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08中国最佳诗歌(精)/太阳鸟文学年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蒙主编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宗仁发主编的《2008中国最佳诗歌(精)》是辽宁出版社太阳岛文学年选系列中的2008年最佳诗歌分册,全书由王蒙先生出任主编,数位文坛宿将倾力协助,众权威选家精心编选,收录了2008年度最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数十篇。为读者提供极具研究与保留价值,蕴涵文学精髓的优选本,为正在走向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学发展留下坚实有力的见证。

内容推荐

太阳鸟文学年选,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对发表于2008年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宗仁发主编的《2008中国最佳诗歌(精)》偏重率真、灵动、大气的理性思辨。选本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关注生活,体察民众的阅读心理。

目录

欧阳江河 那么,威尼斯呢(长诗)

柏桦 水绘仙侣:1642一1651:冒辟疆与董小宛

黄金明 最大的傀儡,最小的奴隶

西川 鉴史十四章(选章)

李笠 陪北岛赌

余怒 个人史

李见心 我爱桃花

钟鸣 夜话印度支那

马兰 我们如何杀死一只手套(草案)

孙慧峰 夏日幽深,我需要你的光芒助兴

孙磊 旅行

潘漠子 诗人的深圳生活

马永波 再卑微的存在也妄图建立自己的秩序

郑小琼 木棉

洛夫 掌中之沙

冯晏 被记录的细节(节选)

任白 札记(节选)

小海 从一开始

翟永明 纽约2006

郁雯 哀歌

蓝蓝 从这里,到这里(组诗)

黄礼孩 在日常的生活里(组诗)

林莽 我的怀念(组诗)

郑玲 过自己的独木桥(组诗)

非亚 自画像(组诗)

扎西 小酒馆(组诗)

魏春雷 苹果,树(组诗)

三色堇 纸灯(组诗)

何向阳 千年(组诗)

赵卡 天边(组诗)

沈浩波 蝴蝶(组诗)

阿毛 印象诗(组诗)

叶延滨 天姥山拾翠(组诗)

杨子 心中的宽恕(组诗)

道辉 红树林(组诗)

宋晓贤 修表人(组诗)

于耀江 纸上(组诗)

钱万成 母亲的村庄(组诗)

海男 在澜沧江的纬度里(组诗)

阿卓务林奢侈的一生(组诗)

远人 散步或远行(组诗)

刘川 你们口述,我来记录(组诗)

简明 辽阔疆域(组诗)

林玉凤 我来自这样的一个城市(组诗)

王志国 月光下的家园(组诗)

叶梓 土塬之书(组诗)

邓万鹏 中原大地(组诗)

娜仁琪琪格 洪荒,从最小的指甲开始(组诗)

