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叶曼的思想自传,汇通儒释道的人生大智慧。继《世间情》一书后又一佳作,大陆首次隆重推出。
叶曼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妇女杂志主编,并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其丰富的东方与西方人生经历、通达的处世态度与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爱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标与问题的抉择上,为现代人传道解惑。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了解,更让她成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良友明师。叶曼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智慧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曼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叶曼的思想自传,汇通儒释道的人生大智慧。继《世间情》一书后又一佳作,大陆首次隆重推出。 叶曼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妇女杂志主编,并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其丰富的东方与西方人生经历、通达的处世态度与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爱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标与问题的抉择上,为现代人传道解惑。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了解,更让她成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良友明师。叶曼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内容推荐 智慧二字的组成,是日知而心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真正智慧的人,深知人性,了之人生,所以方能宁静淡泊以处事,忠厚仁义以待人,便成为众望所归的大好人。 有真智慧的人,方能使人生真平等,真自由,真幸福,真圆满。有真智慧的人,他的一生消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俗话说:“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待自己,我们便如何去待别人。”这便是“智慧人生”。 目录 叶曼介绍 国学大师叶曼与书的一世情 劳碌命 智慧人生 第一辑 让美充盈我们的人生 美化 如何美化人生 人要衣装 吃在中国 房屋布置 一笑一少,一怒一老 驻颜无术养生有道 谈读书 闲出来的毛病 礼多人不怪 第二辑 为了更和美的家 订婚 结婚 离婚 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只羡鸳鸯不羡仙 性教育 万世母仪 养不教 色难 第三辑 做有智慧的女人 家庭主妇 男女平等 中国的女性 现代女性的心事 做一个有智慧的女人 第四辑 境界的提升 大德日生 苦与乐 命与运 生与死 晒衣服 与现代人谈仁 试读章节 第一辑 让美充盈我们的人生 美化 出国考察游历的人士回来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触:我们需要美化。可是说起美化,我们总有些趑趄不前,因为美化使我们联想到两件事,第一美化是要花钱的,第二美化是并非急需和实用的。如此联想,美化便多少带有一种奢侈浪费的气息,我们是个提倡节俭实惠的民族,我们又是穷怕了的,所以大家潜意识里,认为美化虽然不算罪恶,至少也接近罪恶的边缘。 美化既不会由大众做基础去推行,于是便由少数暴发户垄断了。这些暴发户,把房子布置得如同好莱坞的中国布景,把自己打扮得如同戏台演员,金玉绫罗家私装饰,闯进眼帘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金钱、金钱、金钱。