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发现了60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中这种话语的纠缠与博弈,显示出意识形态中的变化趋向。书中包括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话语轨迹、历史语境下纪录片形态的变迁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真实的背后--中国电视纪录片话语分析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邢勇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发现了60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中这种话语的纠缠与博弈,显示出意识形态中的变化趋向。书中包括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话语轨迹、历史语境下纪录片形态的变迁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揭示出了我国60年来媒体与社会互动的深层次的关系:电视纪录片由纯粹官方话语到官方话语的号召与精英话语的启蒙宣传共同构筑的意识形态,再到原有的话语与新兴的话语交织、融合,体现了日益强大起来的平民话语与原有的各种话语在市场体制下的重新整合。 作者发现了60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中这种话语的纠缠与博弈,显示出意识形态中的变化趋向。尽管我国社会话语与意识形态的变革不是单纯电视纪录片所能呈现的,是众多媒介形式与各种文化合力的结果,但是从电视纪录片这一视角也可以清晰地揭示出这一变化的轨迹与中间各种因素的争斗。这样,作者就在话语框架理论下建立了一种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新的解读模式。 目录 序 绪论 一 电视纪录片:一种特殊的社会话语 (一)话语与现代传媒研究 (二)作为载体的电视纪录片 二 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模式 (一)话语理论 (二)话语分析及其在中国电视纪录片中的实践模式 三 中国电视纪录片:历史与研究现状 (一)关于中国纪录片发展史的研究 (二)关于纪录片话语的研究 四 问题与意义: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价值旨归 (一)问题与思路 (二)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 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话语轨迹 一 1958~1979年:新闻纪录片的时代 二 20世纪80年代:国家振兴语境下纪录片的崛起 (一)军事题材专题片 (二)大型电视纪录片 (三)政论性纪录片 (四)纪录片栏目 三 20世纪90年代:多元话语众声喧哗中的纪录片探索 (一)主流纪录片 (二)精英纪录片 (三)大众纪录片 四 21世纪:盛世中国的呼唤与向主流话语的回归 (一)2001~2002年 (二)2003~2004年 (三)2005年 (四)2006年 (五)2007年 五 专题片与新纪录运动 (一)专题片 (二)新纪录运动 第二章 历史语境下纪录片形态的变迁 一 左倾思潮影响下的纪录片形态 (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二)“大跃进”及其纠正 (三)“文化大革命” 二 改革开放浪潮中纪录片理想主义的勃发 三 传媒市场化及向大众文化的转型 (一)传媒市场化与传媒体制的选择 (二)从精英走向大众的电视文化 四 话语的多元共生与载体平台的变革 (一)多元交融的电视文化 (二)电视媒介面向市场的一系列改革 第三章 纪录片变迁历程的语态分析 一 官方话语的一枝独秀 二 官方话语与精英话语的蜜月期 (一)大型电视纪录片的兴起 (二)政论性纪录片的探索 (三)电视纪实栏目的萌芽 三 大众文化时代多元话语的碰撞与交融 (一)政治话语的大众化 (二)大众话语的异军突起 (三)偏居一隅的精英话语 四 主流话语语态的回归 (一)多元建构和回归主流 (二)DV的大众化 (三)用精英的视角纪录现实 第四章 纪录片变迁历程的语义分析 一 极左时期的政治婢女 (一)文本:主题先行,声画剥离,风格单一 (二)话语实践:小众传播,灌输,传播效果差 (三)社会实践:政治权力主导,为政治服务 二人文精神的恢弘复归 (一)文本:画面加声音,单声道与多声道,追求美而忽略纪实 (二)话语实践:民族精神,系列播出,专题模式 (三)社会实践:政治话语与精英话语的统合 三 平民时代的纪实空间 (一)文本:回归纪实 (二)话语实践:群体化创作,栏目化播出 (三)社会实践:文化变迁,关注百姓生活 四 崭新世纪的多元追寻 (一)文本:故事化,真实再现,题材开拓 (二)话语实践:娱乐化,频道化 (三)社会实践:主旋律,社会责任 第五章 纪录片运作的权力机制分析 一 大众传媒与话语操控 (一)传媒话语:权力的眼睛 (二)传媒规训:文化的领导 (三)纪录片表现:艺术场的法则 二 策略转换与幕后推手 (一)受众定位与策略转换 (二)空间转换与看不见的手 三 话语格局与权力类型 四 文化重构与价值再造 (一)当代中国文化类型的重组 (二)纪录片类型分化与多元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