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身残志不残。她以一颗坚强的心和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挑战生命的极限,最终在逆境中崛起,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并且以她慈爱的心帮助了世界各地的残障人士。她的事迹震撼了整个世界。她曾获得总统自由勋章,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本书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美)海伦·凯勒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海伦·凯勒身残志不残。她以一颗坚强的心和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挑战生命的极限,最终在逆境中崛起,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并且以她慈爱的心帮助了世界各地的残障人士。她的事迹震撼了整个世界。她曾获得总统自由勋章,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本书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内容推荐 本书是海伦·凯勒的代表作。作者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本书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作者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本书中最精彩、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篇章。在文中,作者希望在这假想的三天时间里,能看见自己的老师、朋友;能去参观自然史和艺术博物馆;能看看纽约城和日常世界;最后还要去看一场戏剧。三天的活动,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创造的高度赞美。她还以自己的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本书是自传,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无论是对往事的回忆,还是对自己内心的表白,都是极平常的话语,真实而亲切,自然而流畅。 目录 第一章 光明与声音/1 第二章 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7 第三章 寻求希望之光/16 第四章 走出黑暗/20 第五章 领悟到大自然/25 第六章 爱的真谛/29 第七章 畅游在知识的海洋/34 第八章 欢度圣诞节/42 第九章 波士顿之旅/45 第十章 大海之歌/50 第十一章 山间秋季/53 第十二章 洁白的冰雪世界/59 第十三章 开口说话/62 第十四章 《霜王》风波/67 第十五章 参观世界博览会/77 第十六章 学习拉丁语/82 第十七章 纽约的学习生活/85 第十八章 剑桥女子中学纪事/88 第十九章 备考大学/94 第二十章 大学生活/100 第二十一章 爱书如命/103 第二十二章 多姿多彩的生活/116 第二十三章 温馨友情/128 代后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36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光明与声音 我是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开始写这本回忆录的。童年犹如笼罩在一层金色雾霭之中,当我把这层薄幕撩开时,我感到一种无端的犹豫和踌躇。撰写自传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当我试图通过回忆分辨童年时期印象的时候,我发现时过境迁,事实和想象搅混在一起,变得貌似而难以辨别。女人们通常凭借想象来描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在我生命的最初时光,有些印象显得分外鲜活而生动,然而,其余的部分却模糊不清。况且,童年时代的许多欢乐和悲伤大都成为前尘往事,早已被淡忘了,而我早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好些极其重要的事情,也被后来发生的一些更加激动人心的事件冲淡了。因此,为了避免冗长乏味,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试图把那些在我看来最有趣和最重要的情节呈现出来。 1880年6月27日,我出生在亚阿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叫做图斯康比亚的小镇。 我父系的祖先来自瑞士的卡斯帕·凯勒家族,移民美国后定居在马里兰州。我有一位祖先曾是苏黎世聋哑学校的首位教师,他写过一本有关聋哑教育的书,谁能料到他竟然会有一个像我这样又盲又聋又哑的后人呢。每当想起这些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世事无常,命运难料。 祖父来到了亚阿拉巴马州这片广袤的土地并最终在此定居,从此,我们这个家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我从家人那里得知,当时的图斯康比亚镇地处偏僻,因此祖父每年都要骑马从图斯康比亚前往费城,给种植园添置一些耕作用具。每次在去费城的途中,祖父都会写信给家里报平安。直到今日,姑母还收藏着祖父的信件,祖父在这些信中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旅途中所见的西部风景,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祖母的父亲叫做亚历山大·穆尔,是一个侍从武官,爷爷叫亚历山大·斯鲍茨伍德,曾是弗吉尼亚州最早的殖民总督。此外,祖母还是罗伯特·李将军的二表妹。 