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静生活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叶舟博士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静生活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

倡导静生活是应对喧闹痛苦的最佳处方;修炼静生活是走向修身养性的正确途径。

平衡是生命和谐的标志,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石。慢生活只是权宜之计,它并不能真正平衡极端动态的动生活,最多只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只有静生活才能真正平衡极端动态的动生活,才是提高生命质量的最优方案!

静生活观念的提出,是对中国人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反思,同时也是一种健康、积极和自信的生活态度,让生活在“高速时代”的你我他,学会珍视健康,享受生活。

希望本书能如一股清泉,使迷茫在快节奏中的人们,重新思索自己真正想得到的生活。

内容推荐

静生活历来被智者和有品位的人所倡导,它是一种最佳的健康生活方式。

静生活真正的目的是要鼓励人们做事有计划性,清理掉不必要的应酬和耗时项目,工作要抓重点,生活要归于简单,名利要看淡。那些焦虑不堪,被快节奏的生活搞得筋疲力尽的人士,不妨让自己的生活静下来,梳理梳理心情,让工作更有效率,这对保持生活质量、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都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欧美国家也在大力提倡静生活,强调人们把握一定的生活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要给自己留下一些“安静”的生活空间。生命就是时间,健康就是金钱。不必透支健康去拼搏人生。

静生活是现代社会最应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对快节奏生活状态的深度思索。静生活方式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促进项目之一。

静生活追求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动心不动”。静生活观念的提出,是对中国人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反思,同时也是一种健康、积极和自信的生活态度,让生活在“高速时代”的你我他,学会珍视健康,享受生活。

目录

上篇:倡导静生活——应对喧闹痛苦的处方

 一、静与心灵自由

  静者清明——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静者心定——静定安虑得

  静者清爽——心静自然凉

  静者安祥——内心沉稳和坚定

  静者有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二、静与身体健康

  静者长寿——心静命自长

  静者健康——动静节宣,以养生也

  静者致美——美丽从静心开始

  静者贵气——神有余则贵

  静者有方——静心是药更是方

 三、静与事业成功

  静者达远——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者常胜——厚积终会薄发

  静者自得——心静则能品出万物的味道

  静者生智——由戒而定,定能生慧

  静者有威——静生威,威自静

  静者精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四、静与人际关系

  静静地爱——放爱一条生路

  静者无险——治身不静则身危

  静者有德——此心不动是大德

  静者无损——情急招损,性躁无功

  静者为王——得之于从容,失之于急邃

静者简单——静能减少百分之九十的麻烦

下篇:修炼静生活——寻回失落的幸福自由

 一、静心修炼

  静宁修炼——错误都是冲动惹的祸

  净欲修炼——万苦只因欲望起

  静心修炼——一切修为法,皆能落脚生根

  静空修炼——修炼空杯心态

  静随修炼——无可无不可

  静藏修炼——三分露七分藏

 二、静语修炼

  静语修炼——说话要慢条斯礼

  静口修炼——管好自己的舌头

  静忍修炼——小不忍则乱大谋

  静听修炼——聆听恢复人与环境的沟通

  静视修炼——加强我们的注意力

 三、静思修炼

  静思修炼——方法皆从静中出

  静读修炼——静,方能品出书中真味

  静省修炼——不反思者必无大智

  静隐修炼——学会享点清福

 四、静行为修炼

  静坐修炼——静里另有乾坤

  静行修炼——做一位“节约型个人”

  静色修炼——孔子说做人最不易的是“色难”

  静食修炼——学会慢慢地品味生活

  静身修炼——男人要像山一样肃穆和挺拔

  静呆修炼——有时不妨发发呆

  静闲修炼——牵着乌龟去散步

  静眠修炼——像婴儿一样睡得安祥

  静息修炼——能积蓄更好的体能和精神

  静气修炼——百病皆因呼吸起

  静动修炼——动中静是最纯的静

附录:静字诀

后记:静——东方文化之根

试读章节

一个定静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安安稳稳的。

定静,是知识和智慧的独到涵养,又是理性大度的表现。它使人变得大方、聪颖、坦诚和无私。

这里的定,并非坐在一个地方人定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当你的心有定置,方向明确了,不动摇了,坚定了,这就叫定。定了以后人就静下来了。因为心智确定,并不断走近你的本性的时候,人的私欲就会越来越淡,妄念越来越少,心就会静下来。静后能安,安即为佛家的大定。所谓心安理得,你得到了这个理,心就安了。表现在智者身上就能够做到随遇而安。

得道之人,心如明镜,宝镜三昧,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处在这个世界上,既不执著也不欢迎,好的与坏的来了“不将不迎”顺其自然。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有都没有,“应而不藏”此心平静,这样就不会被环境诱惑,不会被物质打垮,不会伤害自己,“故能胜物而不伤”,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人生的一切追求都得从

“止”开始。

知止而后能定。

企业的企字,充分说明了企业的含义,就是一群天马行空的人停止下来,停在某一个地方,停在某一件事上。人不停,就不会有企业。许多做企业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字。试想,一个人居然静都静不下来,还谈什么成功呢。这正如一个人背着一袋种子,到处游走,不知道要撒在何处,连种子都没播,又怎么能指望秋天的收获呢?

