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每天学点经济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英)马歇尔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将带你进入经济学的世界,探索其中的经济学现象与经济学原理,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只有数据与图表,而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

尽管经济学不是童话,但它却有童话一样迷人的魅力。你会发现,本书中的那些事例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地近。

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自己生活在一个经济活动处处存在并受其影响的社会中,从中认识到被广为研究的经济学理论。

内容推荐

本书由六篇,共五十五章组成。第一篇从人类社会活动中归纳出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并定义出经济学的概念和经济学研究的目的。第二篇定义了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概念,比如生产、消费、劳动者、必需品、资本、财富等。第三篇论述需求及满足,这实际上是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基础,但是本书对需求和满足本身的讨论启发着现代经济学家在此领域的研究。同时本篇还论述了消费在时间上的替代关系,这不仅是现代生命周期效用理论的基础,还是现代家庭或个人投资等金融理论的基础。第四、五和六篇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分析非常详尽。第四篇开始系统地叙述人类活动的最重要的要素:土地和劳动,以及人类创造的要素:资本和组织。第五篇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也是马歇尔对经济学的最大贡献之一,这便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以及价格决定理论。这一篇也使读者从更结合实际的角度来理解边际成本等理论。第六篇将整个经济体及其参与者放入一个系统中,来分析在一个系统中财富分配到各个参与者的机制。除了这六篇五十五章,本书还包括十二个附录来深入讨论一些特别的问题;最后是数学分析方法。

目录

第一篇 基本研究/1

 第一章 导论/1

 第二章 经a济学的本质/8

 第三章 经济学一般原理或法则/16

 第四章 经济研究的规则和目标/22

第二篇 一些基本概念/29

 第一章 导论/29

 第二章 财富/32

 第三章 生产、消费、劳动者和必需品/38

 第四章 收入和资本/43

第三篇 需求及满足/50

 第一章 导论/50

 第二章 活动中的需求/52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的层次/56

 第四章 需求弹性/63

 第五章 同一物品不同用途的抉择,立即使用和推迟使用/73

 第六章 价值和效用/77

第四篇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组织/86

 第一章 绪论/86

 第二章 土地肥力/90

 第三章 土地肥力(续):报酬递减的倾向/94

 第四章 人口增长/108

 第五章 人的健康与力量/117

 第六章 工业训练/123

 第七章 财富增长/131

 第八章 产业组织/142

 第九章 工业组织(续):分工和机械的影响/147

 第十章 产业组织(续):专门产业在特定地区的集中/156

 第十一章 工业组织(续):大规模生产/162

 第十二章 产业组织(续):企业管理/169

 第十三章 结论:报酬递增律与报酬递减律的相互关系/181

第五篇 需求、供给和价值的一般关系/185

 第一章 绪论论市场/185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190

 第三章 正常需求与正常供给的均衡/194

 第四章 资金的投放与分配/203

 第五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续)关于长期与短期/210

 第六章 连带需求与复合需求,连带供给与复合供给/220

 第七章 直接成本和总成本,与连带产品的关系,销售成本、风险保险、再生产成本/227

 第八章 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一般性原理/232

 第九章 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一般性原理(续)/238

 第十章 边际成本和农产品价值之间的关系/244

 第十一章 边际成本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关系/252

 第十二章 从报酬递增规律,看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之间的均衡/260

 第十三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变动的理论同最大限度满足原理的关系/264

 第十四章 垄断理论/272

 第十五章 供求均衡的一般理论摘要/282

第六篇 国民收入的分配/286

 第一章 分配概论/286

 第二章 分配概论(续)/297

 第三章 劳动工资/308

 第四章 劳动工资(续)/315

 第五章 劳动工资(续)/321

 第六章 资本的利息/326

 第七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334

 第八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续)/341

 第九章 地租/351

 第十章 土地租佃/356

 第十一章 分配总论/368

 第十二章 进步对价值的一般影响/373

 第十三章 进步和生活程度的关系/384

 附录1 自由工业和企业的发展/401

 附录2 经济科学的成长/420

 附录3 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430

 附录4 抽象论证在经济学中的运用/437

 附录5 资本的各种定义/440

 附录6 物物交换/443

 附录7 地方税的征收范围以及相关政策的一些意见/445

 附录8 关于报酬递增的静态假设的运用的局限性/453

 附录9 李嘉图的价值论/458

 附录10 工资基金学说/464

 附录11 几种剩余/469

 附录12 李嘉图关于农业税和土地改良的理论/471

 数学附录/474

试读章节

§2

一个人如果要营业,就必定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购买原料、雇用工人等。在这种情况下,他真正的收入或者纯收入,是从他的总收入中减去“总收入的生产费用”而得到的。

