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68年“五月风潮”的结束和西方7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危机” 的出现,部分新左派理论家开始以多种方式解构古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并对意识形态的自主性进行立论和诠证。后马克思主义在对古典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中,重新调整社会主义策略并重建对社会主义价值的信念。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背景、问题域及其理论特征。以期为我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国外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状、问题域及其争论点提供参考。
后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所有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争议的一种理论。自其诞生以来,对它的诛伐可谓一波未止一波又起,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激烈的交锋与诘问驳难之中,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其特有的思想品格与独创性的阐释路径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成为众多理论家与学者回应的对象。
引言
一、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二、国外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起始与初步探索
三、国外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一章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历史踪迹
第一节 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与“后马克思主义”意谓
第二节 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与后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马克思的“第二图式”与贝尔的后马克思主义宣称
第四节 后马克思主义在东欧的“艰难浮出”
第五节 阿兰-图雷纳的行动理论与后马克思主义
第六节 市民社会与琼柯亨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分层理论
第七节 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规划
第二章 接合理论
第一节 接合的一般界定及理论提升
第二节 接合与意识形态
第三节 接合与阶级霸权
第三章 霸权的磁性
第一节 “egemonia”的起源及其基本意义
第二节 霸权的葛兰西式阐释
第三节 莫菲对葛兰西霸权的解读
第四章 霸权的谱系学分析
第一节 卢森堡:自发性与双重空场
第二节 考茨基:三重简单性与零度
第三节 对“危机”的三种不同反应
第四节 在遮蔽与解蔽之间:“迂回表达”
第五章 自发性及其后马克思主义诠释
第一节 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及其政治意义
第二节 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自发性概念
第六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之维
第一节 拆除最后的棱堡:解构本质主义的经济空间
第二节 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概念
第三节 解构实证性的社会概念
第七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
第八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
第一节 从宏观政治到微观政治
第二节 由阶级政治到非阶级政治
第三节 由“对立的政治”到“对抗的政治”
第九章 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卢卡奇与后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葛兰西与后马克思主义
附录一 后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附录二 拉克劳与莫菲简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