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再见冬妮娅(精)
分类
作者 毛喻原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喻原编著的《再见冬妮娅(精)》内容介绍:他与“冬妮娅”的故事,缠绵悱恻,却又那么单纯干净。最深情的密约,也突不破那个年代特有的胆怯和坚守。酷似少年保尔的他,最终失散于误会的他们,都只是在禁锢的青春中领略了爱与美的怅然,今日重读,依旧疼惜。本书能唤起一代人关于七八十年代的青春和爱情的回忆,本书既有时代特征,有体现个人的经历和故事,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毛喻原编著的《再见冬妮娅(精)》是以同名长文为主的随笔集,也有忆及少年往事,青年轶趣诸多。“冬妮娅”这个名字或是一代人的心结,70年代里那样的一场爱情——懵懂、试探、感动、挫折、离别、重逢……

在这本《再见冬妮娅(精)》中,毛喻原记录了人生存在的瞬间,既有时代社会的特征,又有人性的纯粹。他的故事唤回了我们关于那个年代的青春、爱情、时代、心灵的记忆,也因此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心灵史。

目录

序一/散材毛喻原/野夫

序二/存在者的挑战/余世存

石膏像

小阁楼

再见冬妮娅

知青时代的密友

张公桥书店

火车上的奇遇

1/2秒

试读章节

那年,我10岁,小学四年级,正值“文化大革命”的第一年。

这一年,在我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若以当时的情形观之,发生这样的事,对一个刚满10岁的孩子而言,不说足以吓得他屁滚尿流、全身抽筋,至少也是冷气贯顶、虚汗开滴。当然,还远远不只这些。发生这种事,在我内心引起的,也许除了恐惧、惊吓、害怕之外,可能还有诸如侥幸、兴奋,以及由于自认犯了弥天大罪而逃脱了惩罚的那种暗自庆幸。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深得足以让我终生难忘。

那年头,全国人民像着了魔一般,被一种什么东西整体性地罩住了,也可以说是一场典型的群体神经病的大爆发。当然,置于病中的人是不觉的,他们对这种病征病态毫无察觉和感受之心。因为当时的病者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更无从甄别他们所做之事的性质,所以,他们仍一如既往、心无旁骛地沉溺在那种自我酝酿、自我拟造的幸福和激情之中。他们不仅想在这种激情中表达他们纯洁、高尚、虔诚的情怀,更想通过这种狂热的激情来让他们的灵魂得到一种超凡卓绝的升华。不过,要是当时的上苍确实有知,老天真的有眼,我想它只可能有两种反应:要么血压飙升,心脏病突发,痛得遍地打滚;要么笑得前翻后仰,至少笑掉三颗门牙,绝对合不拢嘴巴。

现在说来恐怕没有人相信,那时人们崇拜的全是些像诸如毛主席画像像章、军帽、军用皮带、水壶、黄色的解放军帆布挎包,甚至军衣纽扣等之类的东西。要是谁拥有这些东西,那种得意劲儿和别人表现出来的那种羡慕劲儿真是没法说。我想,当时人们拥有一枚毛主席像章或一条军用皮带,其内心幸福和满足的程度恐怕并不在今日人们拥有一辆汽车或一栋别墅的幸福和满足程度之下。我记得,当时人们为了买到一顶军帽或一条军用皮带(按规定,一人一次只能购买军帽一顶、皮带一条),他们可以在乐山百货公司的门前排一个通宵的队,忍饥挨饿,甚至把晚上排队前的整个下午都搭进去,也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1966年是一个充满了兴奋、激动、疯狂、期待的年份,人们仿佛被一种令人眩晕的精神致幻剂给迷醉了,心中莫名其妙地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欣喜、欢悦之情。那一年的下半年,红卫兵开始全国大串联,免费乘车、吃住,到全国各地学习革命经验,传递革命火种。作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我,对那些有资格到外面去串联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真是既倾慕又嫉妒,对自己为什么没有在这个节骨眼上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学生,没有赶上这么一段革命的大好时光几乎产生了一种让人捶胸顿足、唉声叹气的愤懑与绝望。