桑克 陌生人

 青春

 同一例会

林雪 切片机台前的恋爱诗篇

 自杀练习

 在一切高于诗歌的地方

徐敬亚 青海诗三首

丁燕 父亲的车站

 我是个看见北京沙尘暴的新疆女人

于坚 玻璃

 我的梦

 评委

哑石 酷刑

 师尊小传

 北风

 梦

姚风 某日

 永远活着

 自由行

 因此

 雪山来信

 白夜

 1968年的奔跑

严力 精致的腐化

 永远饥饿

 抽屉

宋琳 木渎行

 西湖的晴和雨

 忆香山

马莉 十四行诗

黄灿然 消逝

 母女图

 果实

 你的甜蜜,你的脾气

 形象

 相信我

臧棣 金银花丛书

 情感教育学丛书

 植物心理学丛书

张曙光 父亲的葬礼

 当金盏花在八月又一次开放

 小六面井

王寅 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

 说多了就是威胁

 风暴

 送斧子的人来了

缪克构 带动

烟雨 爱

 有关过去

 对你的要求越来越少

林海蓓 行走于桃花之上

 油菜花黄

 看到

冉冉 异域

黄芳 忧伤的消退,一定很缓慢

 冬至这一天

 当秋天来临

许雪萍 一个人的杉木林

 风吹来

 坍塌

李轻松 一根鱼刺

 被困十小时

 十分钟,年华老去

 自闭症的黄昏

肖铁 我爱你

 风雨中的写作

 灵感如何才能降临

徐江 杂事诗

陈东东 译自亡国的诗歌皇帝

 马场边的幽灵别墅

郁郁 十二月

 角度

 关于古代关于今天

贾冬阳 草原五首

默默 凯旋

 第一种散步

 保卫孤独

陈小三 网吧,网吧

 中秋诗,李白

 回家过年

 删除

林白 武汉四首

唯色 我看见鱼在天上飞

周云蓬 没有

 拉萨画廊

 这是第一天

邹旭 旧神路上

杜涯 高处

张洪波 红松王

 山坡上的十字兰

 复仇的玉米

 变了心的朋友

曹有云 夏天的咏叹

李琦 当我面对故乡的大江

 车停江边小村

 我听过松树的歌声

吾同树 日出

 声音

 石头记

 距离

 消失

张联 傍晚

潘维 同里时光

叶丽隽 冷冬

白玛 生日

 天堂

 我的小镇

 带刀疾行

 天下没有我的城池

 无数的春天,一个白玛

白鸦 隔壁的生活

 9·11

 奇迹

雨田 回到村庄

余西 达尔

 含糊之诗

 弗罗斯特

李森 昆明的玫瑰

 生命

 昆明的雨水

 耐心的潮汐

 钟声

张尹 大雪

 在木鱼镇

 在汉口火车站

雷平阳 寺庙

 2007年6月,版纳

 隐痛

 尘土

多多 诺言

 我和你走得像摇船人那样

 舞会

 那个时代还在继续

 一个古老的礼拜天

朵渔 今夜,写诗是轻浮的

试读章节

那么,威尼斯呢(长诗)

1

考虑那样的变化:生命苦短

不要那么仓促地离开威尼斯,

一个你正在去的地方。在火车上,

你睡过了头,看上去却像整夜没睡。

主要由挤压过的空气构成的睡眠,

气球般瘪了。醒,像浅色衬衣的领子

朝外翻着,比袖口还脏。一路上

到处是配钥匙的摊位,成都,锁着,

打开就是威尼斯:空也打开了。

整个威尼斯空在某处,词汇表,空了。

2

“先生,你这是慢票。”列车

在钝刀子上行驶。是不是换把剃刀,

旅途就能快些:下一站是威尼斯吗?

“没有下一站,先生。”刀片般的景色,

在下颌一闪。所罗门的判断是对的,

意义放弃尾巴后,会像壁虎一样逃走。

除非时间卷了刃,秒,落在分钟后面,

而你不问今夕何夕。现实感

是向昔日好时光借来的,你可以

向奥尔甫斯借听力,向阿基里斯借脚踵。

3

脚疼的威尼斯之旅。一种起泡的感觉

从支气管一直往针管推,一直推到静脉,

那冷风入骨的针尖上。“疼吗?”

女护士在千里外问。针是一次性的,

用完就扔,但你拿用剩的红药水怎么办?

