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犹太商人的相对优势
1799年夏天,在英国的一个著名的度假胜地,一位年轻而富有的犹太商人正懒洋洋地泡在热气腾腾的温泉中。他身体很不舒适,虽然看过医生,但医生也开不出什么手到病除的药方,只好按照这个国家当时通行的治疗方法,让他多泡温泉。
他有钱,不在乎泡在温泉胜地疗养的不菲支出。但他确实有点无聊,每天除了睡觉和泡澡以外,他也确实没有什么消遣的方法。昨天,他在餐厅里碰见一位父亲的熟人。闲聊之余,那人答应借几本书给他消遣。这不,现在他就翻开了其中的一本。这本书的书名显然很对他的胃口,作者也隐约听说过,叫亚当·斯密,听说是苏格兰人,在格拉斯哥大学当过教授,还出任过海关关员。因为自己是商人,所以一见这个书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就很有兴趣要读一下。
两年前,英国刚刚宣布脱离金本位制,现在英镑正是剧烈波动时期。作为金融家的他面对这种现实,面对国内对此问题的争议,也不能不对货币问题进行思考。所以他读得非常投入,书中谈到的很多事情都是他在经商过程中经历过或者听到过的。他越读越兴奋,慢慢地,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心中不断涌出也要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进行研究的想法。
这位年轻而富有的犹太商人就是后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不过,此时他并没有因为经济学而成名。
李嘉图出生于伦敦,父亲是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李嘉图的父亲虽然没有正儿八经地让李嘉图上过学,但却给他请过一些他喜欢的家庭老师来给李嘉图讲课。12岁的时候,他父亲还把他送到荷兰学习。那时候的荷兰是全球商业最发达的地区,证券交易尤其盛行。两年后,李嘉图14岁时回到英国,跟着父亲进入伦敦证券交易所正式学习金融操作。21岁的时候,李嘉图爱上了一位跟自己犹太家庭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姑娘,贵格会的信徒安妮·威尔金森。按照犹太人的信仰,李嘉图的父亲当然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年轻气盛的李嘉图为此跟家庭闹翻,愤然离家出走。
俗话说得好,朋友多了好办事。李嘉图在证券交易界已经摸爬滚打了七年,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虽然不得不独立经营,但在这些朋友的帮忙下,他的事业很快就上了正轨。加上他有犹太人天生的经营头脑,短短几年时间,李嘉图就已经发财致富,年收入约2.8万英镑,资产大约价值70万镑。而且,在滑铁卢战役前的4天,他力排众议,买进了大量政府债券,结果英军打败拿破仑,他大赚了一笔。
虽然有钱,但是李嘉图还是非常羡慕正式进过学校读过书的人,他尤其敬佩当时一位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和逻辑学家詹姆斯·穆勒(著名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的父亲),特别对穆勒受过他自己所缺少的正规教育很是羡慕。所以李嘉图经常阅读詹姆斯·穆勒主编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爱丁堡评论》。李嘉图还主动与穆勒结识,并经常与穆勒就当时的热点问题座谈和通信讨论。李嘉图的知识素养和研究能力也因此得到培养和提高。
李嘉图是自学成才的真正典范。
李嘉图发表自己在经济学领域中的第一篇文章已经在10年之后了。虽然后人一致认为李嘉图是经济学的天才,但这10年当中有过多少学习的艰辛恐怕只有他本人才能明白。在这10年中,他不仅得到了伟大的教师詹姆斯·穆勒(约翰·穆勒就是他父亲教育出来的神童)的无私帮助,还经常与另一位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就是人口理论的祖师爷)讨论经济问题。这种讨论对李嘉图的帮助非常巨大,所以他一直对马尔萨斯心存感谢。他在给马尔萨斯的最后一封信里说:“像别的争论者一样,经过了多次讨论之后,我们依然各持己见,相持不下,然而这些讨论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即使您是同意了我的意见的,我对您的敬爱也不会比今天更进一步。”
李嘉图的著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于1817年4月在英国出版。李嘉图对自己的著作相当自负,他曾经说过,他的观点与经济学权威亚当·斯密以及马尔萨斯的不同。在英国,能读懂他的书的人,不会超过25个。
李嘉图是个商人,又经常阅读詹姆斯·穆勒主办的论证自由贸易好处的刊物,因此他在书中首先肯定了斯密提出的自由贸易的好处。后人一般认为,李嘉图主要的贡献在于解决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所不能回答的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所有的方面都劣于别国,这个国家就无法从事国际贸易了吗?
不过,从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看,李嘉图显然并没有主动回答这个问题。李嘉图说,有一位地位很高的权威学者曾经说:用以种植谷物,制造毛呢、鞋帽等所必需的资本减少,而需求维持不变时,这些商品的价格将提高到使农场主、制帽业者、毛织业者、制鞋业者和外贸商人一样能得到更高的利润。李嘉图在这里所说的这位权威显然是指斯密,因此李嘉图明显对斯密的观点有自己的看法。
与斯密为了说明分工的好处而论及国际贸易相同,李嘉图也不是为了说明国际贸易的好处而论证国际贸易的。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国际贸易理论出现于其著名著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书中。诚如马克思所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完整地论述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写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的本意就是论证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力的支出时间决定,但商品却要在资本、劳动和土地三者之间进行分配。除了劳动者得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劳动报酬,即工资之外,另外的部分,即资本的利润与土地的地租也来自劳动者的劳动支出。按照李嘉图的论述,劳动者所得的工资部分由满足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决定,工资的相对价格是由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格决定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格,又由劳动生产率决定。正是因为如此,一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都会压低工资,提高剩余价值。因此,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用更少的工作小时取得满足自己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后,剩下的部分就是资本的利润和土地的地租。由于土地的地租是个合约规定的常数,因此利润的多少就取决于工资的高低。按此逻辑推理,凡是可以使劳动者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格下降的方法,都是提高资本利润的方法。因此,如果通过自由贸易,本国可以用更少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去换取本国本来应该用更多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再将此商品运回本国出售,相等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可以使资本利润上升。
正是因为如此,李嘉图才说:“我在本书中力图证明的是:工资不跌落,利润率就始终不会提高;而工资则除非用它来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跌落,否则绝不会持久地跌落。因此,如果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张,或由于机器的改良,劳动者的食物和必需品能按降低的价格送上市场,利润就会提高。如果我们不自己种植谷物,不自己制造劳动者所用的衣服及其他必需品,而发现了一个新市场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取得这些商品的供应,工资也会低落,利润也会提高。”
李嘉图不愧是个成功的商人,他根据自己的从商经验反对斯密所论证的对外贸易会增加一国财富的说法。他认为,对外贸易可以增加用收入所购买的物品的数量和种类,由于对外贸易使商品更丰富,价格更低廉,因此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提供了刺激。但随对外贸易而来的市场的扩张虽然可以有效地增加商品总量,却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可是,如果由于更好地安排劳动,由于使各国都生产与其地理位置、气候和其他自然或人为的便利条件相适应的商品,并以之与其他国家的商品相交换,使人们得到更多的享受,这对于人类幸福来说,其意义就和人们的享受由于利润率的提高而得到增进是完全一样的。 P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