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真正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物质)和心灵(精神)两个方面。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在坚持必要的药疗食补运动等传统的物质生活保健养生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读书绘画娱乐等休闲的精神生活的保健养生。李扬镜编著的《茶余别趣》顾名思义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有趣的阅读小品。这些小品的篇幅都不长,一文一事不生枝蔓,文字顺达活泼生动,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非常适合人们于茶余饭后随意翻阅。《茶余别趣》试图为读者提供精神生活方面的“保健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余别趣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扬镜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真正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物质)和心灵(精神)两个方面。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在坚持必要的药疗食补运动等传统的物质生活保健养生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读书绘画娱乐等休闲的精神生活的保健养生。李扬镜编著的《茶余别趣》顾名思义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有趣的阅读小品。这些小品的篇幅都不长,一文一事不生枝蔓,文字顺达活泼生动,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非常适合人们于茶余饭后随意翻阅。《茶余别趣》试图为读者提供精神生活方面的“保健品”。 内容推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养生。李扬镜编著的《茶余别趣》正如一剂精神生活方面的“保健品“,为读者提供一些科学有趣的小品文,包括杂感·随笔、轶事·趣闻、实话·联语、年节·风俗、语言·文字等方面文章240余篇,非常适合人们茶余饭后细细品读,以颐神养性。 目录 【杂感·随笔】 让生命之烛永远发光 忘老忘忧让你年轻 云中谁寄锦书来 绿意竹韵 水仙 从牡丹和荔枝说起 利息在人间 懂得低头 捐班“刮地皮” 放妻书 音乐治疗奏奇效 说说“茶寿与茶疗” 陈琳的文章治好曹操的头痛病 偏方治病 吕端大事不糊涂 落水石兽竞能逆流而上 百病可了书癖难医 癖趣缤纷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墓志铭(附关于“丢番图”) 阿斗岂真阿斗 康熙担心不能退休 话说不倒翁 趣谈百家姓 诚实科学家 《岳阳楼记》溢美滕子京 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毁于何时 高处不胜寒 洪洞县里没好人 棋迷百态 愁有形月可听 胡适的麻将考 卢沟桥狮子数不清 趣谈十八般武艺 出书的秘密 为英译《雅舍小品》出版欢呼 邓小平的“猫论”与《双猫图》 中国餐馆的幸运签 手握两支笔 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意义大 古代并不主张早婚 幸福哪里找 人生三说处处藏宝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朱镕基推崇的官箴 廉者常乐 衙门自古有肥瘦 英雄凭谁论是非 ——古代诗人笔下的项羽 自杀是自杀倾向所致吗 刘项原来不读书 ——记毛泽东写给傅斯年的条幅 马虎与马虎 教我如何不想她 诵“三日歌”有感 瑞士军刀趣闻 寄给大洋彼岸的女儿 奥运竞赛项目趣解 温暖的宽恕心 读书破万卷 谁是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 木兰姓啥 油画《开国大典》与古为今用 偏见 从“一字评”说开去 “难得糊涂”愈说愈糊涂 万岁爷寿命平均不足四十 “三绝”荟萃 说项依刘 ——由毛柳诗词唱和谈起 “东西”趣话 避讳记趣 吃槟榔习俗两岸同根 【轶事·趣闻】 子陵高风光武大度 武松打虎在杭州 无言禅师为何无言 行善去恶说易行难 狄仁杰解梦进谏 中国皇室偏爱九 十二生肖之谜无解 宫闱丑事说面首 宫廷选美关卡重重 白痴皇帝与淫荡皇后 乐昌分镜 天下第一关巨匾悬案 