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太·亨利传/新教著名人物传记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约翰·毕克顿·威廉斯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只要《圣经》仍然存在,亨利先生那绝妙的《圣经注释》就会一直为敬虔的基督徒所珍视。在那些注释的字里行间,展现着他清晰的头脑,他的热心、生命和灵魂。你们会觉得亨利先生似乎仍然与你们在一起。

马太·亨利,著名清教徒,也是最伟大的解经家之一。被称为“清教徒解经王子”。其作品是清教徒圣经注释成就的最高峰。

内容推荐

马太·亨利(1662-1714),著名清教徒,也是最伟大的解经家之一。其作品是清教徒圣经注释成就的最高峰。在他的作品出版三百年后,仍在英语世界广为阅读。

马太·亨利出生于不从国教的清教徒牧者家庭。敬虔的父母使马太·亨利从小便受到纯正的真理教导。他曾前往格雷律师学院学习法律。1687年退学,接受不从国教的长老制按立,担任切斯特的牧师。他忠心牧会,并笔耕不辍。1712年迁至哈尼克服侍。两年后,在外出服侍返回的旅途中,马太·亨利死于突然中风。

本传记广泛引用了马太·亨利本人的书信、讲章和日记,为读者描述了一个重视《圣经》、品格敬虔、忠心事奉的牧者形象,本传记被公认为是同类传记中的权威。

目录

第1章 敬虔的家庭

第2章 求学之路(一)

第3章 求学之路(二)

第4章 接受不从国教的按立

第5章 婚姻与家庭

第6章 行过死荫的幽谷

第7章 变迁:拒绝·接受?

第8章 岁首、年终及生日时的日记摘录(一)

第9章 岁首、年终及生日时的日记摘录(二)

第10章 在切斯特的侍奉(一)

第11章 在切斯特的侍奉(二)

第12章 最后的岁月

第13章 亨利先生的品格

 第1节 辛勤劳作和惜时如金

 第2节 基督徒之爱——心胸宽广的不从国教者——坦率、节制、谨守

 第3节 仁爱之心,不从国教,但投身公共事务、对国家忠诚

 第4节 谦卑,抵挡来自称赞的诱惑

 第5节 在试炼中的耐心顺服

 第6节 敬虔的习惯:甜蜜的祈祷、思想,谨守主日

第14章 天赋、学识和主要作品

第15章 同奔天路的朋友们

附录 《马太·亨利圣经注释·约翰福音》一至三章

试读章节

在阔橡树农庄所享有的特权,为我们的主人公将来担任圣职做好了准备。他的父亲不仅是一位受人尊重的牧师,而且彬彬有礼,学识渊博,拥有一座知识的宝库。他很愿意从宝库中取出珍宝来与人分享。他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好老师,极少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也许永远不会有人超越他。

后来曾经短期教导过亨利先生的那些人的贡献,也是不容轻视的;但他在家中学习的关于神学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对于他后来献身基督教侍奉工作,帮助确实是最大的。

腓利·亨利先生曾经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基督教会学院,那使他受益匪浅,满怀感恩。出于对大学的“好感”,多年来,他都建议那些望子成龙的父亲们把孩子送到大学里去学习。但后来的经历改变了他的想法,因为他自己侍奉工作很繁忙,于是他决定让儿子离家去学习,但他没有把儿子送到存在很多诱惑的那两所名校去,而是把他送到了一个人的家里去接受教诲,这个人就是“圣洁而忠心的牧师托马斯·杜立德”。当时杜立德住在伊斯灵顿

这事发生在1680年。

下面这封信告诉了我们马太起程前往那里的确切日期,披露了一些细节,就他的年龄而言,这些细节既特别又有趣:

亲爱的妹妹们:

在上帝良善的护佑之下,我于上周五平安抵达伦敦。我有理由说:“我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因为“他使我的生命存活”,“保全我一身的骨头”。

礼拜一,我们(腓利·亨利、马太本人以及马太的表兄波希尔)在纽波特休息,去看望了爱德华滋先生。在傍晚时分,途经唐到达了伍尔弗汉普顿。第二天早晨大约六七点钟的时候,我们从那里出发,途经伯明翰,到达了距离伍尔弗汉普顿二十英里的亨里。然后我们在那里休息,住在离亨里五英里的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

礼拜三早上,我们从斯特拉特福镇到了希普斯顿(Shipston),然后去朗康普顿,接着到了恩斯顿(Enston),我们在那里休息,在大约五点多钟的时候到了牛津。在牛津,我看到法官进来,其中一位是约伯爵士。第二天早上,我们在圣玛丽教堂听巡回法庭布道,讲道的是年轻的莱西先生,他讲的经文是《何西阿书》第4章1至3节。

礼拜四下午大约三点钟的时候,我们从牛津出发,那天晚上我们走了二十英里,到达了威克姆。第二天在阿克斯布里奇休息,大约三点钟到了切尔西。我们发现戴尔姨妈身体不好,撒拉姨妈正来看望她。我们在那里停留了大约一个小时,然后就出发前往伦敦了,大约六点钟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马车。如果我说从我们到达伦敦到进旅馆之前这段时间,我们看见了一百多辆马车,那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礼拜六,父亲去了伊斯灵顿,我则去了霍奇基斯表兄家和丘奇先生家——丘奇先生与我们一起参观了圣玛丽疯人院和伦敦大火纪念碑。纪念碑像一座尖尖的高塔,矗立在大火开始燃烧的地方。它很高,有345级台阶,所以我们从碑顶俯瞰到了整个城市。

