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是一个兵法社会,兵法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而且适用于政治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所以,在中国,欲成就大事,必先学兵法。兵法有其两面性:有时是堂堂之阵正正之师;有时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何在现实社会中把兵法加以巧妙运用,是一门大学问,要想真正做到炉火纯青,非得下功夫不可。
本书从古今中外历代名将的兵法思想和经典战例入手,不拘史实还是传说,只求探究其中的道理,来为读者解读兵法及其运用之道,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去,总结出兵法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将略(成大事必先学习的名将智略)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袁野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历来是一个兵法社会,兵法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而且适用于政治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所以,在中国,欲成就大事,必先学兵法。兵法有其两面性:有时是堂堂之阵正正之师;有时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何在现实社会中把兵法加以巧妙运用,是一门大学问,要想真正做到炉火纯青,非得下功夫不可。 本书从古今中外历代名将的兵法思想和经典战例入手,不拘史实还是传说,只求探究其中的道理,来为读者解读兵法及其运用之道,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去,总结出兵法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纵观中国历史,也不过八个字而已:头四个字叫做“成王败寇”,再四个字叫做“兵不厌诈”。“兵不厌诈”这四个字,英文有个经典翻译,叫傲“The only rule is no rule”,再译回中文。就是“唯一的规则是没有规则”。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智慧,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且不说治国平天下的帝王之术,也不说作为圉之大事、存亡之道的兵法,只说武学末技。就可见一斑:李小龙所创的截拳道,不讲套路,从无招式,然而出招特别狠,出腿特别快讲究“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是“兵不厌诈”四个字在武学中的巅峰运用。 目录 第一章 知己知彼的名将战略 1.大将风度——为将必备的心理素质 2.粮草先行——必不可少的战前准备 3.能围则围——关门打狗,兵不血刃 4.当战则战——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5.不战则守——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6.难守议和——为自己赢得准备时间 7.不和则走——卷土重来胜负未可知 8.难走且降——忍辱负重,将以有为 第二章 兵不厌诈的名将战术 1.虚虚实实——奥妙无穷的用兵玄机 2.智者用间——胜一人难,胜二人易 3.奇正互用——永远要给自己留一手 4.以众击寡——争取自己的局部优势 5.攻心为上——要让对手口服心也服 6.死中求生——必须慎用的非常手段 7.兵无常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8.不战而胜——术略合一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 战争之外的名将智慧 1.修身——严于律己,善于学习 2.齐家——稳固后方,后继有人 3.交友——英雄相惜,肝胆相照 4.处世——八面玲珑,大巧不工 5.用人——同甘共苦,知人善任 6.为官——官场险恶,甚于战场 7.伴君——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试读章节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刘邦的心理素质是怎么过硬的。 刘邦当年不过是当地一个小混混,成天不务正业。他的父亲刘太公恨铁不成钢,天天责骂他,说他不置产业,比不上他的大哥二哥。虽然刘邦别的本事没有,但是他为人豪爽大气,结交了一些朋友,其中屠狗户樊哙、小官吏萧何等等,都和他有很深的交情。有一次,刘邦家乡沛县新搬来一户姓吕的人家,这家是个大户,沛县当地上至县官下至普通士绅、各界名流都来庆贺吕家的乔迁之喜。当日吕家是高朋满座,人人都带来了不菲的贺礼,少则几百钱,多则上千钱。刘邦此时也想进去混些吃喝,但是他既没有地位又没什么钱,根本连门都进不去。然而,刘邦不理会这些,大摇大摆地就走到吕家大门口,看门人拦他,他居然口出狂言,声称自己“贺钱万”,就是要拿一万钱来给吕家做贺礼!这一下可把吕家人给镇住了,马上请他上座,而他也镇定自若地来到上座和名流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怯场。其实他哪有那么多钱呀!可是刘邦就是有这样的心理素质,没有的事也敢说得像真的一样,丝毫不露破绽。就在席间,吕家老爷看到刘邦,觉得此人天生异相,日后必有作为,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刘邦做妻子。这个吕雉就是日后汉朝的吕后。 后来,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心理素质过硬的优点。有一次,项羽和刘邦在广武相持。此时的项羽腹背受敌,为了速战速决,项羽亲自披挂上阵,叫刘邦出来决战。项羽对刘邦喊话,说只因为你我二人,闹得天下连年战乱,血流成河,百姓苦不堪言。现在不如咱们单挑,一决雌雄,也省得连累天下百姓。刘邦听了哈哈大笑,知道这是项羽的激将法,自己哪能上当?于是说道:“争夺天下可不是光凭匹夫之勇,我宁可和你斗智,也不会和你决战的。”任凭项羽如何百般羞辱,刘邦也只是充耳不闻。 项羽见刘邦根本不吃激将法这一套,不由得心中大怒。这一怒非同小可,只见他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儿,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坠地,一箭射去,正中刘邦胸口,险些要了刘邦的性命!