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反话/字码头读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津子围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津子围先生是中国作协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他的作品曾收入中国年度小说精选,曾获得中国作家大红鹰奖、辽宁文学奖、辽宁优秀青年作家奖等。参与编剧的电视剧获第25届、26届 “飞天奖”,第11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津子围编著的《大反话》汇集了他的优秀中短篇小说,称得上是近年来文学界的上乘之作。

内容推荐

津子围编著的《大反话》是《字码头读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作品汇集了中国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大连市作协副主席津子围先生近年来的部分优秀中短篇小说,作品曾多次得到众多文学界专家的好评。写作风格上有它独到的一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具有极强的想象力、缜密的逻辑思维,把人物的思想深处揭示得淋漓尽致,称得上是近年来文学界的上乘之作。

目录

宁古塔逸事

马凯的钥匙

一顿温柔

谁爱大米

国际哥

搓色桃符

拔掉的门牙

持伪币者

寻找郭春海

说是讹诈

大反话

走过现代 走过先锋

——对津子围近年小说的思考

试读章节

第一次踏上关东的土地,罗序刚年方二十三岁,一如他在昏睡时所说,他已经对未来的人生绝望了。现在想一想,那时出了山海关,就是一派荒凉的关东大地,不要说冰天雪地的农历二月,就是盛夏季节,比起“街肆充溢,灯影流歌”的江南也够清冷肃杀的了。

出山海关是农历二月初十,路越来越窄了,满目的景色也越来越苍凉。罗序刚知道,事实上他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押送罗序刚的差人一个叫洪五,一个叫马三。洪五是河南人,马三是河北人,尽管两个人算得上是北方人,可他们对关外一样怕得要死。相对于罗序刚来说,他被流放的过程,实际上洪五和马三也被流放了。或者这样说,如果没有罗序刚的流放,也许他们就不会摊上这么一个倒霉的差事。而事实上,罗序刚所走的流放路线,他们一步也不能少,必须陪伴到底。当然,换了别的流人,也是要有押送的差人的,不过,那可能就不是他们两人而是别的什么人了。命运往往在巧合中蕴含着奇妙的关联。

所以,洪五和马三就不能不对罗序刚有种天然的仇视,不能不在言行中表现得激烈一些。这样,在奔赴可怕而遥远的流放之地的初期,洪五和马三已经把罗序刚作为了发泄的对象。对罗序刚进行非人化的折磨,可以使他们两人在极端仇视的心理和恶劣的环境中得到短暂的平衡。罗序刚身体上如下的伤痕成为了洪五和马三暴行的证据:胳膊上烟袋锅烫的痕迹,十五个新伤和旧痂表明他们已经出关十五天了,到宁古塔,罗序刚的身上无疑会布满伤痕;被撕破的嘴巴,这是由于罗序刚绝食而引起的后果;两腿内侧磨烂的皮肤,作为惩罚,罗序刚的棉裤常是湿的,生了冻伤,没有及时治疗就溃烂了。此外,被殴打的痕迹到处都是,可见洪五和马三的残酷。  在罗序刚被流放之初,他的绝望产生于一种他熟悉的生活的死亡。比如他在江南时罗衣锦缎、美食琼浆、画舫歌赋、艳妓搀扶,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精神因素,在他那个圈子里的文人几乎都把反清当成人生的气节和志向。可他们毕竟是文人,他们的行动激烈而稚气十足,在现在看来颇有些哗众取宠或出风头的意思。对他们鄙夷的“蛮族”统治者并没有实际的打击效果,而自己却身陷囹圄。说起来哿陉,罗序刚被流放到山海关时,他内心里突然出现了另外一种东西。他觉得自己的命运如此是由于前生积累了很多罪孽,当然,反清除外,他认为的那些罪孽是其他的。所以,他需要在人世间经历磨难,那样他离开这个世界时才可以轻松一些。于是,洪五和马三对他的虐待,名正言顺地被他比拟成在人世赎罪的一种必然。

事实上,出关第十五天,罗序刚已经无法忍受那非人的折磨了——他以这样的借口为自己开脱:他在人世间的罪已经赎得差不多了。于是,就在他思考这个问题的那天夜里,罗序刚下了决心,决定告别这个世界。

罗序刚是凌晨两点左右离开驿站的,不巧那天还飘着夜雪,走出十米就看不见人了。那天夜里看不到指引方向的星星,罗序刚只能朝着他认定是南方的方向走去,走得肯定没有目的性,如果说有目标的话就是死亡。走到哪里算哪里,什么时候走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槛。

