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疗愈唤醒身体复原力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凌坤桢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凌坤桢编著的《疗愈唤醒身体复原力》是一本关于疗愈心理创伤的书。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遭遇各种痛苦,给身体给心灵留下许多创伤。如何疗愈这些伤口,如何让人走出心灵的困境,正是这本书所关注的。作者以“身体流”、“意念流”技术为基础,结合他在疗愈过程中的各种实例,带领读者抚平伤口,走向生命的安然。

内容推荐

身体会本能地维持一种有机体的舒适与平衡,它自有一套调整与疗愈的机制。疗愈创伤,需要敏锐地觉察身体的各种信息,培养对身体的倾听和信任。

《疗愈唤醒身体复原力》作者凌坤桢以深入意识层面的创伤复原技术,通过身体流、意念流、生命流的练习,引导受创者走一趟刨伤复原到生命整合的道路,帮助我们再次学习信任身体,让身体做它最擅长的事——维持生存,维护健康,臻至安然。

翻开《疗愈唤醒身体复原力》来阅读吧!

目录

自序 展开疗愈,信任那更大的力量

第一章 让身体做工,让心灵愈合

 一、创伤在身体,疗愈也在身体

 二、身体的智慧

 三、复原与愈合

第二章 创伤,一个生命的挑战

 一、创伤的生理机制

 二、解冻与释放的自然程序

 三、创伤孩童的呼唤

第三章 流动,让身体疗愈创伤

 一、身体是一条河流

 二、身体流的做法:打开、接触、追踪、放行

 三、身体流辅助技巧

第四章 观照意念迁流

 一、静中观照的疗愈力

 二、意念的河流

 三、意念流辅助练习

第五章 迈向合一的旅程

 一、流离终将归返

 二、转化需要更大的视野

 三、苦难打开我们的心

试读章节

创伤在身体,疗愈也在身体

几年前我在上海主讲一个催眠治疗师的训练课程,其中一个催眠回溯案例,让我对创伤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改变了我后来的专业方向。

当天的示范个案的主人公是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女孩,叫小静。她说自己经常感觉孤单,对妈妈的感情很矛盾,虽然知道自己心里很爱妈妈,但常跟她闹脾气,每次“发作”就几天不和妈妈说话。小静来自单亲家庭,父母在她很小时就离异了。妈妈一手把她带大,同时辛苦地经营自己的公司,是个女强人。

催眠回溯治疗是我很熟悉的程序,是每次催眠治疗师训练课程里必教的单元。回溯疗法的主轴在于回到创伤事件的原点,重新经历,并且宣泄净化,释放当时压抑或扭曲的情绪,得到理解(明了事情的全貌、相关脉络与因果,以及当事人的原因或理由),进一步对话,宽恕和解,得到爱(以及关系的重建整合)。

我把她带入催眠状态,回到她的童年,出现的几幕情景是她下午放学后去找妈妈,妈妈在忙没搭理她。事件的核心是有一次她在妈妈午饭后要出门前,故意把妈妈的皮包藏了起来,心想这样妈妈就不能出门了。妈妈找不到皮包,发火打了她一顿,还把她锁在衣橱里要她好好反省,然后就去工作了。小静哭叫、害怕,不知过了多久,累得睡着了。醒来时已是晚上,人躺在床上。她下床到桌上吃饭,不敢说话也不敢问,妈妈也没再提,这事就过去了。

但其实那个下午发生的事件深深地影响着她——虽然她不记得了。催眠释放的不仅是记忆,还有许多情绪,例如害怕、难过、委屈,以及小女孩不敢承认及表达的对妈妈的怨恨和怒气。我开始明白,后来这女孩是如何在潜意识层面要她妈妈补偿自己并付出代价的。但在另一个很真实的层面里,她是爱妈妈的。矛盾与纠葛成为痛苦的来源。

