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省长亲信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闻雨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数万名各级官员,数千起官场风波,数百个党政部门,数十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都不过由一个个官员亲信串联交织。本书对省、市、县各级官场层层透视,还原出官场权势背后的真实政治生物圈。

读完本书,您会对官场最隐秘最独特的圈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官从政者,既要保护自身生存环境,又要借机成势,其中天然的纽带就是亲信。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亲信?怎么做亲信?本书将为您一一道来。如果您没有亲信,必看此书!如果您是亲信,此书非看不可!

内容推荐

北方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若愚的仕途生涯面临重大转折——中央考核组即将开始考核,准备提拔他担任省长。张若愚从政经验丰富,精于谋略,为政之道炉火纯青。在这事关仕途兴衰成败的紧要关头,权衡研判局势后,他认识到有可能影响他升迁的唯一障碍是翠湖市五龙金矿尾矿污染引起老百姓上访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巧妙化解。

因此,他决定孤注一掷,派出自己亲信,也就是他的秘书及准姑爷李清泉,回翠湖市委担任市委副书记,力挽狂澜。

李清泉明白,张若愚如果度过这次政治危机,水涨船高的他自然会被提拔担任市委书记甚至更高职务,不由分说,他紧急赴任。

不同的政治胸怀、从政理念、人生态度,演绎为一幕幕复杂激烈、波诡云谲的官场搏杀。看高官亲信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步步为营,逐步瓦解盘根错节的帮派体系。

目录

第一章 不寻常的故乡情结

第二章 “忧”归故里

第三章 意外的意外

第四章 夜深人不静

第五章 逃离精神病院

第六章 耳提面命

第七章 古县衙,新主人

第八章 右岸咖啡的味道

第九章 夜半有访客

第十章 危机加剧

第十一章 险象环生

第十二章 虎口脱险

第十三章 雪上加霜

第十四章 卧底

第十五章 基层官场生态

第十六章 官场圈子

第十七章 可怕的“悬壶”

第十八章 官场也是江湖

第十九章 战略转移

第二十章 激情燃烧的日子

第二十一章 忍耐,政治人物的基本功

第二十二章 大义如天

第二十三章 调兵遣将

第二十四章 启运殿

第二十五章 政治交接

试读章节

批阅完办公桌上的一大摞公文后,张若愚开始处理私人信件。按照他进入政界高处后定下来的规矩,凡是信封上注明“张若愚副省长亲启”字样的来信,秘书及其他工作人员都不得代为处理,一律交由他本人亲自拆阅。而他每天晚上离开办公室前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阅处当天收到的这些私人信件。

今天收到的“亲启”信件不多,总共只有九封。一如既往,有多年没有谋面的老同志的亲切问候,有远亲故旧亲友就业、孩子求学困难的委婉相求,还有反映工厂欠薪、种粮补贴被克扣等一般群众信访。张若愚对这些来信从来都认真对待,尽管有相当一些来信是他并不认识的人写的。虽然作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他的工作可以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但是,这些来信既然要求他“亲启”,如果置之不理,或者草率应付,都可能会直接伤害写信者的感情,也容易因此埋下隐患,酿成祸端。当然,他从不无原则地有求必应,也不会不负责任地推诿扯皮。他始终遵循的宗旨是“妥善”二字,该批转相关地区、有关部门处理的立即批转,该复函的马上亲笔回复。即使是亲戚朋友提出的一些过分要求,他也从来不正面拒绝,而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对方体谅他的难处、理解他的苦衷。

第九封来信,写在一张不怎么整洁的小学生作业本纸上面,字迹潦草模糊。仔细辨认,原来是封血书:

省长大人:

金矿污染,百姓受难,昧心做官,必遭天谴!

步云山小老百姓

群众来信,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有时也有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的。对于这样的来信,张若愚同样不会弃之不顾,不理不睬,而是批示给省信访部门,让他们调查处理。

面对这封血书,张若愚仔细掂量了半天。似有所悟地把血书认真收好,轻轻放进公文包里。

午夜,省政府大院省长办公楼最后一个亮着灯光的窗户暗了下来。

张若愚步出办公室,顺着楼梯下楼。办公室在三楼,他一般不乘电梯。步行上下楼,既锻炼身体,又可以思考问题。秘书李清泉如影相随,默默地紧跟在他的后面。每天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的张若愚,常常在夜半时分结束一天的工作,最后一个离开这栋小楼。

