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的只言片语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曾红//徐伟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爱的只言片语》里有作者曾红、徐伟成长时的趣事,有他住校六年的生活,有他刚进大学忙于报考商学院的故事,有他大二时什么也不懂便冒冒失失冲到纽约去找校友的勇气,也有毕业后和父母旅游的见闻。由于这是作者和我父母的故事,因而在他读来,自然觉得是妙趣横生回味无穷。不知道读者读到这些文字时,会不会有相似的感觉?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唯一的、独特的。我从来不相信教育方法,或者复制某个个体的成长经历。每一个人来到世上,走到自己今天所在的位置,所取得的成就,所遇到的各种朋友,都是由无数特定的因素作用使然。所以,不管我的经历有趣抑或无趣,能否给人带来启发甚而让人觉得毫无意义,大家就权当是一本茶余饭后的轻松读物,娱乐一下生活而已。

内容推荐

《爱的只言片语》作为一部励志纪实文学作品,作者曾红、徐伟用爱的只言片语讲述了一位母亲和一位父亲用爱、责任与智慧,培育出一个全面发展、懂得感恩和充满爱心的优秀青年,反映了成功背后梦想、励志和勤勉坚持永不放弃的力量。分享家有留学生、孩子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拿到国外名校Offer,毕业后成功”走进华尔街”的故事。

目录

写在前面

有了孩子

初为人母

母乳喂养

幼儿园

家有琴童

苦乐钢琴

话说保姆

舌尖记忆

锻炼之道

狗狗阳阳

玩具童年

小学门槛有多高

师生之间

旅游的收获

作业与考试

爱的表达

经历“5·12”

陪儿长大

兄弟情铭于心

乐于交友

音乐人生

严父也温柔

男儿当自强

赏识教育

人生需立志

申请留学

学会放手

如愿商学院

面试华尔街

锁定华尔街

尘埃落定华尔街

你的人生你做主

圆梦密歇根

初识密歇根

毕业典礼

漫步洛杉矶

玩乐也疯狂

拉斯维加斯的诱惑

浪漫温馨旧金山

醉在游乐中

走路去纽约

走进华尔街

告别密歇根

写在最后

试读章节

初为人母

躺在病床上,我肆无忌惮地伸展着自己的四肢。真好,肚子已经凹下去,又可以自由自在地行动了。一个护士怀里抱着一个花棉布包着的襁褓走进来,自语似的对着小生命说:“快去,让你妈妈看看。”

妈妈,我是妈妈了,有一个人要叫我妈妈了。

不知为什么,我的心竟狂跳了起来,脸一阵火热。接过孩子的时候,手也忍不住有些颤抖。低下头,我看到一张肉嘟嘟的小脸,脸上有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孩子向着我露出了甜蜜的笑,那笑容轻轻地扬起再浅浅地荡开,无忧无虑纯净迷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出生后便经历了一场怎样的风暴,那场风暴甚至足以摧毁他也将彻底摧毁我的世界。

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轻轻地搂着儿子,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是什么魔力把这宝贝引到了我的怀里?”当我全身心地感受着儿子的笑容时,忽然便体会到那些关于母爱的词语:善良、慈爱、体贴、温暖、美好、贤淑、宽容、大度、高尚、热情、忘我、伟大。我的宝贝,我该如何来做你的妈妈?

有时候,我觉得还没有准备好成为一位母亲。但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准备好了再发生。就像成功,不是准备好,预先规划好一条成功的道路。有时候,只是知道第一步怎么走,继续再走下去,就会成功。没有人告诉我,怎样算是准备好了做一个母亲。读再多的育儿书,恐怕都不会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我需要走出第一步,然后,再开始学习做一个好妈妈。

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一心只为孩子好。有时候,我们只是缺乏一种方式,而好的方式总是需要不断学习得来的。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播出后,常常听到一些争议:这个好这个不行。其实每个小孩都很可爱,没有特别的优劣。每一个孩子都性格鲜明独一无二。甚至不用去比较哪个被教育得更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过早去定义他们,对孩子来说,极为不公平。而每一个父母,也都有自己的世界——或饱满丰富,或遗憾欠缺。这些东西,都没有办法用好或者坏来评价。毕竟,每个人的经历、环境都是不一样的。

