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终南守望/终南山文化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史飞翔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史飞翔编著的这本《终南守望》分为终南禅修、终南悟道、终南名士、终南行脚、终南参访、终南漫笔等几部分,以散文化的笔调写终南山浓厚的文化特色。书中插有多幅彩色图片,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多年致力于终南山文化研究,所以本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

内容推荐

《终南守望》一书系青年学者、散文作家史飞翔精心推出的一本文化随笔集。全书分为终南禅修、终南悟道、终南名士、终南行脚、终南参访等6个专辑,是作者多年来行走、研究终南山的“心灵之作”。《终南守望》不同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行走考察,而是偏向深层次的精神思索,堪称是一次引发心灵的“终南问道”之旅。

目录

总序

终南禅修

结缘终南山

终南山参禅日记

生活中如何静心

终南山隐士对现代人的生活启示

终南悟道

终南山的隐士

终南一日

终南悟道

终南山的禅茶一味

终南名士

终南大隐——老子

鸠摩罗什与佛陀跋陀罗的恩怨

终南山悟明禅师记

南山如济:古风犹存一君子

终南山心一居士

苏非舒:一个先锋诗人的“终南捷径”

孙前恩:道在民间

楼观隐士

终南行脚

夜宿紫竹林

兴教寺抄经记

观音禅寺

翠华山

太极城

终南参访

参访紫阁峪

终南山居

终南雅集

楼观台问道

终南漫笔

秦岭与终南山的关系

终南山地带的佛经翻译活动

终南山的茅蓬

终南山为何多隐士

终南山中“无隐士”

试读章节

夜宿紫竹林

在西安市南郊终南山南五台的悬崖峭壁之间有这样一座寺庙:它南踞终南主脉、北望三秦大地、东眺灵应台、西临竹谷峪,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观音道场——紫竹林。

紫竹林原为南五台七十二道汤房之一,因寺门口有一巨石酷似犀牛,故称“犀牛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仲春重修时更名为“紫竹林”。紫竹林自隋唐以来就是皇家钦定的观音菩萨道场,是最早由官方认定的观音道场,比普陀山的观音要早三百年。紫竹林背靠南五台主峰观音台,俯瞰长安阡陌平畴,西临竹谷峪,东望灵应台,为南五台最具规模的寺院之一。据寺内碑刻记载,紫竹林因观音大士降伏火龙而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自隋唐至今香火不绝。清末怡峰禅师当年住锡于此时曾这样描绘紫竹林胜景:“前有长安明灯照,后有松屏随意靠。左有甘泉香且美,右有石莲登远眺。”确如斯言,夜晚站在寺内北望长安,灯火通明,人影晃动,一时间好似立于云端。

紫竹林依山而造,抬头望去只见悬崖峭壁,翠峰插天,山势峥嵘,气势逼人。寺外有奇石幽洞、千花百草。怪藤、丑树、老木、修竹。巨石之上多异草,根生石外,不假土壤。寺门两侧崖石黛墨,峭壁翼立,隙生杂草、垂枯藤、布荆棘、缀野花,常有鸟雀啄熟果,蜂蝶戏丛花。

拾阶而上,终至山门。山门高大雄伟,门额悬一嵌石黑匾,朱漆金字,曰:“终南山紫竹林”,为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手书。山门两侧镌刻楹联:“古寺无月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立于门前石基远眺,“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人翠贮岩烟”,山色有无之中,让人顿生世外之感。

紫竹林因地依势分成上、下两院。上院由灵光殿和塔院组成。塔院建有圣宗禅师灵骨塔、果初禅师灵骨塔以及常慧禅师灵骨塔三座为镇寺之宝。灵光殿雕梁画栋峻拔雄伟,俯瞰长安大地平荡如砥。下院正中为圆通宝殿,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内奉观音大士端坐紫金莲台,慈眼普被苍生,炉内清香如缕,袅袅不绝。东厢“佛光阁”与犀牛石相依;西厢“紫薇阁”与白龙洞为邻。院内青石铺地,雕栏玉砌,西侧石栏旁有青瓷大缸,内为莲花五盆,红白双色,妖娆异常。整个紫竹林清静幽雅,实为一处佛门净地。

夕阳西下,晚霞余晖之中登上海拔1400多米的灵光殿,看着那纵横交错、峭峻陡突的群山众壑,不由得你不感叹大自然的伟大神力以及人世的沧海桑田。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来到紫竹林即使是最愚钝冥顽之人也能开示启悟。夜宿紫竹林或聆听南山晚钟、或星夜默坐、或品茗论道,沐浴着习习山风,感受着浩然道气,了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谛,摆脱世俗的纠缠和污染,获得心灵的纯洁和宁静。