徐娘何来风韵 四个字断送三条命 江郎何曾才尽 齐女择偶东食西宿 猫熊为何被称为熊猫 月饼的故事 肃贪兴廉借镜古法 弥勒迎客韦驮防偷 名字称呼有讲究 吕蒙正与一瓜亭 古代名人选婿 伯乐原是星名 中国古代八大富豪 古代科举考试趣事多 科举四宴 “三不知”将军也会写诗 写作习惯千奇百怪 饭后钟与碧纱笼 白石老人照相、卖鸡 梁漱溟的两次婚姻 名人自比狗 北京为何只有十三陵 莫高窟之名 三只手 当代作家、诗人流沙河二三事 “三不来”教授黄侃 老舍与梁实秋说相声 老舍的幽默 戴胄不以言代法 两个萝卜一个坑 大出洋相的清廷照会 生物课上的笑话 老鹰飞不出窝 相对论 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 《长征》中的干人 刘雪庵与《何日君再来》 施耐庵名字的由来 学界泰斗季羡林二三事 终夜长开眼 钱钟书二三事 钱钟书拟古爱情诗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 相声艺名趣谈 “程门立雪”不是立在门外 古代书院 也谈“三不知” 五百罗汉,耶稣、皇帝都入列 谈迂两撰明史《国榷》 太监有妻儿屡见不鲜 男用女名闹笑话 有眼不识泰山207 、 无金休想得功名 鸣锣开道有讲究 【诗话·联语】 文人养生诗话 药名闺情两帖 清明诗话 韩信的成败与生死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奇葩 ——酒联、茶联 岳阳楼名联欣赏 武汉古琴台名联 月下写休书清早逼妻离 书斋联赏析 郑燮出对试塾师 数字入诗气象万千 中国朝代歌 言此意彼的唐诗 咸丰皇帝挽林则徐联 滑稽诙谐打油诗 指桑骂槐剥皮诗 词牌趣联 郑板桥吟诗退小偷 龙虎斗马牛风 苏轼评诗有失公允 王安石改诗 黄鹤楼搁笔亭与金陵凤凰台 字谜撷英 诗谜数则 中国十二大古曲 作家笔记簿 ——创作大宝库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喜剧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挑灯闲看牡丹亭 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 齐白石画出蛙鸣声 《水调歌头》是怀念宋神宗之作吗 《陋室铭》的作者究竟是谁 唐宋诗词刘郎多 薛道衡的《昔昔盐》 读书人的雅号 《孙子兵法》八十二篇是赝品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 也释“朱门酒肉臭” 名篇名句得雅号 文坛佳话“一字师” 魂断蓝桥的由来 千里送鸿毛 “床前明月光”今释 元宵赏灯诗话 【年节·风俗】 新年说年 新年伊始话元旦 灶神的传说 春节话门神 元宵赏灯妇女最乐304. “一百五”寒食节 清明戴柳 端午节话龙舟 六月六习俗记趣 蕴涵劳动和爱情的七夕节 夏至闲话扇子 重阳登高好解厄 九九消寒图计日趣味多 冬至“九九歌”(附“夏至九九歌”) 辞岁迎新的钟声 迎鼠年说鼠事 傣族泼水节迎新接福 端午节来历 各国教师节 牛年话牛 节日送礼怪事多 父亲节的源流与发展 言有易言无难 中国的圣诞节 蛇年蛇趣 2007丁亥年不是金猪年 【语言·文字】 年龄的代称 汉字的妙解 胡适打电报只用五个字 青楼妓院 罚喝墨水 美人志 喜从何来 太太夫人小姐 桑梓何以喻作故乡 “罄竹难书”与“衣冠禽兽” 公主与驸马 每看完戏忆青春 老子原来是儿子 闭门羹 五花八门 沆瀣一气 奇书怪信拾趣 幽默评语妙趣横生 幽默评语再续 月亮的别称与雅号 帽子戏法 大器晚成 拍马屁的故事 捧臭脚 赵元任的格言体《语条儿》 再说中国人的名字 光阴何以“寸计” 一字改出两种境界 文章与标点符号 连环谜 成语误用不求甚解 有趣的三字回环 后记 试读章节 竹,隐逸清雅、高风亮节。世上爱竹的人知多少,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爱竹,喜欢与竹为伴,他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其实是其品格的写照,苏东坡不正是一株飘逸清雅、高风亮节的竹吗?他还善画竹,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成语“胸有成竹”便是他首创的。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也爱竹,他在《竹石图》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之竹,坚韧挺拔、不屈不挠、超凡脱俗,也正是其品格的写照。他的《墨竹图》不仅画出了竹的纤细清瘦,而且画出了竹的韵味品格。他题《墨竹图》诗云:“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画竹与苏东坡正相反,是“胸中无竹”。他胸中无竹而借竹抒情、托竹言志,他和苏东坡一样是天地间一株有品位、有气节之竹。