我喜欢看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不仅仅是那几个萌宝宝,更重要的是,节目反映了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父母本不是天生的老师。父母也需要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我成长的时代父母们都比较固执,在教育上也大多坚守着自己的观点。而现在的时代已经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有了更多认识如何做好父母的机会,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会停下来,四处张望,在从未探寻的内在世界里蹲下身子,与孩子一起去学习和探寻怎样做会更好些。然后再调整一下,看看会不会更合适。

陪伴孩子,真的需要很多耐心,很多的爱。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那份无条件的爱,有时不觉中会变成有条件的爱,而且条件竟然是越来越多。想来,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比如有的父母总喜欢这样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我就爱你。你要好好学习,成绩好我就爱你。你要……”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不再是,因为我们是你的父母,所以我们很爱你。而作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父母的爱,却一如既往的简单纯粹透明。他们很容易原谅父母,因为那是他的母亲或者父亲。他们没有比较更没有选择。

孩子希求的也永远是这唯一的不可更改的爱。就像老人们说的:“上辈子我欠你的。”也许父母生下孩子真是欠下了一笔债,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债。有一次我在姐姐家玩,看到她对儿子又吼又骂说是孩子太贪玩不听话,可过了不到十分钟,她又急慌慌地跑去厨房说要给儿子削水果。这跟还债有什么区别?记得儿子长大一些时我也对他说过这样的话:“宸宸,你听着,妈妈不欠你什么,你要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儿子也很理直气壮地说:“妈妈,你答应给我买这个玩具的,你说话不算数,我也不要你。”

后来,我和宸宸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都不能不要对方,因为我们是母子,我不能不爱他,他是我生命的延续,是我生活的希望,他使我累并快乐着。他知道我不能没有他,所以他才会说我也可以不要你了。孩子的思维是大人们想象不出来的,你要让他学会做一个好孩子,你自己就得先学会做一个好母亲。事情就是那样简单。

有了孩子,我便一直在学习看书,但当我真正成为一个母亲时,当孩子躺在我怀里对着我露出笑脸时,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养育他,更不要说怎样去教育他。也许我真没什么东西可以教给孩子的。对于未来,对于我和孩子来说真的就是一个未知数。然后我对自己说,好吧,既然你要和儿子一起学习成长,那么就先学好怎样做一个陪伴者、观察者、引导者、分享者吧。

我相信,给予,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孩子小时候能陪着他,看他成长,是一种快乐。之后,给予他最大的信任与祝福和自由,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对儿子,我没有过多的期待,没有特别的规划。让他成为他自己,就是我能够给予他的最好的祝福,最好的礼物。

初为人母,我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教育好自己,与儿子一起健康地成长。

……

P11-14

序言

从妈妈产生创作这本书的念头起,到断断续续写下这些文字,前前后后已经两年了。当妈妈开始动笔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刚刚离开大学走向社会的毛头小子。对于我进入金融业工作,父母很高兴,甚至戏言我“走进华尔衔”。然而对我而言,所谓“走进华尔街”,甚至不及“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意义来得更加重大。诚然,对自己能顺利找到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对自己走出校园能很快被社会选择和接受,我是十分喜悦和兴奋的。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我明白,于我,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或许是由于华尔街在全球整体的影响力,非金融行业的朋友大都赋予了它一种神秘的色彩,这在无形中也给在华尔街金融机构工作的人戴上了许多光环。但对于身处金融行业的人来说,华尔街其实是另一番景象。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大部分人的经历都非常相似,而且不管他们的工作性质如何,每个人都十分辛苦。形象地说,在华尔街工作,更像是对自己身体和意志力的考验和修行。做销售交易的,每天不到六点就要开始往公司赶;做投行的,半夜后回家及周末加班都是家常便饭;甚至对冲基金或私募基金,一地要求从业者能够承受巨大的投资业绩压力。

卸下神秘褪掉光环的华尔街人士,真的很苦很累很平凡。

因此,当妈妈告诉我,她想写这么一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为了打消妈妈写书的念头,我甚至深入地和妈妈交谈过一次。我告诉她,不能把外界对华尔街的神秘感,等同于每个华尔街金融从业者的成就。更何况在我的身边和我背景相似,甚至比我优秀很多的朋友比比皆是。

妈妈好像完全知道我会滋生这样的想法。她对我说,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她和爸爸人生中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是给我们全家的一个礼物,也是让爱我关心我的人共同来分享我的一些成长经历。妈妈说,趁着现在有这样的心情这样的精力,还有这样清晰的记忆去写下这些文字,不要让那些可贵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淡去。最重要的是,她希望能够以此激励我,把毕业当作是自己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前行。

