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弗林特所著的《病毒学原理》是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ASM)出版的“Principles ofVirology”(第三版)的中译本,既是病毒学研究的哲学指导思想,又有方法论。本书以专题的形式组织编排病毒学知识,图文并茂、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实验和原理,选材密切追踪科学前沿又保持原理性,是一部系统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的病毒学著作。
本书适合作为生物学及相关专业师生、科研与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S.J.弗林特所著的《病毒学原理》(卷Ⅰ和卷Ⅱ)深入浅出地将病毒复杂繁多的复制方式及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呈现出来,有利于读者探索治疗和控制病毒感染的方法。
卷Ⅰ主要介绍病毒学基础及病毒分子生物学知识,强调了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内发生的分子过程;卷Ⅱ主要介绍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感染的控制以及病毒的进化,重点论述病毒和机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各种反应。书中均设置了丰富的参考文献和附录信息:卷Ⅰ附录简明地描述了代表性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周期,卷Ⅱ附录则总结了代表性病毒的致病机制,以及病毒病的疾病特征、流行病学等,可方便读者就具体章节和某一专题深入查阅与学习。
本书概念精确、内容权威、图文并茂、实用性居上,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医学及相关专业师生的病毒学教材。对于生命科学、医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技术人员来讲,本书可有助于读者建立立体多维、网络型的病毒学知识体系,是一部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革新的原典。
1 易感宿主的感染
1.1 引言
1.2 简述病毒致病研究的历史
1.2.1 微生物传染源
1.2.2 最早发现的人类病毒
1.2.3 病毒致病机制研究的黄金年代
1.2.4 新千年与病毒致病机制研究
1.3 感染的基础
1.3.1 一系列不幸事件
1.3.2 感染的起始
1.3.3 病毒的侵入
1.3.4 成功的感染必须调节或逃避宿主的防御
1.3.5 病毒的传播
1.3.6 病毒对器官的侵害
1.3.7 病毒的嗜性
1.4 展望
2 人群的感染
2.1 引言
2.2 病毒致病机制
2.2.1 统计学
2.2.2 流行病学
2.2.3 排毒
2.2.4 病毒感染的传播
2.2.5 地理与季节
2.2.6 病毒的毒力
2.2.7 宿主对病毒性疾病的易感性
2.3 展望
3 病毒攻击与宿主防御的抗衡:早期作用
3.1 引言
3.1.1 初级的物理和化学防御
3.1.2 感染的第一个重要时刻
3.2 固有细胞防御
3.2.1 单个细胞如何探测来自外界的入侵
3.2.2 受体介导病原相关分子的识别
……
4 免疫防御
5 感染模式
6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机制
7 转化和肿瘤发生
8 疫苗
9 病毒病的防治
10 病毒的进化和新发病毒
附录A 本书讨论的选择的几种动物病毒引起的疾病、流形病学及其致病机制
附录B 特殊感染因子
术语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