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著的《蜘蛛之丝》在作者的笔下,蜘蛛之丝连接着极乐世界和地狱,人性善恶就在这柔软的蛛丝间摇摆。芥川龙之介以过于早慧并把人生看得太透彻的老灵魂,将其自身生存于世面临的总总不断进行反思和辩证,以击穿人性的鬼斧之笔,揭露出时代的病根和社会的烦恼。
芥川龙之介著的《蜘蛛之丝》作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十篇短篇小说,包括:
《老年》——还记得我们刚在一起的时候,当时你啊……
《罗生门》——她只看到外面有如洞窟般深不可测的黑夜。
《鼻子》——人在落魄时,方知往日荣景。
《芋粥》——有时,人类会为了一个不知道能不能达成的心愿,奉献自己的人生。
《戏作三昧》——用功念书,不闹脾气,还有更加忍耐。
《蜘蛛之丝》——极乐世界的蜘蛛丝发出微弱的光芒,短短地垂挂在无星也无月的天空中。
《杜子春》——仔细看你在夕阳中留下的影子,半夜过来挖开头部的地方。里面埋着一整车黄金。
《竹林中》——您问我逮捕的男人吗?他叫做多襄丸,是一个名声响亮的盗贼。
《报恩记》——闭嘴!我甚内才不需要你的报恩。
《河童》——出口只有一个。就是你的来时路。
某天傍晚。一个下人在罗生门下等待雨势停歇。
宽阔的门楼下,除了这个男人,再没其他人了。巨大圆柱的朱漆早已斑驳脱落,上面停了一只蟋蟀。位于朱雀大路的罗生门,除了这个男人之外,应该还要有两、三个戴着市女笠与揉乌帽子的男女。然而,楼门下除了这个男人之外,没别人了。
此乃京都于这两三年间,连续遭逢地震、旋风、火灾与饥荒等灾难之故。洛中陷入严重萧条。根据古史记载,当时人们甚至把佛像、佛具劈碎,把涂着丹漆、金银箔的木材堆在路旁,当成柴来卖。连洛中都沦落到这番田地,更没人有暇修理罗生门了。趁着罗生门荒废,狐狸住进来了。盗匪也住进来了。最后人们甚至把没人处理的死人都搬过来,弃置于此。于是,太阳下山后,众人皆觉得此门异常阴森,自然无人愿意接近。
人迹罕见后,不知道打哪来了一大群乌鸦。乌鸦镇日于天空盘旋,在高处的鸱尾一带啼叫、飞舞。是故,当门的上空被夕阳染红时,鸦群仿佛洒落的芝麻,清晰可见。乌鸦群聚自然是为了啄食门上的死尸腐肉。也许是今日时辰已晚,竟连一只乌鸦都没有。只能在随处崩落,漫生长草的石阶上,看到乌鸦粪留下的斑斑白迹。下人穿着洗到发白的深蓝色棉服,坐在七阶石梯的最上层,扭着右脸颊上的大面疱,望着雨势发呆。
作者刚才写道“下人在罗生门下等待雨势停歇”。然而,即使雨停,下人依然无事可做。以前还能回主人家。不过他的主人已经在四五天前将他遣散。前面也提到,当时京城面临严重衰退。下人被长年服侍的主人遣散,只是经济衰退的小小余波。因此,与其说是“下人在罗生门下等待雨势停歇”,倒不如说“被雨困住的下人,正愁无处可去”。再加上今天的天气,助长了这个平安时代下人的多愁善感。从申时开始下的雨,雨势至今不见停歇。下人一直在想明天该如何是好,漫无目的地思考,该怎么面对这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从刚才起,他就在从朱雀大路传来的雨声中想这件事。
雨笼罩着整座罗生门,远处传来沙沙雨声。天色随着夕阳低沉,下人抬头一看,这才发现罗生门屋顶斜向突出的屋瓦,已经撑着厚重、微暗的乌云。
为了解决这个无法解决的事态,现在已经没时间慢慢想办法了。他只能选择是在泥墙底下饿死,还是在路边的泥土地上饿死。然后他就会被搬到这座门上,下场犹如弃犬。假如不选这条路的话……下人想了又想,顺着同样的过程想了好几次,最后都得到同样的结论。但是,他心里的“假如”依旧停留在“假如”的阶段。下人心里明白这种时候不用计较手段,如果要满足这个“假如”,他又拿不出勇气,积极认同接踵而来的“除了当盗匪,已经走投无路”的念头。
下人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然后懒洋洋地站起来。京都的夜里沁凉,如今已经冷到想要个火炉的程度。风随着夜色,毫不留情地从柱子与柱子之间吹过来。停在丹漆柱子上的蟋蟀,早已不见踪影。
下人缩着脖子,拉高金黄色汗衫上的深蓝色棉服,环视这座门楼。在这里不用担心风雨,不用担心别人的目光,如果可以放心睡上一晚的话,他打算在这里过夜。这时,他发现一架通往门楼上方,涂着丹漆的宽敞梯子。即使楼上有人,大概全是一群死人吧。下人小心护着腰上三钴柄的太刀,以免刀子出鞘,穿着草鞋的脚踩上梯子的第一阶。
几分钟后。一名男子像猫一样缩着身子,摒住气息,躲在通往罗生门楼上的宽梯子中层,窥探上面的情况。楼上的火光微微照亮男子右边的脸颊。那是在短胡须里,长着红色面疱的脸颊。下人本以为楼上只有死尸。等他走了两三阶之后,才发现楼上有人手持烛火,而且火光不停飘移。这是因为昏暗黄光照在满是蜘蛛巢穴的天花板上,不断摇曳,马上就能猜想有手持烛火,到处移动。如此雨夜,在这罗生门上拿着烛火的人,绝非善类。(P12-15)
不做作,戏谑的乐趣自然横溢,材料新颖,深得文章要领,感到敬佩。
——夏目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