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太阳在选择中升起/致渴望长大的你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殷健灵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致渴望长大的你”是殷健灵的中短篇小说精品集,全4册,分别是《开满秘密的花园》《我的孤独没有形状》《永不消逝的凝望》《太阳在选择中升起》,从4个方面讲述了前青春期和青春期的孩子的成长故事。

《太阳在选择中升起》着重讲述青春期孩子应该如何认识自我,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如何为自己赢得尊敬。本书通过细腻的笔法将各种人生命题和哲学思考融入作品中,拓展视野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是关注少儿成长的少儿题材的优秀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致渴望长大的你”是殷健灵的中短篇小说精品集,全4册,分别是《开满秘密的花园》《我的孤独没有形状》《永不消逝的凝望》《太阳在选择中升起》。从4个方面讲述前青春期和青春期的孩子的成长故事:性别意识的觉醒及与异性的关系;友情及与同伴的关系;与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关系;自尊自爱及与自我的关系。

全套书涉及青少年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问题。对这些问题,作者做了生动感人的文学描述。每篇小说后有知名心理学专家的点评,对作品中提出的问题从心理学层面进行分析,为读者答疑解惑。点评兼备专业性和文学性,与作家作品配合默契。殷健灵作品情节真实,贴近生活,情感描写非常感人。整套图书厚重而有质感,是一套陪伴孩子成长的佳作。

《太阳在选择中升起》着重讲述青春期孩子应该如何认识自我,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如何为自己赢得尊敬。

目录

摆渡人之歌/选择

过街地道

 心灵卡片/当我们躲在“自卑”的后头

比乐与军刀

 心灵卡片/我们的故事总有人愿意听

花期

 心灵卡片/我们都在寻找一种关系,证明自己很重要

 心灵卡片/如何应对枝园霸凌

世界美如斯

 心灵卡片/其实,我们都有更好的选择

一路同行

 心灵卡片/什么都不用说,陪着我就很好

试读章节

过街地道

那只篮球躺在角落里,看上去完好无损。棉棉赌气地轻轻踢了它一脚,球朝前滚了滚,被墙壁弹了回来,又在原地寂寞地打转。

这是一条过街地道,新修的,像一座桥,连接着延安路的两岸。

以前,延安路曾经是这个城市最宽阔的马路。后来,它又被拓宽了。两边的房子一夜间变成残垣断壁,在尘土飞扬中,一座气势宏伟的高架桥横空出世般地遮住了延安路上的天空。夜幕降临的时候,高架桥的底部便亮起了好看的灯光,蓝幽幽的,神秘而华贵,绵延至无穷的远处。

再后来,这座过街地道开通了,地道修得精致豪华,绛红色的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配衬着欧洲庭院式壁灯。这里不是闹市区,无论白天夜晚,地道里总是行人寥寥。

过街地道的对面是一所重点中学。

天气忽然暴冷起来。

棉棉和妮挽着手从学校里出来,很自然地下了那粉红色地砖铺成的阶梯,拐进了过街地道。这几天,班上的同学都在议论,说是乱穿马路会被警察罚款。最丢人的是,可能会被晾在路边,让你挥着小红旗维持秩序,就像活人展览。班长黎佳还说,有一回,她在红灯时过马路,路中央站着个警察,开始,他熟视无睹,待你走到他跟前,他冲你指指身后,让你退回去重走一遍。黎佳当时脸就涨得通红,在众目睽睽之下重走了一遍。黎佳说:“我宁愿罚钱,也不愿这么丢人。”

棉棉和妮倒是一直规规矩矩地走路,不是因为别的,只是胆小。尤其是妮,每次过马路,即使紧紧拽住棉棉的手,还被汽车喇叭吓得大呼小叫。

一个月前,校门口修了这座地道。妮过马路的时候就放心了。有时,她和棉棉甚至故意在里面磨蹭一会儿,或者干脆站在地道的角落里说一些悄悄话。说不清她们两个为什么这么喜欢走地道,那里固然安静,也很舒适,仿佛远离城市的喧嚣,但那毕竟是不见天日的地方,没有淡泊古朴的自然意蕴,只有照得见人影的砖墙。

放学后,她们又像往常一样,进到了地道里。妮的手里捏着花花绿绿的贺卡,都是同学或笔友寄来的,她们喜欢寄信,哪怕天天见面,也要让那些漂亮的贺卡,通过长长的邮路,经过邮差的手,送到她们的信箱里。其中未知的周折充满了浪漫情调和神秘气息。

新年临近了,棉棉和妮都收到了许多贺卡,不过,妮收到的比棉棉还多一张。她们一边在地道中慢慢地走,一边仔细地翻看手里的贺卡,琢磨上面写的贺词。

刚走几步,棉棉就拿妮取笑。妮的手上是一张俏皮的立体卡通贺卡,有趣的是卡通人的脖子上装着根很细小的弹簧,一碰就可笑地晃个不停。贺卡里面写着几行字:

你的笑是最美的依靠

就算这是一个迷人的圈套

再也管不住自己要往里跳

字是电脑打印的,下面也没有署名。

妮虽然知道那是从范晓萱的歌里照搬过来的,脸还是腾地红了。她抬起头,看见棉棉正意味深长地盯着她。妮的红晕烧到了脖颈。

棉棉说:“老实交代,他是谁?”

