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法式面包
瓜德罗普在蒙特塞拉特岛东南四十多海里处。很长时间没有吃到像样的面包了,老布对任何跟法国沾边儿的地方都有着极大的热情。去瓜德罗普的首要目的就是去吃他渴望已久的法式面包。
赶了一个白天的水路,刚刚在傍晚前到达岛西偏北的德赛锚下,老布就得到了一个惊喜。蒙蒙细雨中,一个英俊的白人小伙子开着小艇来到船边,问要不要为明日的早餐预订面包。原来岸边小城的面包房早已关张,帆友们无法就近购买面包了。小伙子在此为帆友们代购,去下一个城里取货,明早7~8点送货到船,一手交货一手付钱。
第二天一大早,锚地里的一片麦香,把我从睡梦中诱醒。小伙子正在挨船送上热腾腾香喷喷的面包。“到底是法国的地盘,面包就是那么正宗那么香!”老布一气儿吃了俩,仍是意犹未尽。经历了过去几个岛屿,除了凡事都要自力更生外,他就没有见过像样的面包。两个送货上门的面包下肚,顿有被宠的感觉,“这地方真是太文明了,法式的文明。”瞧,还上纲上线了,不就俩面包嘛。
要知道,帆游的生活确实有它艰苦的,远离现代文明的一面,每次回到船上生活不久,老布都会很快甩掉20斤左右的体重,这跟船上简单的饮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航行途中,做饭比较困难,因为船身不但倾斜,还不停地晃动。只能靠灶前的兜带,依在上面,外加前腿弓后腿蹬,勉强维持平衡。实在想吃热食的时候,就这么将就着做。好在一般航海人都不太讲究,生冷凉食都咽得下去,急了两块巧克力,一条压缩饼干也能对付。运气好的时候,能钓到海鱼,用酒往鱼鳃处浇一些,活蹦乱跳的鱼就马上不动弹了。这时手起刀落,鱼头落地。这么新鲜的鱼,我却觉得味道很腥,不是需要补充蛋白质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不钓鱼。
从饮食的角度来说,被船上生活剥夺的最大享受该是冰激凌了。虽然爱妮娅有冰箱和冰柜,可是在热带地区,冰柜的制冷耗电量太大,让电池组应付不过来,所以只好当橱柜用了。每到一地,碰到有冰激凌店,老布就欣喜若狂,像那盼过节盼了好久的孩子。
另外,很多在家里顺手拈来的东西,在船上都是只能幻想的奢侈品。所以,帆友的欲望不高,满足点很低,很多时候,俩面包,一个橘子就够了。
在异域风情下干活
刚到加勒比时,我们犹如从笼中放出的鸟,在难以抗拒的大自然诱惑面前,兴奋,躁动,迫不及待。“明天去哪儿?”是每天的话题和课题,看风向,查资料,昼行夜伏,尽可能地不错过想去的地方。所到之处的海湾,都是碧蓝的海水,弯弯的白滩,摇曳的椰树,静泊的小船,这是妩媚迷人的加勒比。然而,在没有遮拦的海域上,风刮得更狂,浪卷得更欢,鱼儿腾跃,海鸟翱翔,这又是狂野激情的加勒比。天海之间,我们被它麻醉,被它激励,被它上了发条,情不自禁地停不下来。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几周以来,我们身在加勒比,可并没有随着加勒比慵懒闲散的节奏而行。“是该放慢脚步了,让咱们开始习惯休闲的步伐吧。”老布提议到。
不过即使船休着不动,我们也闲不下来。这一个多月的游山玩水之后,生活的琐碎终于不甘被冷落,探头探脑地浮到了议事日程上来。首先,船需要维修打理。这天,我们去码头买水,近400升容积的水箱加满以后,我打开底舱去检查阀门时,发现水箱的一侧哗哗地在漏水。由于水箱下部和船身固定的焊接部分脱落,造成一个5分硬币大小的洞。眼睁睁看着水从那里流出,一时没有堵漏的东西,我束手无策。直到水位到了漏洞以下,水箱里就只剩下50升左右的水了。要知道,船上的淡水非常珍贵,平时恨不得一滴水分成两半用。一下子损失了那么多,真是心疼死了,所以水箱补漏,刻不容缓。
另外,前帆也有些脱线,需要马上修补。船上的不锈钢支架,也开始露出海水腐蚀的锈斑,需要清洁抛光。所有的有机玻璃舱盖,窗户,驾驶舱的挡风屏,都已是盐霜斑驳,模糊不清,需要清洗。船帮的柚木漆有些起皮脱落,要打磨刷新……一系列的活计,等着我们去干。就像几乎所有帆友们的共识:帆游就是花很多时间,在异域风情下干活。
干完活后,下海浮潜,一边观鱼,一边洗去一身的臭汗。之后全身放松地坐上甲板,由落日的霞光柔柔地洒遍全身,任和煦的海风轻轻地把湿发吹干,岸边茂密的绿色丛林渐渐地暗淡模糊,水面粼粼的金光静静地在眼前消失,船边有大海龟慢悠悠地划过,天空闪出了第一颗明星,如此的氛围,莫不是盘古开天地时造就的永恒?离开喧闹的城市,远离现代的文明,被大自然的祥和拥抱,心中常涌起浪漫的感动。同老布无声地举杯对饮,不想碰破这醉人的宁静。
P12-14
