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活着的基石。
幸福与否?快乐与否?富裕与否?工作顺利与否?事业成功与否?都必须先拥有健康的生命。否则,一切皆为泡影,皆为虚无。
谋财有道,生命无价。这就是生命至高无上的意义!
2008年10月10日,我亲爱的小妹患急性白血病离开了人世。悲痛之余,此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命不断地在我眼前掠过,他们循环往复,充填着我的饮食起居,充填着我所有的生活。我悲悯,我窒息,我挣扎,我几近失控。他们中有天真烂漫的孩子,有美丽活泼的少女,有英俊帅气的小伙,也有慈祥和蔼的老人……他们的名字和熟悉的话语至今仍是那么清晰,就像他们生前活着时那样,然而却呼之不应。他们的眼神充满焦灼和期待,像是有话要对我说,却又静谧无声。
他们想对我说什么?他们又想告诉我什么?冥冥之中,我走进了他们的灵魂。我虔诚地捧出我的心,去感应他们的灵魂;我用心与灵魂对接,与灵魂对话……
我突然抖落包裹灵魂的躯壳领悟了一切:他们走得突然,他们走得委屈,他们不甘愿离去!犹如委屈得到理解、伤痛得到抚慰一样,此后,他们不再跳跃在我眼前,停留在我的梦境。他们安息了,而我却在照顾小妹的7年间集聚了太多的伤痛。这些伤痛搅得我无法入眠。我在想,我是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了。
我想起小妹在生病期间,曾经服过山东一家民营中医院的药,效果不错,只可惜没能坚持下去,因为她不相信中医。那么,这家医院到底怎么样?一个念头萌生:我应该去求证。如果真的那么棒,我就尽其所能,为白血病患者们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治疗途径;如果是虚假的,我就毫不犹豫地去揭穿它!
这颗心愿的种子根植在我的心底。它开始萌芽、开花、结果,直至在我的心中燃烧,在我的血液里沸腾!终于,它冲出囹圄,破土而出。我从网上找出声称能治白血病的一些民营医院,打电话咨询。结果大多数医院一听我要采访治愈十年以上的白血病病人全都底气不足,只有个别医院值得信赖。2009年6月,我从不多的积蓄中取出一万多元稿费,开始了我的征程。采访是在两年多时间里陆续进行的。我不仅采访了有关中西医院,也采访了中西医专家;不仅走访了卫生部,也去了相关的民间康复团体。更重要的是,我不仅亲眼见到了数十名治愈的白血病和癌症患者,亲眼见证了他们的健康,见证了他们脱离病痛折磨的喜悦,见证了中国式抗癌的神奇,我还见到了一些失去亲人的家属,倾听了他们在治疗过程中锥心泣血的悔恨和教训……
我在中国十来个省市和地区来回奔波。我用自己的眼睛去探寻,探寻这些活下来的白血病和癌症康复者是如何治疗的?我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倾听他们是如何战胜病魔,赢得健康和生命的?
总之,我去取经,我用爱心的钥匙去开启康复者的治疗之锁,然后再将他们康复的经验,提供给正处在危难中的病友们,完成一个链接生命的接力。
儿子,让爸爸轻轻地对你诉说
儿子,你离开爸爸已经四年了。爸爸想你,爸爸非常非常地想你啊!