“我不要一个人在黑黑的房子里!”她哭喊着,“妈,我要你陪我!”围观的学员们都恻然了。她哭得像个孩子——不,事实上,她当时的表现就是个孩子:哭泣的声音、喊出来的话,以及她一边哭喊一边扭动身体和抽搐啜泣的样子。

这是一个年龄退行的状态。

孩子不是大人,无法理解离婚又带着孩子的女人努力挣钱的辛苦。她只想要妈妈多陪她——用孩子的方式。

这七八岁的孩子继续哭喊着:

“我不要你老是去工作!我不要一个人在黑黑的房子里!我会怕,我会怕啊!”

“我不喜欢每次去你上班的地方找你,你就叫我到旁边写功课,叫我跟阿姨们说我的成绩有多好!”

“我只是想你多陪我啊!”

之后她慢慢平复,开始能够跟妈妈说更多心里的话,也进入了“对话”和“重建关系”的阶段。

最后,我请一位妈妈学员上来抱着她,进行爱的联结。回溯过程快结束时,我注意到她的身体从脚部开始不断颤抖。颤抖的频率很高,而且连抱她的人也跟着抖动。我明白这个颤抖是有意义的。小静在这个过程中还跟我说:“凌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抖,停不下来。”我说:“没关系,让它继续。”她就这样抖了二十多分钟,然后自动平息下来。

那个下午,她回座位之后就一直睡,睡得很深很沉。隔天她整个人的气色都变亮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清爽。她说身体一直暖烘烘的,很舒服。

她的身体里隐藏着一个特别的经历,在这个创伤整合的过程中,它以颤抖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让隐藏的创伤现形

一个发生在过往的事件仿佛被冻结在某处,挥之不去,形成了创伤。或者说,强烈的创伤能量会被封锁在一个地方,变得与我们分离。  但一个被遗弃的、压抑的生命经验,从来不会“不存在”,它总会以各种隐晦或扭曲的形式在底层作用,这是许多莫名的身心症状产生的原因。

心理动力治疗强调潜意识的重要作用,将各种症状视为内在困扰的外在表现,认为这些症状的根源通常无法借由探索意识层面被找出来。弗洛伊德学派采取的治疗方式是引导病人回想童年时期的创伤事件,把当时的经历带回意识里,协助来访者重新了解及诠释这些事件。

在我的实务经验里,我发现仅停留在“理解一诠释”等知性认知的整合并不够。来访者会有年龄退行的表现,除了有孩童的语气、音调之外,还会出现当时的身心状况和情绪反应,例如受虐时的身体瑟缩与惧怕。简言之,会有身体及情绪方面的“回到现场”。P3-6

序言

展开疗愈,信任那更大的力量

这本书的出版原先并不在我的计划之内。我一直以为自己会先写一本催眠治疗的书,或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的行为改变技术手册,毕竟我在这两个领域累积了十多年的实务经验,有些话想讲,有些故事想说。

但这几年我进入“通过身体来疗愈创伤”的领域,被更多故事所触动。在两岸各地的教学工作中,我有机会看到许多自然疗愈的例子,不得不赞叹在每个人身上蕴藏的生命复原力的强大!

生命值得信任!哪怕是遭遇了多次伤痛,或久历身心折磨,那股力量依然存在,不曾离去。

有一位校长肩颈疼痛了三个星期,起因可能是落枕。在十五分钟的身体流练习之后,他很开心地说病痛完全好了。去年,台湾高中辅导工作团的一位研习者,也是做身体流练习不到十五分钟,小时候被车碾过而神经受损的手臂竟然可以自然地举高,并感到一种全身暖和的通畅感。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运用创伤复原技术,能自然地继续深入到人的童年,甚至鲜有记忆的婴儿期,释放那被封锁在身体里的创伤残余。在此过程中,有人回到四岁、三岁,甚至更早,并且解除了长期以来的身心困扰。