同为航海人,这本书带给我太多会心的微笑——新鲜快乐的描述,真实精彩的航海细节,光怪陆离的异域风情。趁着心中还有梦想,去体味这风光无限的蓝天碧海,去追寻梦想中的海岛和奇幻景色,去感悟自然带给我们的美丽和哲思。
——宋坤(中国女子帆船环球第一人)
反正我是没有勇气孤帆航海了,因为我害怕面对孤独时不得不去应付的各种情绪——焦躁、寂寞、彷徨、想要放弃。但我会拿起这本书,看看这对老夫妇是如何在新世界面前一往无前。
——小鹏(中国职业旅行第一人,畅销书《背包十年》作者)
升起风帆,你会看到整个世界。
——魏军(厦门号帆船船长)
我太能理解这本书了。万军的生花妙笔把帆游生活的酸甜苦辣、精彩无奈都实实在在地表达了出来。征洋跨海险还艰,破浪乘风韧向前。行旅环球十万里,扬帆追梦四多年。识知世界虚实处,感悟人生苦乐间。若解航游千种味,书中自有水和天。
——林静(自由航海人,《航海时代―大西洋航游760天》作者)
爱妮娅到岸一周以后,我仍然感觉很恍惚、很彷徨。习惯了走走停停的日子,虽然知道这是本航季的最后一站,潜意识里还是觉得风在召唤,海在诱惑,有种说走就走的冲动。后来飞回了家,心才终于有了踏实的感觉:这脚踏实地的日子要过上一阵子呢。
数日的脚踏实地之后,心里又开始痒痒,恨不能马上返回船上,回到海洋。
终于完成了历时4年的3万海里环球航行,一尺一尺地把地球丈量了一圈儿,就我们走过的航线来说,对不同海域的总体感觉是:太平洋风云变幻不太平;印度洋信风劲吹助航行;大西洋牛奶航程风疲软;加勒比好风好水好行船。
回头翻看以前的日记,挑选过去的照片,走过的旅途历历在目,曾有的情感涌动心中:自由的浪漫,挫败的郁闷,醉人的美妙,临危的恐惧,异域的新奇,无措的焦虑,奇妙的惊喜,刻骨的伤痛,避世的空灵,苦闷的悲催,完胜的喜悦,无聊的无奈……过去的4年,帆游的状态下,最不缺的就是情感的跌宕交错。回忆起来,仍然生动,喜着那时的喜,痛着那时的痛。
这一路的航海,我们看到了火山喷发以及对当地造成的摧毁,经历了海啸和地震,从熊熊燃烧的丛林火边上驶过,在狂风暴雨中像一片叶子被翻腾的海浪推搡揉捏而无能为力……这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自然界面前,人类实在很渺小。
船上海上待得久了,心态也随之变化。从开始没心没肺没期待地游玩,渐渐变得对周围简单事物的关注和欣赏。因为漂泊的状态,离现代文明的舒适很远,近乎返璞归真的桃源,心里因为清静简单而知足快乐。经历了海上的艰辛和简单,更加珍惜眼前所有的一切,大大降低了对物质的欲望,也把生死看得更淡。
帆航的生活,也让我和老布的关系接受了严峻的考验。艰险的旅途,局促的空间,疲惫的身心,恼人的无奈,有时会让人沮丧、搓火,烦躁不堪。我们有过争执,急过眼,也骂过街,最后都能和好无虞,因为我们有爱,我们理解。回头一看,突然发现:可以一起伴着走完环球的海路,就可以携手走到永远。
很高兴,我放弃了放弃,坚持了下来。我已经明白,选择帆游,不仅仅是尽情享受自由,潇洒,以及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同时还要面对种种艰辛和无奈,接受劳筋骨、苦心智的挑战。后来心甘情愿地越走越远,不单是为了自证,为了避世,为了浪漫,更是为了回归,为了求索,为了响应内心的呼唤。
人的一生,在时间的长河里漂,一个方向,永不复返。今天的我,已经不同于4年以前。多了一些白发,攒了一把回忆。走过的一路风景,是启迪,是激励,是人生中的一台戏,也是前行路上的一个动力。
生活,不就像帆船航海?有风和日丽的安逸,也有狂风暴雨的考验;有一帆风顺的旅途,也有暗礁密布的险滩。
有时,看似很近的目的地,却要绕上十倍的距离才能达到;
有时,行到半途,突发意外,退路毫无,唯有向前;
有时,既定的目标,根本不能实现;
有时,路途艰辛,虽竭尽全力,拼搏抗争,不惜代价,也能达到彼岸,可是,偏一偏方向,换一个目标,却是柳暗花明,坦途一片,最终也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很多时候,想去的地方很多,一定要学会放弃,才可以继续。
统统这一切,都是因为风向,因为海流。
这是说的航海。航程的选择,要顺天顺势顺应自然,量力而行,才保平安。由此想到人生,不必为前途过分纠结。顺应自然,放平心态,胸怀目标,灵活应变,日子会更轻松,更愉快,更享受,更坦然。
帆游,锻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体质,成就了我的梦想,丰富了我的人生。对此,我充满感恩。
人生过半,前路漫漫。离开港湾,出海扬帆。随风踏浪,回头无岸。
这真是一本关于航海帆游的好书!
