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新闻作品选(1982-2012)》按照新闻体裁,分消息、通讯、照片和理论评论四大类编排,每类按照获奖作品发表的时间排序,每篇作品之后都附有发表时间及获奖等次情况介绍。同时,将与获奖作者同样获得奖状的编辑名单作为附录,放在全书最后,以示对编辑工作的尊重和肯定。本书由张建平负责统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获奖新闻作品选(1982-2012)/大理日报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获奖新闻作品选(1982-2012)》按照新闻体裁,分消息、通讯、照片和理论评论四大类编排,每类按照获奖作品发表的时间排序,每篇作品之后都附有发表时间及获奖等次情况介绍。同时,将与获奖作者同样获得奖状的编辑名单作为附录,放在全书最后,以示对编辑工作的尊重和肯定。本书由张建平负责统稿。 内容推荐 30年来,大理日报的记者、通讯员先后有上百人次获得了包括中国新闻奖、云南新闻奖在内的各种新闻奖项。《获奖新闻作品选(1982-2012)》即为30年来《大理日报》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包括中国新闻奖入围奖、云南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州盟地市报新闻奖及同级专题新闻奖)的新闻作品,以及参加省级以上理论研讨会、论坛、征文等活动中获奖理论文章的选辑,从一个侧面展示《大理日报》复刊30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本书由张建平负责统稿。 目录 消息 农民康茂德十个月交售肥猪一千多头 20名和尚进入大理医学院深造 农民自费学法律 省人大环保执法检查组考察洱海 弥渡县两系杂交粳稻创全国亩产最高纪录 宾川敲响水利产权改革“第一槌” 弥渡百货商场职工人人有活干有钱拿 南涧县“形象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大理旅游专列由五家企业承包 青华乡实行“村级无接待行动” 大理出新风:“市长专邮”免邮票 我州加大洱海“三退三还”工作力度 尹晓玲直游抚仙湖取得成功 大理市首次拍卖矿产资源开采权 我州奶牛管理实现数字信息化 大理市荣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 摘掉巍山永建毒品问题严重地区帽子 何秀乐:我开着跑车卖水果 洱海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万名大中小学生防范新型毒品暑期宣传行动”在大理市启动 喜洲一农民家庭三人同时要求入党 我州首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宣判 大理市采取措施再现“鱼戏稻田问”景象 洱源县生态工业实现“环保”和“经济”双赢 南涧县法院首次启用数字法庭进行庭审 “1.1米女孩被中医学院录取 大学学费成难题”系列报道(4篇) 宾川县建成全国最大早熟葡萄生产基地 首批20名“首席质量官”上岗履职 通讯 金沙江边小食铺 白衣护士和她的农民丈夫 梦断金山 杨厂长卖车小记 在林海中永生 “串田干部”自恕 “县长”挖田记 市长的礼物 红心温暖残疾人 绿色长龙舞苍山 探索者的事业 电话打到加拿大 委员长在群众中 县委书记站柜台 “作茧”致富的人 情暖滇缅路 粉丝长长牵富路 绿衣信使火红心 市长的“老朋友” 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 青春在大田闪光 总理与白州人民在一起 老百姓话“严打” 神圣的使命 一槌千金方寸地 今朝刮目看南涧 “乌龙”腾飞 白书记六进雪糕厂 洱海宾馆该不该“卖”? 走进劳务市场 你的液化气钢瓶合格吗? 个体老板请“老外”讲学 银鹰展翅苍洱间 喜洲深处“洋人家” 手握鼠标闯市场 捧上荷包献上“心” 迁离贫困 玉龙二社:农民出国“取经”有回报 一厂三体制 同走富裕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 “生态砖厂”参观记 金融夜市访蒜农 跨出国门打工去 序曲,高亢壮丽 洱海复滩大行动 开拓创新写人生 纺织低谷中开出的一朵“雪莲” 敢立潮头唱大风 杨洪英唱了一曲什么“歌” “雷锋老板”李应忠 在相互关爱中共享生命 父子同心倾尽心力收集整理六载风雨 白文词典终将付梓 沙溪: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 农民投资百万建奶牛场 乐到农村去创业乐到乡下去打工 州长清华招贤才 退伍兵择业记 送艾滋病人一束阳光 建房不占好田地农民稳步富起来 回望一千年前的大理 弥渡山歌唱响俄罗斯 “环保档案”一直建到自然村 大理市法院:法庭设到村里头 付出并快乐着 “村支书的好榜样——普发兴”系列报道(11篇) 300大理孤儿与“美国妈妈” 姜德凤:“我弟弟值班时被烧伤,请救救他!” 