创伤,在身体;疗愈,也在身体。这就是本书想阐述的基本认知。一个崭新的取向

我在网络上写了一篇“身体创伤复原技术”的简单说明,经过辗转流传后,张老师文化公司来信,询问是否可把这个概念和技术通过案例说明整理成书,因为坊间关于以身体来展开疗愈工作的台湾本土著作并不多。这是本书得以问世的因缘。

这确实是个崭新的取向。不同于有些需要跟着来访者的陈述,精细地抽丝剥茧,或要循着故事的轴线去解构与重建的治疗法,这个工作开始于身体的自我疗愈,基本上不需要说话。很多时候,作为陪伴者,我们在整个过程里说不到十句话。

我也越来越感觉到,我们不是疗愈者(Healer),而是来访者复原历程的一部分。我们的任务就是支持这个自然复原的历程。我喜欢称从事这工作的我是“扶持者”。

工作的时候我常对许许多多来访者快速产生改变的现象感到惊讶。在这里,“快”不是重点,而是我们可能走对了方向。头脑喜欢述说故事,特别是那些受苦的情节。早期我的咨询工作常被带进那团苦难的泥淖里,听着来访者诉说的自身内心的无力与无助,我的头也跟着昏了。这种咨询没有效率,也往往帮不上来访者的忙。通过身体的运作以及潜意识的智慧,现在我的工作中的对话变少了,更多时候我只是坐在一旁陪伴,让来访者的疗愈自动发生。

这让我想起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H.艾瑞克森的一个故事。当时他还是个孩子,正值每个农庄都进一些新牲畜的季节,一匹迷途的马走进了他家庄园。由于马身没有烙印,无法辨识是哪一家的,而周围荒野又是如此辽阔……朴实的庄稼人都在发愁,要怎样把这匹走失的马送回主人那里呢?艾瑞克森说他可以做到。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少年艾瑞克森翻身上马,走上一条道路……

艾瑞克森后来说他当时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每当那匹马在路上转头吃草或无目标地闲荡时,他就夹夹马肚,催促它上路。而每来到一个岔路口,艾瑞克森就放松自己什么都不做,马会东闻闻西嗅嗅,然后自己踏上一条路……就这样,维持着让马在路上不断前进,同时放手让马决定往哪个方向走……当那匹马终于到达几英里外的农庄时,农庄主人问:“你怎么知道这马是从我这里跑出去的呢?”

“我并不知道,但是马自己知道。我所做的不过是让它上路而已。”艾瑞克森解释道。

每个人都可能是那匹迷失的马。有时候我们会离开我们的生命核心,但生命核心一刻也未曾离开过我们——就像我们可能会在任何时刻恍神,但我们从未真正离开这个世界。

马自己知道它的来处,但它需要适当的扶持。所谓的治疗不也是如此吗?治疗师并没有做什么治疗的行为,他仅仅是扶持,好匀出一个空间让一个更大的智慧来接手。

我欣赏艾瑞克森故事里流露出的人本关怀和睿智。我也自我期许着,信任那更大的智慧。

疗愈,由身体开始。致谢

本书第二章谈及创伤的生理机制,涉及了相当多的医学知识,感谢陈伟宝医师审阅。

感谢在大学(辅仁大学心理系)和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为我奠定心理辅导与咨询基础的众多老师,感谢教导我NLP、催眠、家族系统排列,以及创伤工作的许多老师,包括:王辅天神父、史蒂夫·戴维斯、夏琳-阿克曼、斯蒂芬·吉利根博士和什瓦吉托·R.利贝迈斯特等师长。

在此,我只是一个知识的整理与传播者,若说这本书在个人成长与疗愈领域有任何贡献,这都来自于他们。

我感谢我的父母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仍竭尽所能,给予我丰厚的爱。

希望读者在阅读此书时,也能感受到我所领略的:这本书不仅是谈创伤,也是关于创伤背后那份人类拥有的更大力量,还有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