袭印第安人成功后,用诡计将孩子们骗出树洞,从而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在机智勇敢的彼得·潘的带领下,孩子们最终战胜了海盗胡克。

温迪和弟弟们终于回到了曾经的家,母亲一直开着窗等着他们。后来,温迪也成了母亲,有了女儿。可是,“人一长大,他们就忘了怎么飞了”,“因为他们不再快乐、不再天真、不再无忧无虑,而只有快乐、天真、无忧无虑才能飞。”

尽管孩子总要长大,但他们的梦想却世世代代传承不息。一个春天的夜晚,和从前一样的小飞侠彼得·潘又飞回来了……

作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十分诱人的童话世界,那是孩子们心中最淳朴、最天然的世界,永无岛上无邪的欢乐,越发让我们羡慕那纯真的童心。彼得·潘和胡克作战的一章有这样的对话:“潘,你到底是谁,到底是什么?”胡克粗声喊道。“我是少年,我是快乐,”彼得信口答道,“我是刚出壳的小鸟。”这个不肯长大的男孩喊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也让我们这些成年人在面对现实的烦忧时,能够在心里继续留有童年的那些单纯美好的时光。

[作家介绍]

詹姆斯·巴里(1860—1937),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苏格兰中东部的小镇,自幼酷爱读书、写作。他的文章以描述苏格兰农村的风土人情见长,笔调幽默而温情。

巴里迁居伦敦后,住在肯辛顿公园附近。他每天上下班都会看见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他们用树枝盖小屋,用泥土做点心,扮演童话中的各种角色,好不快乐。仍保留一颗童心的巴里被他们深深吸引,忍不住也加入其中。后来,这些孩子都成了巴里故事中的人物,那个最活跃的男孩彼得,便化作了他童话的主人公。《彼得·潘》是巴里为孩子们写下的许多童话故事和童话剧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作品评价]

《彼得·潘》原为一部童话剧,一九○四年在伦敦首次公演,在观众中引起很大轰动。后改为童话故事,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传到国外。以彼得·潘故事为内容的连环画、纪念册、版画、邮票等风行欧美各国。  彼得·潘,这个不肯长大的男孩,已经成为西方世界无人不知的人物,象征着永恒的童年和永无止境的探险精神,

[精彩语段]

如果你闭上眼睛,而且你还是个幸运的人的话,有时你会看见一汪没有形状的浅色的水悬在黑暗中,十分可爱。要是你把眼睛眯一眯,水池就现出了形状,颜色也变得鲜明起来;如果眯得再紧些,那颜色就变得像着了火似的。但就在它们燃烧之前,你就看见了礁湖。这是你在大陆上所能看到的最接近你的礁湖,仅仅是美妙的一瞬间,要是能有两瞬间,你就能看到飞溅的浪花,听见美人鱼唱歌了。

两人不再多说,立刻刺杀起来。有一段时间,双方不分胜负。彼得剑法高超,躲闪迅速,使人眼花缭乱。他不时虚晃一招,乘敌人不备,猛刺一剑,只可惜他的胳膊太短了,无法刺中要害。胡克的剑法也毫不逊色,不过,他的手腕不如彼得灵活,他靠着身体的力量压住了对方,迫使彼得后退。他希望用巴比克早先在里奥教给他的致命的一招,一下结果敌人的性命。

作者:刘凯

南京市金陵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南京市青年优秀教师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从未像读《彼得·潘》这样强烈地体验到童心的喧嚣、天真的严肃与一本正经以及现实和想象自然交融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异的魅力。它散发出一种快乐美好的气息,悄悄地渗入人的心灵;它替我们说出了曾经感到却又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想法和念头。

——豆瓣读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2: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