夜深人静,了无睡意,遂起身披衣,踱出禅房。鸡鸣犬吠,蟋蟀低吟。静谧之中似有无限天机。登上灵光殿,只见一片灯火辉煌,表里山河尽收眼底。忽明忽灭,恍若隔世。俯视红尘,原来自己平日里深陷其中、陶醉不已的所谓城市竟是如此的渺小,恰如恒河之一沙、沧海之一粟。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想到此,突然间大彻大悟。

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紫竹林,这个承载了千年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传递着观音慈悲和智慧的神圣之地以它的博大静谧让我找到了迷失已久的本性。欣喜之余,我不禁轻声低吟:昨夜访禅登峦峰/山间只一片雾朦胧/水月镜花,心念浮动/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回眸处,灵犀不过一点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南山鸣钟,声声苦乐皆随风/君莫要逐云追梦/净业落红,叶叶来去皆从容/君何须寻觅僧踪……

P110-112

序言

所谓终南山,从广义上来看,可以指从甘肃到河南的整个秦岭山脉,从狭义来看,一般指从周至太白山到蓝田玉山之间的秦岭北麓。

终南山的文化是数千年历史积淀的丰厚遗产。这种文化遗产散布在辽阔而雄伟的终南山之中。所以,终南山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相得益彰、彼此辉映的关系。

从自然资源来看,终南山可谓得天独厚。终南山是秦岭的核心部分,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赞之为“献给地球的礼物”。它横贯中国中部,是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冬季平均气温的零度分界线、800毫米降水量的分界线等),两条母亲河(黄河、长江)的分水岭。这里山高谷深,有名的山峰数十座,雄伟、险峻、秀丽、幽邃等各种山地风光具足,既有国家级地质公园,也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多处;山谷河流南北梳状密布,山脚温泉处处;山中植被丰富,物种繁多,珍禽异兽栖息,国家保护动物多种;森林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到亚寒带高山灌木草地等各类自然地理景观发育良好。因其自然景观独特,被称为“中国中央国家公园”。

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岁月,终南山也沉积了极为厚重的人文资源。这些资源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均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来说,终南山自古为仙人修道的圣地,被道教奉为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道教最核心的经典《道德经》源于楼观台,也正因为如此,终南山成为中国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发源地,楼观台成为道教的总祖庭;韩国人金可记修学道教的故地并由此而成为韩国道教祖庭的玄都坛在终南山子午峪;名扬天下的八仙大部分在终南山修道,尤其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等,成为终南山最有名的仙人;全真教祖师王重阳长期在终南山修道,创立了流传至今的全真道,其墓地所在的重阳宫已成为天下公认的全真总祖庭。

从目前宗教旅游最盛行的佛教来说,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五大宗派的祖庭在终南山,即三论宗祖庭草堂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和悟真寺、华严宗祖庭至相寺、华严寺和圭峰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和丰德寺、唯识宗祖庭兴教寺;中国最早官方钦定的观音道场在南五台;最早为观音修建的塔犹存圣寿寺;全国规模最大的佛教泥塑群在水陆庵;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出家修道和圆寂后舍利供奉地都在此;被喻为佛教第九大宗派三阶教的祖庭在百塔寺;隋文帝敕建珍藏佛舍利的法王塔以及白居易撰写《长恨歌》的地方都在终南山仙游寺;这里还曾有玄奘翻译中国最流行的佛教经典《心经》和唐太宗长期居住的皇家宫殿翠微宫;韩国和日本来华求法的很多高僧长期住在终南山;大量威震东方的著名经典译自终南山;流芳百世的高僧大德驻锡于终南山;终南山从古到今佛教寺院众多,影响深远。  从儒家来说,东汉大儒马融少时即在终南山师从著名学者挚恂,研习儒家经典,后来在关中传播儒家思想,常随弟子达四百多人,著名儒家大师郑玄也是通过这里的学习而奠定了其在儒家历史上的地位;宋代的张载在终南山麓聚徒倡儒,成为一代力学大师,为中国儒学思想增添了灿烂的一页。

从民间宗教来说,终南山库峪内的太兴山被视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宗教活动基地,因为活态的民间宗教目前在中国已经基本消失,所以太兴山的民间宗教成为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这种几乎绝迹的宗教在终南山的大规模遗存成为一种文化的活化石,令学界震惊。

