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第1版的部分章节做了如下调整:第1版的第四章植物营养物理化学及其他研究方法,将调入其他有关专业课程中。第五章植物营养的生物数学统计方法,调入第2版第四章植物营养的施肥(经验)模型方法。第七章植物营养的核技术研究方法,由于不少院校核技术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环境保护日益加强和核实验室从分散到集中管理并严格的监控,防止核实验材料、废料的泄漏、扩散、污染,再加上今后本科大学生就业的去向主要是基层生产、农业推广、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不需要掌握复杂的核技术理论和方法,因此在教学大纲的修订中取消了本科大学生对核技术的选修要求。建议在有条件的个别院校中对科研课题有需要的少数博士研究生对核技术方法作一些基本训练。第1版的第七章仍可作为参考用书,为此第2版教材中全部取消了第l版第七章的内容和方法。
绪论
一、近代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的进展
二、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的内容和课程要求
第一章 植物营养的培养研究方法
第一节 培养研究的特点、种类及发展概况
一、盆钵培养研究方法
二、植物短期培养研究方法
三、控制培养条件的其他生物研究方法
第二节 土壤培养研究方法
一、土培试验的任务
二、土培试验的技术
第三节 溶液培养研究方法
一、溶液培养研究的特点与任务
二、配制营养混合液的原则与依据
三、常用营养液的种类
四、营养液的配制
五、溶液培养的准备、播种与管理
第四节 砂砾培养研究方法
一、砂砾培养的特点与任务
二、砂砾培养的准备工作
三、装盆和播种
四、试验期间的管理
第五节 控制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研究方法
一、隔离培养试验
二、流动培养及更换培养试验
三、灭菌培养试验
四、渗滤水研究方法
五、幼苗法
第六节 植物营养培养室的建立
一、培养室的结构材料
二、培养室的组成、设计要求与类型
三、植物营养培养室的使用与管理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植物营养的田间研究方法
第一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方法的概述
一、田间研究方法的特点
二、田间研究方法的类型
三、田间研究方法的进展
第二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的方案设计
一、一些基本概念
二、试验方案设计的原则
三、几种常用试验方案的设计
四、试验方案的评价
第三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的方法设计
一、试验方法设计的原则
二、设计内容
三、几种常用的试验方法设计
四、试验方法设计的选择和应用
第四节 植物营养田问研究的实施
一、试验地的选择和准备
二、试验的布置
三、田间管理与观察记录
四、收获和考种
五、分析样本的采取
第五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一、析因试验资料的整理
二、回归分析试验资料的整理
三、多点分散试验资料的整理
四、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资料的整理
五、试验异常数据的判别和处理
第六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成果的示范推广
一、大田示范试验的意义和特点
二、大田示范试验技术
三、数据分析
四、成果推广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统计方法
第一节 误差
一、总体与样本
二、真值与平均值
三、误差的概念、种类及产生原因
四、集中性与变异性的度量
五、随机误差的分布
六、置信限与置信概率
第二节 统计假设检验
一、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二、t检验
三、百分数的假设检验
四、卡平方(x2)检验
第三节 方差分析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常用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第四节 回归分析
一、回归分析的概念
二、直线回归
三、多元线性回归
四、多项式回归
第五节 相关分析
一、直线相关
二、多元相关与偏相关
三、通径系数与通径分析
第六节 协方差分析
一、协方差分析的意义
二、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植物营养的施肥(经验)模型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念与进展
第二节 施肥(经验)模型的类型
一、线性模型
二、非线性模型
三、施肥及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
第三节 施肥模型的研究
一、应用于施肥模型研究的近代回归设计
二、施肥模型的选建与检验
第四节 正交趋势模型
一、正交趋势模型的原理
二、正交趋势模型的应用
第五节 肥料多点试验的聚类研究
一、按土地基础生产力水平归类
二、动态聚类法
第六节 土壤肥力的模糊评判
一、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二、模糊评判步骤
三、土壤肥力综合评判实例
第七节 施肥决策的田间校验研究
一、校验研究的试验方案
二、校验系数A的计算
三、校验实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植物营养模拟(机理)模型研究方法
第一节 植物营养机理模型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模型的种类、定义与建模基础
二、建立机理模型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植物养分吸收模型
一、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养分吸收模型
二、没有竞争的简化根系吸收模型
三、有竞争的单根根系吸收模型
四、有竞争的简化根系吸收模型
五、全株植物生长和吸收模型
第三节 养分吸收动力学与吸收模型
一、Michelis-Menten方程
二、其他吸收动力学模型
三、主要营养元素养分吸收动力学模型
第四节 田间土壤溶质运移和作物生长模型
一、大田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发展
二、单一栽培作物模型(模拟单种作物模型)
三、混作植被的养分吸收模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根和根际的檀物营养研究方法
第一节 根系的研究方法
一、引言
二、研究概况
三、几种常用的根系研究方法
第二节 根分泌物的研究方法
一、根分泌物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二、根分泌物的研究概况
三、根分泌物的收集和提取方法
四、根分泌物的分离与测定
五、几种典型的根分泌物研究方法
第三节 根际的研究方法
一、根际的定义
二、根际环境的研究概况
三、根际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方法
一、引言
二、丛枝菌根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些常用的曲线方程及其图形
附录2 一些常用的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