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富榜出品人胡润、中国女首富张茵推荐。
婚姻和事业两难全?“NO!”——公开马云、潘石屹、刘永好、郭台铭、王石、张茵等成功企业家经营婚姻和企业的哲学,向婚姻学管理。
马云婚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潘石屹与张欣的婚姻两度几近破裂分别事出何因?史玉柱为什么会与董春兰离婚?隐藏在中国“首善”曹德旺心底的秘密又是什么?……
东方愚编著的《荷尔蒙经济学》首度揭开中国企业家择偶与婚姻的秘密,关注婚姻关系对企业家性格塑造及企业的影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荷尔蒙经济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东方愚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富榜出品人胡润、中国女首富张茵推荐。 婚姻和事业两难全?“NO!”——公开马云、潘石屹、刘永好、郭台铭、王石、张茵等成功企业家经营婚姻和企业的哲学,向婚姻学管理。 马云婚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潘石屹与张欣的婚姻两度几近破裂分别事出何因?史玉柱为什么会与董春兰离婚?隐藏在中国“首善”曹德旺心底的秘密又是什么?…… 东方愚编著的《荷尔蒙经济学》首度揭开中国企业家择偶与婚姻的秘密,关注婚姻关系对企业家性格塑造及企业的影响。 内容推荐 《荷尔蒙经济学》由东方愚编著。 马云婚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潘石屹与张欣的婚姻几近破裂事出何因? 史玉柱为什么会与董春兰离婚? 隐藏在中国“首善”曹德旺心底的秘密又是什么? …… 一个人在政商关系方面可以阳奉阴违,但在夫妻关系上不至于常戴面具;一位商人,如果他的家庭破碎了,或遭遇过婚姻变故,同样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他在商业上的风格。 《荷尔蒙经济学》通过对100对企业家夫妇的调查和研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其分为七大类型,又分别从每一类当中挑选了四个不同风格的样本,尽可能还原不同类型的中国企业家们择偶与婚姻之“大片”,从更立体的层面了解企业家,探寻婚姻对于企业家个人成长、性格塑造的影响。 目录 前言 为什么中国少有盖茨式夫妇 第1章 明星企业家的婚姻术 综述 企业家婚姻“三段论” 马云与张瑛:贤内助适时退居幕后 潘石屹与张欣:忍让,但何必刻意 刘永好与李巍:女强人自立门户 郭台铭与曾馨莹:妻子是妻子,企业是企业 第2章 特立独行者引侧目 综述 独行侠的洒脱与孤独 曹德旺与陈凤英:“首善”出轨录 段永平与刘昕:“中国巴菲特”钟爱女记者 李锂与李坦:财富缩水最快的首富夫妇 严介和与张云芹:别样师生恋 第3章 青年才俊相机抉择 综述 不痛快,无婚姻 江南春与陈玉佳:爱上女主播 李兆会与车晓:另类“富二代”寻人路线 姚明与叶莉:体坛伉俪,财富新秀 罗红与王蓉旻:“好摄之徒”的生活隐痛 第4章 打开职业经理人的家门 综述 先扫一屋,再扫东家 王石与王江穗:盈车嘉穗,王石请罪 唐骏与孙春蓝:“打工皇帝”夫妇的“游击战” 陈景河与赖金莲:“中国金王”的烦恼 阚治东与张松妹:“证券教父”的纪委内人 第5章 “女主外,男主内”面面观 综述 丈夫做“二把手”,有所为有所不为 张茵与刘名中:女首富与牙医往事 俞渝与李国庆:精于算计的“联合总裁” 周晓光与虞云新:其实都是“一把手” 吴亚军与蔡奎:地产界神秘夫妻档 第6章 “落马”危机中的夫妻档 综述 铿锵玫瑰,随机应变 牟其中与夏宗伟:狱中的古稀老人和小姨子 黄光裕与杜鹃:审判书里的秘密 黄宏生与林卫平:香港狱中的修炼 陈久霖与李昆:新加坡服刑往事 第7章 离婚、再婚:阴霾与契机 综述 离婚无罪,再婚有理 史玉柱与董春兰:短暂的“史氏婚姻” 李东生与魏雪:“甲方乙方”命中注定 尹明善与陈巧凤:“夫人外交”中国样本 王微与杨蕾:“土豆条款”发明者 后记 “三部曲”只是开始 附表 本书中提及的100余对富豪夫妇样本(包括离异) 试读章节 马云与张瑛——贤内助适时退居幕后 “你如果选择了创业这条路,选择了往前走,就没办法平衡(事业与家庭),你只是在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之间获得乐趣而已。” 马云在2010年的一次论坛中这样说道。