种子只有停止在某个地方,它才能吸收大地的能量,展示自己的生命力,根向大地延伸,枝叶向蓝天生长,沐浴空气和阳光,吸收大地的营养,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大多数都是没有止下来的人。一些人心比天高,总在设想着将来会怎样怎样,总相信某个机遇就在前方,他们不愿停下脚步,不断搜寻着一个又一个目标。

其实他们完全错了,他们没有领悟到一个人在任何处境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一个人错过了现在,很可能就错过了一生。许多人后悔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时没有止于一事,终致万事蹉跎,一事无成。 许多人是干一行,厌一行,总瞧不起手头的工作,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平凡的事业上有所成就。殊不知,世上只有小的人物,没有小的事业。每个人都只能在某一个岗位干出点成绩,都只能是整个社会大机器的一颗螺丝钉。从这个意义上说,找准自己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不止不受。

不止于一处,就不能接受一切。要想发财,那么,就得听致富者传道授业,就得分析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就会有许多东西要听、要看、要问,就得接受许多与致富相关的内容。准备开店,就要接受有关店面经营的培训,就得参考麦当劳店面选址的技巧,就要研究那些赚钱店面的个性化店面设计,就需要了解顾客的购买心理。未打算开店时,这些都是你毫不关心的事情,一旦你想要开店,你就会对开店的有关事项了解得一清二楚,这一切都只因为你止于开店,否则,你会依然如故,对开店一事毫不关心。

有些人对某个方面有惊人的记忆力,而对某—方面却相当健忘,这都是因为关注的焦点不同而已。我们来到一个团队,要想融人这个团队,那么,就得接受团队已有的一切,无论是办公条件,工作环境,还是性格各异、爱好不同的员工。你不仅要接受每个人的优点,还得接受每个人的缺点。  不止不在。

浮萍不生根是由于它不止于一处,所以到处漂泊。青松止于山崖,所以挺然屹立,烈日炎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葱葱。

某人虽然学了厨师的手艺,但却总瞧不起手头这份苦力。正因为有了这种情绪,有了这种不安定的心态,所以,他心总是不在工作上,不是将菜炒煳了,就是把盐放多了……这都因为他有一颗摇摆不定的心。

总之,人只有止了,才能定,才能安,才能虑,才能得。止为总发源,止不下来,一切都没有基础。不止,是一种无果人生;不止,是一种虚幻人生;不止,是一种失败人生!

止虽一个字,却是在这个时代寻求真正快乐的前提和基石。有些人吃饭不知饭味,交友不知友味,工作无所事事,虽然经历了,但最重要的部位——心灵,却从来没有经历过,因为它始终不在,没有止在正在着手的事物上,心灵不止,心总是在外。

一个心不在焉的人,一个身心分裂的人,一个有口无心的人,怎么会爱上手头的工作呢?怎么会在意别人呢?又怎么会讲出发自内心的话?怎么会活在当下的无限喜悦之中呢?

说来说去,人生要想有点成就,你就得先止下来,只有止下来了,你才能安定。

定,一是心定,二是身定,三是神定。若只有身定,而心神不定,那么,你是痛苦的,烦恼总在你左右。

定后才能与万物有关。不止不定,世界与你全无关系。你止于教育,那么古今中外的教育方法就与你有关;你止于卖牛奶,那么全球关于牛奶的信息都与你有关;你止于发明交通工具,那么全世界关于代步的工具都是你研究的对象;你止于管理,那么所有的组织行为、企业运营都是你的分析范围;你止于营销,那么所有宣传方式都是你参考的模式……

世界是一个多角度的世界,如果不切人一个角度,你永远只是一个旁观者。

巴菲特说:“当球还在投手的手中时,我从不左右移动,只有当机会来临时才动作。”心不定,怎能做到这一点?

