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钱留给明天》(作者新京报社)是一本不讲理论的理财书,每篇都是一个实实在在、可供借鉴的真实案例,非常贴近上班族的生活实际。《你有多少钱留给明天》案例全部是专业理财师为实际家庭量身定制的理财方案,所有的案例都体现着同样的理财思路,因为来自于生活,所以方法好懂,好学,易于掌握。掌握方法后,即可根据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和家庭生活目标,制订一份符合自己心意的理财方案。
《你有多少钱留给明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促使那些把日子过得糊里糊涂的人清醒起来,从而对家庭财务现状、未来家庭目标做个彻底的盘点和梳理,甚至为每个家庭成员制定一个完整的人生规划。
如果你想和“月光族”说拜拜,想从今天起,为未来的若干目标开始攒钱,想从现在开始,学一点靠谱的理财知识,看看《你有多少钱留给明天》,绝对有益。
房子什么时候买、买多大面积好?
买车该用车贷,还是全额支付?
孩子的教育金,怎么才能保证?
夫妻俩的养老金,怎么才够用几十年?
家里老老小小该买什么保险,买多少?
家里七七八八的资产,怎么保值、增值?
……
一句话,明天你需要多少钱?或者说,你有多少钱可以留给明天?
让顶级理财师给你支支招,教你算清你的幸福账,教你如何规划幸福的未来。
《你有多少钱留给明天》(作者新京报社)是来自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23位实战经验丰富、备受客户推崇的顶级金融理财师,为50个收入水平、财务状况、资产结构各不相同的家庭,根据他们的具体理财需求量身制订的理财方案。这50个家庭,年收入水平在三四万元到四五十万元这个区间,正好代表了80%的城镇家庭,因此,任何一个工薪家庭都能在《你有多少钱留给明天》中找到自家的样板。相信50个精品案例看下来,您也就能制订出最符合自己意愿的家庭理财方案了。
起步型家庭(年收入<10万元):把钱用在刀刃上
零存整取不如分散投资
毕业生创业,购房先缓缓
计划要宝宝,换车、还贷且推迟
硕士生7000元月薪如何置业
26岁单身男如何买房又买车
若要安全感,剩女咋理财
宝宝2岁开始投教育金
上升型家庭(10万元≤年收入<20万元):量入为出,继续开源
盘活房产换资金
年终奖加灌投资池
零开始,重积累
卖车、投资赚学费
“三有”单身姑娘,提前还贷宜推迟
家庭成员2变3,首要管理现金流
夫妻两地分居,理财有道
单职工家庭先学如何“节流”
旅游费分期付,省下资金赚收益
单身男投保,重疾险放首位
攻读博士学费可先投理财产品
黄金剩女巧用公积金圆买房梦
“双子”家庭基金定投存教育金
月结余买货币基金还清外债
净结余不多,房贷月供不超5000元
重新配置存款及月结余,攒钱做生意
政策出台,谨慎换房
稳定型家庭(20万元≤年收入<40万元):盘活当下,力保未来
利用住房抵押贷款换车
人到中年,保障为先
三口之家成长期,提前还贷莫着急
小夫妻买房、买车,公积金、车贷大胆用
用理财产品盘活留学担保金
家里添“千金”,少儿保障要全面
36岁单亲妈,如何养大7岁娃
中等收入三口之家理财蓝图
年结余20万,买车、生娃分步走
降息通道开启,提前还贷莫急
中年企业老板,卖掉学区房分散投资
卖掉出租房,解决流动性+三居室
每月结余定投货币基金攒旅游费
年缴8.4万年金险补充养老金
零存整取攒开店钱
黄金定投+商业养老产品保晚年
信用卡分期购车,提高资金利用率
投资房回报低,变现后重新规划
50万存款拆成三笔投资做备用金
富足型家庭(年收入≥40万元):稳健投资,增加收益
百万年薪无贷款,投资不可太保守
家族生意人,减少房产投黄金
买一居学区房,保障、升值两不误
丈夫下海创业,重疾险应“高配”
小康家庭,年金型保险筹备养老钱
重新规划家庭资产配比提高收益
买房多重考虑,以房换房可行
刚刚进入职场的苗苗,还不需要承担养家的重担,首要任务是收支打平,进而增加积蓄,为日后经济独立做准备。
进修深造可能是这一阶段比较重大的支出,但回报将是其他投资不可比拟的。苗苗有这样的想法,值得鼓励。
虽然苗苗每月将结余的2000元都存入零存整取账户,但是目前零存整取1年期利率为2.85%,零存整取3年期利率为3.05%,仅相当于定期存款3个月、6个月的收益水平。不如这样,将2000元分成1000元+600元+ 400元三份,同时满足基金定投、保险规划和紧急备用金的资产配置资金需要。
■ 理财规划
保本基金替换定期存款
以苗苗的情况,资产配置要遵循“向日葵法则”:即核心资产组合投资于低风险产品以保证本金,非核心资产投资于中高风险收益产品以增加获利。
2011年进入加息周期,定期存短,收益不高;定期存长,加息后又实在划不来;若跟着利率调整进行支取转存,可能损失更大。
