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丝路》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随笔集,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该书共收录作者代表性散文17篇,另有《我的少年时代》作为后记。文笔优美。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对失去的乡村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以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忧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的丝路/林清玄经典作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清玄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心的丝路》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随笔集,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该书共收录作者代表性散文17篇,另有《我的少年时代》作为后记。文笔优美。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对失去的乡村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以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忧虑。 内容推荐 《心的丝路》是林清玄所著的一部文学作品。 《心的丝路》讲述: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很少会想到“寄情”这样的字,因为我们忙着课业、忙着恋爱、忙着理想的追求,实在是无情可寄。可是如果我们在青年时代不能认识自己的知趣所在、性灵所趋,等我们进入社会一段时间,婚姻、工作都稳定之后,就会很快地感受到人生的困乏与单调,接着,不仅工作的热情失去,甚至连生命最基本的追求也被消磨了。 目录 总序 乃敢与君绝 自序 活出美感 梦之祭典 飞翔的翅膀 心的丝路 炮弹飞车 天佑吾土 夏花之绚烂 温柔的世界观 这个世界,我看见了 三好一公道 苹果落下的时候 城市之心 第二次黎明 身怀宝刀不杀人 半天笋与恨天高 风筝与白云 一株草,一点露 附录我的少年时代 试读章节 活出美感 今天我和一位朋友约在茶艺馆喝茶,那家茶艺馆是复古形式的,布置得美轮美奂,里面有些特别引起我注意的东西,在偌大的墙上挂着老式农村的牛车轮,由于岁月的侵蚀,那由整块木板劈成的车轮中间裂了两道深浅不一的裂缝,裂缝在那纯白的墙上显得格外有一种沧桑之美。 亮亮,从前我没有告诉过你,我的祖父林旺在我们故乡曾经经营过一座牛车场,他曾拥有过三十几部牛车,时常租给人载运货物,就有一点像现在的货运公司一样。我那从未见过面的祖父就是赶牛车白手起家的,后来买几块薄田才转业成农夫。据我父亲说,祖父的三十几部牛车就是这种还没有轮轴的车轮,所以看到这车轮就使我想起祖父和他的时代,我只见过他的画像,他非常精瘦,就如同今日我们在台湾乡下所见的老者一样,他脸上风霜的线条仿佛是现在我眼前牛车的裂痕,有一种沧桑的刚毅之美。 这一点土卖二十元吗? 茶艺馆的桌椅是早年台湾农村的民艺品,古色古香,有如老家厅堂里的桌椅,还有橱柜也是,真不知道他们如何找到这么多早期民间的东西,这些从前我们生活的必需品,现在都成为珍奇的艺术品了,听说价钱还满昂贵的。 在另一面的墙角,摆着锄头、扁担、斗笠、蓑衣、畚箕、箩筐等等一些日常下田的用品,都已经是旧了,它们聚集在一起,以精白灿亮的聚光灯投射,在明暗的实物与影子中,确实有非常非常之美——就好像照在我们老家的墙角,因为在瓦屋泥土地上摆的也正是这些东西。 我忽然想起父亲在田间的背影,父亲年轻时和祖父一起经营牛车场,后来祖父落地生根,父亲也成为地道的农夫了,他在农田土地上艰苦种作,与风雨水土挣扎搏斗,才养育我们成人。