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波·布朗森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诚实面对生命的56个动人故事,《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扰攘的尘嚣中,学习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代》周刊、英国《卫报》、《华盛顿邮报》、《ELLE》媒体一致推荐!

内容推荐

如果生命是一本书,翻开属于自己的那本,你希望看到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本持续高居畅销书排行榜,且获奖无数的书。作者布朗森访谈了900多个来自各行各业的人,记录了其中的56个动人故事,借此来鼓舞那些不敢改变生命现状的人。他认为,高薪未必能带来自由。虽然大部分人都想在年轻时多赚点钱,以便在未来享受人生,但他们却不明白,享受人生的最快途径其实是克服各种阻挠我们找到自我的障碍和恐惧。书中的每个主角都有各自的精彩人生,同许多人一样,他们心里也有自己的恐惧,但他们能够直面恐惧,并克服它们,从而找到人生的方向,在生命画下休止符前有所成就,因此没有虚掷一生。

目录

作者序 明显的问题,隐晦的答案——恐惧感是错误观念的温床

第一章 恰到好处的哲学

 就在床底下——视而不见的人生答案

 被使命感追赶的女人——从逆境中学习

 突入起来的好运——是巧合还是注定?

 达摩顾问——做自己还是求成就

 不够清楚吗?——静候内心的澄明

 我属于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自私吗?

 追求刺激的一代——刺激/张力 VS. 意义./自我实现

 寄生的创业哲学——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

 少了关机按钮——你能否忠于自己?

第二章 非白领阶层的看法

 讨厌自己的士兵——遭受阶级身份撕裂的自我

 在自由的保护伞下——人人都能发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老学生——从工薪阶层到精英阶层

 喜爱阅读的潜水员——不对立也不逃避

 建造一座教堂——无所归属的焦虑

 美国经济中的赌博业——人生路本艰难

 新闻女主播——一个不错的全职工作

 洗净满身油污——转换阵营,改邪归正

 银行家下乡——更换跑道却怕走上不归路

第三章 诱惑 VS. 渴望

 上亿美金只是零头——拒绝金钱是愚蠢还是勇敢?

 诱惑的十字路口——克服大家认为无关紧要的烙印

 锁梦的人——致富会改变你

 在自己的国家旅行——先做这个,然后再做

 一段短期实验——地点有关系吗?

 妈妈可以做的不只是烤饼干——永不放弃

 少了某种化学物质的化学工程师——什么才是真的?

第四章 目的地VS.旅程

 导航、驾驶和控制——向坚守职位者学到的知识

 拓荒牛仔的生存哲学——“改变”让某些人活力无穷

 白金级流浪者独自起舞——做自己的观众

 T台上的吉普赛人——回到现实

试读章节

诺厄·高菲德从来不相信自己还能够找到热情。他告诉我,从读大学开始,在8年内他已经走过了东西海岸分属4个州的6座城市,总共换了10份工作。可是当我们再一起把他工作过的公司一一列出后,才发现8年内他换了至少16份工作。他从来没有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待到让自己有升迁的机会——所有工作都在基层,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二都属于营销领域。他做过分发免费的咖啡冰砂和金快活龙舌兰酒的工作,在WNBA和NBA比赛时举过广告牌,帮李维斯牛仔裤设计过广告活动方案,尽管最终未被采用。在他这段游历中最风光的时候是跟洛史都华的乐团一起痛饮科罗纳啤酒,和篮球明星凯文·加内特站在同一个球场上。他今年30岁,暂时失业,他哥哥要他别再混日子了,并说他是个逃避责任的人。

诺厄并不是在逃避责任,你也不能怪他不肯尝试。我对逃避责任者的定义是:认为所有工作都很烂,而且不屑于动手实干的人。但是诺厄可以高高兴兴地每天工作16个小时,只要他认为那是他该做的事情。他太渴望找到生活的热情了,惟恐自己从来没有拥有过它。虽然他知道找寻生活热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他真的很想得到一个答案。

