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档案细说邓小平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金田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改革开发、市场经济、经济特区、共同富裕、依法治国、一国两制……邓小平打破思想的牢笼,开创的政治、经济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到处生根发芽,并以短短50年的时间,在这位总设计师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光辉崛起。小平迈开了一小步,我们的国家就迈开了一大步,小平的步伐所到之处中国皆迎来了春天。然而这样一位伟人的一生却充满了曲折:建国初毛泽东点将邓小平一进中南海搞经济历时十七年之久。林彪反革命,一号令邓小平一出中南海;林彪死周恩来启贤邓小平二进中南海文革毛远新进谗邓小平二出中南海,粉碎“四人帮”老元帅力荐邓小平三进中南海,废除终身制邓小平三出中南海。他的三起三落,充满了斗争、倾轧、阴谋与背叛,也充满了正义、真情和忠实。刘金田的《档案细说邓小平》翔实地记述了邓小平从出生参加革命,到参与和领导国家建设的各个时期的经历,再现了一代伟人光辉而曲折的一生。

内容推荐

由刘金田著的《档案细说邓小平》是为了纪念2014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而写。书中收录百余幅邓小平亲笔批示等档案,以及部分重要的邓小平档案照片,用简洁的文字对这些图片蕴含的故事北京和情节加以细说,用档案图片来展现一个真实的邓小平。

目录

邓氏家谱

邓希贤印

叔侄俩的照片

最早的一张单人照

第一张工卡

维持费“收条”

一份履历表

《赤光》上的文章

法国“警方密报”

“搜查令”

《自传》

《每周活动研究成绩表》

《党员批评计划案》

八七会议记录

同孚路柏德里700号

《七军工作报告》

“毛派的头子”

《红星》报主编

遵义会议旧址的题词

红军政治工作领导者

“巩固统战的具体办法”

《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

“刘邓不可分”

新婚照

《中国的双星》

打破“囚笼政策”

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

《太行区的经济建设》

提出“毛泽东思想”

“小平当选中委来延开会”

一次“够悬”的事情

对二野历史的回顾

邯郸誓师

“探路”

突破黄河天险

直出大别山

坚持大别山的斗争

“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完全同意先打黄维”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邓小平须准备去四川”

“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

“在少数民族部分和地区采取十分慎重的方针是正确的”

一份“四A”电报

“请小平多管一些”

“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

“大跃进”,“我们头脑也发热”

“吃食堂,不吃食堂的都给予便利”

毛泽东对工业条例批示:“很好”

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也是好的”

“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要用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

“他的智慧、思想水平可不低”

“我们高级将领应该关心战略问题”

“要从立足国防战略布局抓三线建设”

“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邓小平自述》

《在江西的日子里》

毛泽东1972年8月14日的批示

复职决定

“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

毛泽东阅联大报告后批示:“好,赞同”

“人才难得”

1975年中共中央9号文件

“我这个人就像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一抓一大把”

《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

“稿子不要发,录音不要放,讲话不要印”

“我是桃花源中人”

致中央的“两封信”

“两个凡是”不行

“我愿意做你们的后勤部长”

“须在社会上招考,才能保证质量”

“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

“陶铸对党和人民是有贡献的”

“邓小平旋风”

《卡特总统白宫日记》中说:邓小平“极富幽默感,我很喜欢他”

“人由你找,事由你管,由你负全责”

“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

“轻易否定搞三峡工程不好”

“我总算通过了考试”

“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绿化祖国,造福万代”

做客渔民村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

“863”计划

“开发区大有希望”

给“证券大王”赠送股票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辞职信”

“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啊”

试读章节

清末编撰的《广安州新志》的册二卷十一中的“氏族志”也就广安邓氏作了记载:“邓氏旧志,其先本江西庐陵人。明洪武中有鹤轩者以荐举南京兵部员外入川,遂籍广安州北姚平家焉。”“其祖墓均在姚平,有宗祠。”这里说到的姚平即姚坪里,就是今天的协兴镇牌坊村。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就出生在牌坊村,是广安邓氏一支中的第19代。祖上立下的字辈是: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燕尔昌荣,邓小平按字辈是“先”字辈,所以,当时取名叫邓先圣。

广安,地处四川省东北部,位于成都以东200公里、重庆以北100公里处。从广安县城到牌坊村,有10公里的路程。邓家老院子跟村里其他农舍相仿,是当时川东北农村中常见的木结构的三合院,青瓦土墙泥地。院子里是一块晾晒谷物用的约莫200平方米的平坝,屋后是大片苍翠浓密的竹林。夏风吹过,飒飒声中带着阵阵凉意。

邓小平的家,当地人称为“邓家老院子”,开始修建这个院子的是邓小平的曾祖父。他修了正东的一排房子。左右的厢房是邓小平的爷爷和父亲修成的。

邓小平的爷爷名叫邓克达。他是一位勤劳忠厚的农民,也是当地有名的织布匠。他靠织布渐渐攒了一些钱,慢慢置办了一些家业,买了一些田地。到邓小平的父亲出生时,邓克达已经成为当地一名拥有120挑(5挑为1亩)的小地主了。

邓小平的父亲名叫邓绍昌,字文明,生于光绪十二年,即公元1886年。少时曾在成都法政学校读书,受到了一些新式教育。早年参加了当地一种民间的帮会组织“袍哥会”,也称“哥老会”,他在广安县协兴场的“哥老会”中当过“三爷”,后来称升为“掌旗大爷”,即首领。他还曾当过广安县的团练局长,曾带兵在华蓥山剿过土匪。邓小平说他是“进步党人”。他的思想比较开明,把邓小平送到国外去留学;知道儿子在外面参加革命也不反对;儿子们在外面搞革命实在没饭吃了,给家里写信,他还卖田卖谷寄钱资助;儿子们寄回来的一些革命书刊,他也收藏着,装了满满一大箱。后来避难重庆,最后客死他乡。

邓小平的母亲淡氏,是广安望溪乡淡家坝人,也算是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1901年嫁到邓家,生了三男两女。邓小平是长子。淡氏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十分贤慧,也很勤劳。而且有很好的口才,在当地的口碑也很好。邓小平后来说到母亲时感慨到:当时那个家所以能维持,“全靠母亲”。

邓小平5岁时进入本村的私塾发蒙,教书先生认为“先圣”这个名字对孔圣人有失尊敬,于是把他的名字改为邓希贤。6岁时转入协兴乡的初级小学,1915年,11岁的邓小平考入广安县唯一的高等小学堂,1918年又考入广安县立中学。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拯救中华,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前仆后继,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地处内陆的四川也不例外,其东北部地区很早就受到维新改良思潮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1911年夏秋,席卷巴蜀大地的“保路运动”深刻地波及到广安。邓小平正在就读的北山小学曾以罢课的形式积极响应。

辛亥革命爆发后,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参加了当地的武装起义。晚年的邓小平还记得小的时候曾跟随父亲到军营里住过几天。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革命的成果很快被北洋军阀窃夺。

1918年的下半年,邓小平的父亲从重庆捎话到家里,要邓小平去重庆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

于是,邓小平辞别家人,和同村的远房叔叔邓绍圣、同乡胡伦一起赴重庆求学。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