他说2008年和员工有过一次“非常失败”的沟通,彼时在一个公开场合,一些员工问他工作和生活如何平衡,他一本正经、口若悬河般大谈“平衡术”。“很快我越想心里越觉得不对劲,”他说,“晚上回到家就向大家道歉——我说谎了——我也没有协调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我觉得事业和家庭是无法平衡的。” 中国互联网第一代创业者之一、出生于1964年的马云如今是家喻户晓的企业家,他瘦小精干、脸形酷似外星人。2011年年初在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上播放的时长60秒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中,有四位企业界人士出现,马云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建宙、李彦宏和丁磊。 我接触过几次马云,对他最感兴趣的,并非阿里巴巴或淘宝帝国将来会有多庞大,而是他的“婚姻平衡术”。这里的“婚姻”,既指他和妻子张瑛的结合,也指阿里巴巴与雅虎之间的“婚姻”。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把阿里巴巴和淘宝看成是一个“婚介所”。 师兄妹与创业伙伴 2010年11月初,《杨澜访谈录》创办10周年的派对上,杨澜请来了马云、冯小刚、李连杰等人。在互动过程中,他们被要求回答同一个问题:在你经营企业的所有理念当中,哪一条最适合于经营婚姻? “乐观和信任,”马云说,“婚姻就像企业一样,麻烦挺多的,在一起就要乐观并相互信任。”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精于选择,长期持有,”杨澜接过话茬,和坐在台下的吴征对视了两秒钟后说,“有时候欣赏比奖金重要,我老公就是这样对我的。” 轮到冯小刚,他先是赞了一下妻子徐帆,然后不失时机地为他执导的即将上映的电影做起宣传来:“《非诚勿扰2》中有一句台词: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众人大笑。 李连杰谈的则是“感恩”两字。 尽管大伙儿在一起大谈婚姻之道,但马云与其他几位还是有所不同的——杨澜、冯小刚、李连杰都曾离过婚,他们现在经营的是第二段婚姻,而马云和元配夫人张瑛一直走到了今天。 他们是如何结合的,在婚姻中各自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张瑛是浙江嵊州市甘霖镇人,到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读书时结识师兄马云。马云虽出生在杭州,但祖籍浙江嵊州谷来镇,他的父母年轻时来到杭州。如此说来,张瑛和马云是很近的老乡了。2008年年初,张瑛的父亲——甘霖人民医院退休医生张江去世后,嵊州乡亲在追悼会上看到过马云。 马云创业前后的故事众所周知,他毕业后分配至杭州电子工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张瑛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不久,与“马老师”结婚。 中国企业家群体中,不少人创业前曾做过教师,除马云外,本书中写到的还有刘永好、严介和、尹明善、郭广昌等人。 马云初次创业是1995年。一次到美国的机会使马云首次接触互联网,他感到新奇、兴奋,回国后便创办了“中国黄页”(chinapages.com),这应当是中国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一开始的三位员工是马云、张瑛和何一兵。也就是说,像许许多多夫妻档一样,张瑛从一开始就是马云的贤内助兼创业伙伴——此时,他们的儿子才三岁。 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夫妇两人是校友的也有不少,除马云和张瑛之外,本书写到的还有郭广昌与谈剑(前妻,复旦大学)、段永平与刘昕(中国人民大学)、黄宏生与林卫平(华南理工大学)等夫妇。除了段永平南下创业时刘昕仍在校读书外,其他几位女人都是与丈夫一起创业,譬如郭广昌和谈剑是复星初创时“五剑客”成员,林卫平则支持黄宏生辞去公职到香港创办创维。 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提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思路。