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山易建难守,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
一幅尘封于扬州私家园林里的史诗画卷!
南柯的《大清盐商》全方面揭秘“以布衣上交天子”的盐商精神!
尔虞我诈、兴衰成败、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堪称清代盐商界九曲回肠的《红楼梦》!
盐业兴衰、园林风貌、“八怪”文人、民俗风情,展现最全面的清代盐商《清明上河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清盐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南柯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万里江山易建难守,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 一幅尘封于扬州私家园林里的史诗画卷! 南柯的《大清盐商》全方面揭秘“以布衣上交天子”的盐商精神! 尔虞我诈、兴衰成败、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堪称清代盐商界九曲回肠的《红楼梦》! 盐业兴衰、园林风貌、“八怪”文人、民俗风情,展现最全面的清代盐商《清明上河图》! 内容推荐 由南柯的《大清盐商》是以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前后为时代背景,描写以汪朝宗为代表的一代盐商与乾隆、官僚、文人、盐工、戏子乃至江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描述了乾隆时期扬州几个盐商大家族在生活、经商过程中的悲欢离合、苦心经营、尔虞我诈,通过重现扬州盐业兴衰,描绘扬州盐商与园林建筑、八怪文人、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等千丝万缕的关系,展现史上扬州的繁华,全景式展示扬州盐商的经济地位、历史贡献,生动再现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的民俗与风物。 目录 第一章 风云骤变 第二章 相见欢喜 第三章 第一把火 第四章 见面有礼 第五章 围剿私盐 第六章 分而惑之 第七章 苦集捐输 第八章 怒请盐神 第九章 行盐路上 第十章 以药换盐 第十一章 满城风雨 第十二章 载誉而归 第十三章 四面来风 第十四章 鸿门赴宴 第十五章 落荒南逃 第十六章 放生之德 第十七章 牢狱之灾 第十八章 毁灭账册 第十九章 草堂欢聚 第二十章 盐价疯狂 第二十一章 以乱制乱 第二十二章 万事俱备 第二十三章 恭迎圣驾 第二十四章 刺王杀驾 第二十五章 临幸汪府 第二十六章 乱云飞渡 第二十七章 大祸临头 第二十八章 洪水猛兽 第二十九章 患难情真 第三十章 一品登殿 后记 五年一觉扬州梦 试读章节 第一章风云骤变 残阳如血。山谷之中,寒风料峭,四周出奇的安静。 一片刚刚经过激烈交战的战场,硝烟弥漫,随处可见着火的战旗、废弃的辎重。一个头戴番帽的清兵从成堆的死尸中艰难地爬起来,面孔青紫,浑身瑟瑟发抖,他从一个番兵的尸身上扒下皮外衣套在身上,又从另一个番兵身上解下干粮袋,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 突然,“唰”的一声,响箭直刺清兵的咽喉,清兵应声倒下,张开的大嘴里,满是青稞面,手里的干粮也撒落在地上。一群番兵呐喊着,涌下山来。炮弹在他们中炸开,几个番兵倒下,其余的举着长矛、投枪,继续向前冲。 对面“定西大将军”的战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一大队衣衫单薄的清兵在点炮开火。一匹黑马上,端坐着定西将军阿桂,他面色憔悴而坚毅,手执单筒望远镜,向前方瞭望。 一个多月来,战士们缺衣少食,菜里没盐,粥稀得照得出人影,阿桂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压抑恐怖的气氛,一触即发的军情,令戎马半生的阿桂深感焦虑。他望了一眼那些眼巴巴的将士们,顿了一顿,咬牙命令:“把我的马牵来。” 中军官牵来了阿桂的大黑马,那马虽然已经饿得肋骨条条可见,但仍昂首扬鬣。黑马一见阿桂,就上前亲热地蹭了蹭阿桂的脸,阿桂骤然转过身,慢慢抽出了腰间的长刀。 中军官见此情形大惊跪地:“将军,不能啊!