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拉米娜(明妮)·魏特琳
金陵日记(1937—1940)
1战争爆发血染上海
2金陵女大筹划迁徙
3日军空袭日趋惨烈
4英勇无畏坚守岗位
5淞沪战事急转直下
6战事逼近首都南京
7建安全区庇护难民
8日军陷城狂施暴行
9敌军胁迫难民登记
10水深火热难民煎熬
11苦难深重难见天日
12宁愿挨饿不离女大
13胡作非为凌辱妇女
14数万遗骸仍未掩埋
15不得已关闭难民营
16无数难民仍需资助
17为贫困妇女办学校
18学校工作初见成效
19同心协力办好教育
20艰难困苦迎接圣诞
21惨淡经营努力办学
22正义在胸疾恶如仇
23继续工作坚定不移
24欧战阴云袭扰人心
25辛勤育人圣诞快乐
26尽心尽力身心交瘁
程瑞芳
金陵留守日记(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
弗洛伦丝·埃达·柯克
访问南京随记(1938年6月)
邬静怡
东西方相会(1985年)
后记
隶属于美国基督会的教育工作者明妮·魏特琳,从1919年至1940年,在南京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度过了21年教书与担任行政管理工作的生涯。在南京生活与工作的岁月中,她不仅致力于学院的建设、教书育人,也虔信上帝,以宗教信仰的力量来完善自身,克服困难。同时,她不遗余力地与学院附近的街坊邻居、普通百姓处好关系,在日军侵占南京、实施大屠杀的腥风血雨中,敞开学院的大门,收容数以万计的妇女儿童。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恐怖岁月里和繁忙的日常事务缠身的情况下,几乎每天坚持记日记,将南京城内的情况、校园内的活动、日军的所作所为与难民的遭遇均一一记载下来,设法寄往美国,由此,给后人留下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使我们得以在今天仍能够通过她的眼光来检视那段血腥的历史片段。《血腥恐怖金陵岁月--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外人士的记载》由陆束屏编著。
魏特琳的金陵日记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而且很多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扮演过具有一定分量的角色。《血腥恐怖金陵岁月--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外人士的记载》笔者陆束屏试图在每一个人物第一次出现时,在资料就手的情况下,一一加以介绍,尽可能多地使读者了解这个人物的历史、当时的情况,以及以后的经历,侧重于这个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并使读者感到这个人物在日记中不仅仅是个人名,而是在社会历史的三维空间中生存、活跃、互动的鲜活个体,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理解魏特琳为什么在那个场合提及这个人,从而揭示这个人物与魏特琳之间或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