那么在民营经济坐标中,这一年又是怎样的一个年份呢? 这一年,32岁的潘石屹和新婚不久的第三任妻子张欣共同创办了SOHO中国;38岁的张茵和她的第二任老公刘名中在东莞创建了玖龙纸业;已经和前妻董春兰离婚三年、33岁的史玉柱正登上事业的第一个巅峰,号称两年内要完成百亿元产值;26岁的黄光裕则正和杜鹃商量着结婚事宜,他的国美电器这一年在北京的门店扩张到10家…… 马云于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发动了自己之前的同事与朋友等16人,加上他们夫妇两人,组成了最初的创业团队,这一团队后来被坊间称之为“十八罗汉”。他们砸锅卖铁般四处筹钱,最终在马、张二人的家中,宣称马上开始做“一件伟大的事情”。 由于整个过程都进行了录像,当马云后来获得成功时,“十八罗汉”的故事被符号化了——不少人惊叹于一个奇迹诞生前“冥冥中的暗示”,沉吟于“创业教父”精神鸦片式的励志启示录,而对其路径选择的技术性解剖寥寥无几。 妻子适时归隐 1999年10月底,英国年轻人胡润制作的中国大陆第一份富豪榜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这是一份50人的榜单,排在第50位的是资产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的张朝阳。“就在榜单要发布的时候,”胡润后来与我合作出版《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一书时回忆称,“《福布斯》当时的主编劳里·米纳德注意到阿里巴巴刚刚获得以高盛为代表的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共500万美元投资的消息,他对我说,将来的富豪榜上一定会有这个小个子中国人的名字。” 马云第一次出现在胡润百富榜上是2005年,他以30亿元的财富位居富豪榜第36位。他还登上了这一年的“胡润强势榜”。“我没那么强势吧?”马云看到这一榜单后苦笑道。当胡润告诉他“强势”其实是英文power即影响力的意思时,他才有些释然。 可是,就在2004年年底,他劝妻子张瑛从阿里巴巴中国事业部总经理的位子退下,回归相夫教子的生活。张瑛在“阿里系”的人缘不错,就这样离开,不少人甚为不解,马云说:“外人看到阿里巴巴CEO的夫人在公司任职时,会以不一样的眼光看你。” 再来看张瑛隐退的时点。2001年到2003年是阿里巴巴最为艰难的三年,马云担心人心涣散,在公司开展起一些整治运动,“通过运动,把和我们没有共同价值观和使命感的人统统开除出我们公司”。2004年9月,阿巴巴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马云称这次调整主要是希望阿里巴巴向更专业的方向迈进。不久后,张瑛离开阿里巴巴。 张瑛是一个有商业头脑且重情义的女人。1999年年底加入阿里巴巴的李治国在2004年年中离开后创办了口碑网,虽然开局还算顺畅,但资金很快用完了。张瑛听到后,给李治国转账200万元,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张瑛刚刚被马云劝退到家中。这200万元后来被定义为借款。 有趣的是,2005年3月,eBay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客齐集”,这是与口碑网类似的分类信息网站。马云有了一种紧迫感,随后与李治国多次洽谈,在2006年10月收购口碑网,李治国等于重回“马家军”。他后来曾调任阿里“云计算”项目负责人,不过2010年再次离开阿里巴巴,转型做天使投资人。 对张瑛“归隐”,与其赞扬马云当时“去家族化”的英明,不如说这是他经历过“十八罗汉”草莽创业阶段后,开始对管理的重新思考。他一直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缺乏安全感使得他愈战愈勇,也助长了他强势的脾性。 在宣布张瑛辞职的决定时,马云称这是张瑛自己的决定。 当然,单从家庭和事业平衡的角度来说,张瑛回到家中也是一件好事。“这几年来,”马云在张瑛离开阿里巴巴不久后说,“我太太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朋友圈子,天天泡在公司。” 这也就不难理解本文伊始马云声称的“那些说事业和家庭可以平衡的人是在撒谎”的论调。