这可是皇上御赐的宝马!” 阿桂目视前方,低沉地说:“皇上心里最惦记将士们,为了大家,皇上也会体谅。”说着一刀刺进马的脖子,那马“啾啾”长鸣一声,用大大的眼睛看着阿桂,沉默倒地。众参将、游击和士兵抹着眼泪,一齐跪下。 倘若朝廷的军粮再不到,阿桂不敢想象那可怕的后果。 大小金川的战事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这是乾隆四十一年,即公元1776年。 这一年,美利坚合众国正式独立,发表了著名的《独立宣言》。 这一年,在英国,瓦特首次在波罗姆菲尔德煤矿展示其改良的蒸汽机,工业革命拉开大幕。 这一年,亚当?斯密公开出版了著名的《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这一年的中国,虽是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但旷日持久的战争早就使朝廷捉襟见肘。 秋季,正是承德避暑山庄景致最好的时节。群峰环绕、沟壑纵横,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四围秀岭,十里平湖,晴无酷暑之感,夜无风寒之忧。 傍晚,暮色淡淡如薄雾。烟波致爽殿内香烟缭绕,乾隆盘腿诵经,大太监张凤手持拂尘站在不远处静候着。在他的眼里,这位旷世明君似乎更像一位年迈的家长,最近总有些多愁善感,有些力不从心。皇上老了!想到这里,张凤心中不禁一凛,隐隐有些不舍。 乾隆敲了一下木鱼,寂静的大殿回音缭绕,不绝于耳。张凤忙睁开眼,碎步急走到乾隆身边,将他缓缓扶起。七十岁的乾隆微微转过脸来,已显老态的他,一双眼睛仍是精光饱满,他看了一眼张凤,问:“准噶尔怎么没动静?”张凤伸手试过木盆里的水温,边帮乾隆脱靴脱袜,边答:“没动静就是好着呢,要不怎么叫海晏河清呢?” 乾隆缓缓把脚放进水盆里,说:“海晏河清?俄国的那个沙皇,虽说是女流之辈,野心不小啊。” 张凤一边帮他洗脚,一边说:“主子,多远的事儿啊……” 乾隆叹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小金川,打三年了,还在打……” 听他提到大小金川,张凤不敢再吱声,低着头帮乾隆捏脚。 乾隆双眼看着远处,似在自言自语:“没底的窟窿,填了多少银子进去,不知打到什么时候?阿桂他……”突然收回目光,“两淮盐政尹如海到了吗?” 张凤说:“昨儿个就到了,在候旨呢。” 乾隆不悦:“不早说,让他明天来!” 高高秋阳下的木兰围场,杂树生花,浓荫匝地。这片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土地,曾有“千里松林”之称,曾是辽帝狩猎之地,如今,又是大清皇帝率王公大臣和阿哥们“木兰秋狝”的地方。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此刻,一名八旗兵头戴鹿角,在树林里学公鹿“呦呦”叫着,呼唤母鹿。 果然,不久,远林低昂,渐有和鸣,母鹿都找公鹿来了!林间出现了鹿影,徘徊瞻顾,在寻找公鹿。 一身戎装的乾隆皇帝兴致甚高,停辔端枪,神色专注地等待着。大队隐藏在远处,皇帝身边只有几名阿哥和亲信侍卫跟随,大家都屏住呼吸。 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了静寂的晓空,接着便听见一片欢呼声,一头极大的梅花鹿,已被皇帝一枪打中要害,倒在血泊中。 众人齐呼万岁。 乾隆一回头,朗声说道:“看阿哥们的了!” 众阿哥策马飞奔,火枪和鸣镝声,响彻四野。 巨大的华盖下,乾隆在品茶小歇,一个三十岁左右、面相俊朗的男人手持一小叠题本,谦恭地侍立在侧。他就是当朝红人、新晋军机大臣和珅和大人。他微低着身子,道:“各省各道督抚们的折子,军机给拟了个事由单,皇上……” 乾隆略显不耐,他闭目听着远处追逐鹿群的马蹄声,若有所思,对和珅所念的,似乎并不太上心。 和珅略微顿了一顿,继续汇报各地奏折:“署理陕甘总督毕沅奏,关中大旱之后,又闹蝗灾,乞朝廷开恩,赈济灾民。东河河道总督姚立德奏,河工积弊甚深,许多堤段,都需重新修浚,乞再追加纹银五十万两。云贵总督图恩德奏,各处铜厂都说,官发例价实在太低,还不足以偿还铜本。铜厂产铜越多,亏空就越大,问能不能……”乾隆拧紧双眉,神情更为不耐。 和珅讷讷放下手里的事由单,迅速取出阿桂的折子:“‘定西将军阿桂奏’……皇上,这个差事,奴才干不了了!” 乾隆回头,不相信似的:“这是阿桂的折子?” 和珅低声说:“是。”脸容平静,眼神里却是一股憋不住的坏笑。 乾隆又气又笑,道:“好个阿桂,大学士阿克敦的儿子,自己也中过举的,在军中卖卖粗口也就罢了,居然跟朕来这个。往下念!” 和珅继续念:“皇上御赐的踏雪乌骓,奴才已经分给将士们吃了。” 