一不留神弄到手上,够你洗几天的。

诊所附近随便扔着些赤脚医生的鞋子,

但没人真的赤脚,连稻草人也穿着鞋

在人事科走动。干旱,被一把雨伞撑开了,

成都的雨,到了威尼斯才开始下。

4

无论你在哪儿下车,风景都一样荒凉。

红辣子的风,涂了层奶酪在吹:祖母绿

吹拂着少年白,黄金吹作碎银两。

变脸的折子戏:马脸一沉的孙猴子

借助超低空的历史舞台在飞行。

而一群唱帮腔的女花腔,用关汉卿

在唱普契尼。西服,换了毛式制服在穿。

月亮瓷器般升起,它那小心轻放的美。

是从腌青菜的坛子里捞出来的。

嗓子腌得太久,已经染上了乡音。

5

你还不是幽灵,却以幽灵般的语气

说起成都:那样一种配电网的知识,

在本地人身上是隐身的。电费被折旧费

拖欠在那儿,只有反着长的头发会那么长,  留了十年才去理。夏利打不起,

还打不起一辆面的吗?总不能

情人约会也挤公车,下车才发现

上错了车。脚踏车,骑着骑着

没了扶手,轮子却在天边滚动着。

唉,成都叹息一声也就骑过去了。

6

那么,威尼斯呢?别以为啃过的鸡翅

能让身边的世界飞起来,伊尔18

也还没坐过呢,上哪儿去坐波音7677

那么多的人等着要上蓝天,你数数看

独眼商人前面是渔王,酒吧王,

再前面是那死于水中的腓尼基水手。

你和他一样高大,俊美,但海风

轮不到你吹。像威尼斯那样的地方

是刻了钢印的。海关的事快不起来,

又压着些航空信,有那么多邮戳要盖。

7

酒劲像是一根军用腰带,把裤子

连带着哈欠往上提。几个逃票者

扣眼般,呆在腰带上,脏话讲了一千里,

是那种饶舌之余的,中年人的脏。

汗水顺着袖子往上卷,年老的查票员

没右手,但有两只左手:他的鞋

两只都穿在左边。是不是马爹尼

当二锅头在喝?酒瓶子,早空了,

但酒还在往外倒,保持着瓶子的形状

和易碎性。醉,碎玻璃般,堆着。

8

你一夜之间喝光了威尼斯的啤酒,

却没有力气拔出香槟酒的塞子。

早晨在你看来要么被酒精提炼过,

要么已经风格化。文艺复兴的荒凉,

因肉身的荒凉而恢复了无力感,

说完一切的词,被一笔欠款挪用了。

拜占庭只是一个登记过的景点,其出口

两面都带粘胶。一种透明的虚无性

如鸟笼般悬挂着,赋予现实以能见度。

每个人进去后,都变得像呵气那么稀薄。

9

你不可能走得更远。还是找地方

歇歇脚,拍几张纪念照。快门

到处都在按下,你却有意不上胶卷:

在一个6乘4的空间里,王宫的角度

也就是监狱的角度。转动纸之门的把手,

直到门缝从慢慢合拢的黑与白

转向单眼皮的蓝色天穹。你没有想到,

番薯脸变了烟花脸之后,一下子多出了

十来张气球脸,被十来个小泥人吹呀

吹的,没准能从旧爱吹出些新欢。  10

别以为别人丢了丑,自己就会变美些。

像那样一个美得叫人起疑心的地方,

电灯泡是会坏的,水龙头怎么也拧不紧,

地址从每封寄出去的信退回来。

美,懒散地对待自己,也不上闹钟。

而你把柠檬使劲往外挤,以为这样

能挤出些什么:空白就这么挤了出来。

仅有的几颗泪珠,要用多少黄手帕去擦。

亚得里亚海从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

从密不透风的热,凉丝丝涌上喉咙。

11

生命苦短,不要把注码下在威尼斯,

一个你不在的地方。叫牌时,

你把里拉人民币叫在一起,但手气

在拉斯维加斯那一边:你叫白,美元就黑。

即使八小时的现实之外,又添上

两小时的超现实,骰子还是扔不出6。

要是没香烟可赌,就赌香烟盒。

哪儿有存折,威尼斯就在哪儿

被取出来花,成都也花了个精光。

哪儿有保险柜,0就在被撬开。

12

你真正需要的是尽可能多的图钉,哪儿

被撬了,就把小偷的证件照钉在哪儿。

你还需要一把铁锹:埋了煤气管道,

还有下水管道要埋。身体的秘密排泄物

因大海的存在而变得纯洁。而钻石般

迎风招展的水滴,被一只长嘴鸦嘬空了。

你能呼吸到那仁慈的漏洞,地中海

漏得只剩几个游泳池。刚堵了瓦斯,

又得去堵可乐,越堵气泡越没。

哦甜蜜的放弃:往外冒泡的未必是真的。

13

你能感觉到美的根深蒂固的无用性

开始动摇。在威尼斯,火有点慢,

因为到处的天空都是水。一只鳕鱼刚起锅

就被搁进速冻柜,冻成鲱鱼的样子。

零嘴吃了那么多,饥饿感却像手风琴

在圣马可广场上拉着。瞧那体面的绅士,

宁肯与流浪汉分食面包,也不上餐馆,

他对龙虾怀有歉疚感。小费留在桌子上,

没有侍者去碰它。松弛的岁月,

营养和排泄物,真有那么贴切吗?