一个人所做的任何能使他直接或者间接获得货币报酬的事情,都会增加他的名义收入,而他为自己做的事情则通常并不能算做增加他的名义收入。但是,如果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如果人们要做的这些事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那么为了一致起见,就应当加以考虑。因此,一位为自己做衣服的女子,一位在自己的花园中掘地或是修理自己房屋的先生,都在获得收入;正像被雇来的裁缝、园丁或木工做这种工作能够获得收入一样。

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介绍一个十分常用的名词。之所以需要用到这个词,是因为每种职业除了其中必不可免的工作疲劳之外,还有其他的不利因素;而每种职业除了货币工资收入之外,也还有其他利益。一种职业对劳动所提供的真正报酬,必须从它的所有利益的货币价值中减去所有不利的货币价值,才能够计算出来。我们可以将这种真正的报酬称为职业的净利益。

借款人为了使用贷款(比如一年的贷款),所支付的报酬,称为利息,它体现了这项报酬与贷款额度之间的比率。这个名词还有其更广义的用法,它代表了从资本中得到的全部收入的货币等价,通常被表示为对于贷款的“资本’’的某种百分比的形式。每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就不能将资本看做是一般的、现有的东西,而必须将它看做是代表一般东西的某种特殊的储备形式,也就是货币。如果将100英镑以4%的利率贷出,就是每年有4英镑的利息。又如,一个人如果用于经营的各种货物的资本总额共计10000英镑,并且假定构成此资本额的货物的总货币价值没有发生变化,此人一年从中赚到400英镑,就代表了这笔资本是4%利率的利息。然而,除非他认为这笔资本所带来的净收益会超过按现行利率计算的利息,否则他恐怕不会从事这项经营。这些收益就称为利润。

对于具有一定货币价值的货物的支配权,如果能用于任何目的,就通常被称为“自由资本”或是“流动资本”。

当一个人从事经营时,他一年的利润就是他在当年经营中所获得的收入超过他的经营支出的部分。他现有的设备、材料等资产的价值在年终和年初的差额,依照其价值增减而成为他的收入或支出的一部分。从利润中减去按现行利率计算的他的资本利息(如果有必要,还要减去保险费)之后,所剩下的部分通常就称为他的企业收入或者营业收入。一年中他的利润与他的资本的比率,就称为利润率。但是,这种说法也像有关利息的说法一样,是假定构成他的资本的种种东西的货币价值已经估定了,而这样的估计往往存在很大困难。

每当任何一件东西,例如房屋、钢琴或是缝纫机,被租出去的时候,所获得的报酬称为租金。当经济学家从个体商人的角度来考虑收入的时候,也可以遵循这种做法并且不会有什么不妥。但是,正如现在所要讨论的,每当从个人的角度转到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讨论经营事物时,用租金这一词作为代表从大自然的馈赠中所得到的收入,似乎更加方便。因此,在本书中将用准租金这个名词,代表从机器以及其他人工生产的工具中获得的收入。这就是说,任何一台机器都可以产生一种具有地租性质的收入——因而有时也被称为租金,然而从总体意义上来讲,称其为准租金似乎更合适。但是,我们不能说机器可以产生利息,这样说不合适。但是如果我们使用“利息”这一词,那么所谓利息就不是与机器本身有关,而是与机器的货币价值有关。例如,一台机器价值100英镑,它所做的工作如果一年净值4英镑的话,那么此机器就创造了4英镑的准租金,等于其成本的4%的利息。但是,如果现在这台机器只值80英镑,那么它就创造其自身价值5%的准租金。然而,这一点引起了一些原则性的难题,我们在第五章中再加以讨论。

§3

我们再来考虑一些有关资本的细节问题。资本被划分为消费资本和辅助资本或工具资本两类。在这两类资本之间虽然不能划出清楚的界限。但有些时候运用这些术语还是很方便的。前提是,我们要明白它们的含义是模糊的。在需要明确的地方,我们就应当尽量避免这些名词,并应该有明确的详细叙述。我们可以从以下近似的定义中,知晓这些名词所要表达的区别的一般性概念。

