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29目,各有着悠长历史的三所学校——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成的中南大学,以中国中部“高校航母”的巍然姿态显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从“百年积淀拓就学脉渊源”、“三校合并构就中南大学”、“一日千里成就中南伟业”、“几代精英铸就中南精神”四个部分再现中南大学办学渊源及合并组建十年来的辉煌成就。目的在于系统地展示学校1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并扼要地追述学校的百年历史,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过去和现在,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南春秋 |
分类 | |
作者 | 刘建华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00年4月29目,各有着悠长历史的三所学校——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成的中南大学,以中国中部“高校航母”的巍然姿态显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从“百年积淀拓就学脉渊源”、“三校合并构就中南大学”、“一日千里成就中南伟业”、“几代精英铸就中南精神”四个部分再现中南大学办学渊源及合并组建十年来的辉煌成就。目的在于系统地展示学校1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并扼要地追述学校的百年历史,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过去和现在,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内容推荐 日月无声,岁月无痕,我们却想用纸墨留下那些曾经的光影——回望那些已成历史的云烟,十年,一百年,甚至更远;欣赏那些美丽的身姿与图景,在历史中汲取养分、传承文化、发掘力量,整装待发奔向未来……于是编写了本书,引来更多的关于中南大学的美好记忆。 本书从“百年积淀拓就学脉渊源”、“三校合并构就中南大学”、“一日千里成就中南伟业”、“几代精英铸就中南精神”四个部分再现中南大学办学渊源及合并组建十年来的辉煌成就。 目录 第一篇 百年积淀拓就学脉渊源 第一章学 脉渊源 第一节 两任巡府,开创湖湘路矿高教先河/003 第二节 几度裂变,成就中南两座行业学院/005 第三节 中西合璧,创建中国医学教育品牌/007 第二章 史海拾贝 第一节 “矿冶”基业/009 第二节 “湘雅”盛事/014 第三节 “长院”记忆/025 第二篇 三校合并构就中南大学 第一章 中南大学组建二三事 第一节 合并的大背景/031 第二节 三校领导的抉择/033 第三节 2000年4月29日/035 第四节 祝贺与期盼/037 第二章 “中南”基石 第一节 两岸七地的风光/041 第二节 强强联合的注脚/045 第三篇 一日千里成就“中南"伟业 第一章 人才培养建树多 第一节 莘莘学子成材的一方沃土/053 第二节 全面发展,各类人才辈出/071 第二章 科学研究成果多 第一节 机制的革命/087 第二节 科研成果举要/og2 第三章 社会服务贡献多 第一节 科教兴国,不拘一格搭平台/119 第二节 救死扶伤,挽救生命创奇迹/140 第四章 十年建设成就多 第一节 内强素质,软硬实力“比翼双飞”/147 第二节 外树形象,学校声誉与日俱增/161 第四篇 几代精英铸就“中南"精神 第一章 学府栋梁 第一节 院士风采/183 第二节 名师风范/242 第三节 长江学者(名录)/267 第二章 领导简谱 第一节 首任校(院)长/269 第二节 历任校领导(名录)/278 第三节 现任校领导(名录)/280 后记 试读章节 打造大网站,构建新型人才培养大平台 我校合并组建不久,为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网络、技术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出台了一个相对当时来说既很前沿又很先进的决策:打造大网站,构建新型人才培养大平台。对此,当时的几家中央级媒体分别予以了报道。 2001年4月6日,《光明日报》以《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中南大学构建网上德育系统》为题,报道了我校“着力构建网上德育系统,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取得显著成效”。文章说—— “大学校园正成为我国因特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中南大学党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面对网络上的文化挑战,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及时吸纳新的技术成果,掌握网上德育的主动权,把主旋律唱到网络上。 “去年4月,中南大学团委在全国高校率先开通网上团校(又名升华园),共设置学习释疑、生活指南、理论经纬、青年信箱等10个栏目,被学生称为‘信息源’、‘释疑站’和‘导航灯’。 “去年11月15日,中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在全国率先申请注册中国高校勤工助学在线网站。该网站以新闻、信息、生活三大频道为模块,精心打造出人才热线、爱心资助、心理释疑、法律援助等16个品牌栏目。‘湘江论坛’抓住时事热点问题,正面引导学生舆论,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热门话题。为了提高时效性,每天更新4次,每小时评出20个最热门的话题。少数‘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发生后,该站及时有针对性地开辟了反‘法轮功’专版,广大学生纷纷在网上抨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网站还定期推出在线调查活动,例如,助学贷款与勤工助学、台湾选举等。‘心理释疑’成了学生心理的‘解压阀’。‘原创文学’则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网站同时为学生工作的管理提供了完善的网上处理平台,包括学生信息数据库、贫困生数据库等。重点开辟了勤工助学管理系统、毕业生求职与招聘、贫困生网上资助等。该网站还建立了2148名贫困生档案,成功实现了网上招聘、应聘,而勤工助学工资则与计财处、建设银行合作,以电子货币的方式发放。网站还开辟了电子商务、在线音乐、周末时空等栏目,成了大学生的休闲园地。 “经过4个月试运行,目前网站总访问量达195289人次,日平均访问量2178人次,‘湘江论坛’注册用户1229人。在中国教育热线校园文化网596个高校网站中居文化教育类网站第三名,在全国知名网站——网虫乐园中排名居全国文化教育类网站第一名。” 2003年5月5日《人民日报》以《网络让高校思想教育焕发活力》为题,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对我校的网上德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纪实性报道。文章说—— “近年来,中南大学先后投入近400万元,建成了跨越长沙市城区三个校区的千兆高速光纤互联校园网,入网主机近万台,注册网络用户15000余个,目前学校所有的计算机教学机房、绝大部分学生宿舍都联入了校园网。 “李丽娟是行政学院2001级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勤工助学网站的员工。每逢社会上大事发生,她都要和同学们收集资料,筛选后以最快速度转贴至学校网站上。她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用良好的服务吸引同学们上网。