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宫花寂寞红--细说中国后宫/回顾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虞云国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宫花寂寞红--细说中国后宫/回顾丛书》编著者虞云国。

《宫花寂寞红--细说中国后宫/回顾丛书》作者鸟瞰整个后妃制的因袭沿革,以通俗、有趣的文字将后妃制融入到历史的细节中加以展现,引导读者以历史的逻辑读懂历代后妃的命运,理解后妃制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内容推荐

《宫花寂寞红--细说中国后宫/回顾丛书》编著者虞云国。

为了回答这一历史问题,我们选择了著名史学专家虞云国先生的新作——《宫花寂寞红--细说中国后宫/回顾丛书》作为“回顾丛书”的第三本。此书无半点戏说,而是在考证史料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了细说。这是一部对人性拷问的大戏,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真相的力作。

翻开此书,你会看到这些皇帝身边的女子是怎样把绝色容颜、情意绵绵、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才华横溢、蕙质兰心、聪明智慧、出类拔萃、长袖善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蛇蝎心肠、费尽心机、不择手段这些矛盾的词诠释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唏嘘:都说女子天生为情而生,为爱而存,她们却活得如此辛苦、变态、悲惨、扭曲、挣扎!

看一代代女子接力棒似的投入她们逃不了的劫,所有今天的人们都该感到幸福,尤其女性更该深刻体会到幸运,因为再不用进入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白首不相离!

目录

关于“回顾丛书” 

纠正对宫闱史的误读(代序) 

卷头语

第一辑 立后册妃的标准

 一、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二、只是为了产龙种

 三、在秦晋之好的背后

 四、父子在朝与椒房之亲

 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六、从贵族联姻到民女入宫

 七、才艺也是入宫的资本

第二辑 耳通向宫闱之路

 一、选女:离散天下之子女

 二、从吕不韦的阴谋到无盐女的调侃

 三、劫夺臣民之妻女

 四、冲冠一怒为红颜

 五、刑戮之家,忧怨所积

 六、也当一回奸夫与嫖客

 七、只怕连猫狗都不干净

 八、初释后妃梦:梦入后宫

第三辑 联姻帝王家

 一、册后与大婚

 二、后宫佳丽三千

 三、在抑制与优宠之间摇摆

 四、“与其爱而失节,曷若惧而致福” 

 五、“君今看女作门楣” 

 六、君失其御,咎由自取

 七、认亲的喜剧与闹剧

 八、与夫家乎?与娘家乎? 

 九、日中月满可能久? 

 十、割不断的亲情

 十一、故国情

 十二、并不都是脉脉的亲情

第四辑 母性的沉浮 

 一、母以子贵与子以母贵

 二、再释后妃梦:生子的异兆

 三、也有母因子死与子因母死的 

 四、没有儿子怎么办? 

 五、为了儿子争皇位 

 六、舐犊情

 七、在几个儿女之间

 八、孝道种种g

 九、猜防与残杀

第五辑 围绕凤冠的悲喜剧

 一、两宫之间

 二、嫉妒的真情、矫饰与扭曲

 三、凤冠保卫战

 四、凤冠争夺战

 五、姊妹花

 六、报复在君主死后施行

 七、三释后妃梦:不仅仅是性欲的渴求

 八、如此“御幸”制度

 九、君王:性的放纵与享乐

 十、妃嫔:性的屈辱与压抑

 十一、如此“人道之大伦” 

 十二、伴君如伴虎

 十三、凤冠落地:废后大观

试读章节

现存《杂事秘辛》记载了汉桓帝选梁皇后入宫前的裸检过程,这位梁皇后就是梁冀的小女儿梁莹。据此书记载,保林吴妁与宦官单超奉命来到梁邸,梁莹款款碎步从中阁走入寝房,两人端详其容貌,环视其举止,完全符合人选的法相。然后,单超回避,吴妁与梁莹一同进入姑娘的闺房,关闭了中阁子。阳光正透过窗户照在梁莹的脸上,就像红霞映照在白雪上,光艳逼人,眼波澄澈妩媚,殷红的嘴唇,整齐的皓齿,长长的耳廓,端正的鼻子,颧骨双颊,一切都是天生的完美。吴妁接着卸去她的头饰,让发髻舒展下来,度量秀发的长短,乌黑的头发像黑漆那样光泽照人,可以绕手八圈,放下坠地后还长上半握。然后,吴妁让她解开内衣,对她说:“皇帝重礼,让我老朽来检查。这是必须检视的。”梁莹流下了眼泪,闭上眼睛,侧身向内。借着日光,吴妁抚摩她的肌肤,细腻光滑,整个裸体看上去犹如凝脂塑就、白玉雕成一样。吴妁量了她的胸围与臀围,检查了她的乳房、外阴、阴道等部位,断定她是一个谨守礼法的处女。吴妁最后向皇帝提供了一份详细而准确的检查报告:身高七尺一寸,肩宽一尺六寸,臀宽一尺三寸,臂长二尺七寸,手指四寸,腿长三尺二寸,脚掌长八寸;双脚底平趾敛,没有痔疮,没有皮肤病,身上没有黑痣与疤痕。