消费资本是由具有直接满足需求的有形货物构成的,就是可以直接维持工人生活的货物,如食物、衣服和房屋等。

所谓辅助资本或者工具资本,是由在生产上帮助实现劳动的一切货物构成的。属于这一类的资本有工具、机器、工厂、铁路、码头和船舶等,还有各种原材料。

但是,一个人的衣服在他的工作中对他当然有所帮助,并且有助于保暖;他从工厂的劳动保护中所得到的直接利益,与他从自家房屋的保护中所获得的直接利益一样。

关于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的区别,我们可以遵循穆勒的观点。流动资本“只使用一次,就完成了将它用于生产的全部任务”,而固定资本“以持久的形态存在着,要经过相应的持久年限才能还原为资本”。

§4

当我们讨论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及支配商品交换价值的原因时,商人惯常的观点便是经济学家最便于采取的观点。但是,当商人研究支配整个社会的物质福利的原因时,就必须和经济学家一样采用一种更广泛的观点。日常谈话可以从一种观点转到另一种观点,而不需要对转变做任何正式说明。这是因为,一旦产生误会,就会很快搞明白,只要提出一个问题或主动进行解释便可消除混乱。但是,经济学家却不可以这样冒险,他必须说明他的观点或者术语用法上的任何改变。如果不加说明就从一种用法转到另一种用法,那么他的进展或许一时平稳,但如果在每一种令人生疑的情况下对每一个术语都清楚地加以说明,那么这样的进步还会更大@。

因此,在本章剩下的部分里,就让我们有意识地采取与个人观点相对的社会观点。让我们研究整个社会的生产,以及可以用于一切目的的社会全部净收入。这就是说,让我们几乎回到原始人的观点,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他们希望得到的东西的生产,以及这些东西的直接用途,而很少关注交换和买卖。

从这个角度来看,收入被看做是包括人类在任何时候、尽可能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而获得的一切利益。从美丽的彩虹和清晨新鲜的空气中所获得的愉悦不能被视为利益,这并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也不是因为把它们计算在内会使估计有失准确性,而只是因为将它们算做利益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使我们的文句变得冗长、讨论烦琐。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也不值得去分别考虑几乎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做的十分简单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等,虽然也有一些人愿意花钱来雇人做这件事情。所以,不把这种事情算做是利益并不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有些喜欢争论的学者讨论这个问题所花的时间实在是浪费。我们把这些小事情排除在外,只不过是遵照“法律不过问小事情”的格言——一个司机没有注意到路上的积水,因而溅了一个行人一身水,这在法律上并不认为是加害于人,虽然他的行为与另一个同样不小心而对他人造成重大伤害的人的行为毫无原则性的区别。

当一个人现在是为自己劳动时,这种劳动就直接为他产生收入;如果他以劳动为别人服务,那他就期待从中获得某种形式的报酬。同样,他过去制作的、获得的任何有用的东西,或是原来制作的,或是获得的人根据现行财产制度遗留给他的任何有用的东西,通常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他的物质利益的源泉。如果他把这种东西用于经营,所得的收入通常会表现为货币形式。但是,有时“收入”这一个名词需要有更广泛的用法,这包括一个人从他的财产所有权中获得的各种利益的全部收入在内,而不论他如何使用财产。例如,可以包括此人使用自己的钢琴所得到的利益,而这完全等同于钢琴商出租钢琴可以得到的利益。即使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日常生活用语也与收入这个词的广义用法不符合,但是习惯上却包括货币收入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收入。

所得税委员们将房主自己居住的房屋也算做是可征税的收入源泉,虽然这房屋只不过使房主直接获得舒适而已。委员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任何抽象的原理,而是部分因为房屋实际很重要,部分因为人们通常以商业态度对待房屋所有权,并且部分因为由此产生的实际收入易于分离和估计。对于他们的征税条例包含和排除的内容里,他们并不要求建立任何绝对的种类区别。

杰文斯,从一个纯粹数学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把在消费者手中的一切商品都归入资本一类,这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些学者却非常巧妙地发展了这种观点,把它当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理,这似乎是判断失误。出于比例关系的真正意义,我们不应该不断列举次要的细节问题来加重工作负担。在平常谈话中是不必考虑这些细节问题的,因为叙述它们会违反通常的惯例。P44-46

序言

当我们谈论现代经济学时,有一个人和一本书是必须提到的,这个人就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而这本书就是马歇尔所著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momic)。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正是该书的最新中译本。

1842年出生于英国克拉彭(Clapham)郊区的马歇尔曾于剑桥大学主攻经济学,毕业后在剑桥任教九年,然后转到牛津大学,1885年回到剑桥大学直到1905年退休。马歇尔是最著名的近代经济学家之一,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研究促进了接下来五十年主流经济学的形成。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不仅扩展和精练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他将经济学从以古典市场经济研究为核心转移到结合人类行为的研究上来。

