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辽宁大学法学学术文库”之一,全书共分9个章节,主要对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课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公共利益的概述、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公益诉讼与社会转型、公益诉讼与社会回应、中国公益诉讼的制度缺失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辽宁大学法学学术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李卓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辽宁大学法学学术文库”之一,全书共分9个章节,主要对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课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公共利益的概述、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公益诉讼与社会转型、公益诉讼与社会回应、中国公益诉讼的制度缺失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公益诉讼直接关系到权利的保护、社会的稳定、司法的功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了拓宽我国的公共利益的救济方式,填补立法空白和法律的漏洞、为非直接利害关系进入司法救济程序提供理论支持,本书结合诉讼法与法理学的双重研究视角,重点研究了公共利益的可诉性问题;公益诉讼的正当性;公益诉讼的可行性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本书以诉讼目的的分析为研究的起点,寻找公益诉讼与权利的契合基础,依照“公共利益——公益权利——(受损)权利救济——公益诉讼”的逻辑主线展开论述。本书综合法理学、法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比较借鉴、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首次提出了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是“公益诉权”,提出公益权利的概念、性质。以“公益诉权”的实体和程序的双重内涵为基础,论证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社会公正为目标,凸显公益诉讼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救济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效果。 目录 导论/1 一、公共利益的可诉性/3 二、公益诉讼的正当性/6 三、公益诉讼的可行性/7 上篇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公共利益的概述/11 一、公共利益解析/11 (一)立法的遗留: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11 (二)概念的模式:公共利益的适用标准/18 二、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24 (一)公共利益司法救济的历史考察/24 (二)公共利益司法救济的理论依据/27 第二章 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37 一、公益诉讼的内涵分析/37 (一)公益诉讼的概念界定/37 (二)公益诉讼的特征分析/40 二、公益诉讼与实质公正/45 (一)社会实质正义的实现与诉讼功能的修复/45 (二)践行社会自治与维护社会秩序/47 (三)社会弱势群体的“接近正义”运动与社会公正/49 第三章 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60 一、公益诉权的选定/61 (一)“诉讼目的”与公益诉权/61 (二)关于公益诉权的学说/62 二、公益诉权的内涵/64 (一)公益诉权的双重内涵/64 (二)公益诉权的构成要件/70 三、公益诉权的性质/74 (一)公益诉权是社会合作的直接结果/74 (二)公益诉权是社会冲突的化解手段/80 (三)公益诉权是社会秩序的实现途径/87 (四)公益诉权是“权利本位”的直接体现/91 中篇 社会回应篇 第四章 公益诉讼与社会转型/97 一、社会转型:公益诉讼的社会背景/97 二、学术立场:法律的社会回应要求/99 (一)社会转型与社会学的呼应/99 (二)法社会学的研究框架与进路/107 三、时代价值:公益诉讼的社会回应/115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司法救济/115 (二)公益诉讼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现/126 第五章 公益诉讼与社会回应/128 一、回应社会: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起点/128 二、法律合作主义: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基本理念/132 (一)法律合作主义的基础:法律与组织性的关系/132 (二)法律合作主义的行为表现:公民共同行为/136 (三)法律合作主义的实现方式:诉讼信托/138 三、结构功能主义: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功能指向/144 (一)公共政策的形成与社会行为的规范/145 (二)权利的创设与社会性权利的救济/。147 (三)诉讼效率的提高与诉讼成本的节约/150 (四)社会结构的回应与社会行为的互动/152 下篇 制度建构篇 第六章 中国公益诉讼的制度缺失/157 一、中国问题:公益诉讼的缺位/:157 二、问题归纳:现实与传统的冲突/167 (一)传统民事诉讼中由于当事人适格理论的限制,当事人只有证明自 己法律上的权利受到侵害才能起诉/167 (二)传统的诉讼观念与权利救济之间产生冲突/170 (三)诉权理论与现代型社会纠纷的冲突/174 第七章 欧美国家公益诉讼的比较研究/177 一、欧美公益诉讼的历时性比较/177 (一)古代公益诉讼的沿革/177 (二)现代公益诉讼的形成/181 二、欧美公益诉讼的共时性研究/184 (一)两大法系公益诉讼比较研究/184 (二)典型国家的公益诉讼模式比较研究——美国公益诉讼的发展/198 (三)典型权利的公益诉讼保护比较研究/202 第八章 亚洲国家公益诉讼的比较与借鉴/208 一、亚洲社会转型与公益诉讼/208 (一)亚洲社会转型与公益诉讼的时代要求/209 (二)亚洲传统法律文化与公益诉讼理念确立/210 二、日本公益诉讼的比较与借鉴/211 (一)日本公益诉讼中的调解特色/211 (二)日本公益诉讼的本土化改造/212 (三)日本公害诉讼的独特功能/215 三、韩国公益诉讼的比较与借鉴/217 (一)韩国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218 (二)韩国公益诉讼的司法特色/221 (三)个案比较:中韩“嫌烟权”公益诉讼的比较/226 四、印度公益诉讼的比较与借鉴/228 (一)印度公益诉讼推进司法能动主义/229 (二)印度公益诉讼与“接近司法”/229 (三)印度公益诉讼独创“书信管辖权”/231 第九章 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232 一、程序的主体选择与配置:以团体诉讼为主的构建/233 (一)试验性诉讼与公益诉讼中的公民主体/233 (二)社会分层理论与公益诉讼的主体/234 (三)检察机关为特定公益诉讼案件的补充主体/241 二、公益诉讼程序的证据制度中的举证责任倒置/246 (一)公益诉讼中建立举证责任倒置的实践基础/246 (二)公益诉讼中成立举证责任倒置的法理基础/247 三、公益诉讼的程序限制/249 (一)禁止权利滥用与权利的相对性/249 (二)权利滥用的构成要件/251 (三)对公益诉权的限制/254 四、公益诉讼的辅助程序研究:多元救济途径的运用/257 (一)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模式/258 (二)多元救济途径的制度配置/259 结束语/262 参考文献/264 后记/27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