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郁达夫的行
郁达夫就读于富阳县高等小学堂时,是全校年龄最小的学生,同班的几个同学都是曾进过学的秀才,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比郁达夫大了十七八岁。可是郁达夫的成绩却很好,作的诗词令同学和老师惊叹,因此他被学校提拔跳了一个级。消息传开,轰动县城。
郁达夫考上了杭州中学堂,却因为学费不够而去嘉兴上学,半年后才转进杭州中学堂就读。因为是中途插班,他在班里感到陌生和惶恐,所以,在课堂和宿舍里,他经常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连头都很少抬起来。不过,几次作文之后,他的文章都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对这个少言寡语的“怪物”渐渐注意起来了。
由于沉默、孤僻,郁达夫在同学中不太合群,他将时间都用来读书和买书。周日更是整天流连于旧书铺,有时赶不上回宿舍吃饭,就在面馆买一碗最便宜的面,边吃边翻买来的书。
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后,郁达夫开始了投稿的尝试。他的处女作在《全浙公报》发表出来,他在校园阅览室看见,兴奋得难以自已,心猛烈地直跳不止,他将报纸看了又看,差点就大喊起来。随后,他冲到操场上跳着蹦着跑了一圈,又回到阅览室拿起报纸再看一遍,这才放心。
郁达夫为了更好地学习英文,就转学到了杭州的之江大学读预科。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宗教气氛很浓,因之,学习之外,宗教的繁文缛节令他不胜其烦。后来,同学们因为膳食问题和校方发生冲突,郁达夫成为学生中反对最为强烈者之一,最后连同另几名同学被校方开除。
郁达夫等几名被之江大学预科开除的同学,被蕙兰中学当作义士迎了进去。不过,郁达夫对这所同样充满宗教气氛的学校不满,尤其看到教务长对洋人奴颜婢膝,他更是反感,于是他自动退学。
经过多年的中学学习,郁达夫觉得学校教育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于是回到富阳家中,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自学计划。每天他按规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自然科学等,十分刻苦。累了就跑到城郊散步。后来,他说这段自学期间,是他收获最多,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段时间。
为方便和母亲通信,郁达夫于是教母亲用英文字母拼写富阳话,因为英语仅仅二十六个字母,比较容易记住和拼写。后来,在日本读书时,同学偶见他与母亲的往来信件,十分吃惊,还误以为他的母亲使用英文与郁达夫通信。
郁达夫与日本友人在东京一家咖啡店闲谈。旁边的桌子围坐着七八个日本大学生,正起劲地讨论着。忽然其中一人睥睨着郁达夫说了一句“巴儿狗”。其余的人以挑战似的眼神看向郁达夫。郁达夫怒气上涌。日本友人正要教训那几个无礼的家伙,郁达夫已经起身向门外走去。日本友人追上郁达夫,想安慰他几句,郁达夫却平静地说:“这样的事情,常有的。”友人问:“那你每次都这样忍着吗?”郁达夫惨然一笑:“不忍着又能怎样呢?”继而立刻正色而坚定地说:“我不会总这样忍下去的。总有一天会爆发的。”
留日学生会邀请日本有名的“宪政之神”尾崎行雄来演讲。慕名而来的留学生不下千人。尾崎行雄在讲到一个中国问题时,有几句讽刺中国的话语。郁达夫待这一段讲完,起身用流利的日语,有礼有节地对尾崎行雄进行了反驳,博得了留学生们长久的掌声。而尾崎行雄听完郁达夫的陈词,当场道歉。
一天晚上,郁达夫和郭沫若到泰东书局去了解《创造》季刊的销售情况。虽然销售数据还不错,但二人还不满意,颇感在世间的孤独悲哀。于是二人醉酒一场,然后相携跌跌撞撞地回住地。路上,郭沫若感伤地称二人为孤竹君,最后会饿死于首阳山。郁达夫则大骂洋人和资本家,还冲到马路中间,冲着奔驰的汽车,举起手做手枪状,连连痛击。
……
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