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陆正伟著的《永远的巴金》记述了巴金的晚年生活,包括其文学创作和活动,与友人的交往等等,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并且能够使读者对巴金先生的写作和生活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永远的巴金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陆正伟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陆正伟著的《永远的巴金》记述了巴金的晚年生活,包括其文学创作和活动,与友人的交往等等,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并且能够使读者对巴金先生的写作和生活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内容推荐 本书陆正伟作者由于工作的原因,在巴金晚年经常陪伴其左右,因此得以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瞬间。《永远的巴金》即是这些文字和照片的汇总,主要记述了巴金的晚年生活,包括其文学创作和活动、与友人的交往等多方面,图文并茂,还原细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目录 辑一 巴金的最后时日 辑二 永恒的爱——巴金与萧珊 梦之魂——巴金与冰心 最后的相会——巴金与夏衍 真情——巴金与曹禺 生命之舟的航程——巴金与萧乾 当世纪的钟声响起时——巴金与黄源 友情谱就的诗篇——巴金与辛笛 希望之火——巴金与潘际垌 梦之歌——巴金与刘白羽 当桂子飘香时——巴金与张光年 初承謦欬在吴中——巴金与罗洪 老而弥坚的情谊——巴金与贺绿汀 生命之花——巴金与罗荪 有朋自远方来——巴金与文化友人 翰墨传情——巴金与柯灵 新世纪的曙光——巴金与王仰晨 把心交给读者——巴金与公安干警二三事 同是育花的园丁——巴金与老花匠 南国的红豆——巴金与读者张弘 “川扬帮,合我味”——巴金与厨师包国京 鸟的天堂——巴金与老护工 世纪巴金与四季《收获》 巴金身边的保健医生 真水无香——巴金与“王芳” 《英雄儿女》幕后的故事 理想是怎样实现的——巴金与“十只迷途的羔羊” “交出自己的心”——巴金与读者 辑三 无声的祝福 “我永远是中国人!”——巴金与“世纪宝鼎” 走近巴金老人 我亲历的巴金二三事 廿年呼唤梦成真——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 “散布知识,散布生命”——巴金与上海图书馆 寻访巴金在上海的“家” 巴金的祖籍在嘉兴 群贤“相聚”的地方——瞻仰“慧园”记 画面相聚 一枚珍贵的纪念封 见证友情的藏书票 巴金百岁寿心壶 与星辰同辉 铜铸的沧桑 铜铸的爱 最后的签名本 西湖之梦 “这真是我的家” 巴金谈人生 英雄墓前的沉思 生命有限,精神永存 登高望远揽众山 “西湖永在我心中” “巴金感谢你们” 为文学的发展摇旗呐喊 附录 晚年巴金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等焦主任走后,就见医生推着医疗器械进病房给巴老做腹部B超。一会儿,丁护士长陪着从外院请来会诊的医学专家走了进来。刚忙完,营养科、皮肤科医生又分别来检查、询问病情。一上午,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比前几天要忙得多。因我常在病房,所以也约摸能看懂巴老床前的呼吸机和心脏监测仪上红红绿绿的各种基本数据,那天,我抬眼望去,仪器上显示的数据均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所以,在回作协的路上,我心里还在不停地嘀咕着:“要做血透,有这么严重吗?” 夜晚,我再次来到病房,同护理员张志国在外间看完央视的《焦点访谈》后,见显示仪上的心率仍保持在七十跳左右,血压在一百二十/五十,氧饱和度为一百。从表象来看,很正常,也很平静。但从化验报告上能看出,巴老肾的肌肝、尿素氮的指标都已大大超出了正常范围,而且还在发展。由于腹中那可恶的问皮细胞瘤在作怪,不断地产生腹水,使巴老原本虚弱的身子更难以支撑了,虽然医生在调整药品和加大药剂量,但见效不大,病情越来越危重了。当天上午,院方向中央保健办等有关单位发出了“病危报告”。 翌日,是国庆节,华东医院俞卓伟院长知道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金炳华要来医院探望巴老,便在病房等候了,在客厅里,俞院长给小林说着近一段时间巴老的病情,并商讨着院方采取的新治疗方案。小林告诉俞院长,昨天站在门口唤父亲时,见显示仪上的心率从七十多跳一下升到一百三十多跳;今天早上来时,给爸爸打招呼,爸爸已有反应了。俞院长听后说,巴老那么大年纪,思维却很清楚,真不容易。没过一会,金炳华来到病房,他特意带来了一盆蝴蝶兰,摆放在客厅的花架前,使洁白的病室显出了几分生气,好似几只彩蝶在飞舞。过后,金炳华走到巴老的病床前握着巴老的手,向巴老致以节日的问候。 十月三日,原定上午要给巴老做血透手术,医院为了慎重起见,后改为先请中山、瑞金、华山等医院医学专家、教授来给巴老作一次全面的会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会诊”。下午两点半,我从作协来到南三楼巴老的病房时,小林、端端、国燥已早早地在病房的外间等候了,里间正在给巴老会诊。不多时,小林、小棠被医生请到了会议室,听取医生们的会诊结果及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还没等姐弟俩返回,护士把血滤机、急救、心脏监测仪一一推了进来,供血滤机用的专用水也一箱箱地搬进病室内,随即,俞院长、焦主任及四病区的潘主任和负责血透的孙建设主任、丁护士长、护士小蒋、小赵等数十人围在巴老的床边,小小的病房里站满了人,巴老的亲属都坐在外间的沙发上,静静地等候着,空气也好像逐渐凝固了。