从民间信仰来说,中国最流行的主财神赵公明的故乡在周至南山下,他修道获得成就的地方也在终南山;中国极为流行的药王信仰对象孙思邈也长期活动在终南山;中国民间最著名的驱鬼逐邪之神钟馗也为终南修道的终南山人。

从基督教来说,全国仅存的基督教最早传人中国的空间遗迹在终南山大秦寺,这里成为现存最早的基督教遗迹;眉县豹窝村旁的十字山是罗马教皇认可的东方圣山,被称为“东方加尔瓦略山”,等同于耶路撒冷的耶稣圣地,每年都有大量天主教朝圣者。

从文学来说,终南山更是历代特别是唐代文人学士巡礼、居住、创作的圣地,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别墅区就在辋川,其他著名诗人特别是李白、自居易等几乎都与终南山结下不解之缘。

从帝王文化来讲,终南山被看作是一条龙脉,最适合帝王居住,终南山与关中的地理形胜也的确有利于历代帝王建立统御全国的威势;终南山既是历代帝王的游猎消遣的内苑,也是很多帝王离宫别馆所在的重地;终南山还是许多臣子亲近皇上的捷径。

从民俗文化来说,这里是“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成语典故的发生地,其他各种民俗文化也丰富多彩,极具个性魅力。

另外,终南山自古多隐士,隐士文化一直名传天下,至今依然存在着全国最集中的隐修茅蓬,特别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在海内外大量发行之后,终南山的当代隐士更给现代人带来无尽的遐想。隐士不同与遁世,不同与销声匿迹,所以隐士一般并不彻底地绝对地远离社会,而是通过脱离社会接触社会,通过批判社会来接纳社会,通过反对现实来力图改变现实,所以隐是相对与世俗社会特别是喧嚣的都市社会而言的,而且隐士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而这种反思和批判既要建立在观察社会的基础上,也要为其他人观察社会提供不同俗常的角度,所以,隐士与现实社会总是若即若离。终南山幽静深邃与国都的喧嚣繁荣处于一种相离相即的状态,正好符合隐士文化的这一特色。另外,终南山在地理上所具有的朴素、沉静、雄浑、坚毅、幽邃、气温适中等特点也有利于隐居修道者的性情养成和日常生活的进行。

总之,终南山的思想家层出不穷,老子、鸠摩罗什、善导、智俨、义湘、法藏、道宣、澄观、宗密、圆测、张载,个个璀璨夺目,影响极为深远;终南山的文学家、艺术家、军事家、医学家也是层出不穷。终南山的人文资源在这里无法尽情展现。令我们感叹的是,如此高质而集中的人文资源,国内哪座名山可比!

如果说西安是“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那么终南山就是中国天然的传统文化博物馆。终南山的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具有主要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

精神感召。终南山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具有神圣性自不必多说,从更广的层面上讲,在强调寻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今天,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振兴从而出现国学热的时代,终南山也具有独特的地位,因为它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的共同圣地,从而在整个东方世界具有很强的精神感召性。

智慧开启。在佛教中,代表般若智慧的《心经》、《金刚金》、《维摩经》等都是在终南山下翻译出来的,体现佛教智慧的宗派如三论宗、华严宗也是在终南山创立的,因此,终南山具有深厚的智慧底蕴,可以在生命关照、生涯规划、生活安顿等方面给压力无穷、浮躁孤独、焦虑苦闷的现代人以深刻的启迪。

信仰皈依。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们的心灵失去了归宿,精神的地基大面积崩溃,一切向钱看的观念不但导致中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而且直接危害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在西方人惊呼没有信仰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的时候,终南山以观音信仰、弥勒信仰和弥陀信仰在中国的肇始与生根之地而成为中国具有神圣意义的清静之地,从而完全可以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选择之地。

道德教化。伦理道德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而佛教的因果理论、慈悲思想、行善教育等因其神圣性因素的支撑,能更加有效地协助世俗的伦理说教,从而在内心深处真正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

和谐示范。终南山佛教与道教、儒教和谐相处,体现了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和谐;终南山佛教寺院布局及修行活动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圆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终南山佛教各宗派修行者之间以及佛教信徒与其他宗教信徒之间友好共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养生保健。终南山作为药王的成就之地,不但在道教的养生方面独占鳌头,而且在佛教文化的园地内,也遗留下来大量有益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禅定、净心、看破、宽容、慈悲等修炼功夫和内心善念的养成,都对身体健康具有巨大的作用,而四大相调、五蕴和合等理念也对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文提升。终南山的许多寺院至今保存着一些佛教造像,悟真寺下院水陆庵里有中国最大的佛教泥塑群,精美绝伦,可以熏染人们的审美意趣;而诗佛王维等人的唐诗空灵超然,也给现代人无限的遐想;至于终南山为中国文学所提供的丰富素材,更成为人们现代人的文学审美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历史底蕴。

