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番禺建筑/番禺文化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齐晓光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齐晓光著的这本《番禺建筑》以历史文化村镇和历史街区作为开篇,再对历代建筑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通过对诸如住宅建筑、祠堂建筑、教育类建筑、庙宇建筑、防御性建筑、公局与公所建筑,以及牌坊、塔阁、石桥与水埠等建筑的认知,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番禺现存历代建筑的精粹。这些建筑不但可以展示番禺在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壁画等方面的高超艺术水准。

内容推荐

齐晓光著的这本《番禺建筑》是围绕番禺具有历史和文化代表性的建筑展开的著述,其内容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编排,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论述清晰,对番禺建筑、番禺文化的研究有不小的裨益。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论述番禺的历史文化村镇和历史街区,第二至第七章论述的依次是住宅建筑、祠堂建筑、庙宇建筑、教学建筑、防御性建筑、其他类型建筑。最后还附有一份“番禺区建筑类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这些建筑基本都属于明清和民国时期,这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番禺建筑的历史风貌,而且透物见人,我们可以窥见彼时番禺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融汇建筑史迹的历史文化村镇和历史街区

 第一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湾镇

 第二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

 第三节 古建筑的荟萃之地——历史街区

第二章 形式多样的住宅建筑

 第一节 颇具特色的传统民届

 第二节 典雅古朴的府第园林

 第三节 中西合璧的住宅建筑

第三章 宗族文化的灵魂——祠堂建筑

 第一节 祠堂的类型

 第二节 祠堂的规模

 第三节 祠堂的年代特征

第四章 民间信仰的载体——庙宇建筑

 第一节 庙宇的类型

 第二节 庙宇的规模

 第三节 庙宇的布局与风格

第五章 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建筑

 第一节 官办教育学府——番禺学宫

 第二节 教研功能相结合的书院

 第三节 乡村启蒙教育机构——社学

 第四节 民间幼儿教育场所——学塾

 第五节 引入新式教育的小学堂

第六章 功能各异的防御性建筑

 第一节 古街巷的名片——门楼

 第二节 村落的守护者——碉楼

 第三节 历经沧桑的城寨与烽火台

 第四节 见证历史的海防要塞——炮台

第七章 其他建筑类型

 第一节 乡村的权力机构——公局与公所

 第二节 垂世流芳的牌坊

 第三节 风水寓意中的塔阁

 第四节 水乡的记忆——石桥和水埠

附录:番禺区建筑类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试读章节

沙湾镇位于番禺区市桥河南面、珠江水系沙湾水道的西北部,与顺德一河之隔,北与番禺中心城区相连,总面积53.72平方公里。该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是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著名古镇。

沙湾古镇已有800多年历史。古时这里原是一个海湾,到宋代时沙湾北部演变成为陆地,而南部仍是浅海,再经历数百年围海造田,逐渐形成现今所见的地貌,由于这片陆地早先地处古海湾的半月形沙滩之畔,因而被称为沙湾。明代时在番禺县设沙湾巡检司(简称沙湾司)。清沿明制,当时的沙湾司管辖范围很大,包括现在的沙湾、市桥、钟村、石暮、沙头等镇(街),以及南沙区的东涌镇、榄核镇、鱼窝头镇、灵山镇的全部或部分乡村,还包括顺德区乌州、南蒲、沙亭3个村。

沙湾同珠江三角洲不少村落一样,是聚族而居。各姓最早定居沙湾时,大体上是分别聚居,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各姓聚居点逐渐连成一片,各姓之间的联系亦通过联姻等形式而日渐密切。沙湾多数姓氏均来自中原,宋代较早定居沙湾的有张、劳二姓,继后还有麦、苏、曹、陈等姓。到南宋时又有何、王、李、黎、赵五姓先后迁入,他们多以有耕地可以开发的地域作为定居点,并逐渐发展成为乡中大族。五大族都拥有较多的沙田,用族田的形式进行发展和兼并,其中何姓始祖何德明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在沙湾购置大量宫荒田,并由广州迁入沙湾定居,大力开垦并发展农业,奠定了日后沙湾何氏族群的雄厚经济基础。到明代中叶,何氏族田面积加剧扩展,清中叶以后其族田远超乡中各族,跃升为番禺县中与石楼陈族、员岗崔族、南村邬族并称的四大望族。至民国九年(1920),沙湾何族留耕堂已拥有族田5.6万多亩,居全县之冠,称得上是珠江三角洲的巨族。这还只是祖祠的田产数,如再加上各分支宗祠,以及各坊里田产、庙产、乡公所田产和众多大、中地主的田产,结合王、李、黎、赵等各姓的族田计算,沙湾一乡的田产大概已超过10万亩,这时的沙湾堪称珠三角烟火万家、富甲一方的宗族聚居之地。