手术还算成功,只用了个把小时就做完了。接着,血滤机便开始工作了。我知道,病人一旦用上了血滤机,就难以去掉了,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性。随着机器动作时发出“吱,吱”声,我的心也被收得越来越紧了…… 巴老的病情也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十月十三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受胡锦涛、曾庆红同志之托专程从北京飞抵上海。下午,贺国强部长在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秘书长等陪同下来到医院探望病危中的巴老,他们听取了俞卓伟院长对巴老病情的详细介绍后,表示中央非常关心巴老目前的病情,希望医院尽力抢救,并对医院先前采取的措施感到满意。最后,他还向小林、小棠表示了深切的慰问。 P4-5 后记 在过去的十年里,巴老的音容笑貌时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显现,伴随着我从中年跨进“准老年”的行列。巴老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敢于讲真话的品行始终鼓舞着我们前进,这种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年代里越发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是巴老留给人类的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真像美国著名军事家麦克阿瑟将军推崇为座右铭的那段话所言:“……真正的青春啊,这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品德,是感情的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若竖立无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 巴老的心同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前途一同跳动。晚年的他仍保持着一颗不泯的童心,不断地探索着新事物,追求着人生的乐趣。我在他身边工作时,目睹着他当体力无法参与人生搏斗时,便着手考虑“身后事”了——一把自己用辛勤汗水换来的稿酬用来关心失学的孩子,关心下岗的困难职工,关心受灾的贫困地区,将援助之手伸向弱势群体。而今,巴老离开我们已有近十年,但爱心已在他的儿女小林、小棠那里得以延续。只要得悉哪里发生自然灾害,小林都会在第一时间委托我以他父亲之名“李尧棠”向有关单位捐款,每次捐赠都达数万元,次数多了,市红十字会和慈善基金会及“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也都心知肚明“李尧棠”是谁了,但大家都不愿捅开这层纸,仍像十年前那样有条不紊地办理着捐赠手续,因为巴老似活在大家心中,巴老的“生命”仍在前行。 把藏书捐出去是巴老晚年计划中的又一件大事。关于巴老究竟有多少藏书,他去世后我在他居住的武康路家中帮助整理图书时,才感受到他生前捐给各地图书馆、档案馆及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以说是冰山一角,大部分藏书尚留在家中。目前已整理出来的数百箱珍贵图书,正等待着巴金故居有个合适的场地,便可向读者开放。这也是巴老生前希望看到的一幕。它可以实现巴老为读者题下的“散布知识,散布生命”的愿望,让文化知识充实每个人的头脑,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使其摆脱愚昧与无知,从而不让“文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可以说,在巴老身边工作二十年是幸运和幸福的。我亲眼目睹病中的巴老在家中客厅接待来自不同国度的友人,以文会友。每次,他都不坐那把惯坐的高靠背椅,而改坐低矮的沙发,与客人平起平坐地谈笑自如,结束时还拄着手杖和友人在屋前的台阶或花园的草坪上合影留念,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亲切又温馨的气氛……平时,巴老对在他身边工作的老花匠、护理员、宾馆的服务员及驾驶员都一视同仁,当家人一样相待,在他眼中人无高低贵贱,所以,大家都愿意与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拉家常,讲心里话。我常对曾在巴老身边工作的徐钤同志说,巴老在为人方面是楷模,够我一辈子学习的了。“巴金是海。”所以,尽管我用拙劣的笔记下些许文字先后发表,但又怎能在区区几篇小文中说尽巴老的为人与为文呢?就让它权作一朵浪花,融人浩瀚无比的大海吧。 这次借纪念巴老诞生一百一十周年,巴金故居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周立民提议把我的旧作重新出版,以《永远的巴金》为书名,收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巴金研究丛书”中。于是,我对近年发表的小文作了些补充,又把在巴老身边工作时制作的年表进行了修改,一并收入此书,以求为巴金研究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我还在书中增加了一些以往没发表过的图片,以使内容更加翔实。 此书的问世,得感谢周立民的牵线搭桥,更得感谢巴老女儿李小林这么多年给予的热忱帮助,最后还要对该书的责任编辑毛蒙莎付出的辛劳表示谢意。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