父亲生前每一两个月就戴坏一顶斗笠,他的一生恐怕戴坏数百顶斗笠了,当然那顶茶艺馆的斗笠比父亲从前戴用的要精致得多,而且也不像父亲的斗笠曝过烈日、染过汗水。 坐在茶艺馆等待朋友,想起这些,突然有一点茫然了,我的祖父一定没有想到他当时跑在粗糙田路的牛车轮会神明似的被供奉着,父亲当然也不会知道他的生活用具会被当艺术品展示,因为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他们在这土地上奉献了一生的精力,离开了世间。他们生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不知道欣赏艺术,也没有机会参与文化的一切,在他们的时代里只追求温饱、没有灾害、平安地过日子。 亮亮,记得我对你说过,我父亲到台北花市,看到一袋泥土卖二十元的情况吗?他掂掂泥土的重量,嘴巴张得很大:“这一点土卖二十元吗?”在那个时候,晚年的父亲才感觉到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是的,我看到那车轮、斗笠被神圣供奉时,也感叹不但祖父和父亲的时代过去了,我们的时代也在转变中,想想看,我在乡下也戴过十几年斗笠,今后可能再也不会戴了。 P1-3 序言 1 到屏东去找朋友,发现朋友家门前有一块广大的田地,种的全是空心菜,而空心菜全都开花了。 空心菜的花,花形与喇叭花相同,大小则像牵牛花,是纯白色的,白到一呵气就觉得会染上灰尘的那种晶明的白。一株空心菜不只开一两朵,而是上上下下开好几层的花,使得翠绿色的田园,因为那灵醒的白,显得无染而贞静。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空心菜开花,但是看到如此盛大、繁华、缤纷的空心菜花却是第一回。 听朋友说,要使空心菜迅速且同时开花,有一个方法,就是移枝,在空心菜长大的时候,把母株剪成一节一节,另外种,第二次种成时再剪段插枝,经过三次,它就很快开花了。 “如果不移枝,会不会开花呢?”我问。因为我在台北种过很多空心菜,从来没有种到开花。 “会呀!不过时间就会晚三倍了。” 朋友的话使我陷入沉思,在这个世界,平稳安静的生活固然很好,但是经过不断的剪枝、移植、插种,有时却能更迅速地开花,可见生命的烦恼与变动,往往不是没有意义的。 我走人空心菜花盛开的园圃,闻到了从花朵、花梗,乃至土地内部所散发出来的清香,想到这世界有绝大部分的空心菜没有开花就离开了世界,在这个愈来愈失去理想主义色彩的时代,大部分人也像大部分空心菜一样活着,不知道自己也能开出纯洁晶亮的花,从来不能体知内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糊里糊涂地在吃喝拉撒睡中过了一生,这真是非常可悲的呀!。 朋友看我那么喜欢空心菜花,随手摘了一枝有五朵白花的空心菜,插在我前胸的口袋,这样,空心菜花的香更亲切了。 我心里想“如果人人都能把内在的花开出来,是多么地好!” 文明的创造、智慧的提升、艺术的辉煌,其实,只是经过不断剪枝移植,让内在的花从土地上开放出来罢了。 2 自屏东回来,临行的时候我向朋友说:“很多年前我喝过恒春海边的港口茶,滋味到现在还未忘记,你帮我找找看,还能不能找到港口茶?” 隔几天,朋友亲自开车到恒春去找“港口茶”,寄来给我。 朋友告诉我,现在“港口茶”愈来愈难找了,因为住在港口附近的人,往往把这些长在自己土地上、被咸风吹拂的茶看成是“粗茶”,不太喜欢喝。而把从北部来的文山包种、冻顶乌龙、铁观音看成是“高级茶”,于是港口茶的土地愈来愈小,几乎快要停产了。 由于“港口茶”的产量有限,如果被外地的商人买了,一离开恒春,商人就会用别的茶叶和它混合,冒充港口茶,因此一离开恒春,就买不到纯种的港口茶了。即使是在恒春,因为茶种与烘焙技术不断改进,日渐精致化,将来恐怕喝不到有强烈传统风味的港口茶了。 从“港口茶”,我几乎看见了一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看到所谓外来精致文化的侵略、商人的短视、文化交合混充的一些问题。 港口茶不是昔日的港口茶,台湾也不再是从前的台湾,人性在这里面洗涤、冲刷、动荡,台湾人的价值观正在一个转捩点上浮动挣扎。