乾隆收敛笑容,坐直了身子,沉吟:“这仗是不想打了,还是在要挟朕呢?这马是杀给朕看哪,马吃完了怕是要吃人了吧……尹如海呢?” 和珅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尹如海……昨个儿夜里死了!” 乾隆身体不禁一晃,抬起了眼睛:“死了?怎么死的?” 和珅略退了半步,说:“死因不明,死在滦阳驿馆。” 乾隆问:“滦阳驿馆?还是阿克占吗?” 和珅赶紧低了低身子,说:“阿克占是在那里当驿丞。” 乾隆挥着手:“让他去查。” “皇上,阿克占只是个驿丞,让他去查尹如海,恐怕……”和珅欲言又止。 乾隆果决地说:“让他去!” P1-3 后记 五年一觉扬州梦 烟花三月,我喜欢怀揣一本《扬州画舫录》,在古城的雨巷里徜徉。斑驳的山墙爬满青藤,糯米汁凝固在青灰的砖缝里,尘嚣落定,四处都是盐商的影子。这个城市因为“盐”而成为大清国最为富庶的销金窟,也因为盐政的改革和运河的壅塞,而淡出了历史。 正如导演张黎所说,乾隆盛世的扬州如同一只熟透的苹果,香气扑鼻,但却散发着腐朽的味道。盐商这一世界顶级富豪群体的聚集,使得扬州成为举世无双的城市,因为财富,文人美女纷至沓来,从饮食洗浴到玉雕刊刻,再到昆曲徽腔,一时间,世上所有的美好似乎都给了扬州。但是,因为乾隆的自负和自大,错过了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大清国的落日余晖照耀着扬州盐商,那是酡红的,微醺的。 2009年底,在扬州迎宾馆的茶亭,初会时任副市长的王玉新,一见如故,谈及扬州史上的得意繁华,竟都不能自已,遂有拍摄盐商电视剧的动议,并当即打电话给时任扬州市委书记的王燕文。燕文书记十分支持,并在次日早餐期间,亲自拍板,要求打造精品,做出文化影响力。 不久,我们辗转找到了著名编剧盛和煜,他的《走向共和》曾经是一代文化人心中的丰碑。那时,盛和煜正在老家常德,闭门谢客,埋头创作一部舞台剧。我们的到来,让他左右为难。他深知盐商题材的巨大魅力,但苦于文债山积,分身无术。经反复劝说,他最终同意出任总策划,指导剧本的创作。 这时,正好有人拿来一个盐商题材剧本,只是立意和水准都与我方要求相去甚远,虽然经过多次努力策划和调整,都无力回天,最终只能放弃。可是扬州方面对盐商项目的进展又十分关切,如不尽快走上正轨,项目将会胎死腹中。作为“始作俑者”,又是当众拍过胸脯的,我已没有退路。那一段时间,接到来自扬州的电话,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一身冷汗。 有天晚上,开完策划会后,盛和煜突然提议,不妨由我来牵头搞这个本子,一下子将我从幕后推到了台前。青少年时代,我曾经在扬州生活过五年,对扬州风物掌故很熟悉,在复旦读博士期间研究的又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对清代政治经济制度也比较了解。再加上,多年的政府和国企工作经历,使我对官商关系有着独特的体会。盛和煜的提议就像暗夜里划过的一根火柴,突然间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 此前,我写过长篇小说,也写过影视剧剧本,但是对驾驭如此宏大的题材并没有经验。好在有《走向共和》《雍正王朝》《大明王朝》等优秀历史剧在前面引路,又有盛和煜等名家的指点,我还是忐忑上阵了。 作为一部历史剧,首先要在历史坐标中寻找合适的支点。扬州盐业提供了朝廷近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是财富与权力角逐的焦点。经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我决定以乾隆年问震惊朝野的“两淮盐引案”作为主线,塑造人物,展开矛盾冲突。通过盐引案这个主要事件,还可以展现官商关系,引发人们对社会治理体系等许多重大问题的现实思考。就这样,以汪朝宗为代表的扬州盐务四大总商,与以阿克占为代表的盐务官员形成矛盾的两大主体,他们之间的斗争和情谊,在这花团锦簇的扬州城里,渐次展开。 由于时间紧迫,在完成故事梗概和分集大纲后,我请了几位年轻人和我一起来写初稿,再由我统稿和润饰。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剧本终于完成了。盛和煜看完后十分兴奋,认为故事有情怀有深度,台词也颇有《走向共和》的风格,是个可以拍摄的本子。 有了一剧之本,只是长征走完第一步。陈道明一听说我想拍扬州盐商,便毫不留情地泼了一盆冷水。他说,这个项目犯了三个忌。其一,盐商,是行业剧,不好拍;其二,扬州,是地方戏,不好看;其三,扬州和盐商加起来,是个古装戏,不好播。