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
绪论
上编 争鸣与和合
第一章 象思维通说
一 本真之我:“概念”与“概念思维”
二 生生之象:“原象”与象思维
三 整体直观:象思维之运思
四 同归殊途:象思维的包容性
第二章 接受美学初探本
一 接受美学: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二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的读者之维
三 召唤—结构:接受美学的本文观
四 对话—交流:生命的交融与阐释的循环
第三章 接受美学与象思维
一 述要:接受美学“中国化”的历程
二 反思:接受美学的“中国化”
三 自觉:象思维学理体系的形成
四 契合:接受美学与象思维
五 融汇:中国接受批评体系之建构
下编 融会与生发
第四章 论《易传》对《易经》的接受
一 “易与天地准”:作为接受本文的《易经》
二 “生生之谓易”:“意”层面上的经传接受
三 “尽意莫若象”:“象”层面上的经传接受
四 “吉凶存乎辞”:“言”层面上的经传接受
第五章 从《易传》到《文心雕龙》
一 自然之道:《文心雕龙》的美学来源
二 象外之隐:“隐秀”与易学
三 取类感通:“物色”对《易传》的接受
第六章 李白诗歌对《庄子》的接受
一 不言之言:作为接受本文的《庄子》
二 定向与创新:李白对《庄子》的期待视野
三 雪泥鸿爪:李白诗歌对《庄子》的直接接受
四 历史之链:李白诗歌对《庄子》的间接接受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