P1-6

序言

诗歌和这个时代的宿命关系

宗仁发

从2D01年到现在,一晃8年时间,说过去就过去了。在以往7年的选稿过程中,我的目光主要是放在短诗上,组诗和长诗选得很少。这种筛选的侧重必然意味着某种偏移,回头想想,其中的因素除了对读者的阅读兴趣考虑之外,更多的原因在于那几年似乎长诗和组诗都常常令人生疑。今年我想换换角度,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以长诗和组诗为主,以这样一种有别于往年的方式,呈现出年度内诗歌创作的这一侧面的景观。这样做好像也不仅仅是心血来潮,而是感到透过当下的长诗和组诗面貌更有益于触摸到诗人的思路及诗歌的脉络。如今的汉语诗歌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突出。诸如怎样由欣喜若狂地模仿、借鉴甚至是崇拜了几十年的西方现代诗歌到审视这种被遮蔽的诗歌命运,怎样从被送到博物馆的汉语古典诗歌中接续上断裂的血脉、重新激活文化的记忆,怎样整合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复杂关系,怎样解决个人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对应、对立的困扰,怎样在时代、现实和审美之间寻找到和谐等等。看得出这些问题,既构成了诗歌写作的推动力,也对诗人的创作心理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对于关注诗歌的人们说来,很有可能要忍受各种观点的碰撞和争吵,忍受各种文本的偏激和执拗。这也许就是诗歌和这个时代的宿命关系。

