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001
第一章 刘再复(1941—):重识“性格组合论”兼及文学人性论批评问题/001
第二章 雷达(1943—):文学主潮论与“时代主体”探寻/017
第三章 王彬(1949—):将小说研究带进“微理论”时代/040
第四章 胡平(1952—):感染力与批评的实效性/059
第五章 王德威(1954—):通观视野与空间概念批评/078
第六章 南帆(1957—):反抗常规与后革命转移/102
第七章 耿占春(1957—):诗学社会学视野与诗歌批评话语/124
第八章 陈晓明(1959—):从“后现代性”到“现代性”/144
第九章 戴锦华(1959—):“拒绝游戏”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话语/165
第十章 吴炫(1960—):“本体性否定”的原创性建构及其批评实践/193
第十一章 刘川鄂(1961—):自由主义文学的不倦阐释者/215
第十二章 王彬彬(1962—):文学的心理人格论批评/234
第十三章 李建军(1963—):人文精神烛照下的主体性批评/254
第十四章 李敬泽(1964—):新总体论文体批评/277
第十五章 郜元宝(1966—):完整性思想与“存在论语言观”/305
第十六章 王春林(1966—):“个性化”理论背景中的文本细读式批评/329
第十七章 黄发有(1969—):准个体时代的文学及其批评/346
第十八章 谢有顺(1972—):“70后”声音与批评的转向/369
主要参考书目/390
后记/398