长久以来,我思考台湾人心灵的问题,正如喝港口茶一样,感觉到一种深切的苦味。 其实,“港口茶”一直是我很喜欢的茶,从我少年时代第一次在恒春海边喝到时就喜欢了,我喜欢那种苦尽回甘之感。特别是在夜里饮港口茶,到第二天清晨喉头还是甘香的,就觉得港口茶有一种卓然的、强悍之气,因为它经过海风的洗礼,所以能把向天地环境抗争的力量融入自己的本质之中。 这些天夜里我都喝着来自恒春海岸的港口茶,有时泡开了茶,把茶叶拿出来检视,发现那茶叶比一般的茶厚上一倍,这时我觉得发现了港口茶的某种心事,知道它在海岸山坡的恶劣环境中的奋斗,它仿佛在说:“只要我们的心情活着,就可以生存下去!” 3 与朋友走过一处地下道,见到四肢都齐根而断的人在乞讨,我很自然的,习惯性的,掏钱丢在他红色的塑胶盆里。 朋友说:“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没有四肢,怎么样走下地下道?” 我听了怔住了:“没想过!可能是用爬的吧!”其实在这样说时,我就知道不太可能,四肢皆断的人,怎么可能“爬”呢? 果然,朋友说:“不是用爬的,是有人抱他下来呀!等到晚上的时候,那抱他下来的人就抱他回去。” “这有什么不妥吗?”我说。 “当然不妥了,抱他回去的人,不是把钱也带走了吗?难道说没有四肢的人还会抱钱走?” 接着,朋友告诉我,现在有一种人经营乞讨的行业,他们到处去找那些最可怜的人,像四肢残缺的、蒙古症的人,向他们的家里“租”用,一个月付多少租金,或者与他们的家人对半分,经营的人则负责接送和布点。 这段话使我们都沉默了,在午后无人的地下道中,感觉到阴森幽冷,使我为之心酸不已。走出地下道,看到一个手足不全的人在乞讨,我还是习惯性地把钱放进他的盆子里。 “你知道了,怎么还给?”朋友说。 “知道乞讨后面的真相,并不能作为停止布施的借口,何况这些真相并没有说明什么。”我说。 其实,我只是不能在乞讨者面前转头而去,悲悯是我生命的态度,我不太在乎这种悲悯是否会落空。 有人利用爱心行骗,有许多真正有爱心的人受骗,这不表示有爱心的人“无知”,也不表示有爱心的人“被利用”,我们不应该这样就指责爱心。在这个冷漠的时代,我们应该鼓励人的悲悯,而不是以少数人的恶来雪上加霜;在这个自私的时代,我们应该鼓励爱心的布施,而不是劝阻人布施。 那些甚至不能爬行的人,在走过他们的当刻,我只是不忍,不会想到他如何被利用,在那一刻,我的给是纯净无染的,就是那样的一刻,也就够了。 4 在我们的时代,有一些抽象的东西正在褪色,例如正义、良知、道德、关怀、爱情、友谊、理想、奉献等等,虽然人是更有钱了,人可能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汽车了,可是人不快乐、人的身心不能安顿,最紧要的原因是,人日渐地被世界所奴役了。 其实,那些看来抽象的品质,与物质世界是没有分别的,就像太阳与光明、茶叶与茶水、海洋与波浪、森林与树木、歌者与歌声等等,不一不二,非一非二。那么,为什么我们觉得现代世界的太阳没有想象的光明?为什么这个时代的茶水没有从前的有滋味?确实是值得深思的。 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使很多人渴求着彼岸、天堂,或者极乐世界;使更多的人沉沦于现实声色的征逐之中。很少人想到只要人能中止游荡,就能安坐家中;能安坐家中,就是安住彼岸了。 世界虽然在改变,人性却是千古不易的,人的有限与渺小也不可能改变,如何从现代世界的切面中去看见人的意义、生的价值,乃成为渴望着智慧的人心中的标杆。 我的《心的丝路》大致上是依循这样的思考:就是面对现实世界,来思考人如何能安顿身心,做世界的清流,乃至于自我完成、完成世界。 文章采用书信体,本来是写给少年朋友的信,但不只是为少年而写,可以说是人生的思考录,想到我们的祖先不只创造了贸易的丝路,也创造了文明的、艺术的、理解与沟通的丝路,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创建一条心的丝路呢?这样想,使我每天走在台北街头,看到人们茫然的表情,都不禁感到怃然。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台北市永吉路客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