《杂事秘辛》是明人杨慎伪托的小说,史料可靠性大有问题。不过,纵然不能据此认定汉代就对人宫后妃进行裸检,却可推断明代立后选妃已有这种做法。这有明人蒋一夔的《长安客话》可以印证。其中《三婆》条指出,明代宫廷接生所需的隐婆都是在民间收生婆中“预选名籍在官,以待内庭召用,如选女则用以辨别妍媸可否”。这些记载表明,帝王不仅将女性的外貌美,而且将她们的裸体美也列入册妃立后的标准之列。西汉杜钦所说的“举求淑女,不问华色”,南朝沈约所谓的“配以德升,进非色幸”云云,只是高挂张扬着让人瞧的幌子而已。在选择后妃的德色双重标准上,倒真用得上孔子的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只不过,他们远不如孔子那样坦白。

女性美是阴阳造化对妇女的眷顾,在爱情婚姻中重视女性的容貌姿色也是人之常情。问题在于,后妃制是依附于君主制的畸形婚姻制度,它赋予君主对人选后妃的女性美有至高无上的挑剔权,而应选的女性却没有拒绝这种选择的可能。问题还在于,历代君主无不凭借着绝对的君权,为满足一己的私欲,企图占有天下所有的佳丽。明代宪宗朝,有一次外命妇人朝皇太后,尚书施纯的妻子十分靓丽,皇太后也被她的美丽深深吸引,直勾勾地看了好久,回过头来对左右侍者说:“过去选妃时为什么没见到这个人?”深为儿子未能享此艳福而抱憾不平。这件小事充分暴露了皇权对国中美色的全面占有欲。在君主们看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由此推理,天下绝色自然也应该都纳入他的后宫。就像把天下珠宝财富藏人他的仓库一样,帝王还把成千上万如花似玉的女子圈入后宫,前者供他物欲上的挥霍享受,后者供他性欲上的发泄占有,两者都只是满足他一己的私欲。如此而已,岂有他哉!二、只是为了产龙种

在君主世袭制下,帝王把对江山社稷的牵挂直接转换成对后代继嗣的关注。在先秦娣媵制时代,天子、诸侯之所以一娶九女,之所以不娶一族而由同姓的二国来媵,目的都是为了广继嗣、防无子。后妃制作为帝王家的婚姻制度,一方面是让成百上千的女性成为帝王放纵欲望的对象,另一方面则为了龙种广播,龙脉不断。于是,后妃嫔御都成为孕诞“龙子”的产婆。

西汉谷永在上给汉成帝的贤良方正对策里说:“应该增纳善生子嗣的妇人,不择美丑,不计婚否,不论年龄。”谷永完全不像在讨论帝王的择偶,简直在汰选配种生仔的母畜。晋武帝为白痴太子选妃有五条标准,其中第二条就是“多子”,即会生龙种。这条标准,赤裸裸地把后妃等同于简单的生育机器。她们之所以受到关注,与其说是帝王把他们当作性行为对象,毋宁说是关注性行为在她们身上的结果。

正是基于对龙种繁衍的重视,西周以降,立后择妃奉行着同姓不婚的原则。《魏书·高祖纪》指出:“夏、殷不嫌一族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

P8-P9

序言

中国后妃史是中国宫廷史、中国妇女生活史,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史不可或缺的构成内容。然而,由于研究缺乏,普及不够,一般民众所知既有限,误解更不少。但后妃生涯、宫闱秘史,历来给人刺激而神秘的印象,撩拨着他们一窥内幕的好奇心。于是,便有种种齐东野语式的笔记、小说、戏剧、影视相继问世,这些作品的摹写刻画往往夸张失实,却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搜奇猎艳的窥私心理。

