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娜著的《做自己才是真正的贵族》是写给年轻人的一本成长励志书。余生,没那么长,不用一味的付出,去惯得寸进尺的人,请忠于自己,活得像最初的模样。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 “命运”的框定,不靠偶然不靠运气,靠自己来一场漂亮的反击。真正的贵族,不在于出生,而在于精神,在于修养。努力比聪明更重要,你想要的,生活都会给你。作者讲述自己经历和生活的四十多个故事,还有自己游历各处演讲遇到的一些人和事,从少年到年逾古稀的老人,告诉你真正活成贵族的人是什么样的。那种于逆境之中依然争取不麻烦别人,在极度困窘中始终坚守自尊的精神的人,让我们动容。
若最好的年纪,长相全凭运气,那么,随着时间的增长,长相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善,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尖酸、刻薄、欣喜、痛苦,全部都写在了这心上。所有好的,坏的经历,也都刻在了这心上。
韦娜著的《做自己才是真正的贵族》由40多个短篇组成,作者讲述自己经历,还有到各处游历演讲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写学生时代,写职场,写朋友,从少年到年逾古稀的老人,告诉你真正活成贵族的人是什么样的——是那种于逆境之中依然争取不麻烦别人,在极度困窘中始终坚守自尊的精神的人。
这真是社交媒体所谓的“标语党”设下的局,它们几乎是一样的模式,都是需要消费金钱去获得美丽和魅力。
当然,每个人都害怕衰老,希望青春永驻,害怕落伍。所以,“标语党”才有了新的机会。每一次产品上线,都会有新的标语出现,随后就有一批追随者。
就像有一次,我在地铁上,一个年轻的女孩跑过来,请求我和朋友扫码:“麻烦你关注我吧,我们卖这个营养粉。我们保证您喝一个月可以瘦九斤,三个月可以瘦到你想达到的斤数。”
然后,另一个女孩也赶紧跑来,对我们做广告:“你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我们是做空中瑜伽的,一个月可以让你瘦三斤,我们这种瘦会很稳定……”
朋友显然心动:“听起来很不错呢!”
一旦商品和数字联系起来,就有一种功利心,他们大声地喊保证,可真正的保证却不是如此。任何事都可以急功近利,唯独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这件事,不能相提并论。美对我而言,是一种主观的感受,物质装扮的只是外表,唯有精神的美,才能让整个人散发别样的光芒。
我的一个表妹淡淡是资深的信用卡卡奴,每次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偿还信用卡,然后再花完这些钱,周而复始。
每当她光鲜亮丽地出现在亲人面前时,我的姨妈反而会刻意提醒“这个月又要没钱了吧,你每次花那么多钱在衣着打扮上,有什么意义。”
其他亲戚也会接下去说:“你应该把这些钱好好存起来,将来还能买房,哪怕去社交请人吃饭,说不定还能找个好的男友。”
“你别觉得买一件衣服几百,没有多少钱,其实买的多了,那衣服堆在那里,你根本不穿,太浪费了,你得去健身。更重要的是,你的身材好了,穿什么都会好看。”
淡淡却觉得自己那么年轻,这几年不好好打扮,穿漂亮衣服,等过了年轻的时光,再也无法穿这些漂亮的裙装。
她对我说:“有一天,我去买内衣,看到墙壁上贴着一个女人的照片,二十、三十、四十,女人的背一直驼下去,屁股和胸也一直下垂,好担心自己在老去之前,并没有享受到青春啊!”