那时,我大哥每次出去串联,我都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幸福的期盼。幻想他周游各地,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时的那种浪漫情景;期盼他早日归来,能给我带回一枚(当然最好是两枚)我梦寐以求的毛主席像章。

有一次,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和期盼后,大哥确实从外地回来了。如我事先预料的那样,他胸前从左到右挂满了一排闪闪发光的毛主席像章,红底金边黄色的头像。我一看见那些像章,一种油然而生的兴奋感几乎让我眼花缭乱、喉头哽塞、呼吸困难、手脚无措、语无伦次,早已幸福得一塌糊涂了。

由于我在家中排行老幺,所以任随我如何恳求,大哥还是只肯送我一枚他像章中最小的,相当于现在一分钱硬币那么大,恐怕还要小些的。即使如此,我也心满意足了,因为那毕竟是他亲自从世界革命的首都——北京带回来的圣物啊。

得到了这枚像章,我如获至宝,珍爱得无以复加,几乎随时随地都端端正正地把它别在我上衣的胸口上。在每次别像章时,我都会花很长时间,真可谓反反复复,一丝不苟,不能允许有一点上下高低的不当、左右不平的倾斜。若以今天的眼光看,这肯定是一种强迫症。但在当时,我们只可能把这类行为归之为心细、虔诚、纯朴、认真。总觉得,毛主席的像章就只能如此对待,也只能如此佩戴。

戴上毛主席像章,我突然有一种灵魂版本升了级、生命价位抬高了的感觉。那种得意劲儿、风光劲儿,自不待说,肯定喜形于色,溢干言表,随时都有一种想去表现、想去炫耀的冲动。走起路来,步履也显轻飘,富有弹性;腰板笔直,摇头晃脑,仿佛有彩虹、豪气充满了心灵的天空。

怎么不得意呢?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毛主席像章不仅是一枚徽章,而且更是一种身份的标识,是一种能够甄别红与黑、界定革与反、区别无与资的证明。戴上它,至少就能证明你是无产阶级革命阵营中的一分子,是毛主席红色司令部麾下的一名战将;证明你根红苗正,心端血纯;证明你与他人相比自然就有了某种趣味上的高度、道德上的优先。一句话,证明你比别人好,比别人强。更何况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初期,毛主席像章在内地的乐山小城仍属稀有珍贵之物,一般还不容易得到,所以,有像章的人就更显得摆谱、牛掰。

但对于我来说,这种拥有像章得意风光的日子并不长。正当我沉溺于一种牛屁哄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情绪之中时,或者说我的像章瘾远远还没有过足、炫耀的高峰体验还没有到达之时,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一次,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乐山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名字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是五分钱一张票的学生专场,大概是当时欧洲社会主义的唯一一盏明灯——阿尔巴尼亚一一的影片《广阔的地平线》。我像往常一样,照例把那枚像章戴在了我的胸口上,想在人堆子里,尤其是与我同年的同样是学生的人堆子里去显示、炫耀一番。P1-4

序言

毛喻原先生是讲故事的大师,但他几乎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至多活在周围朋友的世界里,因此他的才能少为公众所知。他的周围来了朋友,朋友赞叹一时,又去了。来来去去,只有不多的朋友,有福见证了他二三十年来的生存和收获。

毛喻原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最早以诗人、哲人、翻译家、辞书编辑的面目呈现。他的《永恒的孤岛》至今仍是当代汉语世界里的“孤岛”,少有人登岛探险、览胜,刘小枫说那是“汉语中的散文体事件”。他翻译的《英诗金库》、法拉奇《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他编写的《美学词典》、《时代思想词典》等等,都堪称道。但不少人奇怪,毛喻原没得到时代社会的青睐。即使后来,毛喻原的书多已出版,他的平面设计、绘画、木刻、烹饪、酿酒、烧陶等多方面的才能显露,惠及众多朋友时,他依然不是新闻传媒界的“宠儿”,依然是出版界绕路走的硬石头。他的“不逢时”、“背时”连他在出版界谋生的女儿都清楚,老毛的书没市场!