那天晚上我去跟诺厄见面,他住在旧金山普雷西迪奥的部队的老房子里,和三个室友合住一间公寓。我们开了瓶啤酒,并在他整洁的起居室里坐了下来。他因我的到来而感到非常兴奋,我估计他在我来之前应该刚用过吸尘器,因为那里闻起来有股电器马达的味道。他看起来非常内向,常被自己的一些想法困扰着,可也并不是那种阴郁的闷葫芦或网络迷——那种傻乎乎的,精神状态也许有点不稳定,一会儿直觉力很强,一会儿又变得呆头呆脑的类型。他是个运动迷,父亲以前是布兰代斯大学的橄榄球球星,后来在密尔沃基勇士队下的一个小棒球联盟担任捕手,他妈妈则做过20年的护士工作。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种特殊的天赋可以贡献给这个世界,”他苦恼地说,“我实在不希望像有些人一样,到死都没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我真希望知道自己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为了什么。”他看着我,好像我可以从空气里把答案抓出来似的。我们沉默了很久,我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我也不确定自己为什么到这里来,为什么他的故事会引起我的兴趣。

他继续说道:“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迪克·韦特——一位大学篮球评论员?他热爱他的工作,你可以每天把他锁在运动场里16个小时,他连表都不会看一眼,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他那样的热情呢?”

我瞥见茶几上有一本关于本·霍根的休闲书,诺厄拿起书翻了翻。“这本书让我激动得全身起鸡皮疙瘩,霍根才是真正的高尔夫球高手,老虎伍兹算什么?根本没人了解霍根,就像没人了解我一样。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霍根,那家伙具有了不起的专注力,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拥有那种专注力。”

诺厄非常想听我的意见,我则选择了一个更轻松的话题:“你哥哥是做什么的?”

“他在南加州做财务方面的工作。”

“那他喜欢这份工作吗?”

“那并不是他期望的。他性格沉稳,做事踏实,有自己的房子。他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知道的,有些人会一直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可是有些人则不会。你要找个了解你的人帮忙,而不是你哥哥。”

“我不知道。但我现在也开始同意他的看法了。到底我还要花多少年去找答案,什么时候我该真的放弃寻找,好好去过自己的生活?”

“放弃寻找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承认自己根本找不到答案。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那种热情的。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发现吗?你认为所有人都能有那种热情吗?”

P3-6

序言

我们都在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都想了解这些故事所涉及的内容,都想知道故事的主题以及其中的精彩段落,寻求故事中那些更为丰富、充实和深刻的部分。我们还想知道自己将被引向何处——不是过分强求那份人生最后时刻的安稳,而是希望在这个时刻来临时,自己的生命历程不是太过平淡。我们期盼一生能够有所作为,没有虚度年华。

本书内容正是关于这样的彷徨与渴望的。

写这样一本书是因为我也遇到了同样的人生关口。过去我一直在为电视节目做策划,节目却突然停播了;我为杂志撰稿,杂志却减版了;与我合作很久的图书编辑竞也辞职,跑去搞影视了。我失去了工作,可我的第一个孩子才刚刚出生。我很担忧:自己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爸爸,如何才能赚钱养家,如何继续我的写作生涯。也许,我也可以努力接一个文案策划的活儿,但我却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这么做(当一个自由作家,也就等于是到了“该乖乖找个工作”的时候了)。我觉得那些故事似乎也都变得苍白无力,无法准确描绘我所经历的世态炎凉了。

站在寻找人生方向和勇气的十字路口,我对那些探索人生意义的人,或者那些至少在试着探索的人充满了好奇。他们与金钱、刺激、新奇所产生的诱惑进行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他们在世俗喧嚣中试着倾听自己的心声。在我看来,真正需要勇气的事情就是:能够抛开别人对自己的固有看法,面对真实的自我。

我们将从那些勇于直面人生的人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我决定采取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将我的好奇讲给任何乐意倾听的人,相信这样也能够有所收获,让我有动力走遍各地,去追寻那些愿意讲述自己经历的人。没想到,这个简单的想法竟能很快让我到达很多从没去过的地方,并且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这是身为作家的我从未做过的。