现沙湾镇下辖17个村民委员会,几乎村村都有多少不一的古建筑,按文物总量来统计属于番禺区的文物大镇。尤其是沙湾古镇中心区域的古建筑群保存较好,街巷肌理清晰,古制尚存。在面积约7万平方米的中心范围内,各时期建筑基本坐向是从东北至西南呈线形分布,街巷布局以东西走向为主,如以经贸型历史街区安宁西街和车陂街为东西主线,形成多条与之平行的东西走向街巷。明清时期广府传统建筑分布其间,诸如富家高耸的镬耳大屋、小户人家的三间两廊住宅,还有祠堂、学塾、门楼、庙宇、商铺、文塔等,装饰这些古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壁画可谓巧夺天工、琳琅满目。

沙湾古镇还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当地著名作曲家、演奏家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被誉为“广东音乐何氏三杰”而名扬海内外。此外,传统民间艺术“沙湾飘色”“沙坑醒狮”也闻名遐迩。2000年5月,沙湾古镇被文化部同时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称号。每逢佳节,沙湾都举行飘色、舞狮、舞龙、舞鳌鱼、划龙舟等民间艺术活动,古朴的民风、精湛的演技令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由于沙湾古镇长期保留了各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P4-7

序言

番禺历史久远,早在先秦时期,岭南被称为百越地。据调查,境内地势较高的山冈台地曾发现有零星的早期夹砂陶片,年代不晚于商代晚期,表明至少在晚商之前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生息,从事着农耕与渔猎的生活。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番禺成为新设南海郡下属的首县。当时的番禺境域广阔,大体包括现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秦汉时期,番禺已是华南最重要的港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从这时起直到民国初年,番禺一直是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曾经是西汉时期南越国、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明末时期南明小朝廷的国都。

经历两千多年的历史更迭,番禺的辖域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这片过去被称为禺南的沃土上,仍保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建筑就是其中的精华之一。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地区,古代先民因地制宜,因材致用,不断积累经验,创造出风格各异的建筑。

建筑离不开建筑材料。位于石楼镇莲花山的古采石场遗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番禺最早的与建筑相关的石材开采和加工场所;在广州象岗发现的南越文王墓地宫所选用的巨大红砂岩石料就采自莲花山,说明至少在西汉初年就已开始了对莲花山大规模的开采,直到明代和清代初期采自莲花山的石材仍被广泛地用于当地各类建筑,成为古代番禺建筑业发达的有力佐证。

在番禺,最早的建筑是出土于东汉砖室墓中随葬的陶屋、陶仓、陶井模型。陶屋有3种类型:第1种为长方形单间屋,正面有前廊和围栏,中间开门,悬山顶施有瓦楞;第2种为正房和侧房组合成的双间曲尺形屋,正面中间开门,悬山顶施瓦楞,两房的后侧有矮墙围成的畜圈;第3种为正房和两边侧房组合成的三间凹字形屋,正房的中间或两侧开门,悬山式屋顶施瓦楞,两侧房后墙之间建矮墙辟为畜圈。仓的形制分2种:一种为长方形,正面中间开门,悬山顶;另一种为圆形,开一长方形门,顶部呈伞形,中心有顶饰。井的模型都是罐状井栏,部分配套有井亭,亭盖为方形,用四柱支撑,可防止污水入井。根据墓葬的规模、形制和随葬器物,可判断墓主人身份较为富有,房屋模型的墙面用横竖线条来表现粱架结构,并整体进行了一些装饰,所用建筑材料应该包括木料、砖瓦、石材等。在当时用作建材的还有土坯、夯土,以及竹、芦苇、树皮等,这些都可用于普通民居的建造,这类房屋墙壁薄,窗户多,适于南方温暖潮湿的气候。

自宋代开始,由中原各地迁居番禺的移民群体不断增加,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加上随之而来的先进文化与生产技术,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在宗族观念和科举文化的驱动下,古村镇的发展日益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广府文化,在建筑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番禺现存的古代建筑基本都建造于这一时期,个别的始建年代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然而岁月流逝,现在看到的大都经过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或重建,尤其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此外,近现代建筑涉及面也比较广泛,既有传统建筑也有西式建筑,尤以中西合璧建筑颇具特色。

本书以历史文化村镇和历史街区作为开篇,再对历代建筑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通过对诸如住宅建筑、祠堂建筑、教育类建筑、庙宇建筑、防御性建筑、公局与公所建筑,以及牌坊、塔阁、石桥与水埠等建筑的认知,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番禺现存历代建筑的精粹。这些建筑不但可以展示番禺在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壁画等方面的高超艺术水准。同时,透物见人。我们可以窥见彼时番禺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番禺先民从个体建筑、建筑组群到乡村规划。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番禺历代建筑在技术和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番禺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让我们共同珍惜、保护好这份遗产,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谨以此奉献给广大读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