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曾经启发天才诗人兰波写出著名的长诗《醉舟》,被多次搬上电影荧幕并改写成绘本。它在中国也被推荐为中小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
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带领读者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海底奇妙旅行:海底狩猎,海底森林,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珊瑚王国的葬礼,与鲨鱼、章鱼等搏斗,反击土人的围攻,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以及介绍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众多知识。二是作品描写了“科学”的神奇和力量,表现了人类探索、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本书的随文评注正是从以上两个方面提供阅读引导,带领读者搭载上尼摩船长的诺第留斯号,潜入“海洋的深处”,领略自然的奥妙,体验科学的力量,感悟人生的哲理。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写于187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科幻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小说主要描述了一名来自法国的生物学家阿龙纳斯的海底奇遇。故事起源于一件发生在海上的撞击事件,人们断定是独角鲸之类的“怪物”在作怪,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身上,而这个所谓的怪物其实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的船长叫尼摩。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做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Day 2 鱼叉手尼德·兰
法拉古舰长是一位优秀的海员,完全配得上他指挥的这只战舰。他的船跟他融为一体,他是船的灵魂。关于那条鲸鱼类动物的问题,他心中并不存在什么疑问,他不许在船坐讨论有无这只动物的问题。他相信这动物的存在就像许多老实妇女相信有海怪一样,完全是出于信仰,而不是出于理智。至于船上的全体人员,大家都希望碰着海中怪,用鱼叉刺死它,把它拖上船来,宰割它。每个人都在谨慎地观察海面,更值得一提的是,法拉古舰长说过,不论练习生或水手,水兵或军官,只要发现那个怪物的身影,就能获得两千美元的奖金。因此,林肯号船上的眼睛会更忙起来,那是不难想象的。至于我,也不落后,我并不把我每天应做的观察让别人代劳。这只船真有许多理由可以称为“多眼号”,全体人员中间,唯有康塞尔相反,他对于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表示很冷淡,给船上大家的热情浇上了一盆冷水。我前面说过,法拉古舰长这人很细心,他把打巨大鲸鱼类用的各种装备都带在船上,就是一只捕鲸船也不会装备得比这更完备了。我们船上的武器,应有尽有。因此,林肯号的歼灭性武器,可以说样样俱全,最妙的是船上还有“鱼叉手之王”——尼德·兰。
尼德·兰是加拿大人,身手非常矫捷,在这种危险的叉鱼职业生涯中,他还没有碰见过敌手。他又灵敏、又冷静、又大胆、又机智,本领很高强,除非是一条狡猾的长须鲸,或是特别聪明的大头鲸,否则是很难躲过他的鱼叉的。尼德·兰大约四十岁,身材魁梧,有六英尺高,样子很严肃,容易发脾气,而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特别引人注意。我认为法拉古舰长把这人请到船上来,是完全正确的。
“尼德·兰,”我问他,“您怎么能怀疑我们追逐着的鲸鱼类动物的存在呢?您这样怀疑,有什么特别理由吗?”
这位鱼叉手在回答之前,看了我一会儿,照他惯常的姿势,拿手拍拍他宽大的前额,闭闭眼睛,好像在沉思。他说:“阿龙纳斯先生,我有理由。”
“尼德·兰,您是一位职业的捕鲸专家,您很熟悉海中的巨大哺乳类动物,照理您应当容易承认这个巨大的鲸鱼类动物的存在,可是您竟要来做最后一个怀疑这事的人!”
“教授,这是因为您搞错了。”尼德·兰说,“鲸科动物,我追逐过许多,我用鱼叉叉过很多,我也杀死过好几条,可是,不论那些鲸鱼力量怎样大,怎样凶,它们的尾巴也好,它们的长牙也好,决不能弄坏一艘汽船的钢板。”
“可是,尼德·兰,独角鲸的牙齿把船底钻通了的传说并不少。”
“木头船,那是可能的,”他回答,“不过,就是这样的事我也没有亲眼见过。所以,在没有真凭实据之前,我不能承认长须鲸、大头鲸、独角鲸可以穿透钢板。”
“尼德·兰,您好好听我说……”
“不,教授,什么都可以听您,这个可不能。也许这是一条巨大的章鱼吧……”
“尼德·兰,那更不对了。章鱼是软体动物,单是这个名字就已经表明它的肌肉—点也不坚强。就算章鱼有五百英尺长,它也不会属于脊椎动物这一门,它对于斯各脱亚号或林肯号这类的船,决不至有损害的。所以有关这类海怪或怪物的事迹,都应当看作荒唐无稽之谈。”
“那么,生物学专家,”尼德·兰带着点讥诮(ji qiao)的口气说,“您是坚持有巨大鲸鱼类动物的存在吗?……”
“是的,尼德·兰,我再说一遍”,我之所以相信,是有事实根据的。我相信海中有一种哺乳类动物存在,它的躯体组织十分坚实,属于脊椎动物门,像长须鲸、大头鲸或海豚一样,并且有一个角质的长牙,;穿凿的力量十分大。”
“嗯!”这位鱼叉手哼了一声,同时摇摇头,一副无法相信的神情。
“为什么要这么坚强的机体呢?”尼德·兰问。
“因为要在很深的水中生活,要能抵抗水的压力,那就必须要有一种不可估计的巨大力量。”
“真的吗?”尼德·兰眨了眨眼睛,看着我。
“真的,一些数字很容易给您证明这些。”
“啊!”尼德·兰答,“数字!人们可以随便拿数字来证明自己喜欢的事!”
“尼德·兰,海水的密度大于淡水的密度。当您潜人水中,在您上面有多少倍三十二英尺的水,您的身体就要顶住同等倍数大气压的压力,就等于说,如果您潜人大洋到这样的深度,您身上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就要受到上千公斤的压力。可是,您知道您身上有多少平方厘米的面积吗?”
“当然不少,阿龙纳斯先生。”
“大约有一万七千平方厘米的面积。”
“这么多吗?”
……
P8-1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随着“语文新课标”的修订,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阅读教学也越发重视,许多有条件的学校还自发地开设了阅读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类经典的书籍,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完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隋操,启迪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在这一背景下,湖北教育出版社组织开发了这套“大阅读·教育部新课标分级阅读丛书”,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阅读是每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是对心灵的净化和捍卫,它能使人远离贫乏和平庸,使人睿智与博学,使历史和传统得以延续,令优秀品德永远传承。特别是身处当下这样一个愈加繁华浮躁、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我们更需要静心阅读。
但是,让中小学生独立阅读经典书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阅读经典书籍是有难度的,需要正确的引导。这套丛书由优秀教师全程评点批注,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说经典,帮助中小学读者深刻理解经典名著的深邃内涵,帮助读者切实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其次,好动不好静,贪玩不喜读书是儿童的自然天性。因此,为了让孩子们静下心来认真地阅卖,这套丛书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审美倾向和阅读习惯,科学地分配每天的阅读量,设置各具特色的板块和栏目,充分体现出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特征。作为一套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读物,这套丛书通过其优点与特色,充分地体现了编者对当下学生阅读的重视与了解。
古人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这套丛书立足于“大阅读”的理念,古今中外,皆浓缩于尺牍;千山万水,尽了然于卷帙。畅游其中,我们可以穿梭时空,遨游天下,领略笔下风景,沐浴智者惠泽。虽然我们无法丈量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而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无疑是一次生命的拓展。
这套丛书的编选,集中了高校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和中小学名师的智慧。既保证了知识的权威性,又符合中小学生的接受心理;既立足于培养读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与纯正的审美品位,又兼顾了语文课程知识点教学和应试能力培养,是一套真正适合中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经典名著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