在中南大学,类似李丽娟这样的同学还有许多,学校通过学生服务学生的方式,以学生需求和学校诉求为结合点,先后建立了中国高校勤工助学网、网上团校、网上党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网、马列主义研究会网、学生工作网和心理咨询在线等8个思想政治网站。由于学校网站更新速度快且十分实用,学校每天上网的学生在1万人次以上。 “学校曾举行了一个‘辉煌13年电脑动画设计大赛’,整个比赛从报名、递交作品以及评选全部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这个活动的成功实际上是在特定主题下,传统活动与现代科技的一种结合。以前更多的是演讲、征文等方式,现在引进电脑动画的方式,同学们感到很新鲜,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则以此实现了对学生的教育。’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军如是说。 “邀请社会名人到学校网站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也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迄今为止,学校先后邀请了周光召、王淀佐等著名学者与学生进行网上见面。 “据了解,中南大学有一个发行量很小的刊物,叫做网络信息直通车,其刊登的内容主要是学工部从网络上收集到的学生的各种反映,然后送达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以及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 “‘以前,我们策划的一些活动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主要是灌输式的,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效果并不佳。有了网络这个平台后,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和动向,活动更实实在在。’中南大学团委一位老师说。 “中南大学是以网络为支点,通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网上专题辅导与理论教育学习相结合、网上活动与传统教育活动方式相结合、网上主题教育活动与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在新形式下的转变。” 2003年3月6日,《教育部简报》第11期以《中南大学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为题,单篇介绍了我校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此期简报上呈至中央有关领导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国务委员陈至立先后作出了重要批示。李长春的批示是:“云山、至立:这个经验很好,值得推广。”刘云山的批示是:“炳轩、振民同志阅。”陈至立的批示是:“请教育部落实长春同志批示精神,在高校推广中南大学做法。”旋即,《中国教育报》在头版相继刊发了《中南大学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之一、之二、之三系列报道,并配发了该报评论员文章《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充分肯定了我校的这一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P61-63 序言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布局结构和办学体制的重大变革。 2000年4月29目,各有着悠长历史的三所学校——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成的中南大学,以中国中部“高校航母”的巍然姿态显现在世人面前。在祝福、惊喜、期盼等等复杂的目光中,这艘巨轮开始起航。 2010年4月29日,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诞生”的中南大学“十岁”了。十年风雨洗礼,十载难忘征程。一路走来,艰辛坎坷。蓦然回首,却是风景无限。那一幕幕历史的定格,成为中南大学永远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记忆里。 十年,从“中南现象”到“中南品牌”,从“1+1+1>3”的优化整合到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成功典范”,中南大学以执着和坚忍破茧化蝶,实现了自己的华美变身。 十年,不过是岁月转身的一瞬间,却是中南大学师生员工心手相牵、步步留痕的三千六百五十天,每一个日夜都见证着我们无声的成长。 日月无声,岁月无痕,我们却想用纸墨留下那些曾经的光影——回望那些已成历史的云烟,十年,一百年,甚至更远;欣赏那些美丽的身姿与图景,在历史中汲取养分、传承文化、发掘力量,整装待发奔向未来……于是我们编写了《中南春秋》一书。 我们相信,《中南春秋》的出版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尝试能够抛砖引玉,引来更多的关于中南大学的美好记忆。 后记 作为党委宣传部向学校合并组建十周年的献礼,《中南春秋》应运而生。我们编辑出版此书目的在于系统地展示学校1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并扼要地追述学校的百年历史,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过去和现在,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编写设想提出后,立即得到了校党委主管宣传工作的徐慧副书记的认可;编写框架拟出后,又得到了徐书记的首肯。本书的初稿出来后,原来三校的老领导汪诗训、陈服文、屠金山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通读了全书,为本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不少宝贵的修改意见。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有求必应,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学校档案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湘雅医学院档案馆的黄珊琦、阳麟瑞同志毫无保留地向我们提供了十余万字的文字资料和十多张图片资料,大多弥足珍贵。年事已高的杨和荣先生,为了真实地再现长沙铁道学院那一段难忘的历史,亲自寻觅相关资料并撰写稿件,多次与我们交换意见。湘雅医院伍西明、湘雅二医院王玉林、湘雅三医院梁国清,他们都手年终岁首的大忙时节为本书提供了相关的编纂资料。 在成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同志提供了帮助:宣传部的李振田、郭小清、唐百友等为本书提供了很多的图片,并帮忙收集、核实了有关资料;特别要感谢校报的全体同仁,多亏了他们的十年笔耕与积累,才有了本书立意、取材的坚实基础。 在本书即将付印之际,我们谨向学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宏观驾驭能力有限,加上书稿时空跨度大和编写时间仓促,本书肯定还存在许多疏漏和不尽人意之处,希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倘若本书有机会再版,我们一定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再作修改,以使本书更加完善。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