衰老,才是淡淡最怕的,所以,趁着年轻,她想去多想体验。可淡淡不知道,人到了四十岁,或三十岁之后,外貌才开始显现内心的模样。
若最好的年纪,长相全凭运气,那么,随着时间的增长,长相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善,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尖酸、刻薄、欣喜、痛苦,全部都写在了这心上。所有好的,坏的经历,也都刻在了这心上。
每次提到美人,以及老去的美人,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奥黛丽·赫本。
之前我曾做过她的自传集,迫于战争的原因,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没有食物可吃,这是她异常瘦弱的根本。她热爱小动物,曾收养过一头小鹿,取名为依比,她美得从容,美得惊人。多年后,她的衣着、姿态,依然有人模仿,却无法超越。因为她的美在于圣洁的精神与灵魂,在于她对弱小孩子和动物的怜悯之心。
与年轻时的赫本相比,我更喜欢年老后的她,她依然瘦弱,满脸皱纹,但她的眼神中满是慈爱和豁达,为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们呼吁和呐喊。所以,当她病危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命令所有的修女为她祈祷,祷告的声音传遍世界。所以,即使在她离世后,纽约总部依然雕刻青铜像来纪念她,并称之为“奥黛丽精神”。
P2-4
每次新书的后记都是我最期待的环节。不知不觉,我已经写到了第三本书的后记。一直追着我的书看的读者会给我留言,最喜欢看你写的后记了,我们都爱无比真实的你,更爱一路跌宕却一直善良的你。
的确,每次写后记,都会翻看之前写的后记,还真是觉得比之前成长了那么一点点。毕竟每一年都会看那么多书,走那么多路,总归该是有长进的。
一位拍纪录片的导演说:“每次开始拍一个纪录片的时候,我内心里的感受就是站在一个万丈深渊的悬崖上面,脱光了衣服,然后全裸着跳下去,自由落体,把自己投向万丈深渊。”
在他看来,不妥协,就是他的翅膀,他坚信自己会在落地摔得粉身碎骨之前,长出翅膀,继续翱翔在天空中。
可能与他的乐观不同,每次开始写一本书,我都觉得自己站在了一片森林外面,那里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我对自己说,跑过去,跑过去啊,于是,白天,我听到自己摸索的声音,晚上,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在文字面前,我真的停不下来思考。
与前面两本书的书写方式不同,第三本书我几乎都是戴着耳机,听着轻音乐来写的。如果前面两本书是在流动的书桌上完成的,那么第三本书,我应该是在一个写作的房子里温和地写完的,我的心情是那么平静,每当钢琴曲到了高潮的部分,我反而写得更快乐。
我的一个朋友总是笑我。在键盘上打字,我只会用两个手指按键,就用这两个手指来打字。每天都在写,一年也要敲出几万个字。他笑我笨,难得可贵的是,我依然用这个错误的姿势,最笨的姿势完成了三本书,完成了我的写作梦想。
上个月去洛阳出差,当地的朋友带着我去了少林寺。那天,恰好夕阳落下,行人渐少,从我们面前走过一队高矮不一的孩子,他们穿着少林寺僧人的服饰,应该是刚下课归来。走在队伍最后的是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上去楚楚动人。我看得心疼,走上前问她能不能合影,她看向老师。老师点点头。
我问她,你觉得苦吗?累不累这一天?
她只是笑,然后跑向了队伍,依然乖巧地随着队伍往前走去。好像刚刚的一幕没有发生。我耐心地看着她的背影,直到她快要走到一个院子里,门要关的时候,她看着我突然挥挥手,然后哭了起来。
从笑到哭,从欣喜着相逢到悲伤地离别,从开始到结束,时间可长可短,但这一幕会一直留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常常来看这个小女孩,给予她我所有的温暖。若有时间了,也不妨住在这少林寺的农家小院,看书、写字,或者什么都不做,只看日升日落。
我知道,所有读我书的人,或许都是我生命中的这个女孩。
要么是我奔命着去看你们的路上,要么是你们来看我时,满怀欣喜。但不管是谁走向谁,我都很开心。至少我们不用假装无情,至少我们真心以对,至少我们在这一刻遇见了,至少我的文字温暖过你,甚至让你有时想哭,有时想笑,有时想停下脚步思考……
前几天,我去给一个暑期档的新片写影评,提前看了一场只针对媒体和作者的电影。电影结束后,主演亲自出来道谢。这些年,这个主演是我一直特别喜欢的女孩,我感慨,时光已经把台下她的粉丝催老了,她俨然还是一枚元气少女,清澈而美好。
很多人问她问题。其中一个人说:“若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回到过去,你选择回到哪里呢?”
那个演员却说:“我不愿回去,活好当下就够了。过去太累了。为
了拍电影,为了成长,我受过太多伤。我不能回去,现在的我回去,看到过去那么辛苦,真的会哭。”
突然觉得她说得很对,过去的回忆那么美,可是迫不得已,我们都不会回去吧。就像我也无法回到写前面两本书时的心境,往前走,这不是一句鼓励,也不是鸡汤,而是一种使命和召唤。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遇见我和我的文字,或许有些人一直追着看我的书,看到了第三本吧,还有一些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读者,他们经常问我何时出新书。现在,我带着我的新书,带着我新的一年的故事来了。
写作这么多年,经历很多,我的善良,我的隐忍,我的好脾气,都还在,我还是那个没有刺的女孩。但每一次和你们相遇,都是一次重要的时间节点。
那个期待绝处逢生的导演,那个关上门就哭的少林寺女孩,那个不想回到过去的女演员,似乎都是我生活中,性格上的另一面。
我的灵魂因为遇见了他们,变得丰富。
我的生命因为遇见你们,变得与众不同。
前行的路上,我期待一束光,我知道,那束光,只有你们才能给予我。
愿你们早安,午安,晚安。难过的时候,请想到我,悲伤的时候,请听一首歌,快乐的时候,与最爱的人分享。永远不会绝望,也没有绝境,平平静静,简简单单,像个孩子一样容易满足,也像个大人一样走在街头,不准回头看从前,对未来充满期待,这样就很好。
而我,只愿做那个陪你看日落的人。永远。
韦娜
2017年6月13日
于北京24小时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