我的父亲叫亚瑟·凯勒,在南北战争中曾担任过南军上尉,我的母亲凯特·亚当斯是他的第二个妻子,小父亲好几岁。母亲的祖父叫本杰明·亚当斯,他娶了苏姗娜。古德休为妻,在马萨诸塞州的纽伯里居住了很多年。他们的儿子查尔斯·亚当斯就出生在那里,后来他们搬到了阿肯色州的海伦娜。南北战争爆发后,舅舅代表南军参战,后来官至准将军衔。他娶了露西·海伦·埃弗里特为妻,露西同爱德华·埃弗里特和爱德华·埃弗里特·黑尔博士同宗同门。战争结束后,夫妻俩搬到了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居住。 在疾病夺去我的视觉和听觉之前,我们一直住在一个狭小的房子里,它由一个正方形的大房间和一个供仆人住的小房间构成。这源自南方人的习俗,他们习惯于挨着宅第加盖一间附属的小房子,以备急需之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父亲也盖了一所这样的屋子,他和我母亲结婚后就住在那里。小屋被葡萄藤、爬蔷薇和金银花覆盖着,从园子里望去,像是一个美丽的凉亭。小阳台也被满眼的黄玫瑰和茯苓花所遮蔽,成了蜂雀和蜜蜂的乐园。 祖父和祖母的老宅距我们家的玫瑰小凉亭只有几步之遥,由于我们家的房子掩映在茂密的树丛中,又被美丽的英格兰常春藤缠绕覆盖,因此邻居都称它为“常春藤绿地”,这里有我美丽的童年记忆,是我儿时的乐园。 在我的家庭老师——莎莉文小姐到来之前,我常常独自一人沿着方形的黄杨木树篱摸索前行,凭着灵敏的嗅觉,很快就能找到那些刚刚绽放的紫罗兰和百合花,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会来到这里寻求慰藉,把自己炙热的脸颊埋进凉气沁人的树叶和草丛之中,让烦躁的心绪平静下来。每当置身于绿色花园,我都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会伸出手摸来摸去,有时触摸到一根枝条,根据花瓣和叶子的形状,我就能分辨出那是荫庇着花园深处的那个摇摇欲坠凉亭的藤蔓。这儿还有悠然地在地上匍匐的卷须藤;有花瓣如羞涩低垂而且香气沁人的茉莉,还有一种罕见的花朵——蝴蝶荷,因它娇嫩的花瓣和蝴蝶翅膀相似的外形而得名。不过最美的还是那些蔷薇花,在北方的温室里,很少能见到长势如此繁茂的爬藤蔷薇,它到处攀爬,一长串一长串地倒挂在阳台上,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丝毫没有尘土的浊气。每天清晨,它上面沾着亮闪闪的露珠,摸上去柔润而滑爽,使人陶醉。让人禁不住神思遐想,上帝御花园里的日光兰恐怕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和诸多弱小的生命一样,我生命的伊始简单而平凡,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一个家庭里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往往马虎不得,为了给我起好名字,家人都绞尽脑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想出来的名字才最有意义。父亲非常希望能以他最尊敬的一位祖先米德尔·坎贝尔作为我的名字,对于这个名字,父亲拒绝做进一步的商榷。而母亲则认为应该用外祖母少女时代的名字“海伦·阿尔弗雷德”作为我的名字。 没想到就在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带我去教堂洗礼时,父亲竟然把起好的名字给忘了,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他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名字。当牧师问他“这婴儿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能记起,我的名字应该随我外婆,这是早就定好了的,于是他给我取名叫海伦·亚当斯。 从家人口中得知,我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就表现出倔强的个性,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常常执意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在六个月大时,我就能奶声奶气地说“你好”了。有一天,我十分清晰地说出了:“茶!茶!茶!”这吸引了家里每个人的注意。我生病之后,虽然忘掉了以前所学的单词和发音,但我仍然记得在生命最初几个月里所学到的一个词,这个词就是“水”。在我完全丧失说话能力之后,我还能模糊地发出“水”这个字的读音。后来,我学会了用拼写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才不再用这个发音来表示“水”了。 家人还告诉我,我刚满周岁时学走路的情景。那天,母亲把我从浴盆中抱出来,放在膝盖上。突然间我发现外面树枝的影子在光滑的地板上轻轻闪动,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从母亲的腿上滑下来,迈着蹒跚的步子想踏住晃动的树荫,等那一股冲劲耗尽了,我一下跌倒在地上,哭着要母亲把我抱起来。 虽然我拥有光明和声音的时间不多,但是美好的大自然依然在我幼小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妙的记忆。春日里,百鸟啁啾莺歌燕舞;夏天,丰硕的果子和美丽的蔷薇花在枝头轻摇;深秋来临,草黄叶红,满园飘香。然而好景总是不常在,幸福美好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次年阴沉萧索的二月,我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诊断的结果是胃充血和脑充血,他们束手无策,几乎宣判了我的死刑。可有一天早晨,高烧突然退去,就像它到来时那样奇特。这简直是奇迹,家人喜悦得难以言喻,但是,谁都未曾料到,这场高烧却使我失去了视觉和听力,我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听不见任何声响。我被残酷地放逐到一个黑暗无声的世界,又开始了像婴儿一样蒙昧地生活,而当时我的家人,甚至连医生对此都全然不知,他们仍沉浸在我奇迹般康复的喜悦之中。 如今,我依然能够模糊地回忆起病中的一些情景。尤其是母亲在我高烧不退,一连数小时昏昏沉沉痛苦难耐的时候,对我温柔地抚慰和精心地呵护。