刘邦为了稳定军心,强忍伤痛,咬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俯下身子摸了摸脚,哈哈大笑,说道:“你的射术也太差了,射中了我的脚趾头!”转过身来刘邦就瘫倒在地,幸亏亲信搀扶,才不至于出丑。 在和项羽争雄的过程中,刘邦多次遇到像以上那样的窘迫情况,但刘邦从来不把一时的胜败放在心上,无论自己多么窘迫,只要能保住性命,必定还会卷土重来。 其实,不仅是刘邦,韩信同样也是一个有大将风度的人,为了日后大计,韩信也能够不计一时的个人荣辱。 韩信出身贫苦,年轻时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做不了小官吏,又不是种地、经商的材料,也没个打铁之类的手艺,结果时常要去讨饭,幸得邻里乡亲相助才能渡过难关。韩信从小就志向很高,渴望带兵打仗,建功立业,虽然穷困,可是随身总是佩带一把长剑。当时有很多人都对他冷嘲热讽,在淮阴有很多屠户,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十分瞧不起韩信。一次,韩信在街上碰到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对韩信说:“看你长得又高又大,还成天带刀佩剑的,其实你就是在装模作样,是个胆小鬼!你要是不怕死,就拔出你的剑来,刺我一剑;你要是不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我就放过你!”听了年轻人的话,街上的人都哄笑起来,等着看韩信如何回答。结果韩信仔细打量了那个年轻人一番后,居然真的双膝跪地,在众目睽睽之下从那年轻人的胯下钻了过去。 韩信当然不是真的怕了这个年轻人,而是他认为自己是有用之身,岂能为了一时之愤,就犯下杀人重罪?如果自己真杀了这个年轻人,势必要偿命,那自己的雄心壮志,难免会付诸流水,所以韩信才忍了这胯下之辱。后来,韩信建功立业,衣锦还乡,除了报答当年帮助过自己的诸位乡亲之外,还特意找到了那个曾经羞辱过自己的人。不过,出人意料的是,韩信不仅没有报复他,反而封了那人一个官职。韩信说,当年这个人侮辱我,难道我真的不敢一剑杀了他吗?不是的。因为如果杀了他,我就不能建功立业,不能天下扬名,所以我忍了下来。今天我能有这样的成就,也要感谢当年他对我的激励啊! 刘邦和韩信君臣二人都能够看淡一时的成败得失,将最终的胜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大将风度,是为将必备的心理素质。然而,所谓的大将风度,并不仅仅是看淡一时的成败而已,还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无论形势多么严峻,无论敌人多么强大,都应该坚定一个信念:最终的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 伟大领袖毛泽东,戎马一生,然而却从不佩枪,不受军衔,可以说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毛泽东大智大勇,对待革命表现出了气吞山河的气概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种气概和信心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尤其体现在他的诸多诗词文章当中。 早在青少年时期,毛泽东就表现出了非同凡响的气概和远大的抱负。1910年秋天,年仅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毛泽东从偏僻的乡村来到了繁华的县城,还进了新式学堂,同学们大多是富家子弟,言行举止都文雅讲究,毛泽东身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而且他人学太晚,年龄也比其他同学大6岁,为此更是饱受嘲笑和蔑视。然而毛泽东并没有因此感到自卑或者消沉,而是更加激发了他奋发图强的斗志和勇气。东山小学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里面也是溪水环绕,树木葱茏,春天一到,蛙声一片。毛泽东受此美景感染,又联想到自己的雄心壮志,挥笔作了一首传世名作——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P004-006 序言 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兵法社会。 从思想上来说,早在春秋末年,中国已经出现了高度成熟的兵家经典——《孙子兵法》。而战国末期伪托老子之名所著的,后来成为中华文化智慧无上经典的《道德经》,如果抛开清静无为、飘然出世的精神境界,其实更多的是一部兵书:所谓“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与《孙子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和“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历史事实来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华文化趋于成熟,之后的数千年,只有延续并无突破。然而兵家却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真正为人所切实运用。纵观中国历史,兵家可凝练为八个字:成王败寇,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这四个字,有个经典的英文翻译,叫做“The only rule is no rule”,再译回中文,就是“唯一的规则是没有规则”。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智慧,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且不说治国平天下的帝王之术,也不说作为国之大事、存亡之道的兵法,只说武学末技,就可见一斑:李小龙所创的截拳道,不讲套路,从无固定招式,然而出招特别狠,出腿特别快,讲究“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是“兵不厌诈”四个字在武学中的巅峰运用。 萨特说:“他人即是地狱”。以《红楼梦》故事为例:世人皆是心机深沉如薛宝钗母女者,你独做林黛玉,不设防,难怪“木石前盟”在现实中敌不过“金玉良缘”了。所以,鲁迅先生说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应该痛打落水狗,而且至死也“一个都不宽恕”。还以《红楼梦》为例,既然做林黛玉活不下去,就不如做个王熙凤吧,以虎豹般的姿态杀人万丈红尘之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且更强大、更有霸气,让阴险卑劣如狐狗者嫉恨,让懦弱无用如绵羊者颤抖! 所以说,在中国,欲成大事,必先学兵法。 是为前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