记得在万军刚刚开始帆游生活的时候,她曾与我在网上就帆游的一些实际问题有过简短的交流,从此我也开始通过她的博客,关注爱妮娅的行踪。得知她和丈夫成功地完成了小帆船环球航行时,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世界上完成了小帆船自驾环球的人并不算多。每年也就只有一百多条帆船,两百多人,最后驶完约六万公里的海上旅途。相比之下,平均每年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数多达四百。万军,同她的加拿大丈夫一起,用了四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个挑战,成为中国出生和成长的第一位小帆船自驾环球的女士,令人为她感到骄傲。
小帆船环球航海的人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初衷和目标:有人想要在时间上破纪录;有人想要在年龄上刷新;有人想要为慈善筹款;也有人想完成自我战胜。而万军的动机则简单得多:用不同于常规的旅行方式,以自己的节奏,来看这个大千世界。她到访了隐藏在大洋深处、仅有水路才能到达的传奇岛屿:太平洋上的皮特凯恩岛和苏沃罗夫岛,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她亲历了独特的体验:目睹了加勒比的火山强烈喷发;经历了瓦努阿图七级以上的地震;在加拉帕戈斯,躲避了来自日本的海啸。她还近距离地接触了野生动物:从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巨蜥,到加拉帕戈斯的巨型陆龟;在南非,水中与大白鲨贴面,公路上被急躁的大象追赶;在海中,被海豚奔跳包围,看大鲸腾跃戏水……
当然,帆游不只是游玩,驾帆船驶过大洋的风风雨雨,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天气的挑战,体力的透支,设备的损坏,伤病的折磨,还要忍受孤独,无惧艰险,这更是一场挑战自我极限的意志考验。
在经历了帆游初期的“没心没肺没期待”之后,万军帆游的目标日渐清晰,她毫不犹豫地、勇敢地选择了帆游环球。对于万军,“帆是手段,游是目的”,能吃苦,不自虐的她,为了享受帆游,努力改善船上的生活状态。可是,环航的路途并不顺利。太平洋所赐的三个“下马威”,让原以为精神上做了充足准备的她,打起了退堂鼓。幸好,她最终没有放弃,才有了那一段一会儿如天堂般美妙,一会儿如地狱般煎熬的不一般的经历。这让她觉得,帆航环球的路,也是一次心灵朝圣的旅途。见识了大自然的奇妙,体验了异域的风情,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环境里,有时间阅读,有心情思考,有机遇感悟。
这本书里,万军用朴素的语言,认真地讲述了她这段人生的苦乐时光。书中描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没有渲染夸张,也不片面误导,很客观地把一个真实的帆游状态,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她的图片,让我觉得亲切,她的文字,让我深有同感。虽然篇幅所限,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仍足以实事求是地、生动地反映出这个小众群体的典型生活状态。 我相信,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仅能够对帆游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也能对帆游给精神层面带来的积极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同时,阅读它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
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
万军编著的这本《扬帆追梦(帆船自驾环球之旅)》讲述了一对老夫妇自驾帆船环球航海的帆游历程,为你展现出帆游生活的奇妙享乐和艰险波折。在小小的船舱中经历过大风大浪后,从起初的心情低落到后来的持之以恒,帆游环球带给他们的不仅是一次非凡的航海经历,更伴随着心灵的升华!
一叶小船,两位伴侣,三万海里,四年环球。一对跨国夫妇在退休之后,驾驶自己的帆船“爱妮娅号”把地球由东向西地丈量了一圈儿,四年的时间和三万海里的行程已经被他们甩到了身后。在风的召唤,海的诱惑下,用这种原始的旅行方式,他们一步步地从加勒比到太平洋,从太平洋到印度洋,从印度洋到大西洋,最后又回到加勒比。风雨漂泊四年,与浪共舞四年,异域风情四年,挑战挣扎四年,酸甜苦辣四年……这四年让他们经历了很多,学习了很多,感悟了很多。
《扬帆追梦(帆船自驾环球之旅)》这本书里,万军用朴素的语言,认真地讲述了他们这段人生的苦乐时光。书中描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没有渲染夸张,也不片面误导,很客观地把一个真实的帆游状态,生动地呈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