旅游开发,西安在旅游方面最吸引人的是其作为古都的历史底蕴,然而这种历史文化在古今贯通、雅俗共赏、形神兼备、天人合一、凡圣统一等方面并没有实现有效的会通,导致西安的文化旅游呈现出单一性、呆板性、孤傲性、陈旧性等特点,严重限制了西安旅游文化的发展。终南山宗教文化的古今贯通性、雅俗共赏性、形神兼备性、天人合一性、凡圣统一性,完全可以弥补古城历史文化的缺憾,所以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西安旅游资源的结构,打造出“游古都,朝圣山”的旅游新格局。

对外交往。美国的比尔·波特写过一本书叫《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作者在里面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在终南山寻访隐士的经历,这本书出版后在欧美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慕道的人来到西安,来到终南山,亲自寻道、访道。而香积寺、兴教寺、草堂寺等著名佛寺也在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交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术研究,终南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国内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以研究终南山文化为核心的终南学的兴起应该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学术动向。

以上十点现代价值充分说明终南山不仅仅是一个具有雄、险、幽、秀特征的自然之山,而且是一个人文资源极其丰厚的文化圣山。如果说终南山是地球献给人类的礼物,堪称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那么我们更要强调的是,终南山也是历史献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堪称中国天然的传统文化博物馆。

终南山在唐宋时期曾经是全国四大圣地之一,是当时全国的朝拜中心,现在终南山在传统文化界依然地位神圣,但在一般民众那里,因为历史尘垢的长期积压,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光辉。在当今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人们都在从历史中追寻能够为今所用的资源,终南山这样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名山却被我们长期漠视,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全面、系统、深刻地研究终南山人文资源及其价值的成果。

因为忽视了终南山的文化价值,导致现有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流行的理念是将终南山建设成“西安后花园”式的山地生态旅游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及西安旅游规划纲要等都只重视终南山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而严重忽视其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这种定性和定位是目光短浅的,它割裂了终南山与古城西安之间本有的文化整体性和会通性,把本有的“古城一终南”的南北向文化脊梁折断,如此偏颇狭隘,真可谓不识终南真面目,如此当然不可能把终南山的保护与开发提升到战略的高度,而只能把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名山降低到西安后花园的角色。

因为忽视终南山的文化价值,没有全面而系统的、严谨而科学的、客观而公允的终南山文化资源调研,所以至今没有也不可能对终南山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整体的、长远的、具有硬性指导意义的保护与开发规划。终南山的文化资源处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之中。同时,由于没有对终南山文化资源的总体而准确的把握,导致零星的、各自为政的开发不但目光短浅,而且不能相互呼应,更难成气候;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人文资源依然经受着岁月的凋残;大量粗俗低劣的开发与终南山灿烂辉煌的文化资源不能相应,反而是对终南山自然与文化资源的破坏。