我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真诚心弦。素昧平生的人向我打开家门,并敞开心扉,讲述连他们最亲近的朋友可能都不曾知晓的情感和经历。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生活的特殊时期,比如:我们逐渐对企业领导失去敬意;不再相信新科技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因为个人自由受到冲击,感到生活变得步履维艰。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真谛和信仰所在。

我收集了大约900个故事,将大量时间用在书信往来和电话沟通上,并近距离地接触了约70个人。我花费很多时间与他们相处,因为这是绝对必要的(其中有56个故事收录在本书中)。“采访”一词已不足以形容我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从刚开始的彼此不相识,到最后与大部分人成了好朋友,这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在很短时间内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就像在大学新生宿舍里的情谊一样,多年难忘。我让他们在我怀中哭泣,我也在他们的沙发上过夜,或是坐在他们有霉味的阁楼里翻阅旧相册。我们一起跑步,互相交换内心的秘密,与他们的父母见面,拥抱他们的孩子,或是参加某人的婚礼,成为他们人生转折点的一个见证人。很多人都表示我的倾听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通过诉说,他们也更了解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及其发生的原因了。

本书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是指他们并没有特殊的资源或天赋,能够让他们在追求美好生活时,具备一般人没有的特殊优势。其中一些人是成功的,另一些则不然。他们都不是名人,超过半数已为人父母,而且是虔诚的教徒。他们分属不同的年龄段,也来自不同的行业。绝大部分(并非全部)受过教育,但他们都在后来的生活中学到更多,跨出了人生转变的一步。在有些故事里,他们虽然多年拿着高薪,但此前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所在。其中少数人是有积蓄的,大多数人则把赚到的钱都花光了,以至于在遭遇生活变故时失去了保障。只有两个人要求我在书中不使用他们的真名。我希望这些故事能鼓励人们反思并提供安慰,而不仅仅是饭后的谈资。

 最重要的是,当我说他们都是普通人时,是因为他们真实,但他们也需要面对生活的纷乱和复杂。你手上的这本书,正是那些所谓提供人生万用公式的书籍的对立面,那些公式总离不开美好且皆大欢喜的好莱坞式结局。而我就像是一名编年史学家:本书(原本)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纪录;而我在此番生活观察的过程中,却收获颇多。其中的成果,并不能成为疗愈人生的灵丹妙药,却能引发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热切渴求。(你想跨出向上提升的脚步吗?第一步:停止奢望,我们大家身处同一阶梯上。)这个主题反复出现并贯穿本书:这是不容易的/这不应该是容易的/大多数人都犯错/大多数人都必须多次接受最严厉的教训。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遭遇,你就会从本书的人物故事中获得安慰,就像我体会到的一样。仅凭这一点,阅读这本书就是物有所值的。

我不是专家,也并没有参事顾问或学者的证书。我是以“其中一员”的身份去接触普通人的。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已经打破了过去解答“这辈子,你该做什么”的一切理论,原本就应该谦恭承认自己的一无所知;而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更是对某些人的经历和他们所展现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通过启迪和学习,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我也从故事中有所收获——通过比较各种人的语言和表达,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出现了,我才可能借此从更高层面去解读这些人的故事。

我发现人们在处于逆境时,常常选择改变现状;在一帆风顺时,则只会纸上谈兵。逆境会促使他们战胜疑虑,平淡的生活则只能让人停步不前。人非得等到走投无路时才会去改变,这真让我感到惊讶。本书收录的人物经历包括遭遇裁员、破产、离婚、被驱逐、生病、爱人逝去。他们曾努力去追求美好生活,结果却狼狈不堪,在没有找到正确道路前就出了差错。他们经历的人生路途偏离了他们年轻时的方向,幸好这些人后来都认识到了自身所具有的天赋。