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营经济野蛮生长的年代,夫妻上阵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对他们来说,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 “我是坐在马桶上冲着淋浴的时候在想工作,我晚上做梦的时候也是想的这些事,”马云说,“但是我得到的是快乐,我得到家人的支持,他们也知道假如我不想的话,他们也会不幸福。” “李嘉诚现在还是每天早上忙死忙活地在忙,比尔·盖茨也一样。”马云接着说,“有的时候你所想的并不是你想要的,你得到的不是你所想的。但是你今天把你得到的好好欣赏,这是福分,你可以为别人包括为大家、为自己带来快乐。想清楚了这是你的命,我想清楚了。” 很有意思的是,2011年6月初,杨澜采访了来中国访问的比尔·盖茨,杨澜的一个问题是:你一生中最聪明的决定是创建微软还是大举慈善?“两者都不是,”盖茨机智一笑说,“找到合适的人结婚才是!” 在2007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有人问下一个比尔·盖茨是谁,在场的比尔·盖茨自告奋勇回答称:亚洲的马云。尽管他指的是财富和创新精神,但是他们的婚姻观也是相近的,结合起来就是:找到合适的人结婚,并给她以合适的角色扮演。 阿里式婚姻观 “永远记住,客户第一,老婆第一,老公第一。很多人说父母第一,但我想结婚以后,应该永远是另一半第一,父母也会理解的。所有在座的亲朋好友,是不是这样?” 这是2010年5月10日,马云在阿里巴巴员工集体婚礼上对新婚员工们所说的一句话。从2005年开始,马云宣布将每年的5月10日定为“阿里日”,这一天,阿里巴巴对员工家属开放,同时举行集体婚礼。 马云似乎从不放过任何宣扬阿里巴巴公司文化的机会。在2010年的这一次员工集团婚礼上,他所有的讲话均是以公司的六大价值观的逻辑来诠释婚姻——客户第一、团队合作、信任、敬业、激情、拥抱变化。 客户第一:花了这么多时间把对方娶来,花了这么多时间想嫁给他,结婚之前的话和结婚以后的话是不能改变的。 团队合作: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的那一天,也是麻烦开始的那一天。这个麻烦呢,从第一天起到最后你离开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停止。但是生活的快乐,生活的意义,也就是你们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快乐。 信任:公司文化中的诚信。假如你们两人之间没有信任,那么一定走不久,走不长。今后不管对你的父母,对你的孩子,永远不要隐瞒。 敬业:坚持到底。爱他了,娶她了,嫁给他了,就不要说他(她)不好,就坚持一个他(她)吧。生活永远是这样,它的不完美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激情:婚姻最高的价值,最高的境界,或许不是激情,平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家庭生活。从激情到爱情,再从爱情变亲情,这才是最高境界。 拥抱变化: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是永远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它,只有拥有阳光的心态才能面对挑战。 “在我们家,张瑛永远是NO.1(第一)。”马云说。 “在张瑛眼中,谁永远是NO. 1(第一)呢?” “马云!马云!”台下阿里巴巴的员工高呼。这是马云“公开的秘密武器”,至少创业至今屡试不爽。 2011年“阿里日”的集体婚礼上,共有327对新人参加,其中有62对夫妻双方都是阿里人,这两个数字均创下阿里巴巴集体婚礼的新纪录。马云的证婚词是:“我的证婚期限是90年。90年之后,你们爱改嫁的改嫁,爱娶谁娶谁,但是在这90年之内,你们的约定不能变,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在晚会最后,马云换上了一身休闲装,戴上墨镜和鸭舌帽,高歌一曲Unchained Melody (电影《人鬼情未了》的主题曲)。他为新婚夫妻们写了一段祝福语,最后一句是:“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P7-13 序言 为什么中国少有盖茨式夫妇 1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有什么共同点? 