最后,陈道明说拍历史剧绕不开张黎,要听听黎叔的意见。 张黎在影视圈享有崇高的人望,一句“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经典台词,将这位低调严谨的导演兼摄影师拉进了公众视野。张黎说,剧本的台词很优美,故事细节讲得也不错,但是从剧作上看还有不少缺陷。他担心我事务繁忙会影响修改的进度,除非我去北京和他逐场讨论。 就这样,2011年的秋冬,在北京张黎工作室里,白天和张黎谈剧本,晚上回到酒店,我独自修改,次日再讨论,通过了再往下走。张黎导演对盐商倾注了心血,他对盛和煜说,一生中花一段时间,来修改《大清盐商》是很值得的。 经过两轮逐场讨论,张黎对剧本基本满意后,才决定启动遴选演员等各项开机准备工作。谁来出演汪朝宗,我和张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张嘉译。他儒雅间透着干练,举止雍容,有富贵气,还有几分聪慧圆融,十分接近我心中的汪总商。汪朝宗的原型是乾隆年间的扬州盐务首总江春,他曾经屡次接驾,官封一品,人称“布衣结交天子”。那天,在张黎工作室见面之后,张嘉译也对故事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张黎说,一个好的演员,只有演过大古装,才可能成就他演艺生涯的高峰。盐商这个本子不错,也适合你的气质。我则说,中国最好的历史剧导演就是黎叔,不要错过这次合作的机会。就这样,张嘉译入了伙。 张黎在挑选演员中的神来之笔,是邀请倪大红出演晚年乾隆。这位一直以出演小人物见长的戏骨,曾经在《大明王朝》中成功塑造了风烛残年的奸相严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倪大红版的乾隆,威严之中又不乏慈祥和智慧,一定会让人耳目一新。 2011年12月22日下午,《大清盐商》剧组在扬州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亲临祝贺。建组以后,我与韩晓军导演及张嘉译、张志坚、俞飞鸿、莫小棋等主要演员多次打磨角色和台词,甚至对部分情节进行了调整。 2012年5月10日,《大清盐商》在个园正式开机。个园是嘉庆年间大盐商黄至筠的故宅,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这里开机,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头一天晚上,艺术总监张黎召集全剧组开会,请总策划盛和煜讲全剧宗旨和立意,请我讲故事背景。最后,张黎对各部门提出具体要求。这样的工作方式,对于经历过几十个剧组的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很显然,这是一个有追求、有事业心、一丝不苟的团队,所有演职员和各部门都铆足了干劲。 因为是古装戏,大段的半文不白的台词成为演员最大的考验。记得拍摄汪朝宗与阿克占在葬礼上摊牌的那场大戏,导演韩晓军说今天争取三条过。可是,当看到张嘉译晃着膀子、连剧本都不带就出现在片场的时候,扮演阿克占的张志坚觉得他“来者不善”,那么大段的台词难道已经背得烂熟?这么一来,反而激起了张志坚的斗志。开机以后,三台摄影机同时开动,汪总商和阿大人很快人戏,两页纸的戏一气呵成,当导演叫停时,全场掌声一片。 6月10日凌晨,剧组在瘦西湖熙春台拍摄“选丑”夜戏时,因为突如其来的横风,掀翻灯网,导致吊车倾覆。当时真的吓了我一跳,毕竟有两百来号人在现场。万幸的是,吊车倾倒在熙春台的屋面上,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第二天,海内外媒体对此事纷纷进行报道,甚至以讹传讹,我们主动安排剧组人员接受采访,消除误会,将这场意外变成了《大清盐商》的第一次“大规模宣传”。 拍摄期间,有执行制片人和制片主任在现场,作为总制片人的我并不担心。但是作为编剧,我每天都要对第二天拍摄的台词作最后的润色,然后发飞页给统筹。即便是暑期外出也没有间断。记得有一天在甘南的夏河县,酒店无法上网,外面又无网吧,根本没办法发出次日的飞页,令我焦头烂额。后来,有高人远程指点,学会用苹果手机的“热点”,才算过了一关。两年过去了,在凄冷的雨夜,寻找网吧发送文件的那一幕,我依然历历在目。 和我在电脑前改本子相比,在扬州拍戏的剧组要艰苦得多。八月的扬州,真可谓是“水深火热”。按照张黎的要求,剧组在我集团扬州影视基地9号摄影棚内搭建了5000多平米的外景。室外骄阳似火,摄影棚如同一个大烤箱。不要说演员们还要穿上里三层外三层的古装演戏,哪怕穿着T恤,只要在棚里站上三分钟,也是一身汗。