罗序刚并没有走出多远,按现在的计算方法,估计不会超过五公里。他是在一个山脚下停下来的,天上的雪还静静地下着。罗序刚实在走不动了,他闭上了眼睛,安静地坐在雪窝子里等待着生命的结束。

不知什么时候,罗序刚看到了淡蓝色的光泽,那是个晶莹的世界,闪烁着五彩的星光。罗序刚以为他已经向天国里行进了。然而,现实很快把他从梦幻中唤醒,他知道自己没有死,而是被雪埋住了,埋得并不深,他身体的温度把靠近自己的那些雪融化并结了冰,与此同时,外面的积雪也帮他抵御了风寒。这时,浑身麻木的罗序刚突然流出了大量的泪水……

P2-4

序言

留住阅读和写作的心

滕贞甫

网络时代,很多人似乎慢慢丢掉了阅读的习惯,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消费性的写作也成为了当下的文学主流。

大连是个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着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学作家。他们中间有恪守文学表现时代传统的50后、60后作家,也有表现人物成长和个人生活、侧面展现历史的近70后作家。“字码头”读库推出十二位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集,包括作家自选的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随笔集。这些作品关注和表现的题材十分丰富,涵盖了历史、现实、农村、工厂、部队、知识阶层、都市时尚生活、现代女性和新人类。写作方面各具特点,有简捷明快、以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者,也有的以对人、事、物细腻的描绘和铺陈见长。如,孙惠芬对北方乡村农民及民工人物内心的丰富变化的细腻描绘,马晓丽对部队生活的深刻体验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广、丰富的描述。陈昌平的小说让小人物走进历史,他书写普通人不同历史时期的卑微心理和悲凉人生,在貌似松弛的叙述中透出内在的凌厉无比的锋芒。

该读库作品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既有故事情节,又能把这一故事讲述得娓娓动人,叙述得有技巧。津子围的小说宁静、平和、自由、开放,没有过多的笔墨渲染心理分析,而是在委婉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那些现代性的感受和先锋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深深地隐匿于个性的皮肉之下。

“字码头”读库中的散文和随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邓刚、素素、宁明,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着“文革”、知青、改革、文化、历史、社会、人生问题,这些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力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回应着历史、现实提出的问题,引领和解答着人们的思考。宁明的飞行散文有着重要的拓展与探索意义,不仅填补了国内散文创作领域书写飞行题材的空白,还为零距离状写蓝天体验提供了文本借鉴。

“字码头”读库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相一致,从中我们找回了历史与记忆,找回了哲学的思考,她承载着当代文学的审美追求,展示着中国文坛梦的趋向与特征。她不仅是对文学资源的一种深度挖掘和发现,同时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空间、文化的积淀、文化的推动,具有双向的拓展和深化作用。网络时代,我们更加相信,品质上佳的作品还会让人不自禁地想多读些书,让人静下心来投入写作,因为系统的阅读、精致的写作,最终只能让知识体系完整而不是碎片化。

最后寄语读者、作家:请留住你们阅读和写作的心。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大连市文联主席)

后记

好多评论家都愿意提到一个说法:津子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锋作家“落下的人”。这种说法带有一种惋惜,是说津子围写的小说很“先锋”,可却没像那些先锋派作家一样名气干云,成为九十年代文学青年们膜拜的偶像。他没有成为“先锋派”的一员,有地域的因素,有时间的因素,也有他个性的因素。

津子围的作品的确具有先锋性,很多小说都具有探索性和文本的实验价值,比如《眼镜》的荒诞、《三个故事和一把枪》的解构、《马凯的钥匙》的象征、《在河面上行走》的诡奇。这种先锋色彩的实验在津子围的作品中还有很多深化和尝试。在《拔掉的门牙》中,“我”因为记着做知青时做下的杀人案而去自首,到头来却在调查中对记忆提出了挑战,并且真相似乎不可知,不存在。

津子围在进入新世纪后,更加关注小人物。他曾表态说:“进入2000年以后,我将注意力转到了‘传统的文化背景’和‘现实的中国’上,不吝惜笔墨地叙述‘知识分子’和城市‘普通市民’这两个群体,我的小说世界里有一群‘小人物’:小公务员、小警察、医生、教师、学生、夜班司机、看门人等普通劳动者,他们既生活在现实社会里,也‘活’在我虚构的精神空间里。”

