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得”字补语句是具有汉语特色的句式之一,也是汉语句法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吕佳编著的这本《基于最简方案的汉语得字补语句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最简方案为理论背景,对这类句子展开全面、系统地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本书首先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而后以此为基础,就不同类型“得”字补语句的生成机制展开了力所能及的分析,旨在深化对相关现象解释力度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从句法、语义的角度把握“得”字补语句的本质特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基于最简方案的汉语得字补语句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吕佳 |
出版社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现代汉语“得”字补语句是具有汉语特色的句式之一,也是汉语句法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吕佳编著的这本《基于最简方案的汉语得字补语句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最简方案为理论背景,对这类句子展开全面、系统地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本书首先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而后以此为基础,就不同类型“得”字补语句的生成机制展开了力所能及的分析,旨在深化对相关现象解释力度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从句法、语义的角度把握“得”字补语句的本质特征。 内容推荐 《基于最简方案的汉语得字补语句研究》在当代语言学主流理论——最简方案的视角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具有汉语特色的句型——“得”字补语句的生成过程。首先基于最简方案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的句法操作,尝试性地构建起一个“得”字补语句的句法生成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础,分别对简单式“得”字补语句、复杂式“得”字补语句和复动“V-得”句等三类“得”字补语句的生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讨论、分析。最后还对与“得”字补语句密切相关的几个句法和语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论证了 “得”字补语句生成模式的合理性,加深了对“得”字补语句句法结构的认识。 《基于最简方案的汉语得字补语句研究》由吕佳编著。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汉语“得”字补语句研究现状 1.1.1 “得”字的功能定性问题 1.1.2 “得”字补语句的分类问题 1.1.3 “得”字补语句的结构分析问题 1.1.4 与“得”字补语句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 1.1.5 小结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1.2.1 选题意义 1.2.2 研究思路 1.3 章节安排及语料来源 1.3.1 本书章节安排 1.3.2 本书语料来源 第2章 “得”字补语句研究的理论背景与分析框架 2.1 生成语法的语言观及研究目标 2.2 最简方案中的句法操作 2.2.1 合并(Merge) 2.2.2 移位(Move) 2.2.3 一致(Agree) 2.2.4 语段及语段推导 2.3 功能语类 2.3.1 标句词/向补词短语(CP) 2.3.2 时短语(TP) 2.3.3 话题短语(TopP) 2.3.4 焦点短语(FocP) 2.3.5 体短语(AspP) 2.3.6 功能语类的次序 2.4 轻动词句法理论 2.5 汉语“得”字补语句的分析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汉语“得”字补语句的分类描写及结构分析 3.1 “得”字补语句的类型 3.2 “得”字补语句的结构分析 3.2.1 “得”字的性质与功能 3.2.2 “V-得”的句法生成性 3.2.3 “得”前谓词的分类描写 3.2.4 “得”后成分的句法性质 3.3 “得”字补语句的语义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杂式“得”字补语句的生成机制 4.1 “Vi+得”类 4.2 “Vt+得”类 4.3 强致使类 4.4 无NP1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简单式“得”字补语句的生成机制 5.1 A类简单式“得”字补语句 5.2 B类简单式“得”字补语句 5.2.1 描写性“得”字补语句 5.2.2 结果性“得”字补语句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与“得”字补语句相关的几个问题 6.1 “得”字补语句与“把”字句 6.2 “得”字补语句与“被”字句 6.3 “得”字补语句与重动句 6.4 “得”字补语句与歧义现象 6.5 “得”后成分的省略现象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有待研究的问题 缩略语及符号表 英汉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