他们注重的是成就感,而非快乐。他们通常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找到成就感——他们觉得自己在帮助他人,或者至少是在真诚地对待他人。如此看来,他们是在追寻个人的成就感,但并非那么自私。他们努力实现理想,努力学习珍惜所有。他们就算遇到阻碍,也会乐天知命。他们知道,责任并非实现人生目标的障碍,因为责任就是人生目标的一部分(而且有时候是最重要的部分)。他们并不指望能找到一劳永逸的终极答案;他们对自己的选择问心无愧,并竭尽全力让他们的目标得以实现。无论怎样,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也就是说他们发现了自己性格中积极的一面。即使他们没有功成名就,但他们也的确寻找到了自身个性中曾经被忽视的东西。他们也许没有实现人生目标,却发现了真我。

我所写的并非全是成功的故事,其中有一些人正处在转折时期,寻寻觅觅并充满希望。在迷惑时,他们常会征求我的意见。这不是个轻松的任务,我通常会给他们讲别人的故事:“有个人曾碰到过这种类似的情形,他发现……”在一小部分故事里,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被动,我便不再选择被动的做法——扮演倾听的角色,因为这会被认为是不恰当的随声附和。我不希望将他们引入歧途,所以我会用他们的分析和逻辑来提醒并引导他们。任何人都曾经历过那种情况,在给处于困境的朋友提出建议时,既想鼓励他们,又想面对现实。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我都能很好地加以处理。我会在书中写到这样的场面,真实展现我自己也曾出过的差错。

人们问了我很多问题,这有助于我明确研究的方向。虽然其中不少问题是属于世智辩聪、哗众取宠一类的,但更多的则是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发自内心的疑问。为他们找到真正的答案,的确是很困难的任务。这些内心的困惑包括:

我是否应该将信念归于神秘莫测的命运,或是将这种信念,归于由自己根据逻辑创造出来的“人生意义”?

我该接受自己的命运,放弃自己的雄心壮志,让自己不再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吗?

为什么我想这个问题时,总会产生罪恶感?

我是否应该先想办法赚钱,以便自己今后有资本去追求梦想?

怎样分辨一时的好奇心和真正持久的热情呢?

如何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外在成就?

该怎么掌握分寸,权衡轻重?

什么时候我必须改变外在环境,什么时候则只需要改变自己呢?

父母总是担心我,我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好呢?

如果有个孩子,工作上的挫折感是不是就会消失?

等我到了那种境界,会是什么感觉?(我怎么知道自己已达剑那个境界?)

这些都是身边常遇见的问题,然而,好像也正是因为它们太过明显,我们才没有大张旗鼓地去找寻答案。表面上看,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则不然。通常我们对这些问题只是保持缄默,仿佛讨论这些事情不仅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还能引发焦虑,并让我们远离那些相对可以控制、或至少能够有所改变的事情。话虽如此,但思考这些问题却能增强我们对人生选择的决心,让我们不再无所适从。我发现寻找这些答案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们根本不容许自己认真地思考人生问题。虽然这些讨论可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我仍然希望本书能成为一个讨论人生问题的最佳场所。

本书对人生问题不作历史性的讨论,虽然我采访了一些专家,但并不打算引述他们的言论,除非故事中的人物引用了他们的话。我决定不把时间花在图书馆里,因为那些聪明的观点太过抽象,远不如进行采访来得踏实。这些采访真实记录了许多人以行动改变人生境遇的故事。

与这些人在一起,无形中对我也产生了影响。我因此不断调整自己与家人的关系,调整对一些作家的成见,调整我所参加的足球队的活动安排。也深深认识到对我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又是短期内闯入我生活的杂音。这种改变让我摆脱了过去一些原本扭曲的生活方式,昨日种种遭遇仅仅在梦中重现。我变得对人更诚恳,对写作不再那么急功近利。可以说这些人帮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总是想知道我是怎样成为作家,最近又是怎样成为丈夫(第二次结婚)和父亲(第一次生子)的。过去我从没写过自己的经历,也从没想到这些有什么价值,可是听了他们的故事之后,却帮我找到了更为有趣的方式来述说自己的故事。有些人听了觉得受到激励,有些人还与我产生了共鸣。他们会说:“不错,他真的懂了。”