艾略特说过,诗歌永远面临永无止境的冒险。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在接受唐晓渡的访谈时也说过类似的话:“与别的诗人不同,我在开始写诗的时候就怀疑诗歌。大部分诗人都觉得诗歌很伟大,要成为优秀的诗人。而我从来没想过成为优秀诗人。我是从最现实的出发点开始的,想通过诗歌写作来生活。我把写诗看成是最值得怀疑的工作。想想农民、木工,农民的根是大地,木工之本在于加工木材,而诗人的根是很抽象的,看不出来。再往后,对诗歌的怀疑变成了对语言的怀疑。我没有把诗歌作为理想,我在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与我的作品产生共鸣。比如说很多诗人追求理想和知识,他们的根在这里;而我认为诗歌的根在沙漠、荒原之中,简单地说是在文明之前”(唐晓渡、谷川俊太郎《和沉默一起对刺》,见《今天》2008年春季号第224页)。漂泊、无根或无处扎根既是诗歌冒险之因,也许就是诗歌的冒险之果,那么今天的汉语诗歌还能不能再有根可寻呢?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代诗人甚至主要是先锋诗人都在逐渐调头回望。事实上早在1998年于坚写下的长诗《飞行》就已经划分出一道界线,它标志着新诗的探索由单一的西化向度转变为现代化和本土化两个向度的融合。到了2002年于坚决绝地表示要甩掉先锋这顶欧洲礼帽,不再充当他们的向日葵上的瓜籽,而要做一个汉语诗歌的容器。其回归之意已不可动摇。西川在今年第1期《上海文学》上的《谈诗片断》里谈到这一问题时说:“我最近实际上有一段时间一直都在看中国古典文学。最近读的书全是关于陶渊明的,我也打算写一个关于陶渊明的文章。对陶渊明的兴趣,可能跟我原来读的一些西方文学有关系。西方文学会提供我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看待陶渊明。这比起用旧方法来看陶渊明,能够看出更多。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在创作上的联系,我想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关系。”看来西川读古典文学使用的是东西方两个视角。我还在《今天》2008年春季号上看到翟永明的一篇题为《女性意识?妇人之见?雌生》的文章,她竟然在探讨诗歌的女性意识问题时,也找来鱼玄机、李清照、杜牧、王安石的作品进行一番分析,而且得出的结论还更有说服力。这些现象已预示着透过对古典文学的再发现而引起诗人们重新梳理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柏桦的《水绘仙侣:1642—1651:冒辟疆与董小宛》,可以说是诗人表达自己人生观、诗歌观的一次借尸还魂。作者以主人公冒辟疆内心独自的方式,讲述了冒、董二人爱情生活的一些片断。乍一看感觉诗人只不过是在复述一个历史故事,没什么意思。如果谁对这两个人物的经历有兴趣,去看史料好了,没必要通过诗歌的途径去领略体会之中的况味。但稍加品味,就会感到恐怕没那么简单。诗人呈现这样一个故事性的诗歌文本出来,其用意一是要完成“柏桦体”的诗歌形式试验。这种形式就是按照艾略特的《诗的三种声音》的分类,柏桦采用的是之中的第一种声音,即对诗人自己或不对任何人讲话,也就是独白式。用意二是要透过这段佳话表达诗人最新总结出来的“逸乐观”。他认为:“逸乐是个体生命的本体论思考:人的生命从来不属于他人,不属于集体,你只是你自己”(《诗观片断》,见《上海文学》2008年第5期,第84页)。对诗人柏桦而言,这种人生观的形成是过去人生观的一次蜕变。“年轻时喜欢呐喊(即痛苦)如今爱上了逸乐。文学真是奇妙,犹如蛇要褪去它的旧皮,我也要从呐喊中脱出。逸乐作为一种价值观或文学观理应得到人的尊重”(引文同上)。柏桦似乎已预料到他此番说法,会引来疑义,便备好答词云:“当然,如果你不同意‘美学高于伦理学’(布罗茨基),至少你应以平等之心对待二者,即你可以认为活在苦难里并呐喊着更有意义,但不应以所谓高尚的道德来仇恨逸乐之美。说到底,二者均有价值,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生观或艺术观的选择而已”(引文同上)。在这首诗里,诗人不厌其烦地描写冒辟疆和董小宛两个人的甜蜜情感、精致菜肴、品茶焚香、赏月吟诗、对酒当歌、患难与共、生离死别,这些世俗生活(也许更应该看成是士大夫的奢华生活和颓废生活),在诗人的笔下,并不仅仅是人生的阶段和过程,而就是人生的根本和终极目的。不管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认同柏桦的人生态度,但这样的一种自我顿悟,诗人还是真诚地叙写明白了。一位美国诗人杰克·吉柏特在描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心里有一种声音,执著地歌唱一种超越常规的伟大感。讴歌爱情和死亡,善和恶、情欲、荣誉,以及人生的其他面相,我相信诗处理的就是人生,我的人生”(《谈1965年的美国诗坛》,见《诗人谈诗》第164页,三联书店,1989年8月第1版)。可见柏桦也是在处理着他自己的一种人生。

也有另外一些诗人,他们并不认为有必要从先锋向后退,反而主张更要勇往直前。针对先锋的种种变数,他们声称“先锋无罪,罪在对先锋的误解与利用,罪在诗人的短视、狭隘与偏见”(朵渔《先锋就是冒险》,见《诗歌现场》2008年春季号编后记)。为记录和提供诗歌的多种样态,本年选中也选收了以坚持先锋著称的余怒的《个人史》、马兰的《我们如何杀死一只手套》、孙磊的《旅行》等长诗,相信它们定会提供出不同的参照。

西川的组诗《鉴史十四章》中有一首《考古工作者》,可不可以看作是体现出了对我们焦虑的先锋与回归问题的某种超越呢?

他们往陵墓的坑穴中填进多少土,

我和我的同事们就要挖出多少土;

他们怎样为墓穴封上最后一块砖,

我就怎样挪开那块砖——也许挪得不对。

他们的工作,我再做一遍,但程序完全相反;

他们从一数到十,

我从十退数到一。

只是北斗七星虽然依然七颗,形状却已小有改变;