张若愚的专车,那辆挂着“北V00006”号牌奥迪A6轿车静静地等候在门口。李清泉习惯地趋前几步,拉开车门,准备送张若愚回家休息。

“清泉,明天我的工作日程是什么?”张若愚似乎并不急于回家,望着浓浓的夜色问。

“省长,明天是星期天,上午十时您去参加一个企业开工典礼,下午四时主持全省经济工作座谈会。”李清泉立在车门边,报告张若愚第二天的工作日程安排。

“明天早上,不,应该是今天早上,你通知一下,企业的开工典礼我不参加了,就说我临时有其他工作,请分管工业的刘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去。过些天,我再抽时间去他们那里看看。”

“好的,天亮后我就打电话通知。”

张若愚坐进车内。李清泉习惯地告诉司机开车,从省长办公楼到张若愚家,路上需要十五六分钟的时间。

“清泉,”张若愚轻轻拍了拍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李清泉的肩膀,“我们去翠湖市。”

“去翠湖市?现在?”李清泉以为自己听错了,情不自禁地回头问。

“对,马上去翠湖市。”张若愚回答着,又拍了拍李清泉的肩膀。这是他对部下亲近的习惯动作。

“好的,马上去翠湖市。”李清泉赶忙回答,要司机启动车子出发去翠湖市。

奥迪A6轿车缓缓驶出省政府大院,迅速穿过寂静的省城大街,很快便驶上了通往翠湖市的山间公路。

翠湖市是座山城,坐落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从省城去翠湖的道路全程都是山路,三百多公里的距离即使白天行驶,也需要大约五个小时。司机全神贯注地驾驶着车辆,李清泉也瞪大了眼睛,紧盯着前方的路面。漆黑的夜色,翻山越岭的道路,李清泉不能不绷紧神经。作为秘书,他深知张若愚的安全是他此时的首要责任。

张若愚的家乡在翠湖市。夜半深更,他执意急匆匆地往家乡赶,一定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即将发生,或许是他的命运又一次面临着重大转折。在张若愚身边工作了六年的李清泉发现了一个秘密,每当发生重大变故前,张若愚总是要抽时间返回家乡。六年前,由翠湖市委书记调任省政府秘书长的张若愚,很快被提拔到副省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位置上。每次面临升迁之际,他一定要回家乡;每当遇到重大挫折和烦恼时,他同样要回到家乡。每次回去,张若愚都不惊动地方领导,更不和任何人打招呼。从省城悄然返回翠湖市后,便径直登上步云山主峰云顶,独自一人前往坐落在云顶上的启运殿。似乎,家乡是他的保护神,有一种神奇的功力,能够给他超乎寻常的力量。在他的心里,故乡是神圣的,是至高无上的,是他身处逆境时消除烦恼、医治伤痛的灵丹妙药,在他需要鼎力相助时可以给予他护佑支撑。

当然,这是张若愚密不示人的秘密,知情者寥寥无几。作为秘书,李清泉慢慢察觉到了;但是,他不敢,也不能探究其中的奥秘。有时候他也品味琢磨,凡不同凡响、非同寻常的人物,或性格,或嗜好,也许都有着别于普通人的奇特之处。

就在昨天,李清泉的哥们儿,省委书记王大法的秘书钟大木喜形于色地向李清泉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省长高东泽即将调任国家某部任部长,省长一职将由张若愚接任。近期,中央考察组将前来北方省,对张若愚进行考核。