而他们却自诩已经糅合了古今中外之美于一身。其余的绝大多数人,则尽可能地在衣食住各方面,充分表露出邋遢、委靡、肮脏,以标榜俭朴无华的德行,不耻恶衣恶食的土风,还有那破落大家的不羁气派。 这两种人在花钱和审美两方面,都有根深蒂固的病根。暴发户一定要花大价钱买贵东西,不贵不过瘾,他们不是购买货物的本身,而是购买它们的价格。他们家中的一草一木,阿猫阿狗,都要有个名堂,说得出渊源家谱。他们把钱成把地送给外国商人,或孝敬古董贩子,将一些无法糅合、铜臭遍体、毫无个性的高价商品,填塞充满每一个角落空隙里,使人如同置身于一个用黄金美钞装点的博物馆中。他们的衣服首饰也是一样,只要求花样翻新,价格出众,来自海外:不管颜色款式,一股脑儿往身上堆。他们的饮食也吃的是钱,大鱼大肉,鱼翅海参,不管吃来是否受用,只要摆在盘子里的代表着金钱,便也就踌躇满志了。连看病吃药也都挑选最贵的,认为便宜的医药治不了病,他们相信美化是金钱买来的,钱可以买得一切。 这种美化是金钱买来的风气,由朱门一直吹进柴扉,深深地印入一般人心中,于是大家被引入另一极端的观念中,认为美化既非生活必需,又是非钱莫办,便把它列入了浪费奢侈一流,在提倡节俭的大帽子之下,凡是可以使生活美化的东西,一概列为奇技淫巧,美感便这样被我们打入了十八层地狱。一般人挑最便宜的买,只要便宜,不管质地,不论实用,更遑及美观?于是墙角空隙中填满了用之不得、弃之可惜的破铜烂铁。其实常常只要再多花少许钱,多用几分心思,便可置办比较实惠、比较美观的什物。但是大家贪便宜地宁可将就凑合,于是粗劣俗丑的商品,便在节俭德性的掩护下,盘踞在一般家庭中。我们在人家家中看见的是美女月份牌,跛脚的八仙桌,缺了嘴的痰盂,七歪八扭的门窗,剥蚀尘封的墙壁,刺目的印花窗帘和桌布。在公共场所看到的是褪色的乌黑建筑,摇摇欲坠的楼梯,痰唾碎屑满处的地面,当街开盖的粪车,污黑刺鼻的沟渠,流着鼻涕不穿裤子的小孩,整日穿着睡衣睡裤的大人。在这些龌龊一片中,突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现一位描眉打鬓,脂粉盖脸,头发烫成洗衣板子,满头满手珠光宝气,身上紧绷着绣花绣珠的亮光缎子,脚上踩高跷似的拐着高跟鞋的女人,在此情此景的强烈对比之下,我总有欲哭无泪的悲哀。再加上无论贫富平等共有的一切习惯,说话像打架,寒暄像叫操,横冲直撞像奔丧,另外再陪衬上高声播送毫无音乐气氛的无线电。这些声声色色,成人安之若素,孩子生于斯,育于斯,教于斯,将更不知美化为何物了。 我们的确是有根基的大破落户,让我们翻阅一番祖宗的旧账吧!我们的建筑庭园闻名世界,我们的陶瓷刺绣驰誉全球,我们的装潢意境幽远,我们的诗歌情致雅逸,我们的人物雍容中节,我们的礼仪泽被八荒。而今呢?我们臭沟人家绕,杂草满阶生,在机器的噪音、烟煤的浊气、尘灰盖天、杂屑满地中,不是奄奄泄沓地活着,便是嚣张暴戾地动着。我们忘记了竹篱茅舍苔痕侵阶的幽美,窗明几净纤尘不染的洁美,蝉鸣树间蛩泣隅角的静美。我们却以为凡是美都是金钱买来的,其实一切的美,都是清高的心情融化出来的,而这种心情却可以培育。 当一个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时,我劝他先把自己打扮起来,我不能想象一位蓬头垢面、连睡衣都不肯换下,、鞋子都不愿穿上的人,会对身外人,身外物,还有多少兴趣与感情?许多人向我诉苦抱怨,不是说受人歧视,便是说了无生趣。我毫不同情地告诉他们:活着是为自己,活着也靠自己,生趣弥漫天地间,抓来就属于我,丢掉便连自己也成了行尸走肉。我们能把自己的心美化了,自己的环境美化了,箪食瓢饮,茅茨土阶,都会变得生意盎然,妙趣横生。 P3-5 序言 国学大师叶曼与书的一世情 初见先生便被老人全身散发出的气质和魅力所吸引,若不告诉你她真实的年龄,你永远猜不准。看上去只有七十岁的先生让人感觉到一种年轻人才有的活力。先生讲课时,思路清晰,典故信手拈来,语速不快不慢,古奥经典娓娓道来。有人介绍说,老人家一辈子走过了大半个世界,一直在演讲,一直在传授中国文化。 据了解,先生旅居美国多年,上个世纪60年代为传播中国儒、道、释三大文化在台湾成立“文贤学会”。7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成立“文贤书院”。每周六免费开讲《四书》、《道德经》、佛教经典等课程,身体力行,为海外侨胞讲说中国文化,期待能带动修心向学的风气。 经史启蒙的童年 据了解,叶曼先生的开蒙书是《左传》,童年时每周还要学对对子。这使她对史书和文字音韵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据先生讲,五岁时,父亲教她读一本当时的幼儿国文,从人、手、足、刀、尺开始。有一次,当讲到“窗前阶下,红花绿叶”一课时,幼小的她忽然把它改为“窗前阶下,绿叶红花”,并且倔强地坚持己见。起初,父亲还温和地指示书本,让她认字。