这使我减轻了痛苦和烦躁。高烧退后当我从痛苦和迷乱中醒来时,由于眼睛干涩只感觉眼睛灼热疼痛,光线投射进来,刺得眼睛生疼,我不得不翻身面向墙壁。接下来的日子,我的视力一天不如一天,对光的感觉日益暗淡,最后就只剩下一团模糊的光影了。 失去视力和听力之前,除了这些短暂的记忆,再也没有别样的东西了。事实上,这些回忆如梦似幻,恰似一场噩梦。我的世界只有黑暗和冷清,我渐渐习惯于沉浸在无边的寂静和漆黑之中。直到有一天我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到来,她重新点燃我心灵之中希望的烛火,照亮了寂静黑暗的世界,为我打开心中的眼睛,让我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虽然我只拥有十九个月的光明和声音,但那广袤的绿色田野,蔚蓝的天空,葱郁的树木,争奇斗艳的花丛,都被我铭记在心,它们装扮点缀了我黑暗沉寂的世界。 P1-6 序言 她,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从小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看不到春天鲜艳的花朵,夏天葱郁的林木,秋天美丽的落叶,冬天洁白的雪花,听不到鸟叫虫鸣,风的呢喃,雷的轰鸣,无法感知世界是多么美妙。她经历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童年,却以自己的方式体会着童年的快乐。 她,一个顽强的小女孩。虽然黑暗的围墙隔绝了她与外界的沟通,但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在没有光明和声音的世界中,学会了骑马、滑雪、下棋,参加戏剧演出,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她,一个特立独行的小女孩。她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她的心是自由的。凭着自己的智慧,考入了哈佛大学,创作14部著作,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知识照亮了她的世界,她又把这光明带给了更多的人。 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给我们打开了一道人生的天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无比绚丽的崭新世界。一个既盲又聋又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深怀爱心的、博学的、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这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令人惊叹的奇迹啊!而成就这一奇迹的,是知识,更是知识的传授者——安妮·莎莉文老师。 海伦·凯勒在接受安妮·莎莉文的教育之前,是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被宠坏了的孩子。她野性十足,脾气暴躁,任性冷漠,破坏、攻击心极强,缺乏同情心和爱心。1887年3月,安妮·莎莉文来到海伦·凯勒家,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莎莉文老师没有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僵化的、俗套的课堂教学,而是让海伦融入自然中去,从她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教育的机会;她的教育方式是启发诱导而非灌输式的,她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海伦的学习热情,使海伦一直处在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在对海伦智慧启迪的同时,她还用其细腻的情感和善良的心性对海伦进行了爱的教育。最终以极大的爱心、耐心与毅力,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无知甚至野蛮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富有爱心的非凡女性。之后,她又多次陪海伦旅行进行巡回演讲,直至终老。 世上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种个性,有聪明的、活泼的、天真的、可爱的;也有笨拙的、内向的、自闭的、粗暴的、自大的。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能挖掘出人性的美好,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丰富的智慧。莎莉文老师能在海伦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儿童身上实现教育奇迹,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求知、成才呢? 张雪峰 后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们大家都读过一些激动人心的故事,故事里主人公的生命只剩下有限或特定的时间了,有的长达一年,有的只有24小时。然而通常我们感兴趣的是:那些命中注定要死的人是如何度过他最后的时间的。当然,我所说的是有选择权利的自由人,而不是那些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的犯人。 这类故事让我们深思:如果情景相似,我们该怎么办?人终有一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应该想什么?做什么?回首往事,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幸福和遗憾? 