但看到导演镇定地坐在监视器前,全组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体现了惊人的职业素养。 八月还是江南的台风季。台风带来的连夜大雨,导致剧组转场很艰难。好不容易转到了盐城九龙口,又发现九龙口水位更高,美工事先置好的外景全部淹在水中,根本无法拍摄。当然,台风也不只是捣蛋,有时也会很贴心。那天,为了在基地大坑内拍摄洪水暴涨的戏,剧组事先调来四五辆消防车助阵,打算注水、洒水,制造洪灾效果。不料当天突降大暴雨,坑内顿时水位暴涨,还没用上消防车,就已经是一派全城洪涝的景象。 那些日子,除了处理集团事务以外,我尽可能抽出时间去扬州,了解拍摄过程,履行编剧的责任。我几乎察看了每一块牌匾的内容,以防止出现文史上的错误。记得有一天,美工们正在为一场灶户大闹盐场大使衙门的戏置景。看到片场挂着“伍佑盐场大使衙门”的牌匾,我立刻找来总美术,让他们换下,重新制作了“伍佑盐场巡检司”,从而避免了一次错误。 经过111天的紧张拍摄,《大清盐商》终于杀青了,但作为编剧我还没有收工。在后期剪辑过程中,我和后期导演周新霞一起坐在剪辑台前,再次对台词进行斟酌,并且临场写下上百条旁白。 秉着“止于至善”的精神,在后期中,我们也尽可能不留遗憾,力求完美。比如剧中的一段小提琴曲,是由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提琴家白明用价值千万元人民币的古董琴演奏的。主题歌请了华语歌坛的常青树费玉清演唱,将扬州的儒雅风流演绎得婉转动人,为这个以男人戏为主的大戏增添了几分柔情。 《大清盐商》的创作和制作是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有关领导、投资方和剧组全体同仁,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由衷的谢忱。要感谢的人很多,虽不能一一列举,但还是要特别感谢王燕文部长。没有她的决心、策划和支持,这个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盐商情结,永远只是美好的二分明月。当然还必须感谢CCTV,感谢凤凰出版,使《大清盐商》有机会以影像和文字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五年来,扬州盐商像一个魂灵,附着在我的身上,我总是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气息,触摸他们的情感。走在盐商的深宅大院里,更常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我仿佛是这里的主人,因为完不成捐输而焦虑,又因为迎娶了标致的瘦马而欣喜,更因为乾隆的临幸而受宠若惊。 五年一觉扬州梦。在《大清盐商》面世之时,内心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惶恐,惟望不辜负扬州,不辜负那个时代,不辜负所有支持和期待它的人们。 扬州驼峰巷里,有一棵老迈的古槐,数人才能合抱。这里曾经是淮南节度使的衙门,淳于棼在这树荫下打了个盹,做了回大槐国的南柯太守。《大清盐商》也是我的扬州一梦,是故,编剧者南柯。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个人喜欢历史,历史不可重复,但值得我们反思借鉴。乾隆年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期,扬州盐商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最为错综复杂。本剧史学功底扎实,视角独特,人物刻画生动,与当代时尚话语相呼应。也应了那句话:修自身易,修官身难,修商身更难。 ——张黎 南柯的政论戏写得有力度,有深度,令人警醒。他把官商之间制衡、周旋的关系剖析得细致深入。更塑造出盐商首总汪朝宗这样一个既有商人逐利本性,又有文人家国情怀的厚重儒商形象。全剧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部极具观赏性和感染力的历史大戏。 ——张嘉译 南柯先生在《大清盐商》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济世情怀、胸中丘壑,学者器度以及编剧的修为,甚至写作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著名编剧盛和煜(《走向共和》《夜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