目前苗苗4万元的核心资产选择三年定期作为配置方案,建议替换为保本基金。市面上的保本基金在首发时都会承诺保证三年到期时的本金安全。投资期限和本金风险程度跟苗苗现在选择的定期类似。而在这三年内,苗苗不仅可以坐享股票、债券的综合收益,还可以在需要用钱或是市场冲高时随时获利了结。
每月定投千元积累资金
基金定投作为理财的第一步,一直是值得推荐的理财方式。每月投入不多,但能积少成多。通过纪律投资在市场波动时平均投资成本,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资产增值。
建议苗苗去银行开一个基金定投组合,指数基金、混合基金搭配两到三只,长期来看不仅风险有限,而且收益要好于定期储蓄。以每月1000元投入为例,在年化收益10%的情况下,定投账户10年下来可以累积资金20.1万,20年则达到72.4万。
购买基金间接投资股票
股票投资需要对市场和个股都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短线还需高度关注盘中情况。另外,投资股票有相当的风险,而苗苗的资金实力和对资金的需求不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苗苗目前的资金和精力来看,并不适合股票投资。不如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间接参与股票投资。从历史数据上看,基金作为专家投资从风险控制和收益概率都要好于个人散户投资。
如果苗苗对股票投资非常感兴趣,可以拿出很少比例的资金,以投资长线价值的角度进行参与。
紧急备用金可存小额定存
理财之余还要留足紧急备用金,一般来说按3-6个月的日常开支准备,存期最好在半年或一年左右。 建议苗苗放弃零存整取,每月将储蓄金额以小定期的方式存入,例如每个月都存一个1年期的定期,利率3.25%,一年下来就有12个定期存款。到第二年转存时可以加上新的一期合并储蓄。这样不仅整体收益率高于原来零存整取的方式,在有急用支取时也可以选择损失最小的定期进行部分支取。
现在大多数的银行都有一卡多户口的管理模式,加上网上银行的普及,转账查询都非常方便。
买保险首选两全型重疾险
保险其实也是一种投资,表面上看它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风险缺口,其实它更保全了我们辛苦积累的资产。苗苗能想到保险规划,这非常好。
苗苗可先购买一款两全型重大疾病保障保险,日后随着资产的增加、风险缺口的变化再做保险规划的补充和调整。具体来说,苗苗每月仅需缴费578.16元,20年交清,总计缴纳13.88万元,就可从保单生效日起得到20万元的重疾保障。若没有发生风险,55岁时也可将20万元加上红利作为养老金一笔领回。
教育才是最好的投资
苗苗目前大专毕业,现阶段正在进修英文,又希望能进入国际幼儿园工作。对于这个年龄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建议苗苗,先给自己定个深造的目标。进而计算深造所需费用和支出的时间。查看是否存在缺口。可以说,苗苗现阶段的收支和理财规划都要围绕这一主题,要考虑投资的安全性和时间匹配。若存在缺口就要进一步优化收支结构,或考虑举债。若不存在缺口,结余部分可考虑增加理财投资。
如果深造的时间是几年以后,那么理财投资的品种和期限就有较大的选择余地。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这部分费用可以考虑从上述的保本基金或定期存款中支出。P4-6
多年来,《新京报》经济新闻坚持办了一个叫“理财设计”的版面。
所谓理财设计,就是读者来信道出家庭的资产状况及理财需求,编辑选择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转给专业机构的理财师,请他们代为给出合适的理财方案。
通过这个版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家庭的资产状况,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薪水,他们面对的问题几乎相同:买房,买车、养老、育儿、教育。他们大多是年轻的刚刚“成家立业”的一代。
“刚结婚,家庭年收入14万元,有房无贷款,有18万元积蓄,想买车。”
“新婚,有房,有存款,计划明年要宝宝,短期内入不敷出。”
“小夫妻,工作稳定,今年要宝宝,想为父母购置新房。”
随手一翻,大多是这样的资产状况和理财需求。
他们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薪阶层,他们忙碌于自己的工作,辛辛苦苦,风风雨雨。
他们大多有或即将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孩子,有较为体面的收入,他们虽称不上“很成功”,但完全可以归为幸福的人们。尤其是与他们的父辈们相比,他们的成就已经足够自豪。
但是,显然,他们更大的共同点是,对于未来的焦虑。