有时我认为,就像我们第二天就要死去一样,认真过好每一天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这种态度可以彰显出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怀着友善、激情和感恩的心去过好每一天,但是,当岁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常常会黯然失色。当然,也有人愿意按照伊壁鸠鲁“吃喝玩乐”的信条去生活(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生活的主要目的是享乐,而最高的享受唯通过合理的生活,如自我控制才能得到。因为生活享受的目的被过分强调,而达此目的之手段被忽视,所以伊壁鸠鲁的信徒现今变为追求享乐的人。他们的信条是“让我们吃喝吧,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亡”,但绝大多数人却为死神的来临所折磨。 在许多故事中,命运已定的主人公通常在最后一刻,由于幸运之神的降临而得救,然而与此同时,他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他更加领悟了生命的意义和它永恒的精神价值。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正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或已经在死亡的阴影下生活过的人们,他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被赋予芳醇甜美之感。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视生命为理所当然。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定会死去,但通常我们以为那天离我们很遥远。当我们心宽体健时,死亡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很少想到它。时间在无穷的展望中延续,我们干着琐碎的事情,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生活的倦怠态度。 恐怕,我们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感官时,也会同样的慵懒。只有耳朵聋了才会珍惜听觉,只有眼睛瞎了才能体会到光明的种种美好。尤其是那些在成年后的生命里丧失视力和听觉的人,他们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然而,那些从来没有遭受视力或听觉障碍的人,很少充分地利用这些天赐的宝贵能力。他们对这个世界,慵懒地看,懒散地听,没有丝毫专注和感激。正如老话所讲: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病了才知道健康的重要。 我常常想:一个人要是能在他刚成年时,瞎上几天,聋上几天,真的是上天的恩赐。黑暗会让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会教导他享受声音。 我不时地询问视力正常的朋友,去发现他们看到的东西。最近,一个很好的朋友来看我,她刚从树林里散步归来,我问她注意到什么没有,“没什么特别的。”她回答。如果不是习惯了这种回答,我可能会不相信,许久以来我慢慢地确信,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东西却很少。 在树林里走了一个小时,却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东西,这怎么可能?我自问道:我这个不能看到东西的人,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成百上千有兴趣的东西。我感觉到树叶细致优雅的对称;我双手抚过白桦树细致光滑的肌肤;松树粗糙、凹凸不平的树皮。春天,我摸着树干,希望发现一个嫩芽,那是大自然经历沉睡的冬天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感受着花朵令人愉悦的、天鹅绒般的质地,发现它奇妙的卷曲,一些大自然的奇迹在我面前展现开来。偶尔,我很幸运,双手放在小树上,感受到小鸟高声歌唱的愉快节奏。我快乐地感受着清凉的溪水流过我指问。对我而言,比起众多奢华的波斯人的毛毯,我更喜欢松针或柔软的青草铺就的苍翠繁茂的地毯。对我来说,四季壮观而华丽的展示是一出激动人心、永不落幕的戏剧,这部戏剧的表演顺着我的手指尖缓缓流动。 有时,由于渴望看到所有的一切,我的内心在哭泣。如果仅凭我的触摸就能得到如此多的快乐,要是能用眼睛看,这个世界又是多么的美好。然而,那些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却很少,他们认为充斥全世界的色彩和活力的景象是理所当然的。也许,这就是人类的特点,对拥有的不懂得珍惜,对没有的却永远渴望。然而,在光明的世界里,上天赋予的视觉仅仅是一个便利,而不是增添生活完美幸福的一个手段,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如果我是一所大学的校长,我会开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竭力教导学生们,如何用心地留意那些从他们眼前流失而不被注意的事物一,来增加他们生活的幸福,竭力唤醒他们沉睡、迟钝的天赋。 也许借助想象我可以给出很好的说明,假如给我光明,就三天吧,我最想看到什么。在我想象的同时,也请你想象一下:假设你也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怎样使用你的眼睛。随着第三天夜晚的来临,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眼前升起,那么你将怎样度过这宝贵的三天?你最希望你的视线集中注视什么呢? 当然,我最想看到那些在我多年黑暗的生活中变得珍贵的东西。你也一样,希望你的眼睛注视那些对你来说珍贵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把它们的记忆带进随之而来的黑暗生活中。 如果,由于奇迹,我获得了三天光明,随后又沉陷于黑暗,我会把这宝贵的时间分成三个部分。 …… 第 三 天 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迫切地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恒的新的美景。 