林权证也能贷款了 “流”起来的土地能生金 大理市洱海保护与治理经验系列报道(6篇) “孩子的心掉了下来!”系列报道(5篇) 洱海之滨的“家庭污水处理厂” “我们都叫‘喜耕山’” 171名村民体验电气化火车 情系桑梓守护和谐 大理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一条短信息引来上亿元民生项目 湿地上创造的大理经验 烈火中永生 新川村民回“娘家”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腿” 五个老人一个囡 村党支部的民情日记 以最严厉的措施保护海西系列报道(7篇) 新闻照片 牵龙起舞 大理市挖色完小成立课余小提琴组 老青山隧洞贯通 三月街赛马 和尚上大学 驻华使节逛大理 省委书记拉家常 程控电话进农家 把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心里 “3·15”行动在大理 贡献在西部 白族歌会盛况空前 大保路澜沧江特大桥建设者奋战工地 农民工子女的欢乐校园 洱海渔歌 论文评论 浅议经济报导的理性思维 宁可食无鱼 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否定之否定 精品出在“请柬”外 学习南涧精神系列评论(3篇) 是该治一治“新闻流行病”的时候了 “浮躁”之风的思想根源及医治“浮躁病”的对策 摒弃“浮躁之风” 打牢根底开拓创新办好党报 为什么做新闻工作怎样做好新闻工作 党报党刊征订“三问” 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努力实现新闻的“三贴近” 脑中装着政治心中想着读者 关于发展报道的理论与实践 浅论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地方性报纸系列报道的新闻策划分析 追寻普发兴的脚步 新闻性文化性市场性 构建和谐社会媒体责无旁贷 新闻工作要咬住创新不放松 定位明确和理念创新是地方党报稳步发展的保证 深入一线才能写出新闻精品 附录:省级以上新闻奖编辑奖名单 后记 试读章节 金沙江边有个小集镇——朵美。在朵美街上一棵大椿树下,有一个用茅草盖顶、竹篱作墙的小食铺。每到朵美街天,从金沙江两岸汇集而来的赶街的农民,都到这里吃饭、喝茶、歇凉。提起这个小食铺的主人侯品祥,大家翘起拇指异口同声称赞好,并讲了一串故事。 “重点户这个名字金贵哪!” 今年春节前夕,侯品祥从鹤庆县城进了一批大麦醋。金沙江边,天气炎热,朵美算是鹤庆的“火炉子”,大麦醋不易保管,时间一长就变味。所以,这里的老百姓长年累月吃的都是多衣泡醋,或用红糖泡制的糖醋。用大麦酿制的漆醋色美味纯,很受群众欢迎。腊月二十八那天,侯品祥的四姑娘卖醋,一摆出来,当天就卖了两大桶。第二天早上,侯品祥的四姑娘提来壶冷开水,准备往醋里掺。侯品祥看见了,一向慈祥温和的侯品祥眼光变得十分严肃,四姑娘愣了一下,放下茶壶,挑起醋担子上街卖去了。 这天晚饭后,侯品祥开了个家庭会,又一次讲到在县里参加两户代表会时县委领导的鼓励和希望。侯品祥说:“我们家平时种田,街天开食铺,每年纯收入两千来块。我们靠的是辛勤劳动,靠的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一句话要靠文明经商。掺杂掺假,玩弄手段,是往重点户这个名字上抹黑。”几句话说得四姑娘脸热辣辣的。她惭愧地低下了头,颤声地说:“爹,我错了”。 侯品祥的脸放晴了,又笑声朗朗地端起酒杯说:“重点户这个名字金贵哪!党中央说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我们可别辜负了这个期望,要富得有理,富得有道。如果眼里只有钱洞洞,不择手段一头往里钻,就配不上是社会主义农村的重点户”。 “眼见为实,我信!” 火把节后的骄阳,把朵美变成了一个蒸笼。离朵美街十多里的达甸村的五十多岁的李国相约着老伴赶闲街来了。 李国相赶街,一不买烟,二不扯布,他约老伴来是想亲自探探这个远近闻名的食铺的虚实的。 老俩口来到小食铺,正在炒菜的侯品祥的老伴,马上把一壶香喷喷的茶摆到李国相老俩口面前,满脸挂笑地问:“二位请点什么?” 李国相摇了摇头说:“歇个凉,喝点水”。老俩口一边品茶,一边闲聊家常话,没有吃啥的意思。侯品祥的老伴脸上仍然挂着笑,跑前跑后,在招待别的客人的同时,不断给国相老俩口添水,没有半点冷落的味儿。 茶饱烟足,国相老俩口你望我,我望你,不由得笑了。国相老伴对品祥老伴说:“他大婶,烫两碗饵丝,外加一碗火巴羊肉。”