在《求你揍我一顿吧》中,夜班司机喝酒跟人打架,在处理上,派出所因为各种原因有了分歧,最后不了了之。两个警察喝酒时又因为相似的心境而“求你揍我一顿”,终于又打了一架。小说揭示了生活的荒诞和现代人的生存压力。《大戏》中更是把这荒诞放大,丁红军莫名其妙地发现自己的户口错误地因为死亡被注销了.想要恢复似乎叉难上加难,最后竟然想出了要主动犯个罪这样的歪点子。虽然在作品中仍然弥散着现代性的气氛,弥散着荒诞和无奈的基调,但津子围对作品中的“小人物”倾注了更深的感情。这是对底层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津子围表示“是他们让我对一些概念,诸如‘温暖、悲悯、感动’清晰起来”。这或许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影响力很大的“新写实小说”更加接近。事实上,从先锋到新写实,中国小说中的人物也由符号式的人物变成了更加有血有肉的个体。

最近两年,津子围在创作长篇小说和电视剧作品之外,也发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合同儿子粼明天的太阳》《大反话》《一县三长》等几部小说让我们感到津子围的创作出现了一些转化,似乎他正在走过现代和先锋这个阶段,回归更加传统的叙述方式。

《合同儿子》(《中国作家》2013年第2期)写司机小董酒后驾车撞死了彭大威,为了减轻惩罚,小董想尽各种办法讨好彭家父母,甚至还成了合同上的干儿子,最终给老人养老送终。这并不是爱的赞歌,小董在整个过程中都被利益所驱使,到头来却又跟老人产生了挺深的感情。《明天的太阳》(《芒种》2()13年第4期)则展示了剧作家贾春的戒毒所生活,讲述他如何走上吸毒之路,一个文弱书生如何在戒毒所里受尽凌辱,又因为写作上的能力受到文学爱好者管教“莎士比亚”的帮助。

跟津子围以前的作品相比,这两篇小说更加注重故事的叙述,更加注重不动声色地让故事逐渐展开,虽然小董无奈的情境、贾春生活的痛苦和虚无等现代性的情绪还是贯穿其中,但是故事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在《合同儿子》中,作者讲了一个看似离奇的故事,却讲明了事件中各方的利益基础,让故事可信,像是发生在我们当大的差别,我们不固步自封,但是也没必要试图让自己全面地“转基因”,让自己在情感和感觉上都去跟西方接轨。那样也不可能做到。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小说是写给谁看的?我们拼命地与西方接轨是不是也暴露了这两代中国作家的不自信?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们作家们心中那个拼命让中国文学站上世界舞台的努力是不是可以缓缓了?大家不必再急功近利地为西方的视角写作,说到底,小说是为中国读者写的。中国读者更喜欢故事的曲折,更喜欢故事的戏剧化和悬念,更喜欢温馨和典雅,如果可能,中国读者还会更喜欢意境。我们应该为中国读者写出中国风格的好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支持津子围等小说家向传统转化的努力.也期待他们获得成功。

还记得十几年前,春节家人团聚,常常是每天晚上,大家聚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中央台一台又一台的文艺晚会,每个人都心满意足。今年的正月里,大家庭相聚,文艺欣赏却难以同乐。我被美剧《纸牌屋》兴奋得睡不着觉,妻子、女儿追着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只有父母依然在客厅里忠诚地看着电视里上演的《乡村爱情》第七部。我打听了一下,其他家庭中的不同家人也各有不同的欣赏习惯。在一个分众文化的时代,我们得允许并尊重大家欣赏口味的不同,并不再以孤芳自赏的精英文化面貌出现,在文艺上,或许不应存过多的高下之见。文学也一样,与其孤芳自赏,顾影自怜,不如多鼓励创作那些能让群众喜欢的作品。与其让文学成为小范围的“沙龙”作品,不如低下头去写点儿群众喜欢看的。那些试图深层次“有意义”的作品,先试图做到“有意思”吧。

2004年,在津子围作品的讨论会上,作家和评论家们提出中国作家的“高原现象”,认为有一个作家群体已经有很高的水准,理论准备、写作实践和社会影响力都进入了“高原”,但中国更需要产生国际影响的“山峰”级作家。坦率地说,“高原”上的好多作家“功夫”都已十分了得,从理论到创作的能力上都很成熟。如果他们能再多吸收些传统的营养,增加些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自信,应该有机会创造出更加有个性的,具有中国色彩的优秀作品。

书评(媒体评论)

《大反话》封底文字:好多评论家都愿意提到一个说法:津子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锋作家“落下的人”。这种说法带有一种惋惜,是说津子围写的小说很“先锋”,却没像那些先锋派作家一样名气干云,成为八九十年代文学青年们膜拜的偶像。他没有成为先锋派的一员,有地域的因素,有时间的因素,也有他个性的因素。

——岳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