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至上”不是一句空头口号,而是要切切实实地认识到这四个字的重要性。试想,一个人不把责任摆在第一位,怎么可能让大家放心,怎么可能领导好大家?身为领导干部,更有义务把“责任至上”当作自己工作的重头,用来衡量自己工作的好坏,除此之外的衡量标准都比不上这四个字的意义更重大,正如领导学中的一句话说:“责任至上,尽责是金!”
在一家老字号企业,有些工作上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及时解决,拖来拖去,互相“踢皮球”。总经理王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他召开中层领导干部工作会议,严厉批评了一些中层领导干部不愿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的现象。
他问大家:“你们听说过《扯皮谣》吗?扯皮,扯皮,扯皮,无休无止。多少事,从不急,你推我,我推你。甲让乙处理,乙叫丙合计,丙请丁斟酌,丁等甲审批……一份公文到处传,像个皮球来回踢。或当‘研究员’,研究研究成惯例;或当‘老推事’,能推就推不迟疑;或当‘好拳师’,不慌不忙打‘太极’;或当‘收发室’,来文照转省力气。一万年,不太急,何必争朝夕。”
王磊说:“这《扯皮谣》讽刺的是什么?去年,我到加拿大参加世界企业家论坛,在洗手间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种奇特的响动久久不去。好奇之余。我便通过小门缝隙向里探望: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正满头大汗地修理马桶的冲刷设备。原来,小男孩上完洗手间,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脏东西冲不去,就蹲在那里,千方百计想修好它。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他的身边。”
王磊接着又说:“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中国代表团浩浩荡荡走进‘鸟巢’时,人们发现旗手姚明的身旁走着另外一位小‘旗手’——他叫林浩,是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他的头上还有地震带来的伤痕。当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9岁的小林浩和很多同学没有及时跑出来,被压在废墟下。两个小时后,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爬出后他并没有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开始救助自己的同学。艰难的救援后,他把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自己也受了伤。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小林浩说:‘我是班长。”’
王磊总结说:“这两个小孩的行为就是一种‘责任至上,尽责是金’的精神,难道不能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带来些思考吗?这两个小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由这件事我悟出了:什么是责任呢?责任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责任就是他人寄予的希望,责任就是社会托付的使命。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存在,那么就不要让自己可有可无地存在着。’工作意味着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英国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生活工作如契约,每个人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梁启超也曾说过:‘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不用多说,尽职尽责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最基本底线,我们必须以‘责任至上’为第一要务,这样企业才能抢时间、出成绩!你们回去后,需要好好地想一想,想一想自己究竟该怎么办!要不然,我有责任和权力决定你们的去留。”
责任,顾名思义:一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责任是一种担当,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一种精神。责任心不仅是一种习惯、一种素质,更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能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关键看有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没有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争一流、创一流的责任意识。只要认真勇敢地担负起责任,就会获得尊重和敬意。
“责任至上”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觉地负责,就是对社会、单位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领导干部树立“责任至上”的工作理念尤为重要,因为领导干部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注定肩负着比其他人更多的社会责任、工作责任。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心里常有一份责任、一份挂念,时刻把单位的事业、大家的事情挂在心上,始终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尽心竭力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一句话,勇于担当,责任至上!
常说:“不患无策,只怕无责。”责任,反映的是在不同位置上一种认真的工作态度、甘于奉献的精神。很多领导干部数十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勇担责任,默默奉献,再苦不言苦,再累不叫累,敢于担当,扎实苦干,攻坚克难。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敢挑重担的勇气,推卸责任,这就需要立即端正态度、更新观念,切切实实以“责任至上”为工作第一要务——树立起责任至上的观念,任何时候都要把责任放在第一位。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