对后妃史的这种误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对后宫生活不加批判缺乏原则地美化,大肆渲染锦衣玉食与珠光宝气的宫闱场景,满足羡富慕贵的低俗心理。由于不去揭露貌似庄严荣华、花团锦簇的背后有多少红颜女子成为后妃制的殉葬品,于是,后宫历史上一再上演的凄凉残酷、血泪交织的悲剧,竟然都变成了讴歌帝后爱情的正剧或者显摆宫廷豪奢的闹剧。

其二,对后妃的权斗不加谴责、毫无是非地展现,甚至对以恶制恶,以黑斗黑也给出合理性辩护。由于不去着力暴露后妃制是寄生在君主专制母体上的怪胎,却把后妃之间围绕着金灿灿凤冠的生死权斗,都化解在理解的同情之中。这就在无形中误导广大受众,把文艺作品中宫斗权术当作制胜法宝,白领将其移植进职场,官员将其运用于仕途,都像一群乌眼鸡似的,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

笔者原不想厕身为宫闱热的趋时者,但有鉴于这类误读误导大有与时俱进之势,深感有必要略尽史学从业者的绵薄之力。于是,也以后妃为主体,以可信的资料,据历史的真实,掀起古代后宫的帷幕,摹绘宫掖生活的实景,让读者形象而真切地了解中国后妃史的两个基本面相。

其一,不论哪个朝代的后妃制,无一不是君主专制母体上畸形的孽生物,都给后妃这一特殊的妇女群体带来了无尽的不幸与深重的灾难。在后宫生活中,无论爱与恨、灵与肉、生与死、泪与血,她们的人生几乎都有过痛苦的挣扎与无助的浮沉。

其二,在君主专制下,作为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后妃们面对生活与命运,怎样艰难地保存着人性中的真善美,而专制帝制又是如何驱使她们转向人性恶的。其间人性的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或者泾渭分明,或者泥沙俱下,或者只是沉渣泛起,从而合成了一部后妃人性的变奏曲。  当然,本书并不是一部完备严谨的中国后宫史,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读者,尽可去参阅学界已有的专著。在这册随笔里,我给自己划定的视野是,集中关注后妃人性与君主专制之间那种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这种纠葛的诸多细节,都是通过宫廷生活场景展开的。随笔虽以后妃生活作为叙事对象,却主要撷取与人性相关的情节,而割舍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以往的宫廷史读物,大多按朝代顺序以传记形式逐次写来,给人以一种流水账与雷同感。这册随笔围绕着若干专题,拟定了若干篇目,专题篇目之间虽有内在关连,却明显有别于章节体的学术论著。我尝试勾勒与评述宫廷生活的各个横断面,还兼顾点面的结合,编织进趣闻轶事,使得涵盖面更广阔,可读性更强。

因为是历史,即便是大众读物,驰骋笔墨,发挥想象,也是不可取的。本书拒绝戏说,力求言必有证,论当有据。但历史随笔也不宜板起学术的面孔,吓退对后宫史感兴趣的众多读者,故而叙事行文上力求浅近生动,尽量少用旧史原文,必须引用时,一般也不注明引文出处,庶几确保行文雅俗共赏,让读者开卷爱读。

至于书名,记得少时读《唐诗三百首》,对元稹《行宫》印象颇深,其诗云: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其义当时不甚了然,但凄美的诗境却嵌印脑海,挥之不去。及长,读《唐宋诗举要》,高步瀛提示:“白乐天《新乐府》有《上阳白发人》,此诗白头宫女,当即上阳宫女也。上阳宫在洛阳为离宫,故日行宫。”再找来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主’题是“愍怨旷也”,说这些宫女“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不料“未容君王得见面”,“一生遂向空房宿”。那么,这些白头宫女,连皇帝面都未得一睹,就“潜配”发落,终老行宫,只能在红艳如火的宫花丛中闲话天宝遗事。遥想入宫当年,她们也像宫花那样靓丽明媚,如今却已皤然老妪。这才明白,短短四句二十字,蕴含着后宫女性多少觖望与悲怆,不啻是鞭挞后妃制的千古绝唱,也有助于纠正后人对宫闱史的几多误读。于是,就取其一句作为书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