正在锅边转的侯品祥很快走到两位老人面前说:“老哥,看你这个年纪,饵丝烫软些,不知合意不?”国相笑着接口道:“不瞒你大叔,你大嫂子牙齿不得力,饵丝要烫烂些。” 吃完算账,李国相满意极了,掏出一块钱,交给侯品祥笑着说:“这块钱花得值得,四乡都说你的羊肉汤锅做得好,价廉食美,服务周到。听人家议论,我心头还有点那个。今天是眼见为实,我信。” “侯家食铺,好样的!” 一个阴冷的街天,吃晌午饭的高潮已过,小食铺里渐渐清冷下来。侯品祥也准备收摊了。这时只见一位大嫂,手里拿着饭盒,来到侯家的小食铺,侯品祥满脸带笑迎上去,问来客想买点什么吃。 那大嫂不自然地笑了笑,犹豫了一下,然后说:“真不好意思,今天的钱,买了东西抓了药,没有剩余的了。侯大哥,能不能帮热热这冷饭?”侯品祥听了,十分同情,马上动手给大嫂热了饭,还给她端去一碗葱花汤。这件事对侯品祥触动很大,他和老伴商量,决心开办这项义务服务项目。 从那以后,每当进食铺的农民拿出饭盒,侯家都热情帮助热饭,还送上一碗葱花汤。 侯家小食铺在一心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和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了。他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有时碰到街天下雨,他家的笠帽、雨伞、雨衣、塑料布,一件又一件,借给群众。有的顾客把东西忘在食铺里,侯家都帮助收拣,第二个街天又物归原主。群众异口同声地说:“侯家食铺,好样的”。 [刊载于1984年4月28日,获1984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P47-49 序言 把30年来的《大理报》《大理日报》合订本一本本、一页页翻过来,初选、再选,录入、编排、校对,经过紧张,经过忙碌,《大理日报丛书1982-2012》(《获奖新闻作品选》《理论与评论作品选》《散文选》《诗歌选》)四卷本终于编辑完成。编辑过程中,我们对“报纸是历史的记录者”颇有感受,眼前的四部书稿,以新闻的角度,理论的角度,文学的角度,点滴式、碎片化地记录下了1982年以来大理发展的一个个足迹。这种记录虽不全貌,但却承载了几代人的情感和梦想。 30年来,我们奔走在白州大地的东西南北、街巷村落,传达党委政府的声音,采写百姓故事,推出了无数优秀的新闻报道。 30年来,我们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从推动发展着力,加强舆论引导,推出了‘无数优秀的理论和评论作品。 30年来,我们立足文化大州建设,丰富报纸副刊,吸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文学艺术人才。 30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创辉煌。《大理日报》走到今天,主要推动力来自我们不断走向进步的伟大时代,也离不开一代代编辑记者的努力,离不开一批批通讯员的努力,离不开一个又一个具体读者的支持和厚爱。30年来,我们一起将自己的青春岁月、黄金年华和才智情怀,毫不犹豫地融进了每天、每月、每年的报纸之中。我们共同记录了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也记录了我们。 《大理日报》始创于1950年2月1日,1966年7月停刊,1982年1月1日复刊。《大理日报》复刊以来的30年,是几乎与改革开放重叠的30年。30年间,《大理日报》不仅记录下了大理飞速发展的点点滴滴,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从四开四版黑白小报到对开四版套红大报再到对开八版彩报,从周二刊到周三刊到日报,综合办报水平不断提高。 选稿过程中,我们从《大理日报》30年来的版面和一篇篇具体的文章中,感受到了历史发展的脚步,感受到了大理成长的脚步,感受到了全州各民族团结奋进的脚步。特别是近几年来,作为大理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唯一报纸,《大理日报》紧紧围绕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坚持“三贴近”,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精心策划,多点着力,改革创新,切实担负和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时政新闻做强、经济新闻做透、科技新闻做新、文娱新闻做广、社会新闻做活、专题新闻做厚、文艺作品做精……卓有成效地为大理州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了大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回望昨日的足印,是为了今天更好地前行。