马歇尔对经济学思想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他推广运用供给和需求函数来研究价格的决定机制,因此现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是马歇尔发现了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与价格移动之间的关系。马歇尔同样对边际效用理论做出过很大贡献。现在人们很容易理解消费者总是试图调整消费水平直至边际效用等于价格这一结论,因为该结论几乎在所有的经济学书籍中出现。以此为基础,马歇尔还将这一结论扩展到价格的需求弹性,并将经济福利分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后人将此称为“马歇尔剩余”。他还用剩余理论来分析税收和价格变动对市场福利的影响。另外,马歇尔对区域经济、工业组织等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研究,这些理论在20世纪后期都得到极大发展。

马歇尔不仅在经济学上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在数学、哲学等方面也颇有造诣。《经济学原理》正是他运用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来分析经济现象并获得经济规律的宏伟作品。他善于利用简捷和清晰的数学方法来获得经济规律,但却尽量用描述性的生活语言来说明他获得的经济理论和分析过程;只有万不得已或面向专家时才用数学公式。这一原则直到今天还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学家们。马歇尔在剑桥和牛津主要教授政治经济学,但他的政治经济学并不是“政治”,而是民生,因为他关心的是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福利条件。这一思想处处体现在这本《经济学原理》中。这种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当代经济学家必须谨记的。

马歇尔从1881年开始着手于《经济学原理》的写作,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本划时代的专著。他后来将该书扩展为包括所有经济学思想的两卷本合集;1890年,第一卷的出版建立了马歇尔为那个时代最重要经济学家之一的地位。第二卷着重阐述对外贸易、货币、贸易波动、税收制度和集体主义等内容。1889年后的20年里,马歇尔致力于完成《经济学原理》第二卷,但是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出版。

本书由六篇,共五十五章组成。第一篇从人类社会活动中归纳出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并定义出经济学的概念和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从这里读者可以看到经济学本身与其他学科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近来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经济学内容的丰富和细化,曾一度被忽视。本书有助于我们重新从经济发展与人类发展规律的关系上来审视近一百年来经济学的发展。第二篇定义了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概念,比如生产、消费、劳动者、必需品、资本、财富等,虽然有些定义与现在的定义略有不同,但这对现代经济学系统的完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篇论述需求及满足,这实际上是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基础,但是本书对需求和满足本身的讨论启发着现代经济学家在此领域的研究。同时本篇还论述了消费在时间上的替代关系,这不仅是现代生命周期效用理论的基础,还是现代家庭或个人投资等金融理论的基础。第四、五和六篇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分析非常详尽。第四篇开始系统地叙述人类活动的最重要的要素:土地和劳动,以及人类创造的要素:资本和组织。土地和劳动是自然赋予人类经济活动的最原始资源,资本和组织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能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本篇分析土地的生产能力,即其“肥力”的特点,并重要探讨人的变化以及组织劳动力进行劳动的规律。第五篇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也是马歇尔对经济学的最大贡献之一,这便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以及价格决定理论。这一篇也使读者从更结合实际的角度来理解边际成本等理论。第六篇将整个经济体及其参与者放入一个系统中,来分析在一个系统中财富分配到各个参与者的机制。除了这六篇五十五章,本书还包括十二个附录来深入讨论一些特别的问题;最后是数学分析方法。

译者翻译此书的目的,并不仅仅因为这本书在经济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也不完全是因为本书的经济学知识,而是因为也是更为重要的,本书体现出的认识和分析经济学问题的思路,这是最近许多经济学著作所缺乏的。经济学家可以通过阅读本书从纷繁的经济理论中重新找到经济研究最初的出发点,并重新获得研究经济问题的动力。普通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自己生活在一个经济活动处处存在并受其影响的社会中,从中认识到被广为研究的经济学理论,而这是其他的经济学书所不能提供的。所以虽然原书的问世已经超过一百年,但它并不过时,相反却依然蕴涵着当今经济学研究和学习所需要的活力,因为从本质上认识经济活动和研究经济规律是该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这也是译者向读者再次推荐此书的根本原因。

该书能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中国城市出版社的吕洪梅小姐,她不仅对本书的出版做了前期的各种准备工作,而且还参与了译本的审阅,借此向她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中国城市出版社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他们,读者是不可能见到本书的。译者之一的周月刚还要感谢其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蔡喜洋、黄华夏、毛浩、苏文婧和王浩,他们参与了本书的部分翻译和校对工作。当然本书一定有翻译或其他方面的疏忽或错误,而这些都是译者承担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周月刚 雷晓燕

2009年9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