如果我们能猜到,毛喻原几乎不曾受过时代社会的污染,我们大概能理解这一现象。确实,在我的交往阅读里,毛喻原是近几十年来不曾受外界污染的唯一的中国人。王康称赞他是一位以潜隐和埋名的方式来存在的不在之在的大师,十多年后看王康这一评语,仍极为精准。在某种意义上,毛喻原代表了这个时代极度匮乏的精神,独立、狷介、力行、思考……因此,他和时代彼此都保持了距离。他很少打量、关注时代,时代及其众生也很少有心情去打量、关注他。

毛喻原是一个极为有趣也极为平等的朋友。他长期居住在北京,对北京的饮用水久而不闻其糙,有一年被朋友带到海南,尝到了真正的天然水,回到北京他就改用超市小桶纯净水喝茶了。iPad进入大陆,毛喻原是较早的使用者,他见到我们就推荐演示,说极为方便,有利于我们工作和读书……我大概是少有的长期到他的蜗居蹭饭吃的人了,每次看到他从厨房出来,搓着手,叫我们不用等什么,“吃嘛”,我就想到那些盛名学者是否也能如他这样,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跟我们坐在一起,国事家事,把酒闲话……他的蜗居是我们朋友、慕名而寻至的年轻人常去的地方。因为只能坐下四五个人,如果超过五个,他就要犯嘀咕,来嘛,挤一挤嘛;再多,他就说,来了坐不下,下次吧。他的口才之好,能使听众听得如痴如醉;我的几次出书都曾请他助阵,参加跟读者的见面会,他的口才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说来奇怪,我对毛喻原的认识也是不断丰富的。我最初读他的书,一度以自己忙而难以进入,后来知道只要心静,读他的书是较为容易的。我最初以为他长于抒情式说理,后来明白他既抒情,又多沉思。有一年到乐山过春节,画家梁焰的表演让我们大开眼界,其他人的新春献词不免有些失色;但随后梁焰、毛喻原等人到茶馆喝茶,毛喻原打开话匣子,摆一哈,这龙门阵摆得让我刮目相看。我心想,原来老毛是很善于讲故事的。

后来再跟毛喻原一起,我就注意起他的谈话。没错,他确实是一个讲话的高手。他的谈话并不限于头脑或心灵的单向宣泄,而是人生存在的全息表达。因此,即使三四个人的场合,他也经常因讲话而站起来,他有手势,有表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言词、感叹、歌咏等等,都不足与身体形态的表达相比。而身体形态是最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诚、是否纯粹、是否受到污染……这也难怪高尔泰等人对《诗经》、《古诗十九首》等的推崇,因为那都是天然的。我们看当代人的身体形态,做作的、卖萌的、2B的、颟顸的、愚昧的、威福的、学究的……我们大概能理解,毛喻原之为存在者的意义。

去年有一次,跟毛喻原去一个网站做客,宾主无事聊闲天,老毛讲起他刚看到的一个故事。很快他就站起来了,从主人公十来岁就被社会碾轧,到几十年后回到家乡的曲折命运,他讲得很动情,一度自己都哽咽,我们三个听众听呆了。他讲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我看时间差不多了,催他走,我们才告辞离开。

收录在这部集子中的故事,多数是我先听到,后才看到的。也是因为听到了,才跟朋友们一起催老毛写下来。虽然文字比身体形态的表达要逊色许多,但它自有因缘。毛喻原记录了人生存在的瞬间,既有时代社会的特征,又有人性的纯粹,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有心读者关注。我们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毛喻原所受到的滋养。只有看到这些故事,毛喻原那些似乎高深的、晦涩的哲学才不是孤绝的,而是有着实在的人生社会之源;看到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加证实毛喻原并非一自了汉,他心中有着对人生来处和去处的关怀,对人性极为深刻的同情。但是,毛喻原远非古典中国人所谓“民胞物与”的士人情怀,而是别开新路。

不少人从《永恒的孤岛》、毛氏木刻绘画中感受到了一种宗教情怀,一些人甚至以为他是教徒,但毛喻原并非形式宗教,他的信仰是上帝死后的信仰。我曾经称道毛喻原是“中国的克尔凯郭尔”,但毛喻原比克尔凯郭尔更现代。毛喻原是一个当代的存在主义大师。我们知道,真正的大师跟舆论、时尚无关,跟大众、如日中天的名声无关;真正的大师是以作品、人生温暖了周围,实证了存在的可能性。在我看来,毛喻原以作品和人生作品的双重努力,实践并解释了当代中国人的才能。