你知道吗?你走后,爸爸和你妈妈是怎么过来的吗?我们几乎每天都是在思念中度过的。回想起你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我们更是想得心酸,想得心痛。你小时候身体很棒,一直到你患上白血病之前,都很少生病。以至医生确诊你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时,我们根本难以置信。
单位的叔叔阿姨得知此事,纷纷劝慰我说,不要怕,这个病移植就能治好。短短一个月,叔叔阿姨们就为你捐了100多万元。爸爸是怀揣着对单位所有同事的感激之情,满怀信心地带着你去北京的大医院做移植的。
当时,医生给的化疗方案是:两个小疗,一个大疗,再一个小疗。第一个化疗你还顺利,我们都很高兴。可是,第二个疗程你就感染了,好在得到了有效控制。到了第三个大疗,我的孩子,你已经不行了。这是因为,第三次化疗又成倍递增,只有12岁的你怎么能承受得了?医生说,打得越彻底,将来移植完后的复发率就越低,只有把四个疗程打完后才最为理想。可是儿子,你已经病危了啊,还打什么化疗?!你的所有脏器严重受损,甚至衰竭。你的肝转氨酶是正常人的三倍,胆红素是正常人的八倍,小便全是血,白细胞只剩下200(正常值为5000~10000)个,再加上严重的肺部感染……我可怜的孩子,你可怎么活啊?仅仅这一次,光给你治疗肺炎就花去70万。
我的儿啊,病危时,你神志还很清醒。医生建议将你转往另一家移植有经验的医院试试。可是,转过去也没法救你,第四个疗程根本没法打,因为第三个化疗你就被抢救了三次。医生们发现你的肠道开始大出血,一次出血就达1000mL,紧接着又发现脑出血。爸爸相继请来北京部队及地方的各路血液病大专家会诊,他们都相互摇头。就在此时,你又出现脑抽搐、不省人事,连呼吸都极为困难。除了心脏,你所有脏器都不行了……眼睁睁看着你遭这么大的罪,爸爸妈妈的心都碎了……你妈妈哭着对我说,我们让孩子走吧,他太痛苦了!我……实在……看不下去……
当晚,我和你妈妈就决定放弃治疗。我的孩子,我们不想再让你受折磨,我们要带你回哈尔滨,我们带你回家。
回到家,你反而很平静。我知道是因为什么,因为你不用再接受那个把你折磨致死的化疗了。孩子,都是爸爸不好,是爸爸害了你,是爸爸带你去做移植的,是爸爸亲手将你送上了不归之路。现在想来,假如大家不给我捐款,我没有钱,就不会想着给你去做移植。我应该在你做完第二个疗程后,就带你去吃中药。可惜我们错过了机会!有些事,是不能犯错的。比如生命,一旦犯错就永远失去了。
P2-4
生与死之间是存在距离的。有这样一本书能告诉病患者和健康人尽可能地拉长这段距离,该是多么崇高的一件事。读了这本书,我一直被做这件事的人而深深感动着、震撼着。因为,它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完成。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 张胜友
面对癌症的威胁,或悲悯,或勇毅,或消沉,或直面,是摆在你我面前的人生考题。——用中国式抗癌呵护生命、用信心和关爱激活生命,在癌症面前奏响气势恢弘的生命礼赞,便是本书给出的答案。它用一份份翔实的记录,组合成一帧帧鲜活的画卷,诠释着文明的毅力和智慧,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著名评论家、冰心研究专家、茅盾文学奖评委 王炳根
面对人们谈虎色变的癌症杀手,用文学的形式为生命激情呐喊,用科学的态度和作家的良知,探索中国式抗癌的奥秘。这是一本难得的奇书。相信所有读者都会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厚重,体味到人生的瑰丽和雄奇。
——知名作家、教授 沈世豪
2009年夏季的一天,我结束在山东、北京、浙江、上海的采访,准备从上海返回厦门。但因为对上海新建的南站一无所知,把北站当成了上海唯一的火车站,到了北站才知道还有个上海南站。尽管我奔命般往南站赶,还是没能赶上回厦门的火车。
那天下着雨,天空阴沉着脸,罩着我无比郁闷的心。直到晚上七点多我才疯赶到上海南站。此时,天已经黑透,我打算在南站后面找个旅馆住上一夜,第二天再重新买票。没想到南站后面空荡荡的,走了很远才见到一家酒店。这是一家四星级酒店,住一晚要四百多元,四百多元啊!当时我提前内退,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元,怎么可能花四百元去住店呢?然而,此时此刻,从中午一点多到晚上八点,经历了赶车、误站又误车的我,又累又乏,又渴又饿,真的好想有个地方马上能安歇下来,给自己放个假,调整一下疲惫和晦涩的心情。
雨,像着了魔似的越下越大,我的行李和衣裤几乎全部湿透,虽然是夏季,但冷风一阵紧一阵地侵蚀着我身着短袖T恤的身体。