航天员都是从战斗飞行员中层层选拔出来的,通过率只有千分之一,十分残酷。选拔航天员有一个重要原则:“心定”。因为“心定”才能胜天。

航天员的“心定”有两个层次。

(1)要么人选,要么等待。在航天员的选拔中,只有“人选”和“等待”两种状态,而没有中间项。一点点的差距就意味着被淘汰,航天员的选拔可谓残酷,而人生的竞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间状态只会令人丧失斗志,而不给自己留“退路”,往往令你愈挫愈勇!

(2)心态稳定。在决定上天梯队的最后5小时,心态稳定才是制胜关键。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航天员层层晋级选拔,一时的胜利或失利并不意味着最终的成败。人生同样可能大起大落,当你取得一次成功,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永远有新的挑战和机会在前方等你。“神六”选拔航天员时成绩出色的聂海胜虽然最有希望进人“神六”,但他还是归零心态,从容地接受考核。而黑马费俊龙则是厚积薄发,抓住机会在最后的竞争中成功胜出。P12-15

序言

静生活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

倡导静生活是应对喧闹痛苦的最佳处方;

修炼静生活是走向修身养性的正确途径。

平衡是生命和谐的标志,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石。慢生活只是权宜之计,它并不能真正平衡极端动态的动生活,最多只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只有静生活才能真正平衡极端动态的动生活,才是提高生命质量的最优方案!

对于养生来说,静极生动,只有心静下来,驱除杂念,无思无想,元气才能自行畅通,流经百脉。如果用意志支配精气,必然破坏气流的正常秩序,扰乱它的正常运行,乃健康长寿之大忌。

养生之道最宜心静神清。心不静,则意不定;意不定,则神不凝;神不凝,则心必粗暴、强硬,必冲突多多,痛苦烦恼。

著名作家、国际文学奖获得者、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候选人昆德拉说:“事业成功而又健康的关键,是每周一小休,每月一中休,每年一大休。”

著名作家金庸说:“乐观豁达养天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有动有静,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平衡。我的心很静,无论遇到什么都心如止水,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

静生活不是支持无所作为,而是让人们在动荡不安的生活中找到平衡。当然,工作很重要,但闲静也不能丢,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所以才要学着停下脚步,静下心来,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人们感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寻求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直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

君不见,有多少“成功者”英年早逝。据报道,我国七成知识分子处于“过劳死”的边缘,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正在透支自己的健康。另外,有一项调查显示,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其中71.1%的人称“精神高度紧张,压力特大,已接近崩溃的边缘”,是让他们着急上火的主要原因。

德国著名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说:“静生活与其说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人们哪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谛”。物欲催促着我们的脚步,时光一如既往地分秒流走。我们的人生看似一些方面丰富了,而另一些方面却日益贫乏。我们没有时间去享受温暖的阳光,我们没有耐心去观察一朵鲜花的盛开,我们没有兴趣去感受一阵微风的轻拂,我们没有心情去体会闲暇的时光。

在繁忙到令人窒息的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省自我生命的价值。我们有没有想过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放慢步调的生活,其所带来的回报,也许比事业成功和社会地位更有价值。

在早已解决温饱的今天,简简单单,自自在在,未必只有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享受得到。忙,是对的,但超负荷的忙或无事忙,就会让我们的心很累,甚至会累出病来。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忙碌是被迫的,我们强加给自己的东西,实在太多,而自我的本性,却早已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埋没。

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抵押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如今,忙,特别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带来的伤害,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那种不眠不休的工作其实是一种自杀式的生活方式。

静生活历来被智者和有品位的人所倡导,它是一种最佳的健康生活方式。

静生活真正的目的是要鼓励人们做事有计划性,清理掉不必要的应酬和耗时项目,工作要抓重点,生活要归于简单,名利要看淡。对于那些焦虑不堪,被决节奏的生活搞得筋疲力尽的人士,不妨让自己的生活静下来,梳理梳理心情,让工作更有效率,这对保持生活质量、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都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欧美国家也在大力提倡静生活,强调人们把握一定的生活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要给自己留下一些“安静”的生活空间。生命就是时间,健康就是金钱。不必透支健康去拼搏人生。

静生活是现代社会最应倡导的健康生活模式,是对快节奏生活状态的深度思索。静生活方式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促进项目之一。

静生活追求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动心不动”。静生活观念的提出,是对中国人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反思,同时也是一种健康、积极和自信的生活态度,让生活在“高速时代”的你我他,学会珍视健康,享受生活。

希望本书能如一股清泉,使迷茫在快节奏中的人们,重新思索自己真正想得到的生活。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我的朋友、中国著名学者欧阳君山(《天下事》的作者)发给我的大量有关“静”的资料及多次当面教诲;另外,本书引用了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键性观点和资料(有个别资料没有找到作者的名字,未能一一署名,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呈上相应稿费及样书),没有他们的珍贵资料和成果,是不可能有本书出版的,也是不可能给读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人生福音的。在此,请允许我献上真诚的感谢!