昨天我们去了杜立德先生聚会的地方,我可以称之为他的教会。因为我相信很多教会都容纳不了在场的那么多人。那里有好几个长廊,整个礼拜堂里都安放了长凳式的座位,还有一个居高临下的讲坛。他们在上午九点多的时候开始敬拜上帝。大家唱了一首诗篇之后,杜立德先生先祷告,然后讲道。聚会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他讲的经文是《耶利米书》第17章9节。当天下午,父亲在同一个地方讲了《耶利米哀歌》第3章22节。劳伦斯先生确实在一开始就曾对父亲说过,他到伦敦来不会清闲的,他们绝不会让他无所事事。我相信接下来的两个安息日他都要在斯蒂尔先生和劳伦斯先生的教会讲道。安息目的傍晚,大约五点钟的时候,我和罗伯特表兄去了另一个地方,听了另一篇讲道的一部分。讲道人是年轻的肖尔先生,那是一篇关于罪之邪恶的出色讲道。那里非常拥挤,我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今天早上,我们去了伊斯灵顿。我们看到了将要居住的地方,我们的房间可能会很狭小。杜立德先生勤奋好学,杜立德夫人和她的女儿热情好客。

亲爱的妹妹们,我几乎一直在想念你们,也很想家,但却不敢考虑回家的事,以免心绪不宁。我发现这是很大的改变。

我祷告愿你们心里不要忘记我,也请你们在祷告中纪念我,愿你们常常记得我。所以,上帝的国度统管万有,我把你们都交托在全能上帝的眷顾和保守之中,便可以得到安息。

永远爱你们的哥哥,马太·亨利

1680年7月18日礼拜一下午,于伦敦奥尔德门附近的一座庄园

前面信中提到的陪伴年轻神学家来到伦敦的罗伯特·波希尔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前程远大的人,是亨利先生的亲戚。他从牛津大学的圣埃德蒙学院退学之后(他在那里是自费学生),为了将来更好地担任“圣职”,有一段时间曾经住在阔橡树农庄。他比亨利先生年长一些,他们彼此尊重,很快建立了友谊。他们的友谊根基牢固,感情深挚,至死不渝。唐先生在谈及亨利先生时说:亨利先生每次提到表兄波希尔都满怀深情。

波希尔先生尽责而忠心的监督使他在远离家人的情况下感到满意,但他的快乐和满足很快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才过了几个礼拜,那位宝贵的年轻人就被一场热病夺去了生命,这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感到无比悲伤。杜立德先生在1680年9月19日的安息日讲道中提到了这件事。他讲道的主题是《约伯记》第30章23节:“我知道要使我临到死地。”尽管讲道中几乎没有提到逝者,但给生者的指导却是诚挚而及时的。杜立德先生说:“要晓得重生的必要性。一想到自己终将死去,你就当让自己不再爱慕地上的事。要抓紧时间与上帝和解,与上帝重新和好。你不会带着对别人的怒气上床睡觉,却要带着对上帝的敌意走进坟墓吗?当为你所拥有的感到知足。要常常想到自己将会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你必定会离开这个世界,那么你就要当心了。要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带给别人益处,因为当上帝使你临到死地时,你的工作就结束了。要小心地为此做好准备。我们活着,是为了学会如何死去。我们的目的不是去获得财富、荣耀和快乐,而是为了可以在与上帝和好的状态中离开这个世界。每一具尸体都是一篇讲道,每一座坟墓都是一位老师,每一次葬礼都是一篇演说——都在劝告你要学会如何迎接死亡。”P10-13

序言

世界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发生在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同后来的“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一起导致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实际上,世界的现代化的确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有密切联系,而比之早两百年的宗教改革运动则是欧洲历史上最大一次的思想解放。一句话,不论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还是造成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英、法革命和美国革命,以及人类思想的现代发展,全都同四百年前那一场席卷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及其后果密切相联。不了解那场改革及其后果,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现代世界及其种种问题。

那场改革的直接后果,就是基督新教及其各个派别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上述历史巨变的,正是那场改革中涌现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新教各派的创立者和中兴者们的思想与活动。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不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新教各派中最重要的人物,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现代世界及其种种问题,包括其思想渊源及解决思路。

但是,在我国几十年来甚至近一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历史读物中,这方面的人物传记几乎是一个空白。这必然会对我国一般读者和历史学界的有关认识,造成某种盲点,不利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认识世界,也不利于我国历史学术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哲学界、文学艺术理论界以及宗教学界,已开始注意新教的历史、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但人物传记这一领域依然资料匮乏,这也许属于资料最为贫乏的领域。

有鉴于此,新教历史人物传记译丛的出版,实在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有助于填补空白,矫正盲点,有利于一般读者了解历史,了解世界,有利于我国有关学术界收集资料,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推动历史学和宗教学的发展,对我国人文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评(媒体评论)

在对大众有帮助的火能解经书中居首位的……就是马太·亨利的《圣经注释》。它至为敬虔、简明和纯正,既具有启发性又庄重,既简洁又可信……闪耀着比喻,有丰富的类比,充满了例证,引人深思。

——司布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