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终南山始终与古长安的文化圆融会通,有机呼应,彼此互补,形成一个充满活力、雅俗共赏、情趣盎然的文化整体。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就是要全面挖掘、系统清理、积极扬弃、有效宣传、充分彰显终南山的文化特色,恢复终南山的文化地位,发挥终南山文化的价值,以便重新建立终南山文化与古城文化的有机联系,恢复古城与南山文化的整体性,从而建构古城西安与终南名山的南北文化基架,形成关中地区的“工”字形旅游架构,这对从根本上改变西安旅游产品结构、丰富西安旅游文化的内涵、增强西安旅游发展的活力、夯实未来西安旅游事业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自然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日益成为当代世界旅游的新趋势,单纯的人文旅游特别是像西安这样高雅性极强、厚重深沉气息极浓的历史文化型的人文旅游,越来越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融人文于自然之中、类型多元、雅俗共赏的旅游已成为未来最具魅力的旅游趋势。综观天下极富活力的著名旅游区,以名山为依托,寓人文于自然之中的景区,一般具有更为强劲和持久的实力。作为闻名世界的古都,西安被人为地剥夺了这样的依托,造成西安旅游的单一人文性和过度高雅性,缺乏了应有的通俗性、活泼性和消遣性,在一般民众中具有相当的枯燥性和疏远性。而终南山文化所具有的山水烘托以及古今相承与雅俗共赏,都可以弥补古城文化资源开发的不足。所以,我认为,终南山对带动和支撑西安旅游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终南山虽然具有雄、险、幽、秀等自然特性,拥有无可置疑的生态资源,但与全国乃至世界的其他自然生态资源相比,并不具备绝对的或明显的竞争实力,即使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荣耀,可能也不会在旅游事业的未来发展中发挥突破性作用。作生态资源的文章则只能局限于西安及其附近地域,从而成为“西安的后花园”,而很难成为像黄山、桂林,瑞士洛桑、日内瓦等全国乃至全球向往的“后花园”。终南山只有拼文化,才能走出潼关,走向世界,只有在文化的领域,它才是世界的。所以,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对于扭转目前单一重视自然资源的短浅目光、完善终南山保护规划、制定合理的终南山开发战略,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研究终南山,亲近终南山,感悟终南山,这在当代不但是必要的,更是可行的。终南山西起周至,东到蓝田,连绵数百里,身怀宝藏,遗迹昭昭可寻,为今人的研究提供了现实而可靠的物质基础;有关终南山的历史资料从古到今遗存甚丰,其中既有正史的,也有野史的;既有史实记述的,也有诗词、散文、游记、楹联等文学作品;既有纸质文献,也有碑刻铭文;既有文字,也有造像、建筑等各种文物。所有这些资料都为今人走进终南山的神韵殿堂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2007年2月,我向西安市政协提交了《关于正确认识、保护、开发、宣传终南山的提案》,其中指出,“终南山不但具有雄、险、幽、秀等自然特性,而且具有高质而多样的文化内涵,堪称整个世界的文化名山!遗憾的是,终南山至今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认识模糊,保护不严,开发无序,利用不足,宣传匮乏等问题十分严重”,为此,我提出以下呼吁:1.认识终南山:由市政府拨专款,组织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对终南山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资源进行系统、全面、完整、细致的调查研究,既厘清其历史,也论证其当代的价值,拂去终南山身上的尘垢,打开被掩埋的终南宝藏,为终南山彻底平反!2.保护终南山:在上述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监控体制,根据终南山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征、种类与分布,严格制止各种人为的破坏,特别是各种低劣性开发的破坏。3.开发终南山:组织人文、生物、地质、地理、旅游等各领域的专家,根据终南山人文与自然资源综合调研的成果,制定科学的、长远的、全面的、具有硬性指导意义的终南开发总体规划,并根据这个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综合的利用。4.宣传终南山:根据对终南山人文与自然资源的全面调研,依照终南山开发的整体规划,制订宣传终南山的系统计划,组织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形式,不遗余力地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宣传终南山,还终南山世界历史文化名山的原有身份。可惜的是,本提案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

此后我又借助中央电视台、西安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华商报》、《西安晚报》、《陕西日报》、《城市经济导报》、《艺术长安》、《陕西蓝皮书》等媒体以及省政协主办的“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华商报》与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走进大秦岭”系列文化论坛、终南大讲堂、雁塔论坛等平台,多次宣传终南山宗教文化资源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又连续四年通过政协提案呼吁重视终南山宗教文化资源并提出具体的保护和开发建议,并在市政协常委会上宣讲终南山文化资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

早在三年前,我就与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梁彩虹女士就终南山文化研究进行过多次商讨,原本想做一个系列的研究,希望能够全方位地展现终南山的文化底蕴。因为各种原因,此计划一直没能启动。与此同时,我还与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等官方和一些民间机构商讨过终南山志与终南山文化研究项目的一些设想。可惜因缘不济,计划均未能落实。

这次梁彩虹女士主动找我,提出由我组织编写一套知识性的终南山文化丛书。尽管我觉得这与我原本设想的全面而客观的学术研究还有一定的区别,但毕竟属于终南山文化资源的整理与宣传工作,于是我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参与本丛书编写的几位作者也都是与我有缘的学者。其中史飞翔先生属于终南学社的骨干和主要参与者,多年来一直关注终南山文化,并做出了很多成绩。两年前,我曾经邀请他莅临由我主持的雁塔论坛,主讲终南山隐士文化。我也曾应邀到他供职的终南大讲堂主讲终南山宗教文化。另外三位作者都是我的博士生,他们对终南山情有独钟,多年来一直亲近终南山,探究终南山,参悟终南山。这次他们承担本丛书的编写任务,也是因缘际会,倍感神圣。

经过与梁彩虹女士的协商,首先纳入本丛书的有《终南守望》、《终南隐士》、《终南古刹》、《终南高僧》、《终南法脉》等五本著作。我希望通过这五本书,能够向读者初步展示终南山文化的独特韵味。当然,我知道,对于博大精深的终南山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13年9月21日于心苑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1: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