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网络控制系统研究意义
1.2 网络控制系统基本问题
1.3 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4 本书涉及的网络拓扑结构
1.5 本书涉及的网络协议
1.6 本书使用的仿真软件
1.7 内容安排
1.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网络时延及其测量
2.1 网络时延的组成与分析
2.2 测量方法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Smith预估补偿
3.1 引言
3.2 Smith预估补偿原理
3.3 Smith预估器研究现状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网络时延补偿研究思路与方法
4.1 引言
4.2 网络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4.3 解决时延补偿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4.3.1 实现目标
4.3.2 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4.3.3 思路与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Smith预估器(一)
5.1 引言
5.2 控制器端的Smith预估器
5.3 新型Smith预估器(一)技术路线
5.3.1 被控对象模型参数完全匹配
5.3.2 被控对象模型参数不完全匹配
5.4 新型Smith预估器(一)结构讨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新型Smith预估器(一)的网络控制系统仿真
6.1 引言
6.2 PI控制的网络控制系统
6.2.1 仿真设计
6.2.2 仿真研究
6.2.3 结果分析
6.3 广义预测控制的网络控制系统
6.3.1 控制算法
6.3.2 仿真设计
6.3.3 仿真研究
6.3.4 结果分析
6.4 PI控制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
6.4.1 仿真设计
6.4.2 仿真研究
6.4.3 结果分析
6.5 模糊免疫控制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
6.5.1 控制原理
6.5.2 仿真设计
6.5.3 仿真研究
6.5.4 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新型Smith预估器(二)
7.1 引言
7.2 新型Smith预估器(二)技术路线
7.2.1 被控对象模型参数完全匹配
7.2.2 被控对象模型参数不完全匹配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新型Smith预估器(三)
8.1 引言
8.2 被控对象端的Smith预估器
8.3 新型Smith预估器(三)技术路线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基于新型Smith预估器(三)的网络控制系统仿真
9.1 引言
9.2 PI控制的网络控制系统
9.2.1 仿真设计
9.2.2 仿真研究
9.2.3 结果分析
9.3 RBF神经网络控制的网络控制系统
9.3.1 控制原理
9.3.2 仿真设计
9.3.3 仿真研究
9.3.4 结果分析
9.4 非线性PID控制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
9.4.1 控制原理
9.4.2 仿真设计
9.4.3 仿真研究
9.4.4 结果分析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基于新型Smith预估器的网络化串级控制系统
10.1 引言
10.2 问题描述
10.3 技术路线
10.3.1 方案Ⅰ
10.3.2 方案Ⅱ
10.3.3 方案Ⅲ
10.3.4 方案Ⅳ
10.4 方案拓展
10.4.1 方案工拓展
10.4.2 方案Ⅳ拓展
10.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多回路网络控制系统仿真
11.1 引言
11.2 PI控制的有线多回路网络控制系统
11.2.1 仿真设计
11.2.2 仿真研究
11.2.3 结果分析
11.3 PI控制的无线多回路网络控制系统
11.3.1 仿真设计
11.3.2 仿真研究
11.3.3 结果分析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异构网络控制系统仿真
12.1 引言
12.2 模糊控制的有线异构网络控制系统
12.2.1 控制原理
12.2.2 仿真设计
12.2.3 仿真研究
12.2.4 结果分析
12.3 CMAC控制的无线异构网络控制系统
12.3.1 控制原理
12.3.2 仿真设计
12.3.3 仿真研究
12.3.4 结果分析
1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 混杂网络控制系统仿真
13.1 引言
13.2 模糊免疫控制的混杂网络控制系统
13.2.1 仿真设计
13.2.2 仿真研究
13.2.3 结果分析
13.3 本章小结
第14章 TrueTime 1.5仿真软件
14.1 引言
14.2 TrueTime工具箱
14.3 TrueTime 1.5安装
14.4 有线网络控制系统仿真实例
14.4.1 系统组成
14.4.2 有线网络模型
14.4.3 传感器节点
14.4.4 控制器节点
14.4.5 执行器节点
14.4.6 干扰节点
14.4.7 仿真结果
14.5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仿真实例
14.5.1 系统组成
14.5.2 无线网络模型
14.5.3 传感器/执行器节点
14.5.4 控制器节点
14.5.5 仿真结果
1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