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编著的《海权论》海权的历史是对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很多名留青史的军事大家都认为,研究已经消逝的军事历史,对于纠正战争的指导思想,帮助建立灵活多变的战略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权论 |
分类 | |
作者 | (美)马汉 |
出版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汉编著的《海权论》海权的历史是对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很多名留青史的军事大家都认为,研究已经消逝的军事历史,对于纠正战争的指导思想,帮助建立灵活多变的战略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内容推荐 《海权论》即《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本书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是马汉海权理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该书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 《海权论》中国当前严峻的海权形势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广阔世界。制海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希望我们精心再版的这本书,能够让每位读者认清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所面临的重重压力。并指导中国走向破冰和辉煌。让你对中国的未来不再迷茫。 目录 第一章引论/001 第一章海权之要素/017 一、地理位置/020 二、形态构成/024 三、领土范围/030 四、人口数量/031 五、国民特征/035 六、政府特征/042 第三章个案分析:1778年的海战/065 第四章欧洲的冲突/089 一、协约与同盟/089 二、德国的崛起/106 三、东方和西方/120 第五章亚洲的问题/142 一、三强——俄、英、美/142 二、海权与陆权的冲突/155 三、以中国为中心/170 四、日本、中国的变化及其影响/185 第六章美国的利益/201 一、美国向外看/201 二、夏威夷的意义/207 三、地峡和海权/213 四、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战略/222 五、英美重新联合的可能/23l 六、未来和美国海军/236 七、如何准备海战/242 八、回顾与展望/249 试读章节 从社会和政治的观点来看,海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四通八达的海上航线,如同一条宽阔的大马路或者辽阔的公有地,你可以朝着任意的方向往前走。只是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你之前走过的路径可能会受到某种条件的制约和控制,让你不得已选择其中的某些道路作为贸易航线。为什么只能选择航线呢?航线又是怎么确定的呢?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海洋对我们来说还很陌生,潜藏着我们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危险,但无论是旅行还是运输贸易,海路总是比陆路更加方便和便宜,这也是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原因。荷兰的贸易繁荣就是因为它不但有发达的海上运输事业,还有四通八达的水道,可以轻易进入自身的腹地和德意志的内地。在200年前,陆上的道路状况非常糟糕,而且时不时还会发生战争,在这样的一个动荡时代里,水路的优越性就显得更加突出。虽然有时候也会遇到海盗拦劫的危险,但它与陆路相比还是更加安全快捷。当时曾经有一位荷兰的作家,他已经预感到荷兰会和英国作战,他在估计两国战争的胜算时,就特意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时的英国内部水路并不畅通,军队不能通过水路深入腹地,而当时的陆上道路非常糟糕,必须经过海路运送货物,这样一来的话,在中途就又有被拦截的危险。目前对于国内的贸易来说,这种危险往往不存在。对于现在大多数的文明国家而言,尽管水路运输依然非常便宜,但是沿岸贸易的破坏或者丧失已经无足轻重。 如果把时间推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的话,熟悉法国历史和海军文献的人都会知道沿着法兰西海岸从一个地点偷渡到另一个地点的运输船队是多么频繁,尽管当时海上还有大量英国的巡航舰,而且法国的内陆交通也非常好。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临海国家的国内贸易只是全部商业贸易的一部分,从国外输入的奢侈品或者必需品必须通过本国或者外国的船只运进港口。这些船只返航的时候,还会装载上与该国交换的商品,所交换的商品要么是自己双手劳动得来的产品,要么就是大自然的产物。无论如何,每一个国家都迫切地希望这些运输业都由本国的船只承担,并希望这些来往的船只能够安全抵达港口,他们还会派出舰队为这些船只护航。 在战争年代,这些运输船舶必须由武装舰船进行护航。从一种狭隘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海军就应该伴随着一支和平的运输船队应运而生,并随着海运的消失而消失。当然,如果一个国家有了侵略的意图,它就会永远保持一支海军,把它作为军事机构的一个分支。美国目前没有侵略其他国家的意图,也用不着为商船护航,所以武装舰队渐渐缩小乃至消失就成了必然结果。当美国再次发现海上贸易有利可图的时候,对于海运的兴趣就会促使它扩张自己的舰队,海军也就会随之恢复。当穿越中美洲地域的一条河道出现时,侵略的欲望就会促使它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海军。当然这只是臆断,值得怀疑和推敲,因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是缺少远见卓识的,而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就必须要有远见,随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为一个自由国家,当它的武装舰船或者非武装船只离开本土之后,它就会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供和平贸易和避难的场所。在当今,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这样的一个个港口据点,这些和平港口虽然是外国的,但是只要不爆发战争,你都随时可以获得它的保护。然而,情况不会永远如此,和平也不会长久存在,虽然这些年美国通过持久性的和平而得到了奠大的好处。早期的商船船员不断在未知的领域里探寻贸易,冒着失去生命和自由的风险获取财富,并且要花很长的时间搜集有用的货物。因此,商船的船员凭借着直觉在航道的另一边寻找一个或者更多可以停泊的站点,他们通过武力的手段或者给予恩惠的方式想方设法得到这些地方,让自己的船员和代理人可以放心地待在这个比较安全的避风港里,他们也会将自己的船舶停靠在那里,并不断搜集有利可图的产品,只等着本国的船队将它们运回。巨额的利润永远跟风险是并存的,但是这种胃险式的行动却在无休止地膨大,到最后就直接将占领的这些地方变为殖民地。 