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雨仍在肆虐,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我站在华灯闪烁的大上海,站在四星级酒店的屋檐下,第一次感到六神无主,孤独无助。我想亲人,想儿子,可他们都远在天边,无法帮助我。我突然想到上海嘉定的大舅。对,去嘉定找大舅,这恐怕是唯一的出路了。
嘉定离上海市区约30公里。因为我的行程安排得很紧,采访都是一站紧接一站,大舅家又远,所以,计划中根本没打算去他家。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离这里约一公里处有个公交站,那儿有去嘉定的公交车,不过只能赶最后一班了。我拖着越来越重的行李箱,迈着越来越重的脚步,终于找到了公交站,上了去嘉定的末班车。
晚上11点半,大舅冒着雨把我接回了家。换上舅妈的干衣服,我倒下去就起不来了……我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全身疼痛、昏昏沉沉地躺了好长时间,才慢慢清醒过来。大舅见我醒来,紧皱的眉头终于开了锁,问我想吃点什么,一个劲张罗着要给我做好吃的,而我却看见大舅家满天满地挂满了我的湿衣服,真是又好笑又辛酸……
这就是我采访之行中最艰辛的一个片段。
采访的确艰辛,许多困难是难以想到的。为了解除癌症康复患者的疑虑,我像克格勃一样,怀揣着录音笔,不得以打着病人亲属的身份小心翼翼地工作,但仍然很不顺利。特别是当你历经千辛万苦地来到了采访对象的城市,找到了已经痊愈的病人或亲属时,本来事先已经联系好了采访的对方却突然反悔,不仅不接受采访,还对你迁怒有加,甚至甩掉你的电话,这时心里不知有多难受……不过,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也就能理解了。比如康复的年轻人要找对象,如果让对方知道曾经患过癌症,说不定要吹灯;再比如,痊愈后要找工作的人,如果让工作单位知道此人曾患过重病,就有可能会辞退。活着,的确不容易!我非常感谢那些能接受我采访的康复病人,感谢他们具有宽厚、大度的胸怀,为了把自己治疗成功的经验告诉世人,他们不在乎被别人说“托儿”,不在乎自己受委屈。他们正是我的榜样!
近年来,随着我书中的片段在博客中刊出,找我寻医问病的电话越来越多。其实,我推荐的多名好中医、好专家、好医院,只要在网上百度一下就能查到,可他们为何要找我呢?对于这一点我心知肚明:因为他们是抱着对一位记者、一位作家的信赖才给我打电话的。不管他们是想向我求证事实的真伪,还是向我寻求好的治疗途径和治疗方法,抑或是想向我倾诉“没有早看到我的文章,以至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离去却束手无策”的悔恨和悲伤……总之,在这个万象更新而又纷繁杂乱的社会里,他们能信任我这个陌生的“老记”,这就足以令我感动不已!而且,我已经收获了一些病人和病人亲属的感谢了,他们都是通过我在文中提供的方法,使病情得到缓解的。仅凭这一点,就已经超出我当初“只要能救一个人,我所有的艰辛和委屈就没有白费”的预期了。我做到了,真的,这令我倍感欣慰。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说清楚。世界上没有神医,再好的医生也不可能成功治愈每一个病人。再有,我采访和提到的医德高尚的好中医和西医专家不多,毕竟我一个人精力有限,但我相信各省市都会有德技双馨的好医生的。我花四五年时间来完成这本书,并不是给癌症和白血病病人介绍神医,而是用我所采访的康复多年的癌症病人的事实来为大家提供一些有效的治疗途径。让大家知道,除了医院手术、化疗外,还有多种既经济又不错的治癌良方。至少,可以让癌症病人明白:
“患了癌?别害怕!就像你平时得了感冒一样,咱还有多种方式可以医治。”
这样,首先在精神上就立住了。精神不垮,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得了癌就觉得必死无疑。
因此,我真心希望读到这本书的癌症朋友,能振奋精神,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途径,成为一个聪明的病人;也希望读到这本书的健康朋友,能珍惜生命,调理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因为,生命是爱憎分明的,它最懂得知恩图报。人在生命旅途中不可能不生病,生了病,顺应生命的冷热圆缺去灌溉去施药,它就回报你微笑和健康;而违背它的自然规律去拔苗助长,尤其是超出它所承受的范畴,就等于扼住了它的咽喉,它当然会被激怒,但它不会挣扎,只会用死亡惩罚你!