郑板桥以善画竹名世,他针对苏轼“胸有成竹”之说,提出了“胸无成竹”的看法,强调画竹“意在笔先”,胸中要“莫知其然而然”。他笔下之竹顽强苍劲、千姿百态,每片叶子都有不同表情,他的字也像一片片竹叶。 笔者出生于一个绿竹环绕的村寨,从小生活在幽篁绿筱的怀抱中,“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苏轼)。从小我便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对竹就一往情深。 我爱竹,爱它生不避贫壤、伐而后生的顽强生命;爱它夏不畏暑热、冬不屈严寒的坚韧品格;爱它那“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的素雅情操;爱它那疏枝有节、高干森霄、亭亭玉立、清风拂影的卓卓风姿。 “斑竹一枝千滴泪”、“湘江竹上痕无恨”,竹子天生就流溢着诗情画意的气质。无论是新竹数竿还是幽篁一片,猗猗翠竹,飒爽多姿,晴空下绿意森森,微风中龙吟细细,飘雨时幽篁萧萧。哪里有竹,哪里就有诗,哪里就有画,哪里就有美。 记不起何时何地了,我读到郑板桥的一首小诗:“一尺竹,数寸根,何处栽,古瓦盆。”啊,原来竹也可以盆栽。从此,我便四处寻觅,希望能拥有盆栽之竹。也许我与竹真的有缘,不久便在花乌市场寻到了一盆栽的矮竹,据说是罗汉竹,它仅四根,高不及两尺,粗不及小指,近竹节处凸起,活像哈哈罗汉挺着的大肚子。我想,这大概就是罗汉竹得名的由来吧。 我细心呵护、定期浇水,把它摆放在向阳的地方。多年来,这盆矮竹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竹子新枝解箨,翠绿成荫,长得郁郁葱葱。“风含翠筱娟娟净”,杜甫的诗句多美啊,不正是这盆竹子的真实写照吗? 这盆竹子与我朝夕相处,依依为伴,我喜欢它在微风轻拂时发出的萧萧声,喜欢它在和煦阳光下的倩影,喜欢它似通人性的脉脉含情,我更喜欢它那别具风味的翠绿。那绿啊,既不像青苹果那样淡淡,那太浅薄、太漂浮了;也不像万年青那么浓浓,那太深沉、太灰暗了。竹之绿,柔和鲜嫩而蕴含刚健之气,朴素大方而不失亮丽明媚。这就是竹之绿意,是人们赞誉之竹韵。 风中清竹影,灯下白头人。竹啊,我愿与你依依相伴,共度美好时光,共享悠闲的温馨。水仙 “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苏轼这诗句用来吟咏“水仙”是再好不过了。 水仙,含苞于冬寒岁暮,绽开于春暖年初。她玉骨冰肌,娟娟素雅,脱俗超凡,幽幽袭人。每年岁末春初,我们家里总要摆设数盆水仙。厅堂茶几、书房桌案、卧室窗台乃至卫生间里都要安置一盆含苞吐艳的水仙。那亭亭玉立的风姿、雪白淡雅的秀色、玉洁冰清的馨香,令人感到和谐、温情和春意盎然的愉悦。 水仙花,植于盆中与清水同供,白花黄心,有“金盏银台”之称,绿叶细长,暗香微吐,是岁末春初花中的清品。“娉婷玉立碧水间,倩影相顾堪自怜。祗因无意缘尘上,春衫单薄不胜寒。”水仙花在中国诗人的想象中,常被喻为超凡脱俗、清丽绝尘的仙女。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清代大诗人龚定庵所写的《水仙花赋》,就是将水仙花当作“洛神”的化身:“有一仙子兮其居何处?是幻非真兮降于水涯。弹(du6,下垂)翠为裙,天然妆束;将黄染额,不事铅华。”读之真如见洛神仙女在月色朦胧之夜,凌波冉冉而来。宋代诗人黄庭坚在他的咏水仙诗中有“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名句,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描写成轻盈漫步微月之下的仙子,化静为动,以花拟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风姿描绘得楚楚动人。 P7-8 序言 《茶余别趣》顾名思义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有趣的阅读小品。这些小品的篇幅都不长,一文一事不生枝蔓,文字顺达活泼生动,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非常适合人们于茶余饭后随意翻阅。 时下,人们生活改善了,都十分注重身体保健,各种门类的养生保健菜单大量涌现,图书报刊电视讲座也不失时机地给力传播,这当然是正能量,对于普及保健养生知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大有作用。但是,若在物质生活上保健养生的同时,也能在精神生活上保健养生就更全面了。 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真正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物质)和心灵(精神)两个方面。