他们担心手中的资产融化,他们渴望资产能保值、升值;
他们希望给孩子或未来的孩子更好的教育; ‘
他们欣喜于自己的房子随着房价的上涨而大幅升值,但对于无力换一套大点的房子而沮丧;
他们可能也炒股,但是往往不成功;
他们需要一份家庭商业保险计划,却对未来能否获得保障感到迷茫。
总之,他们觉得自己需要理财。
他们看似城市里的中产者,其实财产并不多,而未来的支出和需求很多。他们对财富有更大的需求,却没有办法。
是的,即便是专业的理财师,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帮他们,给出的方案,不过是如何尽快或合理地实现某个短期目标。 这样的理财,其实是着眼于未来而对生活的一种精打细算,一种科学化的安排: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财务支出,以便为未来留下尽量多一点的幸福保障。
理财,就是忧心于未来的人对明天所做的必要准备。
主动请教理财的人们,都是没有“发财”的人。
数年来,我们没有见到一个家财亿万的人,需要请教“理财方案”的。
胡润每年都在发布富豪榜。富豪们的财富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起伏。
胡润发布的最新报告说,截至2012年底,中国大陆的千万富豪已经有105万人,亿万富豪已经有6.4万人。
财富,就像一块磁铁,如果你已经获得“第一桶金”,更多的金钱,会主动向这块磁铁聚拢。如果你有500万的闲置资金,你就会成为银行贵宾室的座上客。
相对于芸芸众生,富豪依然是少数。他们自信不必为今天愁,也不必为明天忧。
相当多的人,在为自己每月的收入和支出,在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担心。
处在这个风雨苍黄的社会转型期,普通家庭所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可预测。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转型期稳中求变的中国经济,震荡的股市,高耸的房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这一切,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点上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引起全球经济龙卷风的“蝴蝶翅膀的扇动”。
这一切,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给普通中国家庭带来财务上的冲击。
人们的直接感受是:房价这么高,买房越来越成为一些家庭高不可攀的美丽梦想。通货膨胀,工资缩水,而日用品价格却一直在涨,小日子越过越紧巴。
于是,理财就成了打捞梦想、打捞明天的诺亚方舟。
理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须回归到最基本的常识:开源节流,勤俭持家。
中国人素有勤俭持家(节流)的美德,却鲜有冒险投资(开源)的精神。在理财日益专业化和技术化的今天,即便只是节流一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完美的,何况节流与开源根本无法截然分开。
如何判断你的家庭财务结构是否合理?
如何对未来的大额支出作合理的规划,并保证资金能如期到位?
买房,什么时候买、买多大面积合适?
买车,是全额支付还是用车贷好?
如何确保孩子的教育金如数及时到位?
如何确保未来的养老金足够支用几十年?
如何为家庭成员购买各种保险?
如何通过投资组合,最大限度地实现既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些问题,还是要通过学习和不断实践来求得最佳答案。
理财,尽管体现着一个阶层对于财富的焦虑,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它代表着,每一个家庭都拥有梦想,每一个家庭都渴望幸福。
即便大多数家庭无望富贵,但他们仍然有热烈的理财需求,他们希望掌握靠谱的理财知识,或通过专业理财师的直接指点,来更好地打理家计日用,更好地规划一家人的未来。
恰恰因为所拥有的资产相当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当薄弱,所以,在相当程度上仍不能“免于匮乏”的大多数家庭,才更需要借助可靠的知识,来规避不可预知的风险,来抱紧不可或缺的希望。
这是生生不息的自然欲望,也是人的基本权利。
就此而言,这既是一本关于理财的实用之书,也是一本打理明天的希望之书。
《新京报》经济新闻主编
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