只是今夜的雨水舔一舔,有点儿酸。

我摸到了陶器、漆器、青铜器、金缕玉衣——

他们怎样给死人穿上金缕玉衣,

我就怎样给死人脱下金缕玉衣,全凭摸索。

我的记忆,远远多于我同时代人的记忆,

虽然这并没有使我与众不同,

但我的确比别人多知道一点有关死亡和文明的秘密。

诗人对待历史的态度非常值得玩味,整个考古发掘过程,在西川的诗中不是敬畏,没有发现的兴奋,而是一步一步地解构,而且还穿插着对解构本身的质疑。找寻历史中隐藏的死亡和文明的秘密,不过是一个行为。这个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可在作者身后好像还有第三只眼睛在跳出来看,让人觉得这种活动又十分荒诞。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起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只不过两首诗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向上(爬上大雁塔),一个是向下(挖掘陵墓);也是两个角度,一个是在外(看看四周的风景),一个是在内(我摸到了陶器、漆器、青铜器、金缕玉衣)。当然,那时(上世纪80年代)诗人被否定历史和传统的叛逆情绪已经折磨得筋疲力尽了,不可能拿出今天像《考古工作者》这样充满矛盾体的多重文本。这首诗和马歇尔·伯曼给现代生活的定义倒是十分吻合,伯曼说:“现代生活就是过一种充满悖论和矛盾的生活……现代生活既是革命的,也是保守的:它意识到各种新的经验与历险的可能,它受到许许多多现代历险都会导致的深厚的虚无主义思想的恐吓,它渴望创造并且抓住某种真实的东西而不管一切东西都在融化。我们甚至可以说,完全的现代生活是反现代的:从马克思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代到我们自己的时代,我们始终不可能在抓住并且拥抱现代世界的各种可能的同时不厌恶不反对现代世界的一些显而易见的现实。因此,无怪乎克尔凯郭尔这位伟大的现代主义者同时也是反现代主义者说,最深刻的现代性必须通过嘲弄来表达自己”(《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第13页,马歇尔·伯曼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第1版)。对,就是嘲弄贯穿了《考古工作者》的始终。“他们往陵墓的坑穴中填进多少土/我和我的同事就要挖出多少土”,叙述中对行为的机械性夹杂着无奈、厌烦,类似推石头的西西弗。“他们怎样为墓穴封上最后一块砖/我就怎样挪开那块砖——也许挪得不对”在模仿中产生了不自信,乃至怀疑。“他们的工作,我再做一遍,但程序完全相反”,导入了对历史秩序和现实秩序之间对立的思考。北斗七星的形状小有改变,意味着历史的时间转换和物质的变异,就是隐藏在地下深处的坟墓里的历史也不是静止不变的,斗转星移之谓也。舔舔有点儿酸味的雨水,点出了受到人类发展和追逐文明所破坏的现实环境。接下来给死人全凭摸索地脱去金缕玉衣的动作,又显得十分滑稽。诗的结尾处,以“我”作为考古工作者所作的一切“并没有使我多么与众不同”先想收束,后来又似觉不甘,“但我的确比别人多知道一点死亡和文明的秘密”,这看似一种自我肯定,可又显得有些可怜,多知道的“一点”仍不过是虚无和缥缈罢了。

假定我们认为每一个诗人都是一座孤立的城堡,那么从所谓宏观和整体出发的种种分析都会显得摇摇晃晃。尽管诗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但总还是有些蛛丝马迹可供探究。再者说,即便是认识诗人的独立个体,仍是需要有其文本作为依凭。本年选有此考虑,还选择了不少也很重要,但不适宜进行某种归类的诗人的作品。倘若一定要从大的方面给个说法,那这些作品便可视为是今天诗歌丰富复杂(也许有人会以为是混乱)、多种多样(也许有人以为是丧失艺术标准)的自然组成部分。

写作,尤其是诗歌写作,在这个时代里其意义更主要是在于它是“已成为使一个人仍然能够成为人的最后的场所”(克里玛语)。这也完全符合卢卡奇的看法:生活的全部内容只能在成为美学的时候,才能不被扼杀。艺术代表着所有革命的终极目标:个体的自由和幸福。马尔库塞说:审美——艺术是通往非压抑性文明的乌托邦,实现人类解放的有效途径。看来,人要获得主体的自由,是离不开审美的,离不开文学艺术的。这样想,诗歌算是能给我们一点慰藉吗?

2008年11月2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