我最大的惊奇是如何将我第一次当爸爸的感触融入本书,以及既然有了家庭,我该怎么面对写作。写作对我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必须小心保持我对写作的热情。我曾经非常害怕做父亲会与写作产生冲突,因为我需要经常旅行,工作也需要非常专注。多年来这种恐惧一直阻止我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然而,这一年,我的儿子卢克出生了。我太太米歇尔——一位分子免疫学家——也把她研究的一种药物向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提出申请核准,我终于有时间和心情进行这个庞大的写作计划了。在旅行时我尽可能带着家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相守在一起。因此在卢克出生的第一年,我们总共旅行了17次,每次大概长达十天左右,其中包括在伦敦和香港各待了好几个星期。卢克很喜欢香港,喜欢温暖的气候。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简直就是个奇迹。

这本书和我最初设想的完全不同,书中充满了新的人生体悟,而这些都是我事先未曾预料到的。我是在采访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之后,才开始动笔的,甚至直到那时,这些故事的意义也才刚开始慢慢浮现出来。本书篇章并非按故事主人公的职业或性格类别进行划分,而且也不是我这些采访活动的见闻纪事。既然我采取的方法揭示出我对人生问题的看法——想出这种方法并不容易,所以略作解释,我想是十分必要的。

现实中有许多障碍,阻止我们去思考“钱永远不够花,时间永远不够用”这类问题。我们都能有这样的认识,懂得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无法超越的东西。但我们时常也会遇到心理关卡,将自己卡在寻找自我的路途中。其中有些是来自纠缠不清的误解,有些则是来自根深蒂固的恐惧。上述两者,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偏见和误解,它们常常来自恐惧。这些心理关卡通常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真切。在它们面前,我们开始把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障碍拿出来检视,也包括那些看起来无法跨越的。处理好这些障碍,你才能真实面对生活,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本书的写作目的,正是要让那些缠扰我们的心魔无处藏身,借由书中人物的故事,让你看清这些误解和偏见,进而获得如何面对并跨越它们的真知灼见。

这些故事共分八个章节。第一章里我所采访的人物,都是急于求成者。在尚未累积足够经验之前,期待作出“正确”的决定,并因此备受压力;在第二章中,人们致力于克服自己所属阶层中的传统观念;第三章中,人们努力去战胜那些一度被误导的诱惑。人本来就需要安稳的生活,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生却成了一颗烫手山芋,并落入了尘世喧嚣;第四章里的人物,则致力于处理那些已经冰冻三尺的难题;在第五章,人们试着首先把自己当做人,然后再思考职业生涯的意义;第六章里的人物找到了正确的立足之处,人生豁然开朗;第七章是本书中最长的一章,其中指出了选择之道在于心灵的归属;最后一章中,人们展现出坚毅的美德。把这些故事编入本书,用意不在于警示年轻人,而是着眼于“宏大的愿景”。我们大多需要踏上人生漫漫长路,捷径并不存在。

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你会发现本书是由许多分支题目和漫谈纪录所组成的。虽然读者大可随意选择阅读顺序,但其中的编排次序并不是随机的,这些故事所传达的讯息是彼此呼应的。前一个故事引出的想法和关键词,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会再度出现,目的是为这些讨论制造滚雪球般的效应,而不只是重复话题。

很多人听到这个书名的时候,经常会问:“这本书是谈人生,还是事业?”那时,我总会大笑着提醒他们,别掉进文字陷阱里。然后,我会告诉他们:“这本书写的就是那些勇于面对真实自已的人们。”

书评(媒体评论)

布朗森的访谈非常成功,他细致入微地探索了那些影响人生抉择的问题,而不是冷眼旁观式的分析。

——《今日美国报》

发人深省!广泛汇集生命经验的真实案例,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时代》周刊

一本个人成长指南,可读性极高。

——英国《卫报》

最佳生涯指南。

——《ELLE》

故事的主题涵盖勇气、失落、使命与失败等诸多人生话题,假如你正面临重大的人生抉择,这本书可以帮助你。

——《出版者周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