妮说:“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瞎说,别装傻了。快告诉我,说呀,说呀。”

“真不知道,真的。”妮急了,跳起来敲打棉棉的肩膀。棉棉穿得厚厚的,打上去一点儿都不疼,可棉棉还是往前逃了。一个追,一个逃。清亮的笑声在地道四壁撞来撞去。

刚跑几步,棉棉就打了个趔趄。差点儿绊倒她的是一个白白圆圆的东西。

那是一只八成新的篮球。

那只篮球躺在角落里,看上去完好无损。棉棉赌气地轻轻踢了它一脚,球朝前滚了滚,被墙壁弹了回来,又在原地寂寞地打转。

“走吧!”棉棉说。

妮停在那儿,没有吱声,像在想心事。

“走吧!”棉棉催道。

“你说这球,怎么会在这儿呢?不像被人丢掉的呀。”妮像是在哺哺自语。

“你发什么傻。”棉棉不耐烦了。

“等等吧,也许有人会回来拿呢。”妮说,“这么好的球,要是给别人捡去,多可惜……”棉棉看了一眼妮,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她知道妮的心思比棉絮还绵软、还细密,但还总不至于对一只不知道主人的篮球……

“这样吧。”妮说。

她从书包里抽出一张精致的信笺,用紫色的荧光笔在上面写了两行字——

在此地捡到篮球一只,请主人到模范中学初二(2)班林妮处认领。

妮写完,细心地用双面胶将信笺端端正正地黏到了绛红色的墙砖上,并且轻轻地用手按平。然后,妮抱起篮球,和棉棉一起走出了地道。

那张信笺有着淡紫色的花纹,看上去和墙砖的颜色很协调。

棉棉说:“妮,你真傻。”

延安路北边的一溜房子都是解放初期造的,和边上有着玻璃幕墙的大楼比起来,显得有些寒酸。它们是延安路拓宽工程的“幸存者”,如今都重新粉刷了外墙,褐色的檐,米黄色的墙,乍看像欧洲中世纪的建筑。

宣的家在三楼,木楼梯拐角上小小的一间,窗口也是小小的。平日里宣的日子很单调,就像延安路上的车流,天天是相同的喧闹景致。每天,爸去上班,宣就久久地趴在窗沿上,望着楼下出神。他看着延安路的高架桥打下第一根桩,又看着过街地道以惊人的速度开工和竣工。他最爱看的,还是窗户底下走着的各式各样的人,尤其是那些上学放学的大大小小的孩子。

P5-11

序言

殷健灵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的作品被贴上了“成长知己”的标签,这是我在写作初始想也没有想过的事。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还是一个少女,没有奢望写出什么名堂,对前景更是无法预期。只是觉得,自己的那段既明媚又灰暗、既顺畅又曲折、既纯真梦幻又缭乱迷茫的成长岁月积聚了太多值得表达的情绪,好像一只拔了塞的瓶子,又好像一个在幽黑隧道中摸索的人终于看见了出口的曙光,只需长长地舒一口气,那些文字就等待着喷薄而出。我以诗歌的形式倾吐,也以散文的形式诉说,最后,找到了一个更大的容器——小说,用以盛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那些东西是什么呢?

它们不仅是我经历过的生活,还包括生活在不同情境里的人物、情节、故事,可能是现实中的,也可能是远离现实生活的。于是,就需要我依靠想象和虚构去触摸别样的生活和世界。可所有的想象和虚构都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生活,里面渗透着我日益变化和成熟的情感、发现和思考;可是,它又不是实在的生活,不是生活的画像。这里的生活,是湿润的,经过了艺术的提炼,有着不同的气味,它可以安抚现实生活的枯燥、单调和不满足。我需要用虚构的无法触摸的生活来超越现实的生活。就我钟爱的成长题材而言,我想用虚构的成长来超越真实的成长——将现实中的焦虑、微妙、艰难、惶惑、美好、渴望拥有和不曾拥有,转化为“一时拥有”。

一晃,我居然写了将近三十年。写作的时间越久,越觉得写作真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少女时下笔万言的激情早已退却,写作的速度越来越缓慢,不断地“喜新厌旧”,不断地尝试新的题材与表达方式,但检视自己写过的文字,还是在其中发现了一以贯之的脉络——无论怎样变,都逃不开对“成长中的心灵”的执着与迷恋。

于是,有读者或者评论者将之归结为我的“心理咨询师经历”。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误会。我的确持有“二级心理咨询师”执照,但从无正式的从业经历。之所以考取这个执照,纯属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换句话说,我想为自己对人的心灵近乎贪婪的探究欲获得一些可靠的知识储备。而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为职业的关系,我与“心理咨询”这项在当时颇为新鲜的行当已经有了密切的接触。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更加旷达、通透、丰繁的大风景,也看到了微渺、幽深、隐匿的小风景。但说到底,即便探索他人的心灵世界,也是基于对自己心灵世界的谛察与开掘——有多少人拥有足够的勇气真正透彻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呢?我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

就这样,在对人的心灵的好奇和探索中,不知不觉积累起了一些描述“成长中的心灵”的文字。收在这套书里的小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以中短篇为主,写于不同的时期,因此其中有些篇什难免带有当时的时代痕迹。这些小说称不上完美,离杰作更是相去甚远,我只敢说,当时写下它们的我是真诚的。我一直否认文学作品具有工具性的实用价值,理想中的文学作品应该能艺术地表现人生,承载着人的灵魂,在带给读者审美享受的同时,也拨动读者的心弦,并从中找到心灵的皈依,发现绝望中的希望、狠恶中的柔软、黑暗中的光明——我一直在这根藤蔓上攀缘,也在不断寻找无限的可能。

现在,这些小说以心理疏导的形式被重新梳理与点评,那些专业的心理点评文字写得又如此“文学”,使得它们奇妙地拥有了某种“工具性”——对于正在成长着的孩子,不失为一种美好的相遇——相信这些点评文字能帮助你们更深地读懂我的小说,并且为你们开启另一扇通向未来的门。

殷健灵

2017年2月11日元宵节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