由常务副省长升任省长,终于将实现主政一方的夙愿。五十五岁的张若愚,人生又到了一个十分紧要的关头。

李清泉终于明白了张若愚深夜急切赶回家乡的原因。李清泉心里也很兴奋,张若愚的仕途又一次面临大机遇。

张若愚从翠湖来到省城,担任省政府秘书长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刚从北京大学读完博士的李清泉,当时他在团省委办公室任副主任,他的家乡也在翠湖市农村。那一次,张若愚主持一个调研课题,是时任省长的王大法交办的。主政一方,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社情民意、民心民气怎能不了然在胸?课题的题目是“关于全省社情民意的调查研究”。调研组从省直相关部门抽调了十一位笔杆子,李清泉是其中成员之一。在情况汇总时,有的调查组成员因为调查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所谈的情况不深不透;有的调查组成员心有余悸,不敢道实情、说真话,轻描淡写,顾左右而言他。刚刚走马上任的省政府秘书长张若愚对这次调研课题非常重视,因为这是省长王大法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自然,他对调查组汇总的情况很不满意。张若愚见坐在会议室角落里的李清泉一言不发,感觉到这个小伙子似乎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会议即将结束时,张若愚点名要李清泉谈谈。有点儿腼腆的李清泉迟疑了一会儿,站起身来说:“我年纪轻,阅历有限,谈的意见可能不成熟。”“大胆些,实话实说。”张若愚鼓励道。受到鼓励的李清泉没有了心理负担,说道:“我的理解是,省政府确定的这个课题十分重要。作为决策者,只有对社会层面的真实现状有真切的了解,对黎民苍生所盼所求所需了如指掌,才能够赢得老百姓的拥戴。”李清泉把自己在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梳理成九个专题,既观点鲜明,又有理有据。听完了他的发言后,张若愚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提议,调查报告由李清泉执笔。几天后,李清泉把调查报告交到了张若愚的手上。张若愚略做修改后,呈送王大法省长阅示。王大法省长对调查报告评价很高,批示省政府组成人员认真阅读,结合具体工作制定政策措施。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张若愚亲自打电话给李清泉,约他到省政府来坐坐。见面后,张若愚亲热地称李清泉“小老乡”,说:“那天调查组情况汇总会上,你一开口,我就听出你是翠湖市步云山山里的口音。”家长里短地谈了一会儿后,张若愚说:“我身边缺个秘书,调你来担任我的秘书吧。”秘书职业历来是具有极强诱惑力的,李清泉就这样成了张若愚的秘书。

奥迪A6轿车行驶了五个半小时后,进入了翠湖市区内。李清泉要司机穿城而过,直奔市郊三十六里外的步云山。之所以在未得到张若愚的命令,敢于擅自做主决定目的地,是基于李清泉对张若愚的了解。他相信此次张若愚匆匆返回家乡,一定要去登步云山主峰云顶启运殿,那里是张若愚心中的圣地。

果然,张若愚对李清泉极少有的“超常”行为未加阻拦。

在张若愚身边工作这些年,李清泉经历了由初时手足无措地敬畏到五体投地崇拜的过程。张若愚对李清泉,也由欣赏到视其为己出。他们二人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质的改变,由领导和秘书的关系,渐渐演变为父子亲情关系。特别是在爱女张蒂囡与李清泉确立恋爱关系后,张若愚更是视其为家中一员。

秘书职业神圣而又神秘。它居于权力边缘,有其独特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绝非诸如“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知道的不知道,不该说的不说”这般肤浅简单。李清泉很珍惜人生的这一机遇,耳濡目染间,张若愚游刃有余运用权力的艺术,运筹帷幄驾驭大局的娴熟手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成长。

黎明时分,车子到达步云山脚下。

也真是奇怪,一路颠簸疲劳的张若愚下车后,竟然精神焕发,不显丝毫倦意。他马不停蹄地踏上了通往山顶的崎岖小路,悄无声息地朝云顶登去。李清泉紧随其后,一步不落地紧跟着。

半路上,气喘吁吁的李清泉又一次自作主张,给翠湖市委书记姜小鸾发了条手机短信:姜书记,张省长已到达翠湖,正在攀登步云山,特此禀报。

很快,姜小鸾回复的短信到了:泉秘,我是被院中枝头喜鹊的叫声吵醒的。张大官人鸿运当头,跃上高位势在必得。你的出头之日指日可待,封妻荫子之时,可别忘了我这个深山冤女。

姜小鸾和李清泉是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当年,姜小鸾是班花,李清泉是班草。背井离乡,同为天涯沦落人,单调寂寞的校园生活,使他们两个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对恋人。大学毕业后,姜小鸾不想继续深造,她渴望早日登台亮相,展示自己的才华。她在翠湖市担任市长的父亲,已经为她准备好了舞台,设计好了仕途路线图。而李清泉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他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渴望那顶梦寐以求的硕士帽。人各有志,两个人就这样各奔东西;分别时自然恋恋不舍,海誓山盟。可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不知道为什么,二人间的感情渐渐变淡了。让李清泉没有想到的是,姜小鸾竟奇迹般过关斩将,一路击败如林对手,十几年间化茧成蝶,出落成执掌一方的市委书记。二人关系虽然不曾旧梦重圆,但心底那缕说不清的情丝始终依稀尚存。担任秘书以后,聪明的李清泉渐渐发现了些许蛛丝马迹,感觉到了张若愚与姜小鸾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他感到心里隐隐作痛,一种说不清的哀愁久久在心头徘徊。或许,正是这一复杂情绪的诱因,促使他下决心和张若愚的女儿张蒂囡携手恋情。

步云山主峰云顶上,有一座规模不是很大、香火不是很盛的庙宇,名为上清宫,宫内有一座启运殿。

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3: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