叶舟 写于北大资源东楼

后记

静是一切智慧的开端!

不静,不可能有真智慧;

不静,不可能有独特的见解;

不静,不可能把握问题之根本。

古往今来的智者,无一不是从静定中获得大智慧,无一不是从静定中达到天人合一,无一不是从静定中参透了世界的奥妙之所在。

“静定三昧”是百家立说之根基。不知静,必不能深入任何学说之奥妙;不修静,必不能得转乾坤于掌上之能量。因此,无论你在哪个行业,若要成就一番伟业,若想卓尔不群,那就得从“静”这个字人手。

这并非笔者故弄玄虚,有历代大师的亲身感悟为证。

《易经》上说:“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老子以致虚极,守静笃为教,以“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训”为基点,并极力主张“清静无为”“清静为天下正”“无欲以静,天下将身正”。他还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牝常以静胜牡。”所以他说:“胜天下之至动者以静,制天下之至变者以定。”静则自定,定则自静。

道家认为,体道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庄子更有“坐忘”和“心斋”之静定功夫。首先是“心斋”:“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然后是“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也就是忘却天地万物的存在和自我的存在,从而与天道混同为一,做到“朝彻”,达到“见独”的境界,最终“得道”。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一内圣外王之心学,是儒家学说主张静学的最佳说教。

孟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不动心。”“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他显然也主张立德修业、内圣外王之功,均须由此一“静”字法门进入。

佛家则更强调静修功夫,天台宗的修止观,禅宗之修禅定,以及其他一切诸法,无不以修静定为中心主旨,方能开悟成佛。《圆觉经》中说:“诸菩萨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其戒定慧之学,都无非是以“静”为本。三藏十二部佛法,都不外乎以静字为人门。

《中庸》中说:“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之谓和。”这个未发之时就是静。所以我们常说,善恶是非生于动,人我利害生于动,能不动心,方为圣礼。圣人教人“静坐澄心” “默观本性”,皆在收拾内内外外,于“寂然不动”中,性体自现,心体自明,虚灵自生,神光自耀,一了百了,一通百通。

《心经》开篇就说:“观自在菩萨,一个人要开悟,首先就得静现自我,就得认识自我,否则,就不可能明心见性。”

古圣说:“养心莫善于静。”静则无欲,无欲则刚;静则无念,无念则定。心无时不动,无时不外驰,无时不散乱,故孟子以“求放心”为教。

《清静经》中说:“夫人神好清,而情挠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没有“寂然不动”,就不可能达到“感而随通”。

另外,中国武术中的站桩,印度的瑜伽术,以及音乐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茶道等诸多行业的发展与完善,都莫不是从静字人手。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若非深入道者,是不可能讲出这句话的。一个人淡泊宁静的品德,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操守,以及毁誉不计、成败不忧、生死不变的气节,均须自静养中培养。唯宁静才能淡泊,唯淡泊才能虚灵,唯虚灵才能致博大与高明。

朱熹教人“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明代学者吕坤在其《呻吟语》中云:“造化之精,性天之妙,唯静观者知之,唯静养者契之,难与纷扰者道。”

写《菜根谭》的洪应明说:“从静中观物动,向闲中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由此可知,静为百业之根,静为东方文化之根。由此可证“静学”之妙用,小而施之于身心性命,身心则和谐;大而施之于家国天下,则无事不成。

世界上有两种哲学观,一种是主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种是主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前者是显而易见的,万物都似乎在运动,不证自明;后者主静则不易被人发现和理解。

后者强调世界是不变的,也是不动的,变的只是表面现象。关于这一西方有能量守恒定律为证,世界的总能量是不变的,构成万物的本质是不变的。

历代大师都是因为发现了不变的本质后才开悟的,才干出一些成就的。不知静,百业不可兴,万事皆难成。

本心、本性,就是不动的本质。一个人一旦发现了不动的本质,而且能做到不动,那他就必定能通达万物,应变万事。本心不动,那么善恶是非分别等诸念未起,喜怒哀乐爱憎等诸情未发。

