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分类
作者 李子迟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中国大学历史发展的百科全书。

一本不仅陈呈了大学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也充分再现了那个时代推动大学发展和引领时代新思想发展的老师,以及学生的故事,还有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

内容推荐

大学,一直是学子心中的“象牙塔”,但是对于大学发展史,很多人可能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

本书以晚清民国大学的发展为线索,不仅陈呈了大学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也充分再现了那个时代推动大学发展和引领时代新思想发展的老师,以及学生的故事,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当然还有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

知识涵盖点面俱全,语言优美流畅,大量插图穿插其中,是一本轻松易读的中国大学历史发展百科全书。

目录

晚清民国大学概览

第一章 萌芽

 1.1840~1898年:继承

 2.1879~1902年:外来的“洋和尚”

 3.1895年:平地一声雷

 4.1896年:风景这边独好

 5.1898年:“巨人”横空出世

第二章 成型

 1.1900年:华夏法学鼻祖

 2.1901年:“东方剑桥”

 3.1902年A:京畿开先河

 4.1902年B:古都新风

 5.1905年:日月光华

 6.1906年:“声教讫于四海”

 7.1907年:同舟共济

 8.1908年:谁说女子不如男?

 9.1910年:“江东之雄”

 10.1911年A:水清木华,钟灵毓秀

 11.1911年B:“更为中国化”

 12.1913年:珞珈麓,东湖畔

 13.1915年:榕城岁月

 14.1916年:未名湖第一个主人

 15.1917年:赫耳墨斯神杖

第三章 鼎盛

 1.1919年:“学府北辰”

 2.1920年A:源远流长

 3.1920年B:殖民与友谊

 4.1921年A:“以科学名世”

 5.1921年B:“南方之强”

 6.1923年:五月的鲜花

 7.1924年:独步岭南

 8.1925年:觉醒

 9.1927年:临危受命

 10.1928年:废都怪胎

 11.30年代初:济南的秋天

 12.1931年A:名师亮相

 13.1931年B:培养人,还是培养“机器”?

 14.1933年:“寒门子弟”何所求?

 15.1935年12月9日:“贞德”被捕

 16.1936年:“浙大保姆”

第四章 国难

 1.1937年:烽火中诞生

 2.1938~1946年A:“中兴业须人杰”

 3.1938~1946年B:山城书声

 4.1940~1946年:乱世也红火

 5.1940~1945年:薪火不绝

 6.1942~1945年:江村春秋

第五章 分流

 1.1945年A:反对内战

 2.1945年B:“专才”实乃“通才”

 3.1947年A:学生运动之最

 4.1947年B:滴血的樱花

 5.1949年:两岸分流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历史从古代进入近代,从封建社会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在中国近代史上,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最早的大学是哪一所?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前身即岳麓书院、有千余年历史的湖南大学;有的说是清朝大臣盛宣怀最早创办于工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和工896年的南洋公学;有的说是前身即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

其实,长期以来,由于受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历史的真相一直被湮没。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其实并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何特征;京师大学堂(工898年)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也谈不上是中国的第一所大学,只不过一直被官方讹传罢了。北洋大学堂,也只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随着历史被越来越公正地研究后,即使是北大,也不敢再自称是中国的第一所大学,她只是中国第一所中央大学。

而诞生于工9世纪70年代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才是中国近代史上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最早的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式设立的大学。这所实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学,最终在建国后被解体。

学者谢泳则个人倾向于认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真正成熟的大学,应以工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为标志。因为真正的大学,必须同时具有这样一些条件:综合性大学;男女同校;稳定的科系设制;各类研究机构的制度化;选课制的设立;大学出版社和相关学术杂志的定期出版;教授和学生的自治程度较高;大学中普遍的体育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批大学雏形,主要是来自两个源头,一是土生土长——对古代传统书院的继承与升级;一是“舶来品”——西方人士在中国兴办的教会学校,后来很快发展为大学。同样,在这些学校“进化”为真正的大学之前,那些非大学性的办学机构也是包括这两大类,即传统书院与教会学校。

(1)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976年)。嗣后,历经元、明、清各代,至清末(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工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学脉绵延,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P2-3

序言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民族的学校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司马迁的《史记》中写道:“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日序,周曰庠。”庠序,也就是古代中国学校的称呼。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和亚历山大城跟学生对话的时候,孔墨荀孟等人在齐鲁等地也有“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的盛况。北宋初年建立在江南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论起资格来,并不比牛津、剑桥、爱丁堡等3所大学逊色。

在中国古代,类似于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有国学(太学、国子监)以及后来的高等书院等,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不过,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和西方现代的大学存在着差别,尤其官办学校以培养治理政府的仕人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学科上自然科学尤为缺乏,所以到近代整个传统教育体系都面临着转型和革新。

在近代和西方交流以来,西方的“University”早期被翻译成“书院”等,后又称为“大学堂”、“大学校”,民国以后“大学”成为正式的称呼。

本书中,把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出现到第一所中央天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作为第一个阶段——萌芽期;到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历史从近代进入现代,是第二个阶段——成型期;再到抗日战争前夕,是第三个阶段——鼎盛期;抗战八年则为第四个阶段——国难期;抗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大学(主要是指师生、设备等资源)或留在大陆重组或迁到台湾再建,为第五个阶段——分流期。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前,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办的教会学校,已经有了大学的萌芽,其中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和山东的齐鲁大学是比较早,也是比较成熟的两所学校,它们应该就是诞生在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第一批大学。

此后,中国人自己开始大量兴办近代学堂(如工895年的北洋大学堂、1896年的南洋公学等,它们就是中国最早的自办、官办大学了)。日本的学校成为其主要的借鉴对象。

如果说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第一所自办、官办大学,则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就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第一所中央大学。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各学校转为效法美国的大学制度,而延续至今。

在此前后,中国最好的大学,也就是南洋、北洋、圣约翰、齐鲁了。南洋因为没有受到什么干扰,尤其超过北洋,是其中的“老大”。当时,北大、清华、复旦、南大、浙大等学校都还没有发展起来。

很快,中国的高校有了长足发展。蔡元培初任民国教育总长时,在当时的国力下,觉得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好首都的京师大学堂就已不错了。结果,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令他自己也很意外。国立大学连连创办不说,各省的办学热情和能力更是令人吃惊,且不管地方是由何等人掌管,对大学教育都不吝投入。民间私立大学也不断涌现。这个文明古国自古高度重视教育的脉流,在民国延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