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阿来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阿来历时五年的又一部力作。它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史料再现了始于雍正八年(1730)、长达两百年的瞻对之战。《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以一个作家惯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对历史的深切关注,耗时五年,深度、审慎地探索这段历史,挖掘其中蕴藏的鲜为人知的细节,探索藏区不安定的历史原因。旨在总结历史经验,以古鉴今,为今天治理藏区提供经验和参考,以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和谐、繁荣大发展。

内容推荐

《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

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

这就是瞻对!

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

阿来的《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同时也展现了汉藏交汇之地的藏民独特的生存境况,并借此传达了作者对川属藏族文化的现代反思。

目录

第一章

1.小事一件

2.瞻对,说从前

3.战云初布

4.皇帝催兵

5.大军出动

6.1746年的年关

7.一个插曲:藏兵

8.总督出关

9.钦差大臣来了

10.瞻对与西藏

11.胜利了

第二章

1.说说夹坝

2.瞻对善后

3.新乱已起,旧乱未了

4.金川战事套着瞻对旧事

5.班滚现身,瞻对案结

6.闲话岳钟琪

第三章

1.番酋洛布七力

2.导火线,还是一个低级军官

3.罗总兵擅自收兵

4.成都将军再次进剿

5.又是重复的老故事

6.民间传说,迷乱的时空

第四章

1.在西藏的琦善

2.里塘,琦善大人遇到夹坝

3.谁是布鲁曼

4.瞻对--铁疙瘩

5.护法转世的贡布郎加

6.布鲁曼统一瞻对

7.十土司征瞻对

8.琦善总督亲征瞻对

9.老故事再三重演

第五章

1.瞻对征服霍尔章谷

2.瞻对征服北方土司之战

3.瞻对征服康巴最大土司

4.民间传说中的多面布鲁曼

5.继续进行的老故事

6.里塘的“细菌战”

7.不是每个藏人都心向拉萨

8.西藏出兵攻击瞻对

9.藏军剿灭瞻对英雄贡布郎加

10.所向披靡的“神兵”

11.一代枭雄的最后时刻

12.英雄故事余韵悠长

13.瞻对善后不善

第六章

1.新形势下的族与国

2.清廷重视藏区问题,但晚了一点

3.川边藏区土司制的前世今生

4.一次真正的农奴起义

5.清廷第五次用兵瞻对

第七章

1.养痈者贻患

2.清廷第六次用兵瞻对

3.鹿传霖尝试改土归流

4.反对变革的成都将军

5.进退失据,在瞻对,也在西藏

6.西藏问题国际化的开端

第八章

1.终于要革新了

2.皇庙也造反

3.巴塘死了凤大人

4.赵尔丰来了

5.新政,不只在川边

6.川边改土归流

7.铁疙瘩的融化

第九章

1.民国来了

2.影响至今的西姆拉会议

3.“五族共和”口号下的边局糜烂

4.民初的瞻化县

5.大金白利再起战端

6.唐柯三,久候不至的调处大员

7.大白之战中的瞻化

第十章

1.调处失败,特派员遇兵变

2.还是靠实力说话

3.诺那活佛的传奇

4.大白之战后的瞻化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小事一件

那时是盛世。康乾盛世。

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

大清国如日中天。

就是这时,清代以来才正式开辟,一路设了若干塘汛和粮台由四川进西藏的大道上,却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让我们来开讲一个几近三百年的漫长故事。

的确是小事,川藏大道上,有三十六个人被藏语称为“夹坝”的人抢劫了。在那样的年代,一行人路经僻远而被抢劫,以至被谋财害命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却先上报到川陕总督庆复那里。又由庆复上奏给乾隆皇帝。说明这件抢劫案太不一般。原来被抢的人是一众清兵。用今天的话讲,叫维稳无小事,何况被抢的还是在川藏大道上维稳的军人。

《清实录》明确记载:“江卡汛撤回把总张凤带领兵丁三十六名,行至海子塘地方,遇夹坝二、三百人,抢去驮马、军器、行李、银粮等物。”

江卡,今天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下属的一个县,名叫芒康,地处金沙江西岸,与金沙江东今属于四川的巴塘县隔江相望。汛,清代绿营兵的驻扎之地。江卡汛,正是清代沿川藏驿道分布的绿营兵驻地之一。跟今天的军队一样,那时兵丁也会到期换防。把总,在清代所领兵丁,也就十人到上百人不等,相当于今天军队里的一个连排级干部。就是这位张凤把总带着三十多位军人,在江卡汛驻防期满,从西藏回内地途中,渡过金沙江,过了巴塘,不一日,就来到理塘土司地面。就在这叫做海子塘的地方被抢了。海子,就是高原湖。他们被抢之处,是一个风景漂亮的地方。塘和汛一样,也是清代在川藏大道上的驻兵之地。