此时之心,心无其心,寂然不动,虚灵不昧。人为万物之灵,亦为万物之主宰,故谈人生修养,首先就得谈修心,而欲修心,则必先从“静”人手,否则心难修,事难成。

《庄子·逍遥游》里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要想做到“逍遥”,你就要“无己”“无功”“无名”。也就是你要忘掉一切外物,连自己的形骸也忘掉。庄子认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才算逍遥游,才算是心灵的净化。

一个人一旦敢于去面对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实现内心的自动净化,达到“无己”的境界,实际上是把自己作为自然界的一个分子了。与整个宇宙比较起来,人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认识到这一点,人世间的纷争、贪欲、利欲、色欲,也就不会去斤斤计较了,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面对难填的欲壑,我们应尽量享受已有的,这就是一个心灵净化的过程。这样生活就会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一年365日,日日太阳都是常新的。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自我放逐,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

心散则收之,收拾向里,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外不入内,内不缘外;使此心无思无虑,无意无念,无欲无作,则寂然澄然,真体独露,而得见本心。

静学有如下逻辑:解静→悟静→致静→证静→得静→恒静。

静看起来是消极的,而实际上并不消极;看起来是无用的,而实际上是有大用的。一切大智慧、大彻大悟、大机大用,都应从“清虚灵明、寂然不动”中来。就成功卓越来说,一切成事之道都得从静中来。自古以来,许多成大事业者,尤其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无有不致力于静修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静?

寂然不动日静,无声无息日静,一念不生日静。静与动是辩证的两个方面,没有动,也无谓静;没有静,也无法言动。但在人人都知道动的世界之中,了解“静”,笔者认为更为重要。  因为心能静才能虚灵不昧,才能感而随通;不染一尘,方能清明澄澈;神慧潜光,方能普照无遗;空无一物,方能圆通无碍;寂中自运,方能用之无穷。

静能至内圣,能达外王。在动与静中,动力有限而静力无限,动能可量而静力不可量;动则趋死而静则滋生。天地之所以生生不息,其潜能与动力,莫不自静中养,不静则死!

动灭静存,动死静生。对此,有一副对联:“苦恼皆从动中出,德智须向静中求。”

静观人生与动观人生之区别,正是东西方文化区别之根本。在两种人生之中,“静观”其实高于“动观”。可如今世上刚好相反,“行动人生”凌驾于“静观人生”之上。

当然笔者不是在此否定动而独倡静,只是在动的世界中对那些疏忽了静的人多点关于静的提醒,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达到人生的动静平衡。在动静平衡之中,人就能上承千代之统,下通万世之变,就能以合同天人,达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境界,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无生而无不生。无有而无不有,无用而无不用。 那么怎样修炼“静”功呢?一是随时静;二是随地静;三是随事静;四是静中能静;五是动中能静;六是无事能静;七是有事能静。

面对现实,我们要拼命学习,努力工作,筹划着自己的前程。生活就像行驶在大海中的小船一样,随时会出现危机,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将船驶向避风港,让忙碌的心绪放松一下,让心灵静一静。

也许你的人生旅途一帆风顺,你的忙碌有丰硕的收获,但即便如此,也应该静下心来,总结一下你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确立下一步的目标。

也许你心情郁闷,压力重重,收获不多,那么更应该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找准“病因”,调整心态,振奋精神。

也许你对未来迷茫,为前途担忧,那么更要静下心来思考,以便悟出人生的真谛,明白内心的需要,选准前进的方向,昂首阔步向前进。

冷静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品质,是一种方向性智慧,一个人只要能坚守这种品质,不被四周的干扰所左右,就能直抵目标。一个人的修养没有比能及时掌控自己的负面情绪更伟大的了,这是一种意志力的胜利。

静是人生的成熟。谁有力量抵挡安静的语言?谁有能力压倒安静的眼神?静则生慧,静则生智。一个人能不能“智慧”就要看他是否“静”得下来。“静”是稳,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猛虎踯于后而魂不惊。 “静”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一个人的成熟与否,遇事越冷静、沉着,离成功也就越近。冷静地正视失败,冷静地分析形势,冷静地权衡利弊,冷静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危机后的成长就有了必备前提。

总之,静定之学,乃通向一切学问和事业的敲门砖,是一切智慧之根源。笔者认为,静是东方文化中最高深最基本的学问。

记得有位大师说过,这是一个充满喧嚣和不安的时代。在这时写一本书来谈论心灵的宁静,也许有些让人感到惊讶。在此之前,关于如何保持心灵的宁静,我们讨论得并不多,而一般的读者对于这样的主题更是知之甚少。所以,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来清晰地阐述这个问题,能真正对现代人有所帮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笔者尽力从全新的角度来加以诠释,正是这种全力以赴让我感到坦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7: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