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述及的劳伦斯中短篇小说共11篇,前期的(1906~1919)有《普鲁士军官》、《菊香》、《马贩子的女儿》、《狐狸》;后十年的(1919~1929)有《公主》、《骑马出走的女人》、《太阳》、《少女与吉普赛人》、《死去的人》、《两只蓝鸟》和《弦外之音》但在体例上作者并不按劳氏作品问世的年代次序,而是按各种问题和论述以及阐释的视角来编排。挖掘文本中从主题动机、形式结构、叙述手法到故事内容上的各个“两极之对照”元素,以解构传统上以单一视角对文本中的问题所作的独白性解读,揭示其文本的异质性、多重性以及劳氏思想和创作理念与其创作实践的矛盾,从而为更深入地探讨劳氏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价值提供某些赏析和研究上的参照。
本书以多种视角和理论探讨了劳伦斯中短篇小说创作中的若干问题,论述涵盖了劳伦斯前期和后期的作品共11篇,挖掘文本中从主题动机、形式结构、叙述手法到故事内容上的各个“两极之对照”元素,以解构传统上以单一视角对文本中的问题所作的独白性解读,揭示其文本的异质性、多重性以及劳氏思想和创作理念与其创作实践的矛盾,从而为更深入地探讨劳氏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价值提供某些赏析和研究上的参照。
前言/1
第一章
两性间的互救/15
——《马贩子的女儿》评析
第二章
《太阳》以及太阳崇拜多方位之透视/26
第三章
与同性恋、女性主义或女性主义批评的对抗/56
——《狐狸》和《骑马出走的女人》评析
第四章
幽默与反讽/91
——《两只蓝鸟》评析
第五章
男性同性关系、阶级和存在/106
——多视角透视《普鲁士军官》及其人物关系之多重性
第六章
《菊香》的象征意义及劳伦斯式的自然主义手法/124
第七章
两极对照下《公主》的文本建构/142
第八章
对话中的独白,抑或独白中的对话/159
——《弦外之音》人物声音之评析
第九章
《少女和吉普赛人》/177
——劳伦斯后殖民文学的书写
第十章
阶级意识/20l
——《死去的人》的文本建构中劳伦斯式的贵族观
引用作品/216
其他参考文献/221
后记/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