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在坚持必要的药疗食补运动等传统的物质生活保健养生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读书绘画娱乐等休闲的精神生活的保健养生。《茶余别趣》便是笔者抛砖引玉,试图为读者提供精神生活方面的“保健品”。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本来就是件赏心悦目风雅之事。书籍乃是人类智慧积累的长明灯,读书不仅给人以智慧,而且给人以乐趣,自然会令人身心健康快乐,许多朋友都说,无功利的随兴阅读是一种“清福”。 美国《读者文摘》最新报道,经常阅读学习能让老人大脑保持活力。著名作家马识途百岁高龄仍手不释卷,依然坐拥“五得”: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受得。他说长寿之道用两个字说,是“达观”;用六个字讲,是“提得起、放得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先生九十二岁了,仍神采奕奕,思维敏锐,记者问他长寿秘诀,他说:“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容易老。多看书,可以跟得上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人就显得年轻。”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书籍是生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如鸟儿没有翅膀”。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说得好:“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春和景明,乌语花香。展书浏览,不亦快哉! 后记 本书大都是从笔者旅美期间在《世界日报》上发表的文稿中筛选出来的,另有一些是发表于《世界周刊》和国内《羊城晚报》、《武汉晚报》等报刊,还有一些是回国定居后的新作。 笔者1994年退休后旅美,先是探亲,像候乌般飞去飞回;后来有了绿卡,可以永久地在美国居住。当时,我既不会开车,又不会电脑,每天就依赖读书看报度日。我这辈子离不开书报,几十年来还养成个习惯,喜欢把书报上有趣的东西记录或剪贴于本子上,日积月累,至今已有一二十册。真没料到,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竟成了我卜居美国期间十分难得的精神“食粮”,我常常于后院泳池旁的树荫下,静静地翻阅那些发黄了的本本,美美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和温馨。 有一天,我看到《世界日报》“上下古今”版有则“征稿启事”,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第一篇文稿——《避讳记趣》。当时我还没有绿卡,没想到文章竟被刊登出来(发表时标题为《中国的“避讳”风》,见1997年3月29日)。文章的发表,大大地激起我写作的热情。此后,我卜居北美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读书看报之外还要跑图书馆,为《世界日报》撰稿,尽情地抒发内心的感受。自1997年3月至2011年6月,十多年来(除回国居住外),我在《世界日报》上先后发表了数百篇文稿,约30余万字。 2009年冬,我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绿卡,“落叶归根”回国定居。许多朋友读了我在《世界日报》上刊登的文章觉得有趣,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九十高龄的彭友松教授读后,颇为动情地赠诗云:“夜读轶事难成寐,朝看趣闻亦兴酣”,他还怂恿我把文稿集中整理出版,让更多居家赋闲的老年朋友读一读。叶帆先生(《中华书信语辞典》编著者)更是热情地要帮我联系出版社;铭欣兄不仅具体地建议从中老年养生保健的角度撰稿,还积极向有关出版社推荐,朋友们的厚爱和鼓励令我十分感动。 笔者闲情漫笔本来就为自娱自乐、精神享受。若能与更多中老年朋友共享,自然是笔者的期望。于是我便着手把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的文稿进行筛选梳理,并逐一修订;还有些平时积累的素材也乘兴涂鸦成章。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有老者云:茶余阅读,解颐有趣,是一种“清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