庆复这位封疆大吏在奏折中有理由表达自己的愤怒:“官兵猝遇野贼,自当奋勇前敌,苟枪毙一、二,众自惊散。”但这位张把总却“怯懦不堪,束手被劫”。“川省界杂番夷,弁兵积弱,向为悍番玩视。”以至“即摆设塘汛,俱属具文。”

所谓“野贼”,就是当地百姓。

承平日久,兵不能战,这似乎是盛世帝国的通病。

但清代康乾盛世间,其实战事不断。翻翻清代史料,不说其它地方,光是藏区,这些年中,从西藏,到青海,再到四川,都大小战事不断。真正的问题还是体制酝酿腐败,不但造成财富以非正常方式,向少数人集聚。腐败更重要的恶果,是这一体制的上下的懈怠因循,渐渐造成吏不能治而兵不能战。

从奏折看,庆复不但详陈事情原委,而且提出具体的处置建议:“一面将该把总饬革拏问,再札致抚、提二臣,将大海子地方辽阔,塘汛隔绝之处,作何严密防查,以杜后来窃劫。”那时,川陕总督驻在陕西,直接管理四川事务的,是驻成都的四川巡抚和四川提督,所以,要“札致抚、督二臣”。

乾隆皇帝也还冷静:“所见甚是,应如是办理者。”

远在陕西的川陕总督庆复已经奏报在前,才有近在成都的四川巡抚纪山就同一件事情上奏在后:“江卡撤回把总张凤行至海子塘被劫。现在饬拏拿问。”相比庆复的奏折,简单多了,颇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意。这就怪不得皇帝要愤怒了。人一愤怒,话就多,而且翻出旧账:“郭罗克之事甫完”,郭罗克也属藏人一部,那时也在四川巡抚责任区内,今天已划入青海,也是同样的事由:“悍番夹坝”。也就是抢劫今天所说的茶马古道上的来往商旅,甚至官差。乾隆皇帝降旨说:“郭罗克之事甫完,而复有此,则去年汝等所办不过苟且了事可知。况此事庆复早已奏闻,意见亦甚正,而汝所奏迟缓,且意若非甚要务者,大失封疆大吏之体。此案必期示之以威而革其心,首犯务获,以警刁顽。不然,将来川省无宁岁矣!”

这一来,一件发生在小地方的小事件,就开始因为皇帝的重视,皇帝的愤怒而变大了。

当时只知道是相当于今天一个排的兵被抢得精光,谁抢的?还没人知道。

那就先查是谁抢了张把总手下全副武装的军人。

一个多月后,乾隆皇帝收到四川巡抚纪山奏报,作案的人有了出处。

“查打箭炉至西藏,番蛮种类甚多,而剽悍尤甚者,莫如瞻对等部落,每以劫夺为生。”

这本书将始终关注的地方——瞻对的名字出现了。

打箭炉是今天的甘孜州首府康定。从康定西去,川藏公路循的还是清代川藏驿道的路线。出康定,翻折多山叫做出关,然后过雅砻江到雅江县,再上高原到理塘,瞻对就在理塘北面的丛山之中。那时瞻对人常常南下来到川藏大道上,在来往商旅身上发点横财。

过了理塘,川藏大道再一路向西,到巴塘,再过金沙江,便是西藏。今天,这一路上的藏人,有一个被赋予了颇多浪漫传奇色彩的名字:康巴。其实,正如纪山奏折中所说“番蛮种类甚多”,这一路西去的藏人部落,其间还有种种分别,一句话,大文化中包含多种小文化,小的文化造成语言与风习的差异之美。这种文化多样性与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相互映照,蔚为大观。

找到强盗,也就是“夹坝”的出处不难,又如何处置呢?

四川巡抚纪山上奏:“此次抢夺官兵行李,理应奏请惩以大法。缘雍正八年征剿瞻对大费兵力,总因该番恃险,攻击匪易。惟恐不筹划于事前,未免周章于日后,是以此案檄饬里塘土司追拏赃盗。原欲以蛮制蛮,相机酌办,断不敢视为非要,稍萌轻忽之念。”原来,瞻对番人,早已作过乱了,且朝廷也派兵剿办过,但山险路远,效果并不彰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