党的十八大绘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州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的奋斗目标。当前,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大理可以跨越、大理必须跨越”的理念已成共识,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的愿景深入人心,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更加迫切。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我们将紧紧围绕“三农”工作、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海东开发、园区开发、旅游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抒写好白州更加光彩夺目的新篇章。 是为序。 大理日报丛书编委会 后记 《大理日报》复刊30年来,在伴随着自治州改革开放的时代脚步,以新闻见证着全州改革开放和发展历程的同时,报社也在自身的不断发展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队伍。这些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用行动努力实践着新闻“三贴近”的原则,深入基层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在谱写时代华章的同时,也用行动书写着自己人生的辉煌篇章。 30年来,大理日报的记者、通讯员先后有上百人次获得了包括中国新闻奖、云南新闻奖在内的各种新闻奖项。本书即为30年来《大理日报》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包括中国新闻奖入围奖、云南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州盟地市报新闻奖及同级专题新闻奖)的新闻作品,以及参加省级以上理论研讨会、论坛、征文等活动中获奖理论文章的选辑,从一个侧面展示《大理日报》复刊30年发展取得的成绩。 本书按照新闻体裁,分消息、通讯、照片和理论评论四大类编排,每类按照获奖作品发表的时间排序,每篇作品之后都附有发表时间及获奖等次情况介绍。同时,将与获奖作者同样获得奖状的编辑名单作为附录,放在全书最后,以示对编辑工作的尊重和肯定。按照本丛书的统一风格,本书对消息、通讯的作者署名作了统一。消息类在本报讯后署记者、通讯员姓名,通讯作者姓名统一置于文章标题之下。个别作品由于当年的当事人后来受到法律追究,为避免引起负面影响,编者对少量文字作了修改。 本书的编辑得到了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自2013年8月初《大理日报丛书》征稿公告在《大理日报》刊登以后,广大作者给我们寄来了获奖作品和获奖证书复印件,在此,我们对广大作者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需要说明的是,在来稿中,有许多为《大理日报》历年评出的好新闻或大理州内评奖的获奖作品,虽然都是优秀的新闻作品,但因不符合本书的入选要求,只能遗憾地割爱,这也是本书书名定为获奖作品选的原因。但同时,我们也要对这部分作者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一如既往地支持《大理日报》的新闻宣传工作,继续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 30年时间不算长,但在我们为一批又一批新闻工作者成长而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也为曾经为《大理日报》的发展和新闻宣传事业做出过贡献,但已经离开我们的老报人和通讯员前辈,表示深深的敬意,因为,在这本书里,已经无法收录他们的作品,表彰他们的成果。 本书由张建平负责统稿。勾六零、王正鸿协助完成相关编辑终校工作,大理日报社技术中心承担了全书的录入校对和编排工作。在此,我们对为这本书的出版做出贡献的所有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3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