妈妈的想法也很快得到了爸爸的支持。于是,我把它当作是父母给我的爱。默许。

在我看来,这原本已不是一本书,而是我的父母把他们自己的故事向亲人朋友娓娓道来。这些文字既不是在写励志故事,也不是在探讨某种教育方法,更不是在讲解应当如何走进华尔街。这些文字,只是我的父母在倾诉他们对儿子的一种感情,是在叙述我们分别六年来彼此间的一些生活片段,更是以我父母的心声,以我的故事,用爱的只言片语讲述我的成长经历。

或许,在书中你会读到一些有趣的故事,会读到一些辛酸,还会读到一些感动。或许你还会从书中读到一些自豪,请不要误解,这只是父母对儿女发自肺腑的一种骄傲。这种骄傲是任何父母都与生俱来的。不管孩子一生中有怎样的成就,哪怕一事无成,他们总能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并总是父母心中的骄傲。

六年前,我来到美国,从一个对美国的学习方式和文化刚开始慢慢熟悉的国际学生,蜕变成走南闯北,完全独立生活工作在异国他乡的我。其间,确实拥有了太多的经历。而我从来都坚信,人生是由一个又一个经历组合而成。我很庆幸,从小到大,我和我父母之间的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即便是分离的六年,我们之间也常常进行沟通交流。因此,他们写出的文字,或多或少也真实地反映了我的这些经历。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觉得,它算得上是一些有趣的经历,甚至说不定对他人还真能带来一些启发。

说到经历,有时候,甚至一个小小的经历,都对生活有深远的影响。记得刚到美国的第一年,本着“不打工不算完整地体验过留学生活”的思想,刚进校两个月,我就申请了一K课外打工的机会。一些轻松的工作岗位,如图书馆和电脑室,在学期初始就被高年级的学生“霸占”了,加之工作岗位对国际学生的种种限制,我最后晕头晕脑地开始了在熊猫快餐店(Panda Express)的打工生涯。由于申请商学院的缘故,平时忙着上课和课外活动,打工时间只能定为每周日。我想着尽量多做一些,就不自量力地把时间定为了每周日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次上班,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只有10分钟的吃饭时间和10分钟的休息时间,其余时间都是站着在给客户做“一条龙”服务:点菜,盛饭盛菜,收银,加菜,回答顾客问题,甚至打扫清洁。每次上完班,我都会拖着快要散架的身体和一身美式中餐的“香”味回到宿舍。有一次下大雪,我刚到餐厅,老板就让我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把所有窗户外面擦一遍。当我拿着梯子瑟瑟发抖地一面一面窗户擦过去的时候,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从今以后自己真的开始独立生活了。以前虽然住校,但还是在家人身边。但出国后,一切都要靠自己了。从那次经历以后,我也一直牢记着赚钱不易,生存不易。估计后来我在艰苦的竞争环境下考进了商学院,也是因为担心不努力读书沦落到冬天在雪地里擦窗子的地步吧!

这本书,就是这么一个个经历组成的,书里有我成长时的趣事,有我住校六年的生活,有我刚进大学忙于报考商学院的故事,有我大二时什么也不懂便冒冒失失冲到纽约去找校友的勇气,也有毕业后和父母旅游的见闻。由于这是我和我父母的故事,因而在我读来,自然觉得是妙趣横生回味无穷。不知道读者读到这些文字时,会不会有相似的感觉?

不过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唯一的、独特的。我从来不相信教育方法,或者复制某个个体的成长经历。每一个人来到世上,走到自己今天所在的位置,所取得的成就,所遇到的各种朋友,都是由无数特定的因素作用使然。所以,不管我的经历有趣抑或无趣,能否给人带来启发甚而让人觉得毫无意义,大家就权"-3是一本茶余饭后的轻松读物,娱乐一下生活而已。

从成都开始,密歇根、上海、旧金山、伦敦,都有我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虽然这些经历让我成长,但这些年,我已经漂泊太久了。如今,我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到和家人没有大洋之隔的地方,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温暖!

现在,爸爸妈妈拖了这么久才写出来的这些文字,在这样的时机出版,它印证着我父母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继续前行。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爱我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回想起你们的笑脸。这些回忆,将带给我持续不断的幸福感和强大的动力。一路有爱,尽在只言片语中。

是为序。

徐宸 2014年4月千纽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4: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