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更加广阔,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然而,机遇与挑战共存,珍视历史文化遗产,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所有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扎实有效的保护,进而服务于文化建设事业,仍是当今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提速,主要分布于城市城镇、街道巷里的近代建筑,其保护与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近代建筑特别是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与通常的文物保护相比有其特殊性,对近代建筑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紧迫与重要。如何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广西百年近代建筑(精)》由梁志敏著,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意见,也提出了积极对策。这正是本书的目的和意义。
《广西百年近代建筑(精)》由梁志敏著,本书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将近代历史与建筑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外诱变迁”分析入手,阐述了广西百年近代建筑的兴起背景、研究了各种建筑形式的主要特征及细部装饰的艺术、分析了中西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与事件,并对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广西的近代建筑见证了祖国南疆的跌宕起伏、变幻沉浮的历史以及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磨合、交锋与融汇,它是广西近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是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迈进的一个历史过程。
《广西百年近代建筑(精)》适合文物保护领域和历史学、建筑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序/单霁翔
前言/梁志敏
第一章 广西近代建筑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西方建筑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渗透而“嵌入”广西
(一)西方教会建筑首开了西方建筑文化对广西近代建筑影响的先河
(二)通商口岸成为西方建筑文化在广西传播的重要窗口与途径
二、近代建筑伴随在广西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生长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二)官方与民族资本主导的近代化进程与广西近代建筑的递嬗
(三)近代广西区域中心城市的兴起
第二章 广西近代建筑主要形式及其特征
一、“外廊样式”建筑
二、西方古典与中西结合的西方教堂建筑
三、折中主义基调建筑
四、近代民族形式建筑
五、受“外廊样式”影响的民间建筑
(一)券柱式外廊建筑
(二)梁柱式外廊建筑
六、骑楼建筑
七、其他建筑形式
(一)“欧风西雨”中的私家园林
(二)碉楼“围”式庭院建筑
(三)“西风东渐”中的传统庭院式建筑
第三章 近代建筑的细部装饰
一、建筑柱式
(一)“外廊样式”简化砖柱
(二)陶立克与塔司干柱式
(三)爱奥尼克柱式
(四)科林斯柱式
二、门窗装饰
三、墙饰
四、山墙、山花与女儿墙装饰
五、阳台
六、牛腿
七、楼梯
八、壁炉
第四章 与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相关的近代建筑
一、与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的近代建筑
二、与重要人物相关的近代建筑
第五章 几种主要建筑类型
一、行政办公建筑
二、公共建筑
(一)近代邮电建筑
(二)纪念性建筑
(三)医院建筑
(四)文化教育建筑
三、工商业建筑
四、民居建筑及其他建筑
第六章 保护与利用
一、广西近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
二、广西近代建筑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三、广西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一)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
(二)近代建筑的保护利用要从依法规划着手
(三)建立健全国家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四)建立“文物保护制度”与“登录制度”两种制度并存的保护体制
(五)整合资源、区别对待,按类分级保护利用
附录 广西主要近代建筑一览表
后记/梁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