你可能会脱口而出:第一,他们是同龄人,均于1955年出生;第二,他们都创建了一个庞大的IT产业帝国,比尔·盖茨凭借微软曾长期“霸占”着“世界首富”之宝座,而乔布斯的苹果公司现在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第三,他们都在不到60岁的时候退休了。 你瞧,还有一个对两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的共同点给忽略了,那就是——他们都找了一个好老婆。 2011年盖茨来中国访问时,杨澜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一生中最聪明的决定是创建了微软,还是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慈善家? 比尔·盖茨的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有些意外:“两者都不是,找到了合适的人结婚才是!” 盖茨不是在哄妻子梅琳达开心,这是真情流露,内心的声音。 对于乔布斯来说,和劳伦娜结婚是他完成性格嬗变过程中的润滑剂。他创业的前10年,性格狂躁甚至有些暴戾,对创业伙伴不仁不义,对自己的亲人亦如是——不接受自己的私生女,甚至以自己没有生育能力为幌子,和前女友划清界限。这种做法令人发指,而乔布斯也遭到了“报应”,被驱逐出了苹果公司。1991年,即乔布斯二次创业6年后,也是他重回苹果公司的6年前,他和劳伦娜结为连理。他终于明白,亲人是永远不能割舍的牵挂,家庭才是最朴实无华的心灵栖息地。 “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把盖茨和乔布斯的成功归功于女人的力量显然不妥,但是可以说,从女性荷尔蒙中的获益良多,促使他们告别性格或人格缺陷,从而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盖茨夫妇很早就常常出双入对,而一向“金屋藏娇”的乔布斯在几年前的苹果公司新品发布会上,也破天荒地把太太给带来了。 事实上,并不是因为盖茨和乔布斯成为巨富、全球知名企业家了,我们推开他的家门,“惊讶”地发现拥有一位“贤内助”是多么重要的成功元素,恰恰相反,他们和普通大众一样,没有三头六臂,或者退一步来说,他们是生物族群中普通的一分子,雌雄之间的感应与吸引、帮助与促进是应有之义。 中国的企业家更是如此。 …… 本书研究过程中我选择的100对中国夫妻样本,婚姻和事业正相关自然也是成立的。但是离过婚,或有私生子,或婚姻名存实亡的,占到了40%的比例,结过两次到三次婚的人亦大有人在。 但不要就此认为《荷尔蒙经济学》是中国企业家婚姻的“大败局”,毕竟我的样本数量有限,更多能够同时将婚姻和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但规模并不够大——“小即是美”的中小企业被我们忽略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形势混沌和民间仇富现象的愈演愈烈,使得那些能够原本有着阳光化意愿的知名企业家们打消了主意,又将另一半给“藏”了起来。 更多的原因和花絮不能一一列举。一言以蔽之,这是一本探讨中国商人群体如何令事业和婚姻相得益彰的作品,一部回答为什么中国少有盖茨式夫妇的案例集,沏上一杯茶,且慢慢读,慢慢批评。 后记 “三部曲”只是开始 100对富豪夫妻的样本中,我直接或外围采访的超过60对。你猜哪位富豪给我的触动最大? 不是结过三次婚的潘石屹或周成建,不是和“小姨子兼妻子”并肩作战的牟其中,也不是“首富先生”黄光裕,亦非李兆会等二代企业家,而是陈晓! 没错,就是那位原来执掌永乐,后来成为国美总裁、董事局主席,最终与黄光裕家族交恶并被驱逐出局的陈晓。 2010年年初的时候,他一次接受访谈,记者问他,这些年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陈晓回答道:最后悔的是当年爱人因病去世,自己无能为力,“有些事情发生了,就很难弥补,无法追悔了”。 记者又问,如果你可以选择,你希望什么事情可以重现? “我希望我和妻子的那段情感能够重现,” 陈晓思考了几秒钟后说,“希望她仍然健在,我们在一起过幸福的生活……” 这段视频我后来找到了,看了好几遍。每次看都很是感慨。我相信,陈晓绝不是为转移话题才说这些话,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不管商业上的搏杀如何惨烈,一切终将化为资本符号或过眼云烟,而亲人间的情感是真挚的,没有任何功利的色彩。可是,1993年的时候,陈晓的妻子就离世了,如果那个时候他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话,或许妻子不会走得那么仓促。 