但幼小的叶曼却坚持说“绿叶红花”。父亲最后发了脾气,抄起床边的床帚打了她,她依然倔强。适逢叶曼的外祖母来家探访,看到父怒女啼,护孙心切,责备父亲,把她抱走。叶曼先生说,至今回想起来,这是她平生唯一挨的一次责打。打过之后没多久,父亲走过来,小叶曼以为父亲又要打她,所以既怕又不敢跑。不料父亲抱起小叶曼,让她坐在腿上,还教给她一首诗,至今印象深刻:“远看一群鹅,扑通跳下河,白毛浮碧水,红掌踏青波。”幼小的她高兴地说:“好美啊,这么多颜色!”父亲紧抱着她说:“我的宝贝!”自那之后,每日教她背一首诗,从五言律诗到歌行体。 几近百岁,至今回想起来,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书是《易经》,理由十分简单,因为它启发了先生对生活的看法——世事无常,永远在变,使她终身受益。 一生难忘北大情 那个年代,叶曼听过课的北大教授,个个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家:“钱穆先生讲‘通史’,不但小礼堂挤得满满的,窗台上都坐满了人,好像北京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听他讲‘通史’。钱穆没有讲义,也没有参考书,也不写黑板,穿长袍,就这么随口讲。闻一多先生讲‘楚辞’,胡适之先生讲‘中国哲学史’,还有陶希圣先生讲‘古代社会思想史’,这些都很精彩。”先生回忆她就学时的北大,是不可想象的自由,那时考试很少,题目常常出人意料,但是若真正仔细听讲,了解了便一定会名列前茅。 回忆起青年时代的几位名师,叶曼先生讲:“胡适先生,是位蔼蔼君子,讲课慢条斯理,从不哗众取宠。他推崇历史,他说一切课程教授的都是历史。闻一多先生,才华横溢,是位风雅才子。讲起屈原、宋玉,仿佛他们再世。他讲书,悲愤又风流。”南怀瑾先生,则是叶曼先生中年时拜识的一位在家老师。他学富五车,教学严厉,责备多于奖励。记得第一次上的课,就是《楞严经》,这令她惊喜得夜不能眠。于是追随他听了一遍半《楞严经》,又帮助他译成白话文,自此她专心学佛至现在。 不久前,叶曼先生推出她在大陆的首本书《世间情》,书中文章是从她当《妇女杂志》总编辑时一个名为“叶曼信箱”的专栏中选出来的,为读者所称颂。专栏持续了二十五年,一直到该杂志停刊。在《世间情》一书中,叶曼先生为深受世间情所困的女性朋友指点迷津,句句浓缩了人生处世的精华,一问一答,亲切自然,对女性朋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关爱情与职场、是非与家庭、处事与为人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理性的诠释和实用的建议,为女性朋友提供了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等处世经验,深入浅出,解惑答疑,慰藉心灵,充满了人生无价的生活智慧。 绝不可一日无书 先生一生阅书无数,晚年的她,读书早已成为习惯,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先生说现在每天除了必定的三餐沐栉、会见亲友、参加会议,其余时间多半是手不释卷的。她说,不读书比饥渴还难受。国学大师叶曼先生喜欢各种各类的书,什么书都看,无论是严肃的,还是轻松的,却唯独不喜欢长篇小说,原因简单至极:“因为耽误工夫,简短精致的散文读来比较有意思。” 先生不大去图书馆,因为家中所藏书籍已经很多了。对于书店较图书馆火爆的原因,先生回答起来也十分简单:“因为大家好新鲜,又没有借书的麻烦手续,同时懂得古文字的人不多,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制,而且还有人嫌旧书不干净……”看来在先生心目中图书馆要改进的地方还真是不少呢。 临近采访结束,老人说,读书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事。一本书流传下来,是一个人一生的研究,一辈子的观察,一身的辛劳,用文字记录下来,而我们只用几小时或几天的时间便受用了它,拥有了它,多便宜!多值得!据说,在先生的家里,看书成了每个人的习惯,连不识字的幼儿也学大人,倒捧着书装模作样地仿佛也在阅读。她说:“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美丑,若想风采翩翩,言语隽永,唯有读书。一个人三日不读书,便会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了。” 陶源源 2009年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