我们知道,个人的成长之路既是一个社会化世界化时代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个体化有往有返的往返化过程;由于外界的污染、管制、异化,我们绝大多数人往而不返,消失在时代社会之中。时代社会流行什么,这些个人就标榜什么。资本和权力的双重接管,使得个人很难像传统那样突破世道的诱惑或桎梏,明心见性,直取无上正法,回归个人。对现代人来说,人生不得不跟时代社会纠缠。有时候,时代社会的演进未能回归个人、尊重个体,大多数人成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爱上了时代社会,终其一生无知于个人和自我。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大陆中国“上帝死后”,时代社会流行着人道的、自由的精神。芸芸众生从上帝本位、革命本位、阶级本位、官本位渐次反思,退回到人道本位、传统本位、青春本位、人文本位,但“80年代的新一辈”离个人本位尚有距离,时代社会就流行起金钱本位、先富本位、成功本位、官本位……

在这个时代社会空前的“变形记”中,毛喻原是难得的例外。跟念及、体现“民胞物与”的仁人志士比,毛喻原首先救赎了自己,因此能成为周围朋友恒久的风景。介绍他的存在哲学不是本文的工作,我只想说,毛喻原是极为早熟的,他对中国人和现代人的生存极为悲观,对婚姻、爱情、事业、名利也看得极为平实,而示范了一种健康平易的存在。他不在时代社会的视野之内,但他的存在高于、大于、独立于时代社会。有一位女士告诉我,她在北京的名人堆里见过很多名人,包括众多学者、知识分子,她说自己最佩服的人是毛喻原,“那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病!有过病或正在有病!”他们想救世救人,他们自己也是待救者。毛喻原却是自救救人者,他是活得“健康的”、“通透的”……这种当代人的存在意识需要很多篇幅才能论证的感觉和道理,在女性的直觉中被明认出来。据我所知,毛喻原虽然也在随时排遣病痛,但他确实是身心健康者,他的《疾病哲学》一书可证他在这一领域的用心和修为。

这种存在的健康、纯粹和通透性,使得他的才华和创造力无穷无尽。毛喻原在我和朋友的眼皮子底下,像魔术师一样示现了多样的才华。就是在最近十年,他的平面设计、绘画、木刻、酿酒、烧陶等技艺横空出世,大放光彩。去年夏天他向我推荐乐山一乡镇的辣椒酱,一个月前他送我一瓶自制的辣椒酱,味道之美,难以言表。当我要他给出配方,我也照方制作时,他笑了,这哪里是照方做得出来的!我在感叹之余,不免想到,人生有别趣,非关书也,非关理也。

我说毛喻原是一个讲故事的大师,可能不少读者会有异议。因为较之毛喻原,中国文坛上那些闹得风生水起的作家更是或才是讲故事的大师。对比毛喻原,莫言像是传统中国说书的当代传人。莫言确实善讲故事,但我更喜欢毛喻原的故事。毛喻原没有停留在故事本位,而是还原到个人本位、存在者本位。他的故事唤回了我们关于青春、爱情、感通、时代、心灵的记忆,他的故事是中国的、现代的,既是回向、还愿,又是救赎、声援。因此,他这些纪实文字,给了读到它们的故事的主人公们不小的安慰。像《永恒的孤岛》一样,他的文字总是存在与个人的交流。不是存在的个人,未必能领会这其中的分别。

要完全理解并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是困难的。毛喻原至少证实了,这并非没有可能。多数人会与时浮沉,被拜金潮、镀金时代、成功人生、官本位绑架,一无所有一无所能,如他们自承,他们有的是趋时不落伍(毛喻原有言,原地不动是最大的进步),他们只会做官只会做成功人士(毛喻原有言,做一个人是中国国民最伟大的成就)……

现在,欣闻毛喻原《再见冬妮娅》即将出版,我写上文,以示祝贺,以向读者分享我的一些感受。

2013年1月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3: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