这是天意。
我一直这样认为:记者和作家的职责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时刻惦记着百姓的疾苦。当你见到社会不平、人间不平时,就不能漠然视之。否则,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记者和作家。这就是我写此书的全部目的和全部意义——
呼唤生命,为拯救生命呐喊,我为自己所肩负的崇高义务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感谢为此书提供采访线索的所有人,感谢扶持此书的厦门市委宣传部,感谢信任我的病友和病人亲属们,特别要感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他们为此书所作的努力和细致的审核工作是一般同行难以做到的!在我曾几度想放弃时,他们不断给我鼓励和信心,才使得此书得以顺利出版。
此外,我并非医生,书中有些表达和描述不一定专业,尤其此书采访、写作、修改断断续续达5年之久,出现一些错误和纰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们谅解!
丽晴
——2013年3月30日初稿
——2013年5月8日二稿
——2013年9月28日三稿改毕于
福建南靖云水谣老墙农家乐
——2014年3月26日定稿于
江西婺源段莘乡官坑村油菜花开时节
你可以不对任何事负责,但你不能不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别说你不懂电脑。你可以不懂,但你的孩子懂。让你的孩子去谷歌,去百度,去查询你的病究竟是怎么回事?病因是什么?都有哪些治疗方案?哪一种方案更适合你?哪一种方案既适合你又适合你现有的经济能力?哪一种方案更稳妥、更不具危险性?要认真细致地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在适合你的路径上寻找和选择治疗方案。一句话,就是什么方案能使你的生命系数更长久,生存质量更好,就是你确定的对象。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才能不被忽悠。要万分清醒地认识到,最看重你、最想让你延长生命、最想使你活下来、而且活得幸福的是你身边的亲人。千万不要将最宝贵的生命全权寄托在他人身上。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去赌博,去尝试,因为最终输的只有你自己。
生命只有一次,不能纠错,不能重来。
随着我国的环境质量下降,以及食品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愈演愈烈,国人的健康已经出现了问题。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披露,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估计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恶性肿瘤死亡首位正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84.27%。
270万!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相当于我国每年有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灭绝!
《中国式抗癌纪实》作者丽晴站在珍爱生命,拯救生命的高度,用四年多时间,采访了百位癌症患者以及有关中西医专家,客观、真实地纪录了数十位癌症康复者中国式抗癌的康复经历,康复过程,以及他们的治疗方法和治疗途径,创造了中国记者单独采访之最。此书决非一般的养生类书籍,而是一部家家户户可存留的健康智库,极具参考价值,不可多得。
《中国式抗癌纪实》是一本难得的纪实佳作。作者丽晴凭着一个记者、作家的良知和责任,以惊人的毅力,花了四年多时间,独自采访了近百位癌症患者、家属以及有关中西医专家,用饱蘸激情的文字,站在珍爱生命、挽救生命的高度,客观、真实地记录下了数十位癌症康复患者中国式抗癌的经历,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当下中国抗癌的现状。读后让人震撼、感动、思索。
作者就是想通过此书,让读者从中汲取营养、智慧,让千千万万的癌症患者能够放松心情,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积极乐观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治途径;让所有健康的读者能够倍加热爱生命,珍惜健康,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与节奏;也能让有关的医学专业人士,了解癌症患者的心理诉求,更合理、科学地制定诊疗计划、选择治疗手段,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帮助他们早日战胜病魔,重回健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