综上所述,所有殖民地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天然的,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这个国家政策的基础之上,并逐渐演变成为正规的、政治性的海洋历史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的殖民地的发展都是那么简单而自然,有许多殖民地的形成是建立在纯政治意义上的,就统治者而言,民众在其中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随着冒险家的胃口和欲望渐渐扩大,这种贸易从本质上来说跟刻意组织和建立殖民地没有区别。二者都是为了在别国的土地上赢得一块立足之地,为本国的商品货物找到一条新的销路,给本国的船舰划分一个新的范围,为本国的人民谋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海运的航程是漫长而又危险的,并不是道路的另一端足够安全就可以畅行无阻,大洋中随时充斥着敌人的踪影。早在开拓殖民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各种无法无天的行为在海上弥漫,但到了现在,这些罪恶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海洋上的和平就像冬日的阳光,极为罕见,这就要求人们建立像好望角、毛里求斯那样的海军站,海军站建立的初衷不是贸易的需求,而是为了战争。濒临海洋的国家迫切需要占领如直布罗陀、马耳他、路易斯堡(位于圣劳伦斯湾入口处)那样的港口,这些港口的作用可能不尽相同,但同样具备战略性质。这些港口有的是商业性的,有的是战略性的,有的则是两种功能并存,比如纽约,当然这是比较罕见的。 生产、航运、殖民地,看似互不相关的三件事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产的目的在于交换;交换要依靠航运才能进行;殖民地则方便并扩大了航运的行动,并通过大量的安全区域,对航运进行保护。从这三者中,我们能够看出一个临海国家的政策和历史。一个国家的政策是由这个时代的特色和统治者的高明程度决定的,但是这一点用在临海国家却并不一定站得住脚,临海国家的历史是由它的位置、范围、领土结构、民众的地位以及民族特点决定的,总而言之,可以归纳为是由这个国家的自然结构决定的。当然我们应该承认,个别领导人的明智或愚蠢的行为在特殊条件下会对海洋的霸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使用武力控制海洋,或者一部分海上军事实力的发展,还有航运跟和平贸易的发展。只有这样,一支健全的海上舰队才能够稳定地发展。P17-19 序言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所处的时代,是美国资本主义获得巨大发展并进入垄断阶段的时代。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首位,而此时世界已基本被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在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同时,欧洲正在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准备用武力来打破原有的平衡。在此背景下,美国逐渐出现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公众舆论。“海权论”的提出,迎合了美国急欲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愿望和政治需要,使美国拥有了进行海外扩张的理论依据,因而受到了美国统治者的欢迎。马汉还撰写了许多篇论文,用他的海权论解释新的国际秩序蓝图。马汉的海权理论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成为公众舆论的主旋律,对众多美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尤其是先担任助理海军部长、后当选总统的罗斯福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海权论”也是美国对外战略发生转折的重要标志。罗斯福在他连任四届总统的任期内,始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海军的建设,使得美国海军空前强大。 二战以后的60多年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重视发展海上军事力量的格局并未改变。就拿我国的周边来说,各国都在拼命发展海军。日本已经拥有亚洲第一强大的海军力量,印度也已拥有可以在地区称霸的海上力量,其他各沿海国家也都把大笔金钱花在发展海军上,相比之下,我国的海军建设显得明显滞后了。过去,我们过分强调防御型战略,强调“实行近海防御、保卫本国的领海和海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对于马汉的海权理论,只是在个别场合提及,并称其为“资产阶级海军战略理论家,提出了适应美国海外扩张需要的理论,强调利用公海向海外输送兵力、称霸海洋”,这显然忽视了其符合科学理论规律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日益加强对海权的重视,海军建设也上了新的台阶。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被正式确定为“中国航海日”,每年这一天,我国都举行关注海洋权益、重视国家海权等内容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益,中国海军肩负着全国人民的期望,远航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为我国(包括港澳台)商船和联合国执行人道主义任务的船只护航。这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同时也是中国海军维护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职责所在。执行这样的任务,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毋庸讳言,任务是极其艰巨的,考验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民海军虽然已经发展了60多年,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基本上还没有脱离以近海防御作战为主的模式。当前,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给我国的海上安全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海盗、海上恐怖主义、海上走私贩毒等,都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是一种国际犯罪,是发生在海洋空间的典型的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应对这种威胁,是海军非战争行动的主要任务。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海军正在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将在国防事业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由于本书完成于19世纪末,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并带有明显的美国国家利益色彩,所以,读者在阅读时要有辨别性地阅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