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没有时间浪费在后悔中或热望中,要看的东西太多了。第一天我献给了我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朋友们。第二天向我展示了人类和自然的历史。今天,我将在当前的平凡世界里度过,在为生活事务忙碌的人们常去的地方度过。而何处人们才能找到像在纽约的人那么多的活动和条件呢?所以,城市便成了我的去处。 我从我的家,长岛的佛罗斯特的小而安静的郊区出发。这里,环绕着绿色草地、树木和鲜花,有着整洁的小房子,到处是妇女儿童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是城里辛劳的人们安宁的避风港。我驱车驶过横跨伊斯特河的钢制带状桥梁,从而对人脑的力量和独创性有了一个崭新的印象。忙碌的船只在河中嘎嘎急驶——高速飞驶的小艇,慢悠悠、喷着鼻息的拖船。如果我今后还有看得见的日子,我要用许多时光来眺望这河中欢快的景象。 我向前眺望,前面耸立着纽约——一个仿佛从神话的书页中搬下来的城市的奇异高楼。多么令人敬畏的建筑啊!那些闪闪发光的塔尖,那些辽阔的石砌钢筑的河堤坡岸——真像诸神为他们自己修建的。这幅生动的画面是几百万人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对它回头投去一瞥?恐怕寥寥无几。对这个壮丽的景色,他们视而不见,因为这一切对他们来说太熟悉了。 我匆匆赶到那些庞大建筑物之一——帝国大厦的顶端,因为不久以前,我在那里凭借我“秘书”的眼睛“俯视”过这座城市,我渴望把我的想象同现实作一比较。我相信,展现在我面前的全部景色一定不会令我失望,因为它对我将是另一个世界的景色。 此时,我开始周游这座城市。首先,我站在繁华的街角,只看看人,试图凭借对他们的观察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看到他们的笑颜,我感到快乐;看到他们严肃的坚定的表情,我感到骄傲;看到他们的痛苦,我不禁充满同情。 我漫步在第五大道上(第五大道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最繁华最壮观的商业大道,有许多高档精品商店,洛克菲勒中心就在该大道附近。)漫然四顾,眼光并不投向某一特殊目标,而只看看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我确信,那些活动在人群中的妇女的服装色彩一定是一幅绝不会令我厌烦的华丽景色。然而如果我有视觉的话,我也许会像其他大多数妇女一样——对个别服装的时髦式样感到兴趣,而对大量的灿烂色彩不怎么注意。而且,我还确信,我将成为一位有瘾的橱窗浏览者,因为,观赏那无数精美的陈列品一定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 从第五大街起,我要作一番环城游览——到公园大道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我还将参观外国人居住区,进行一次不出门的海外旅行。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以便能够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人们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我的心中充满了人和物的形象。我的眼睛决不轻易放过一件小事,它争取密切关注它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但有些则是极其凄惨,令人伤感。对于后者,我绝不闭上我的双眼,因为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们面前闭上眼睛,就等于关闭了心房,关闭了思想。 我有视觉的第三天即将结束了。也许还有许多强烈的愿望,需要我利用这最后的几个小时去实现。但是,我担心在最后一个夜晚,我还会再次跑到剧院去,看一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好领略一下人类心灵中的谐音。’ 午夜,我那短暂的失明休息状态就终止了,永恒的黑暗将再次向我迫近。当然,在这短短的三天中,我自然不能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一切。只有在黑暗再次向我袭来之时,我才意识到我留下多少事情没有看到。但我的内心充满了这么多美好的记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此后,我摸到每一件物品,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映出那件物品是个什么样子。 也许,我的这篇关于如何度过重见光明的三天的简述,与你假设知道自己即将失明而为自己所做的安排不相一致。然而,我相信,如果你真的面临那种厄运,你的双眼一定对过去从未看见过的事情睁大眼睛,为今后的漫漫长夜保存回忆,你将以过去从未有过的方式去利用你的眼睛。你所看到的每件事物都会变得珍贵起来,你的眼睛会锁定进入你视线之内的每件事物。然后,你将真正地看到,一个美的新世界在你面前展开。 我,一个盲人,可以给那些能看见的人一个提示——对想充分利用视力天赋的人的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感官。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乐队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件你想抚摸的物品,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花朵的芳香,品尝美味佳肴,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充分利用每种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展示的所有愉快而美感的细节而自豪吧!不过,在所有感官中,我相信,视觉一定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