陈晓谨小慎微,精于算计,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但是,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父亲早逝、自己高考过线却因身体原因被拒,然后中年丧妻等经历无论放在谁身上,都不一定能顺当地熬过来,更别说熬到在商业上有了一定建树,至少心理上会有阴霾。 有时想想,假若陈晓的妻子现在真的健在的话,他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在商业上的风格和现在又将有什么不同呢?这样一想,我觉得在很多事情上可以理解陈晓了。 这些年我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企业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在和我聊得畅快时,都会感叹上一句,大意是在中国做生意,无论怎样都会缺乏安全感,谈什么“百年老店”全是扯淡,总有一天会成为“弃业家”,然后和家人在一起,要么移民,要么在一个小城市隐居。 我听到越来越多类似的话时,正在写《荷尔蒙经济学》。就像一部小说或连续剧一样,我一度想把它写成励志片,至少结局不那么悲切,可是我发现根本做不到,我写的是非虚构作品,而就正如马云所言一样,那些说自己能够平衡好事业和家庭的人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可是,为什么在欧美,在日本,企业得以永续,婚姻得以和睦的家族比比皆是呢? 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找到了答案没有,或者说是否给了读者一个比较全面的答案。 从2008年6月到2011年7月,我只做了两件事:财经写作和结婚生子。三年中我完成了三本书,《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与胡润合作)、《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忧伤》和现在的这本《荷尔蒙经济学:中国企业家择偶与婚姻的秘密》,我把它们称之为“富豪三部曲”。而我发现,第三本书写完时,对于中国富豪,我才真正有了“触电”的感觉,因为这一次,我从他们的生活入手,进到了他们每个人家里的“后院”,看到了他们原生态的一面。 这本书的采访和写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要说我的收获,那就是我从一开始就持“婚姻和家庭第一”的价值观,现在我的这一选择或说习惯更为坚定。舒国治曾说,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现在我们要说,世道再乱,也要和家人同呼共吸。有与自己共呼吸的人,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我们要做的只是加倍去爱,去珍惜。 儿子小报是7月底出生的,那个时候,我在最后修改书稿。我记得打电话给我的朋友、焦点科技董事长沈锦华时,继两年前他在饭桌上给我慨叹家人的重要性时,今次他又在电话里一边向我祝贺,一边说:“我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每天都要想股东回报这些事,就算业绩喜人,也缺乏兴奋劲儿,相比之下我们养一个孩子,无论成本多高,都不图任何回报,却永远很开心。” “三部曲”只是我写作计划的一个开始,今后我会继续关注中国富豪和新富群体,也会比过往更深入一些。从中国富豪群体的变化看中国商业变迁和社会演进,是一个上乘的视角。 对“三部曲”我有一种遗憾,就是在体例上仍是案例集,而非像我推崇的周博 (Joe Studwell)《亚洲教父》一书一样,从一个群体最显著的特征开始逐一写起。我想下一部作品我一定会弥补这一遗憾。 感谢我的出版人沈浩波,两年前和你的一次交淡,开启了我和磨铁合作之路。感谢刘杰辉、杨硕、宋美艳等磨铁的编辑们,你们容忍了我的拖沓,使我能够从容、认真地敲完每一个字。 感谢我的妻子小湘,你能够容忍我天天与富豪打交道却富不起来;感谢刚刚满月的儿子小报,你的降临使我内心更加充盈。没有什么比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更幸福的事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